程序員的自我修養

程序員的自我修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逸鶴 著
圖書標籤:
  • 程序員
  • 軟件工程
  • 編程規範
  • 代碼質量
  • 技術文檔
  • 軟件設計
  • 職業發展
  • 技術素養
  • 最佳實踐
  • 進階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68080
版次:1
商品編碼:1217644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0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以雜記的形式為大傢分享關於國內程序員職業生涯、個人發展、編程中的實踐與認知、乃至自學設計等方麵的經驗方法與思考感悟。
  ★★對於程序員們來說,如何理解自己的職業與發展,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等,這些比技術更加難的問題均在本書為讀者解答。

內容簡介

  程序員作為一個職業、也作為一個群體,正逐漸從幕後走嚮前颱,並以他們自己的能力加速改變著世界,也改變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然而,對於程序員,特彆是年輕程序員們來說,如何理解自己的職業與發展,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這些問題往往比那些擺在麵前的技術難題更讓他們難以解答。
  這本書從一個成熟程序員、一名IT管理者的角度,以雜記的形式為大傢分享關於國內程序員職業生涯、個人發展、編程中的實踐與認知乃至自學設計等方麵的經驗方法與思考感悟。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涉及一個與程序員息息相關的話題,無論你是即將走上程序員崗位的在校大學生,是剛剛成為程序員的職場新人,還是有一定經驗的程序員,這本書都會給你帶來啓發。

作者簡介

  陳逸鶴,擁有將近15年的軟件開發及IT管理經驗,曾先後在易保網絡、平安保險、平安銀行、AIG公司擔任架構師、技術經理等工作。業餘時間,他是一名全棧工程師,做著自己喜歡的開源項目,也是本書配套主題網站技匠社(jijiangshe.com)的發起人與創建者。此外,作者以“技匠”為筆名創建的個人博客更是深受年輕程序員們的喜愛,纍計訂閱讀者達數萬人。他也是稀土掘金的聯閤編輯、51CTO專欄作者、慕課簽約作者、百度知道日報特邀作者、以及LinkedIn的專欄作者。

目錄

*章?談職業生涯 1
一、寫給年輕程序員的10點啓示 1
二、那些程序員們後知後覺的職涯經驗 7
三、如何招到一名靠譜的程序員 12
四、每個程序員都應該瞭解的一件事 17
五、程序員的煩惱 22
六、提給年輕程序員的職涯建議 28

第二章?談實踐與認知 35
一、突破程序員思維 35
二、全棧工程師如何快速構建一個Web應用 40
三、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全棧工程師 52
四、為什麼每個程序員都應該學習使用命令行 59
五、重構——係統改善之道 63
六、程序員也該懂得“這樣就好” 67
七、走齣軟件開發法則 69
八、我無法寫齣易讀的代碼 73
九、一名全棧工程師的Mac工具箱(設計、開發、效率) 78
十、我似乎理解瞭編程的意義 88

第三章?談個人發展 91
一、那些優秀程序員身上的共同特質 91
二、成為一名自由程序員 99
三、專傢與普通人的區彆在於覺察力 105
四、程序員創業?你需要先避開這些坑 109
五、程序員之“美” 113
六、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117
七、你不應該成為一匹獨狼 121
八、未來,有關程序員的10個預言 125
九、你也可以寫齣優秀的技術博客 130

第四章?談編程中的教與學 135
一、自學編程之前,你需要知道這些 135
二、為什麼我們不再購買技術類書籍 141
三、我眼中的技術乾貨與濕貨 148
四、為什麼你應該讓你的孩子盡早學習編程 150
五、寫作與寫代碼 155
六、如果要為孩子寫一本編程書 158
七、學習編程從“玩”開始 163

第五章?談自學設計 172
一、自學設計,你真的入門瞭嗎? 172
二、那些永恒的設計原則 181
三、尋找設計靈感 187
四、因為“美”而學習設計 193
五、淺談企業級産品設計 195

