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文学大师李国文经典之作。
★目前市面上“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的合集,部分文字首次面世。
★从属于“李国文说”系列丛书,《李国文说·唐宋明清》四本有极好的市场基础。《李国文说三国演义》沿用系列丛书的装帧、排版、纸张等,有极强的系列感。
★博引《三国志》《后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文献,以史实为依据,在各家观点基础上发表独特见解,对读者了解真正的历史有很高参考、引导价值。
★行文洗练文雅的同时,兼顾口语、俚语的运用,在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中,渗透历史文学,传播中华文化。
★插图以《遗香堂绘像三国志》(明末黄氏刻本)及地方年画穿插选排,以经典绣像版本插图让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著名篆刻家毕来德定制本书印章。
内容简介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属于“李国文说”系列丛书。分为《李国文说三国·世事成败》《李国文说三国·萧萧故垒》《李国文说三国·星落秋风》三部,共120回240篇,上、中、下各40回80篇散文。
在原有的李国文评《三国演义》篇幅基础上,减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观想洞见首次以完整面目出版面世。
这是一次历史的还原。博引史料,涤去时光之尘,竖起一镜,让真实与虚构迎面而立。《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奇书,其七实三虚之手法,让人读来如置身于真实的三国风云。然近乎真实不等同于真实本身。千百年来,由于“说三分”的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使得三国之史与演义混同杂糅,形成传世之误见。李国文评说每一回目时,广引《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于虚处佐真史,让读者于虚虚实实中一目了然,体味各自之妙。那一份信手拈来的从容,那一种浑然圆融的笔力,自有光芒。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隐去经典光环,回归作品本身,就小说论小说,中肯褒贬,酣畅评说。看古今小说家痛快直陈,思文、思情、思人生。
这是一腔沸腾的文人情怀。历史为鉴,文学为媒,说不尽的是时代的兴与衰,是人性的善与恶,是壮怀激烈、星辰大海,也是几多俗事,茶酒桑麻。借三国悠悠几十载,豪杰寥寥几代人,说思之深沉,忧之绵长。
且轻松,且尖锐,且幽默,且严肃,谈谈古之病痛,也谈谈今之新生。
作者简介
李国文,“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评论家谢有顺)
李国文,小说家,散文随笔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席团成员,《小说选刊》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近期著作《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和《中国文人的活法》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前书曾获得2003年华语媒体文学大奖。至今,他已写作了五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并被译成英、法、德、朝鲜文在海外出版。
193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盐城。
1947年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习理论,编剧。
1957年夏天,因在《人民文学》发表小说《改选》,由此罹祸22年。直到1979年才重新执笔。
1980年春天,重新回到文坛。首篇作品《月食》,获得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随后,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问世,1982年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
1984年,《花园街五号》出版,因几与时代同步,成为当年十大畅销书之一,并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危楼记事》是一部由系列短篇合成的长篇小说,其中,《危楼记事之一》曾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涅槃》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随笔集《大雅村言》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坑人的爱民之举
言教不若身教
张飞的杰作
胜利综合症
治臣贤相诸葛亮
“大江东去浪淘尽”
历史上的糊涂账
枭雄栽了个大跟头
“骄”字误曹
消灭对手要做减法
“借箭”和“借风”
苦肉计
曹操用人之对魏晋文化
两眼瞎和睁眼瞎
