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红尘》是畅销青春作家独木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一部后青春时代的DU家记忆。纪念版增补全新番外,附赠精美别册,同名电视剧《一粒红尘》由吴奇隆、颖儿领衔主演,敬请期待。
滚滚红尘中,每个人都不过是一粒小小的尘埃,可对于命运,我们从不绝望。
《一粒红尘》是畅销青春作家独木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一部后青春时代的DU家记忆。纪念版增补全新番外,附赠精美别册,同名电视剧由吴奇隆、颖儿联袂主演,敬请期待。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经以为生命的轨迹是一个饱满的圆。但我ZUI终所得到的,却并不是在DI一个站台上所放弃的。而后漫长的一生之中,我再也没有机会与我逝去的那些事物重逢。”
叶昭觉与简晨烨的感情有过无比青葱美好的曾经,可当美好的校园爱情走向社会经历重重考验,爱情、友情,一切都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那些青春记忆也随之逝去,等待他们的是即将面临的重重危机。
滚滚红尘中,每个人都不过是一粒小小的尘埃,可对于命运,我们从不绝望。
独木舟:
畅销书作家,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旅行随笔等多种形式。
代表作《一粒红尘》系列,《我亦飘零久》等,横扫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深受读者喜爱。
已出版作品:《深海里的星星》系列、《一粒红尘》系列、《时光会记得》《我亦飘零久》《我曾赤诚天真爱过你》《荆棘王冠》《孤单星球》
独木舟是ZUI爱的作家。《一粒红尘》这本书很真实,女主角叶昭觉很现实,书里的事在现实里也发生过。更打动人的是情感,意犹未尽。——《重庆晨报》
很少有女作家能像独木舟这样,签售能有1000余位读者到场,在3个多小时中签完了近3000本书,甚至打破了南派三叔在该地的签售纪录。——《凤凰网》
001 Chapter 1
045 Chapter 2
091 Chapter 3
137 Chapter 4
181 Chapter 5
225 Chapter 6
267 Chapter 7
316 后记 你经历过的事,你必再经历
322 像一棵树一样生长
增补番外·乔楚
Chapter 1
原来一个人到了最伤心绝望的时候,是不会顾及尊严这回事的。
搬家的那天,S 城阴沉了许久的天终于放晴了。
我想,这或许是个好兆头。
打包行李的过程中,我不能自制地掉了些眼泪,挺矫情的,我自己也知道。
每次搬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放弃一些东西,丢掉一些东西,或者在无意中遗失一些东西。我落泪的原因不在于这些琐碎的物件值多少钱,而在于它们是某些记忆的线索。
搬一次家就等于失一次火,已逝的年月都成了烈火中的灰烬,我也仿佛渐渐成为一个没有过去的人。
打包好最后几件零散的东西,简晨烨在房间里给面包车司机打电话,我坐在阳台的栏杆上晃动着双腿,久违的阳光落在我的身上,这一幕令我有些轻微的伤感。
我们在这里住了一整年,三百多个日夜当中,我没有一天发自肺腑地觉得快乐过。
这个被我的首席闺密邵清羽说成“简直跟贫民窟似的”安置小区,停水停电从来不会提前通知,十分随心所欲。
有好几次我正洗着澡,身上的泡泡还没冲干净呢,突然间,水龙头就跟死了似的没反应了,害得我只能包着浴巾像个傻子似的蹲在地上,一边发抖,一边等来水。
隆冬天气,我双脚冻得跟两坨冰似的,想用热得快烧点水泡脚吧,谁知道刚插上电,呵呵,刚插上电就短路了。
水电一起停的夜晚,最适合点上一块钱的白蜡烛,坐在闷热的房间里追忆小半生所有的苦难。
这些也就罢了,咬咬牙,还是能够克服的,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老鼠!