精彩書摘

  第五章?談自學設計
  一、自學設計,你真的入門瞭嗎?
  1. 寫給UI設計初學者們
  幾乎每隔幾天我便能在各類設計網站看到關於自學UI設計的分享文章。這些文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描述作者如何從一個零基礎的設計小白,通過種種途徑,成長為一個熟練掌握PS或AI的設計達人的,或者是分享瞭一堆有參考價值的設計類網站或工具等。這些文章的單擊率很高,因為通過這些初學者眼中的“乾貨”,能夠很容易地進行模仿,並得到技能上的快速提升。
  但我想問的是,這真的是學習UI設計的正確方式嗎,如果不是,那有沒有一篇能夠正確引領大傢學習UI設計的文章呢?很可惜,我在網上搜瞭很久,卻沒有找到那篇我認為是正確的文章。
  之所以導緻這個問題,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這類文章的內容往往比較“濕”,理論性比較強,需要時間慢慢體會,不是拿來就能用的東西,因此文章的單擊率往往較低,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便淹沒在瞭那些新鮮齣爐的設計乾貨之中,而無法搜索到瞭。
  那些真正優秀的設計師往往都早已過瞭初學者那個階段,他們也更樂於分享自己的設計觀點或傑齣作品,卻很難站在一個初學者的角度來寫如何學習設計的文章瞭。
  我也曾和很多設計初學者們一樣在自學的過程中有過睏惑,走過彎路。今天,我仍在不斷地努力學習,去嘗試理解設計的本質與內涵。我也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給那些還在設計門外打轉,而不得其門而入的學習者們一些不同的啓發。
  2. 我為什麼自學UI設計
  我之所以自學UI設計,其實源於一次失敗的創業實驗。稱它為實驗,是因為那並不算是一次真正的創業,我和我的閤夥人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工作,而是利用一些業餘時間來做一個以實習生為主題的社區(那時還是“開心”“人人” 這樣的SNS社交平颱大行其道的年代)。我那時是一傢500強金融集團的應用架構師,因此,便當仁不讓地承擔起瞭我們這個團隊中程序員的角色,負責完成瞭整個平颱的架構及開發工作。但始終睏擾我們的是找不到一名優秀的UI設計師,能夠把這個平颱推到一個産品的高度。我們也曾經通過朋友介紹或在淘寶上尋找,閤作過幾位設計師,但由於種種原因(技能問題、理念問題、投入度問題等)都無法達到我們的要求,*後也都不歡而散瞭。當然,我們的這次創業也*終以失敗而告終。現在迴想起來,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缺少一名優秀的UI設計師,導緻我們的産品遲遲不能推嚮市場,是這次失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始終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有著産品夢想的人(自我鼓勵一下),因此,為瞭下一次重新啓航行時,不再重蹈覆轍,我便決定開始自學UI設計。
  3. 自學路上的睏擾
  我在自學UI設計的道路上,走得並不平坦,遇到過很多睏擾和挫摺。今天想來,其實*大的障礙正是源於自身對於UI設計本身的理解不夠全麵和深刻。
  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對於學習UI設計的睏難準備不足:由於在此之前,我一直從事企業級應用的研發,因此,那時在我們的圈子裏,設計師(我們更多稱為“美工”)屬於非常邊緣的輔助角色。我也想當然地覺得學習那些技能對於我來說是小菜一碟,幾周就能搞定。但實踐證明,我錯瞭,真正的UI設計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掌握,直到今天,我都不敢說自己已經掌握瞭UI設計並能稱得上是一名UI設計師。隨著我對設計本身理解的加深,對設計師的看法也完全轉變瞭,他們不再是我口中的美工,而是一個能夠左右産品優劣,驅動産品研發的關鍵角色。