曹操头顶上的奸雄帽子
假如没有东风
周瑜的病源
比曹操更危险的敌人
人尽其才的美好理想
尴尬华容道
赤壁之战后的交锋
周瑜知其一, 曹操知其二, 诸葛亮知其三
好下属的献策艺术
文学最忌越俎代庖
关羽的面子
左右战局的“感情戏”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赔了夫人又折兵
政治婚姻之千古模式
刘备的市场适应力
曹操笑与刘备哭
真亦假时假亦真
棋逢对手的精神共鸣
急于图功的庞统
谋不立,则勇者胜
败不言败,后劲犹在
虎痴的忠直
离间计的范例
当决不决,愚人也
小人不可得罪
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
不能善终的知识分子荀彧
人才最怕的事情
外防司马,内防魏延
庞统一死,刘备处蜀
张飞的自然、自由、自在
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假仁战胜真仁
不可救药的个人英雄主义
《蜀科》之宽严
单刀赴会的智慧
一个傀儡皇帝的两次挑战
大敌不怯,小敌不藐
既胜而能惧,是其稹也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说方士
管辂为啥算准何晏
燃在曹操脚下的水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接班人之战
“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有胆有识,亦是真英雄
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
有仇不报非曹操
曹操称王的连锁反应
关二爷的最后一次任性
以生命写出的答案最准确
离神很远的关云长
齐宣王第二
举贤任能,各尽其心
好个“公私分明”徐公明
本事越大,破坏力越大
关老爷成了神
关羽早晚是要失败的
《终令》《遗令》之蹊跷
曹操历史真面目
文学家曹植与政治家曹丕
诸葛亮的用人洁癖
曹操为何不称帝
哪一处不是戏场
精彩书摘
坑人的爱民之举
第四十一回(上):刘玄德携民渡江
王夫之论刘表,“表出自党锢,固雍容讽议之士尔”。党锢清流,是他从中央政府空降荆州的政治资本,赤手空拳,苦心经营,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起,到汉献帝建安六年(201)收留刘备时,十多年间,荆州在刘表治理下,俨然乱世中的一块乐土,“沃野千里,士民殷富”,“带甲之士十余万”。统治幅员之广,南延交趾;管理状态之佳,仓实廪足;文化教育之盛,人才济济;著书立说之多,文华一方,这也是刘表倚以隔岸观火的资本。说明他并非如《三国演义》形容的那样优柔寡断、懦弱滞暗。他敢容纳刘备,他敢得罪曹操,所恃者,就是他的实力。另外,时称“八俊”的刘表,有其虚荣心和求名欲,这也是很多大人物的通病。因为刘玄德奉诏讨贼失败,来投奔他这个正经八百的宗室,拒之,则陷自己于不义,党锢清流这招牌打出来,名声在外,却对一位向往他的反曹义士关上大门,天下人会不笑之吗?虽然他夫人、他幕下、地方实力派,大加反对,但他能够顶住阻力,说明那时的他尚未完全受操纵、受控制,是大权在握的。刘备之错,就是到了新野,待了好几年,竟未能使刘表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倾斜,而是听由他一步步落入蔡氏、当地豪族和地方势力的包围之中,终于不能自拔。自然,刘表永远也不会把屁股坐到他这一方面,但任何集团都非铁板一块,更何况处于弱势地位的刘琦,是其天然同盟军,而诸葛亮出主意使其求为江夏太守,离开襄阳,实非良策。刘琦一走,他们对于襄阳的大小动静,一无所知,更别说加以提防。
事见《后汉书》:“琦不自宁,尝与琅邪人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初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梯,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表将江夏太守黄祖为孙权所杀,琦遂求代其任。”《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所载文同,只是文前加了个“初”,说明与这一年的刘玄德携民过江无关。但《三国志》著者陈寿,显然认为诸葛亮未出山前,身在茅庐,交游广阔,授意刘琦,当系这一年的早些时候,或更早以前发生的事。无太多历史意义,遂不载。《三国演义》故意忽略《资治通鉴》的“初”,据《后汉书》进行艺术夸张,模糊时间,便与大撤退混为一谈。但由此得知,刘备在新野近八年(201—208),连近在咫尺的樊城,都始终未在其控制之下,这既可说明刘表对刘备的防范,夙夜匪懈,也可说明刘备对刘表的统战,根本不做为。这哪是一个政治家的所作所为啊!刘备的失败,一败于他没有好好经营这块根据地,并进一步加强与刘表亲善。二败在他一误再误,瓜熟蒂落,当摘而不摘,未能及时拿下荆州,以致错过了大好时机。三败于
他小胜以后,掉以轻心,没有估计到曹操的反扑,也没有估计到刘表去世所带来的政治变化,更未能及早做出撤退准备。
而实行的携民渡江的大逃亡上,他的仁义道德,是以新野、樊城两地人民的生命,和他的一支部队溃不成军为代价而得来的,这美名究竟有多少含金量呢?这种看起来爱民,而实际上害民的决策,最为坑人了。但写书的人,未尝到苦头,所以能够轻松地张开大嘴巴,为既救不了百姓,也救不了自己的刘备,大唱赞歌。
……
李国文说系列: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中) 萧萧故垒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