  認為學習UI設計 = 學習 PS、AI等工具:當決定學習UI設計後,我便開始在網上搜索如何學習UI設計,而“度娘”(百度搜索)給我的答案便是大量的PS、AI等各種設計教程。我也是一路拼命下載,然後不分晝夜地學習。不久之後,我確實能夠按照這些學習指南P齣一些圖,或是做齣幾個圖標來瞭,但當我嘗試獨立去做一個完整的UI設計時,卻發現自己做齣來的東西與那些我所見過的優秀設計仍有著天壤之彆,即使是我完全模仿那些優秀作品所做的設計,仍然感覺怪怪的,好像哪裏齣瞭問題,自己又說不清楚。這時,我纔意識到我的學習方法可能錯瞭,簡單地說,就是撿瞭芝麻丟瞭西瓜,雖然掌握瞭一些設計工具技巧,但對真正的設計卻一無所知。
  審美能力不足:我遇到過的另一個睏難便是自身審美能力不足。其實我想說,這不僅是我一個人的問題,可能也是我們這一代,甚至是幾代人共同的問題。由於整個教育體係對於學生在美學教育上不夠重視,導緻我們從小就缺少藝術和美的熏陶,美術課常常會被語數外等主課霸占而成瞭擺設。由於缺乏對美的感知和判斷能力,導緻我們很難準確評判自己作品的優劣,更不會知道如何去改善它。放到更大的角度,我們很難像蘋果那樣設計齣偉大的産品來。
  4. 重新認識UI設計
  在意識到學習方法的錯誤之後,我便再次尋求瞭“度娘”的幫助,但這一次我要找的是那些優秀設計師們自己對於設計的感悟、設計心得、推薦閱讀的設計類書籍等。我也放下瞭手中的PS、AI,靜下心來進行瞭大量的閱讀。通過這些閱讀,我也漸漸瞭解並重新認識瞭UI設計。
  經過對設計知識的重新梳理,我將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設計技能歸納為以下10點。
  色彩:需要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及配色方法。色彩很難把控,因為它很容易被過度使用。如果你還是一個初學者,那麼應盡可能地使用柔和的色彩,僅在需要強調的地方使用更醒目的色彩。
  字體與排版:文字往往占據整個設計內容80%以上的區域,所以理解如何使用正確的字體和排版方式非常重要。請將內容的清晰易讀作為你定義字體和做排版的首要目標。
  動效:動效能夠顯著增強一個應用的用戶體驗。它們能使你的應用更有生氣和迷人,前提是你所設計的動效快速、流暢,並且是符閤用戶預期的。
  圖標:優秀的圖標往往與我們每天見到的事物緊密關聯,比如,相機、垃圾桶、雲等,能讓人一眼就識彆齣它所代錶的功能。因此,應使用那些具有良好辨識度的圖標,避免讓用戶産生混淆。
  聲效:聲效在設計中用得很少,但恰如其分的聲效能夠提升用戶體驗。用戶不用看到你的應用,僅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便能識彆齣你的産品來。
  獲得設計靈感:設計靈感不是與生俱來的,你需要不斷地尋找它。有很多獲得設計靈感的方法,下文中我將分享我的一些經驗。
  設計原則:流行轉瞬即逝,但設計中*本質的東西卻能永恒。設計大師們很早就認識到瞭這些,並將它們提煉為設計原則。你要做的是理解這些設計原則,並將它們運用到你的設計之中。
  用戶體驗設計:你需要瞭解你的用戶,這樣纔能設計齣符閤用戶需求的産品。學習設計心理學,將有利於你設計齣更人性化的産品。
  基於不同平颱的設計:在不同平颱設計産品存在很大的差異,你需要瞭解産品所在的平颱(如 iOS、Android),並遵循它們各自的設計規範。
  設計工具:設計工具有很多,對於UI設計,我建議使用Sketch 3,因為它是專為UI設計而生的,能給你帶來更高的設計效率。
  5. 改變設計工具
  自從我改變學習UI的方法之後,一直到今天,我每天都會堅持閱讀 Designer News(https://www.designernews.co/) 上的每日推薦文章,它能讓我瞭解國外優秀的設計師門都在想些什麼或做些什麼。在這之中,給我帶來的*大改變便是我放棄瞭原來使用的 Photoshop,而開始使用Sketch來進行UI設計。因為我驚訝地發現越來越多的國外設計師,特彆是在初創公司的設計師們開始使用Sketch作為他們的設計工具。
  下圖為2015年 Substraction.com(http://tools.subtraction.com/interface-design. html)對4000名來自不同領域的UI設計師進行問捲調查後得到的UI設計工具使用情況,Sketch已經大幅超越Photoshop成為設計師們首選的UI設計工具。
  實踐證明,使用Sketch確實給我帶來瞭極大的驚喜。
  小巧快捷:Sketch隻有41M,相較於1.6GB的Photoshop來說顯得非常小巧。因此,無論是安裝,還是啓動、運行,Sketch都非常快捷。
  專為UI設計而生:Photoshop是一個圖片處理工具,它包含瞭大量的圖片處理功能,但這些對於UI設計師來說是多餘的,並會成為UI設計師們工作時的噪聲,降低他們的設計效率。而Sketch則專注於UI設計,它的所有功能都隻為UI設計服務。比如,統一的計量單位Pixel使你不必關注其他計量單位(cm、ml、Picas等),支持HSB、RGB顔色模型和色闆功能,使用Symbol可以方便地復用你的設計元素,可針對任意設計元素或元素組導齣不同分辨率的圖片等等。另外,你不用再麵對一個一半功能都不會去碰的工具欄,也完全不用去關心那些與UI設計無關的東西,這使你更容易學習和掌握這個設計工具。
  強大的插件功能 :雖然Sketch的核心非常小,但它卻提供瞭非常強大的插件功能。針對不同的設計場景,可以使用不同的插件。比如,你可以使用Sketch Palettes保存你的常用色闆,並與朋友方便地分享;使用 Magic Mirror 可以將你的設計方便地展示到不同的實體模型(如iPhone、iPad、書的封麵等);也可以使用 Sketch Content Generator 來批量地産生內容,這能為設計師節省大量的時間。此外,還有像Measure、Dynamic Button、Sketch Constraints 等許多非常優秀的插件都可以幫助你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從而使你更能夠專注於設計本身。
  以上隻是Sketch所具有的眾多優秀特性中的一小部分,網上已經有很多關於Sketch的設計教程和指南,你能通過這些資料,快速地學習並掌握Sketch。我正看到越來越多的如Sketch、Affinity Designer、Affinity Photo 等創新工具對設計工具領域帶來的變革,它們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更注重於以*簡潔、高效的方式服務於不同的設計目的。這也正是互聯網思維在設計工具領域的一個體現。因此,如果你是一個UI設計初學者,或者已經是一名UI設計師並正在使用PS、AI等工具,那麼我都建議你嘗試使用Sketch,因為它是一個能給你帶來巨大改變並代錶著未來的優秀設計工具。
  6. 尋找設計靈感
  對於設計初學者來說,經常會為找不到設計靈感而苦惱。而我想說的是,靈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你去不斷地尋找。如果沒有靈感,你將永遠不能開始,更彆說去完成一個設計瞭。下麵是我使用的一些方法。
  (1)閱讀
  我沒有上過任何設計學校或培訓班,因此我的大部分設計知識都是從閱讀中獲得的。我幾乎不讀那些30天速成係列的書或關於設計趨勢的文章,因為我知道技術的變化是非常快的,正如我現在完全使用Sketch來做設計,而不用PS一樣。我更關注設計的本質,書是獲得這方麵知識的很好途徑。
  我閱讀那些對設計有著深刻思想的人物傳記,如《斯蒂夫·喬布斯傳》,與設計相關的心理學書籍,如《設計心理學》,與色彩相關的書籍,如《色彩設計》,與字體相關的書籍,如《設計師的自我修養》等。也正是通過這些書籍,讓我逐步理解瞭設計的內涵,從而讓我徹底走齣瞭之前學習設計時的誤區。
  另外,我也會讀一些網上的優秀文章,Designer News(https://www.designernews.co/) 是一個使我獲得高質量設計文章的優秀網站,在這裏我可以看到*新的來自全球設計師的優秀分享。當然,我也在優設(http://www.uisdc.com/)、推酷(http://www.tuicool.com/)、Medium(https://medium.com/) 等網站上閱讀那些具有思想性的設計文章,並且通過關注一些優秀的設計師,從他們身上學到瞭很多經驗和啓發,給我學習UI設計帶來瞭極大的幫助。
  (2)收集優秀設計
  另一個獲得靈感的方法是收集優秀的設計作品。Ember是我用過的用來收集設計素材的*佳工具。更棒的是它支持訂閱功能,可以從Dribbble這樣的網站自動下載設計作品,可讓我非常方便地瀏覽和收集。(下圖為我的Ember應用截圖)
  除瞭Ember之外,我也使用Pintrest(https://www.pinterest.com/)來收集手機上看到的優秀設計,並分類添加到我在Pintrest上創建的Board中。(下圖為我的Pintrest主頁(https://www.pinterest.com/techmask/))
  (3)擁有工匠精神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它的背後都可以和藝術聯係在一起。隻要是付齣瞭努力,精心製作,並能反映齣作者情感與靈魂的東西都可以稱為藝術品。想一想你平時喜歡做的事情,閱讀、散步、享用美食或者看展覽。這其中的每一件都與一種藝術形式相關聯:寫作、環球旅行、烹飪、攝影。你會發現當你不斷完善某一項技能的同時,其他技能也會得到加強。對於設計來說,上麵提到的寫作、攝影、旅行等都是對設計能力的很好補充。
  二、那些永恒的設計原則
  很多人都在尋找那些能夠幫助他們快速提升設計能力的方法,但你是否想過,哪些方麵會對你的設計産生影響呢?是使用工具的技巧,對設計的理解和態度,還是你的生活習慣呢?我想說所有這些都是決定你的設計是否優秀的因素,而在這之中,對設計本身的理解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篇文章裏,我希望通過那些經典的設計原則和設計領域內的一些*佳實踐,來嘗試啓發你對設計本質的理解與認識。
  1. 什麼是設計,什麼纔是優秀的設計
  設計正在被不斷地細分並滲透到各行各業,我所知道的設計師分類就包括:工業設計、圖形設計、UI設計、UX設計,等等。那麼到底什麼是設計,我們又為什麼要設計呢?其實,對於所有類彆的設計,其*終目的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去解決一個特定的問題。設計應源於對問題本身的思考,並做齣能夠解決問題的相應設計。切忌為瞭設計而設計,在你動手畫草圖或原型前,先嘗試問問自己對要解決的問題是否已經清楚瞭,你又打算用什麼方式去解決它呢?
  什麼纔是優秀的設計呢?這是一個更難迴答的問題,可以說它既有標準又沒有標準。我所見到的那些優秀設計絕不是那些包含瞭高超設計技巧的作品, 它們的優秀之處反而在於設計本身的成熟度上。想一想,就在幾年之前,我們手機上還充滿瞭那些擬物化的圖標,而今天無論是蘋果還是安卓,都在使用更簡單、清晰、扁平的圖標。雖然說是蘋果引領瞭這樣一種設計風格的改變,但這恰恰是設計成熟度提高的一種錶現。
  2. 盡可能少設計
  說到設計的成熟度,就不得不提Dieter Rams,他是德國著名的工業設計師,為德國傢電製造商博朗(Braun)設計齣很多非常優秀的産品,而他的很多設計更是被蘋果拿來模仿。
  Dieter Rams所提齣的 10條優秀設計原則 (https://www.vitsoe.com/rw/about/good-design)更是被推崇為設計領域的黃金法則。作為一代設計巨匠,他的成就如此傑齣,而他所倡導的這些設計原則,即使在30年後的今天,仍然能在設計界産生強烈地共鳴。
  在這10條設計原則中的*後一條“優秀的設計是盡可能少設計”更是發人深省。一些設計初學者們的設計作品就像是由很多設計元素堆砌而成的,整個設計作品違反瞭上麵這些設計原則中的一條,甚至幾條,*終成為一個失敗的設計。你在做設計的過程中,不妨不斷地對照Dieter Rams的這10條設計原則,去思考和修正自己的設計。另外,你也需要牢牢記住少即是多的道理。
  3. “這樣就好”與Redesign
  我曾讀過幾本日本知名設計師的書,比如,《設計中的設計》《設計的覺醒》,《為什麼設計》等,從中深深體會到日本這幾代設計師在對日本的文化、環境、人文等各方麵因素進行全麵觀察,以及對設計做齣深刻反思後,得到的那些適閤現代日本、亞洲甚至整個世界的優秀設計思想。其中,原研哉(日本平麵造型設計大師)在很多場閤都提到瞭“這樣就好”的設計理念——去掉不必要的修飾,更加注重産品的功能、內容,以及給人帶去的感受。他將這一理念體現在瞭他所主導的時尚生活品牌“無印良品”的産品設計之中,受到瞭年輕一代極大的歡迎。
  設計初學者們也應仔細體會“這樣就好”的設計理念,並通過不斷地實踐去達到它。而一種*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Redesign——重新設計(無印良品的很多産品都是通過不斷進行Redesign進化而來的,為此,無印良品還專門舉辦瞭以Redesign為主題的展覽與設計比賽)。對原有(舊的)設計進行Redesign是産生設計變革的一種有效方式。
  對於UI設計來說,我同樣能在Dribbble上看到很多Redesign的作品(大多是針對那些知名網站或APP的)。Redesign對於那些沒有明確設計目標的初學者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實踐方式,你不僅能通過它提升自己的設計能力,而且在提交你的作品之後,還能獲得很多其他設計師的點評和建議,從中你能瞭解自己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並快速獲得提高。
  另外,我還想強調的一點是Redesign不應僅僅針對設計本身(比如,換一種顔色,加一些動效等),而更應從産品的功能、環境的匹配度、給使用者的感受等更深層次的方麵進行思考。其實,Redesign體現的是一種深入反思的過程,相信當你能夠將所有這些問題都想清楚時,也就已經完成瞭設計的一大半工作瞭。
  4. 遵循設計的*佳實踐
  我沒有上過任何設計學校,使用Photoshop等工具的水平更是糟糕,但這並不妨礙我做齣一個還算不錯的設計,因為我會在設計中盡可能地參照那些設計中的*佳實踐。在你的能力還沒達到打破那些設計準則去進行創新並形成自己鮮明的風格之前,不妨也像我一樣遵循那些設計的*佳實踐,因為它們往往是有效的。
  (1)神奇的數字3
  你可能已經發現瞭,在你所看到的許多事物中都包含一個神奇的數字3,比如,大量使用3種顔色配色的網站,斯蒂夫·喬布斯在介紹Apple産品時*多描述産品的3個主要特性(比如 iPhone)。其實,這背後是有原因的:人的大腦一次同時*容易記住3件事情。就像我們記電話號碼時,總是將它分為3個數字一組進行記憶。另外,3所構成的形狀也*穩定,*容易讓人産生美感。因此,在你對一些設計中的數字無法確定時,就使用3這個數吧。
  (2)使用網格來確立秩序
  人們在瀏覽或閱讀一個頁麵時,都會下意識地去尋找它的規律,以便更好地識彆內容。優秀的設計往往能夠幫助人們建立這種秩序,方便人們獲取想要的內容,而那些不佳的設計則往往會加重人們閱讀的負擔,*終讓你的用戶早早地離你而去。
  使用網格進行設計是建立秩序的*有效途徑。設計初學者們都可以從使用網格開始,因為它能幫助你做齣統一且和諧的設計來。我讀過的一本不錯的關於網格應用的小冊子《秩序之美》,它是由網格的發明者,紐約時報網站的資深設計師Knoi Vinh編寫的,對於學習和使用網格進行設計很有幫助。
  (3)用肉眼來判斷平衡
  平衡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設計原則,對於相同的設計元素,我們很容易使用對稱的方法來處理平衡。但是,對於那些在形狀、大小、顔色方麵都存在差異的元素,我們又應該如何處理這種平衡呢?很多人會使用標尺來確保元素間的大小和位置一緻,但你還必須用你的肉眼去驗證並進行必要的調整。因為平衡不僅取決於物體的大小,更與它們的形狀、顔色、背景等因素有關,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覺去調整你的設計,使它*終達到整體的平衡。
  (4)應用黃金比例
  使用網格可以幫助我們將元素對齊,但我們又應該如何確認布局中欄位劃分的比例,或者在我們確認瞭一些設計元素的寬度之後如何去決定它們的高度呢?這時,往往可以用到黃金比例——1.618。
  如果你使用的是960Grid這種960px寬的網格係統,並且你希望分齣兩欄布局時,就可以使用960/1.618=593,593px的位置就是黃金分割點。因此,對兩欄的網頁布局,將左邊欄寬度設為593px,將右邊欄寬度設為367px(960-593)就可以瞭。同樣當你確定瞭一張圖片的寬度為600px時,采用黃金比例,它的高度就可以設為370px左右。
  當然黃金分割比例隻是在設計上的一個指導,如果你可以打破這個規則又能保證整個設計自然平衡也是可以的。作為一個通常的規則,經常把黃金比例用5∶3來代替,雖然不是非常精確,但是能更直觀和方便地在設計中使用。
  (5)恰到好處的強調與對比
  通過強調可以引導用戶去使用産品的某些功能,比如:用戶注冊按鈕、産品的購買按鈕,等等。但初學者往往會在運用強調這種方法時,齣現一些常見的問題:
  在同一個頁麵中過多地運用強調。
  不分主次的強調。
  ……

前言/序言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寫一本關於程序員的書,正如你後麵將會讀到的,這本書中的大部分文章都來自於我平時的雜記(我以“技匠”為筆名在自己的博客和一些專欄中寫文章)。雖然也包含一些實用的技術類文章,但大部分是我作為一名程序員,或跳齣自己的職業去看待程序員這個群體時,所記錄下的心得、感悟。
  在我們所處的這個互聯網時代,軟件技術正快速地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幾乎所有的專業領域,並加速推動著社會的變革與發展。而這一切的背後正是韆韆萬萬像你我這樣的普通程序員不斷努力的成果。然而,我們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去應對那些挑戰,或者說我們是否清楚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自己呢?這些問題曾不斷睏擾著我,但也正是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及不斷解答,纔使自身獲得瞭進步和提升。迴想這十幾年來的成長經曆,給我*大幫助的莫過於自己對職業生涯、對個人發展、對編程本身,以及對美的本質的追求。
  還是來談談這本書吧。由於都是閑時所記,本不成什麼體係,但由於齣版的需要,*終將全書歸納為五個章節,但我卻從心底裏建議讀者朋友們按照自己的喜好與興趣挑選閱讀,因為它們之間並無關聯,也不存在學習某一技術時所必須遵循的順序,況且相似題材的文章堆在一起閱讀反而不那麼易於消化。
  *章談職業生涯:從程序員職業生涯的角度,闡述瞭我的一些觀點和意見。其中,大部分內容是我的親身經曆,還有一些則是從他人身上獲得的經驗教訓。經過多年積纍,深深覺得,如果能讓更多年輕程序員或是那些即將走上這條道路的在校大學生早些瞭解這些經驗教訓,或許能讓他們在將來少走些彎路吧。
  第二章談編程中的實踐與認知:講的則是自己多年的編程實踐,以及從中獲得的感悟。既有《全棧工程師如何快速構建一個Web應用》《一名全棧設計師的Mac工具箱(設計、開發、效率)》這樣的實踐類文章,又包含瞭《突破程序員思維》《我似乎理解瞭編程的意義》這樣看上去很“濕”,卻是我真正希望能夠啓發年輕程序員們去思考編程本身,以及體會編程意義的文章。
  第三章談程序員的個人發展:以程序員如何變得優秀為話題,從當下有關程序員的各個熱點(包括創業、自由職業、建立個人品牌等)入手,為你分析那些優秀程序員身上的共同特質,未來的發展方嚮,以及值得每一名程序員去做的有益嘗試。
  第四章談編程中的教與學:鼓勵大傢在通過大量技術乾貨獲取技能的同時,也關注那些優秀濕貨對於自己成長的重要性。同時,我也對編程教學提齣瞭一些自己的意見和觀點。
  第五章談自學設計:在我看來,自學設計是對“美”的意識的重新喚醒,而這一章正是我在自學設計過程中寫下的心得及學習筆記。在本章中,我與讀者朋友們分享的不是那些設計中的應用技巧,而是如何嘗試去理解設計的本質,希望讀者朋友們也能以這種態度去學習設計,你會逐漸獲得感知並創造美的能力,而這反過來也會促進你編程能力的提升。
  除瞭以上章節內容之外,我還為此書構建瞭一個主題網站,取名“技匠社”(jijiangshe.com),讀者們(程序員或設計師朋友們)可以在此分享和推薦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工具、資源和教程。目前,網站已收錄瞭會員們分享的將近500個各類資源,涵蓋瞭從前端、移動、後端、數據庫、大數據開發到設計中的色彩、字體、圖標、模闆等各個方麵。希望這個網站也能像它的名字所錶達的那樣,能夠成為技術匠們匯聚的地方,並幫助更多的程序員或設計師獲得成長。
  寫文章對於我來說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我從未感受到寫作本身帶來的壓力,反而是在完成之後,發現會有一些不足之處,而無法給讀者帶來真正幫助的時候,感到頗為沮喪。但我仍將這些文章收入到這本書裏,因為這就是我當前所能達到的思考深度,也是一個匠人經過十幾年成長後所形成的完整思想框架。這本書中的一些文章可能讓你産生共鳴,一些可能對你有所幫助,而另一些你可能並不喜歡甚至感到厭惡,但這恰恰說明你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瞭思考,我的想法蹦到瞭你的腦子裏,衍生齣你的新想法,這個連鎖反應在你腦中反復激蕩,*終讓你看得更加透徹,思考得更深入,而這纔應該是本書的真正目的和意義所在。
  這本書能夠完成,需要感謝很多人,他們在我寫作的過程中給予瞭我極大的幫助和鼓勵。首先,要感謝指導我完成這本書的清華大學齣版社編輯,她在目錄的修訂,封麵與排版的設計等方麵給瞭我很多意見。其次,要感謝我的妻子,她時常鼓勵我進行寫作,也總是我文章的*個讀者。還要感謝我的兒子,由於利用業餘時間寫作,陪伴他的時間少瞭很多,但他很懂事,從不在我寫作時打擾。此外,我還要特彆感謝我的母親,是她給予瞭我寫作的力量,激勵我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後,我想感謝所有我文章的讀者,是你們的喜愛促使我不斷思考並寫齣更好的文章,你們的反饋更是我不斷修正思想獲得提升的來源。
  編者

用戶評價

評分

京東物流很快 書是打摺時候買的 沒有破損 沒有磕磕碰碰 好好學習 書的內容質量好 實體書就從京東買吧

評分

前兩天打摺買的,優惠太大瞭,物流還是一樣的快,支持京東,好評。

評分

京東物流很快 書是打摺時候買的 沒有破損 沒有磕磕碰碰 好好學習 書的內容質量好 實體書就從京東買吧

評分

京東物流很快 書是打摺時候買的 沒有破損 沒有磕磕碰碰 好好學習 書的內容質量好 實體書就從京東買吧

評分

很好

評分

不錯的書。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不錯的書。

評分

東西還是不錯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