臭不要脸的老鼠们为什么如此丧尽天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骂也骂过了,捕鼠夹也放过了,老鼠药也投过了,这些手段的确有些奏效,它们的同胞死的死,伤的伤,确实安宁了一段日子。
但不久之后,余下的那些便开始了疯狂反扑,它们就像是自己也出了一份房租似的,理直气壮地跟我们一起住在这个四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它们心安理得地吃我们的饭菜,咬我们的衣服,还变本加厉地在我们的床上撒个尿,拉点屎。
噩梦一般的那天晚上,我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个什么东西在我的头上动来动去扯我的头发,我想也没想就拍了一下简晨烨,叫他别闹。
黑暗中,简晨烨十分冤枉地说:“闹什么啊,不是我啊。”
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声“吱吱”,电光石火之间,我彻底清醒了,紧接着,整栋楼都听见了我直冲云霄的尖叫声。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整个晚上,我一边哭,一边重复着这句话,不管简晨烨怎么安慰我,怎么哄我,都没用,我真是太难过了。
我他妈活得也太窝囊了,连老鼠都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负我。
就是在那天晚上,简晨烨下定决心要搬家。
我眼泪鼻涕糊了一脸,但理智还是恢复了一点儿,我试图跟简晨烨争辩:“别啊,我们当初租这里不就是图便宜吗,要是搬去环境好一些的地方肯定又得费钱,那我要何年何月才能攒够钱买房子啊。”
按照S 城的物价水准来看,要想居住在相对来说比较好的环境里,我们要付出比现在足足高一倍的生活成本。
但简晨烨只是拍拍我的头,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你这么哭,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简晨烨品性纯良,为人随和,不涉及原则的问题都是得过且过,唯有两件事情说什么都不能商量:一是关于他的理想,二是关于我。
从美院毕业之后,他一直立志要做纯粹的艺术工作者,为此不惜拒绝了好几个在我看来可以说是天赐良机的工作机会,然后回到S 城,花掉了差不多所有的积蓄租下了一间两百平方米的厂房做工作室。
我当然很怄气,有时候我逮着机会也会明嘲暗讽地问他说:“哎,简晨烨,你是不是得了一种跟钱有仇的病?”
聪明如简晨烨怎么会听不出弦外之音,但是当他用那双澄澈、明亮的眼睛望着我,认真地问我“难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有错?”的时候,我还能说什么?
我不忍心说出尖刻的话语刺伤他的自尊,于是只能变本加厉地委屈自己。
我委屈自己越多,便能苛刻简晨烨越少,这就是叶昭觉的能量守恒定律。
邵清羽在知道我们想要搬家的第一时间,便不遗余力地贡献出了她全部的热忱,我本想拒绝,但她的话说得也有道理——“求你了,我闲得像个废人一样,你让我找点事情发挥点余光余热不行吗?”
《你经历过的事,你必再经历》
文/独木舟
时隔三年,我再写长篇小说,一切像是世道轮回。
换了一台电脑,换了一个房间,在这期间甚至喜欢过的人都换了几个,没有改变的是word熟悉的页面,还有通宵达旦的失眠。
人生中与你最久的只有自己,我曾经讲过这样的话,但现在我要加一个后缀——还有那些选中了你的事情。
我用了一些时间领悟这件事。
十六岁在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一直到现在,十年过去了,我还在写,并且因为这件事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走的路跟大多数与我同龄的人都不相同,曾经我以为是我选择了写作,而今我相信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写作选择了我。
命运强于意志,我年纪越大越相信这一点儿。
十年的时间里我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在这个夜晚我想要详尽地回顾一下,却只感觉到了迷茫和徒劳。
当然我确信自己能够找到很多证据,只要我愿意的话。
硬盘里几十上百万字的文档,几十G 的照片,还有类似于多少支唇膏、多少瓶香水、多少件冬天的大衣和多少条夏天的裙子,我在某航空公司的累计行程,甚至是淘宝上的购买记录——我的意思是——如果我愿意认真统计的话,这十年间的一切或多或少是有迹可循的。
但这些事物之外,还发生过什么,只有命运知道。
2009年的时候我出了第一本书,《深海里的星星》让很多人认识了我。当年的勒口上放的是一张我戴着鸭舌帽的自拍照,圆鼓鼓的脸,有些傻气的笑容和眼神,还有那一大段作者简介的文字——如今看起来简直不忍直视。
当年,啊,当年,我是把叛逆当标签贴在身上招摇过市的少女,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有多特立独行,生怕别人不知道我和别人不一样——哪怕那种不一样是刻意为之。
那样的轻狂和肤浅,令我汗颜。
直到现在,我依然还在做着自己喜欢也让自己煎熬的事情,我还是很相信爱情,虽然一直没有遇到一个能做我的后盾的人,但我自己能给自己充分的安全感,疲惫的时候没有肩膀靠,但我相信自己这双手。
是的,十年过去了,我从不良少女变成了大龄文艺女青年,但叛逆这回事,已经从表面渗透到了我的血液里。
有时我疑心,或许我的一生都将这样下去——自由而孤独。
我曾无数次回忆过去,像一个垂暮的老人,不厌其烦地把人生迄今为止所经历过的那点儿事反反复复地拿出来品尝,咂巴着嘴,试图每一次都品出一点儿不同的滋味。
说实话,我很少对一本书的“气场”如此敏感,但这本《一粒红尘·昭觉》的内在气息,真的非常独特。它不像那些热门的畅销书那样,一上来就用强烈的戏剧冲突抓住你,反倒是像一坛陈年的老酒,需要时间去慢慢品咂才能体会到它醇厚的后劲。我最近沉迷于研究一些地域性的文化变迁,而这本书的名字里那个“昭觉”地名,立刻就触发了我的好奇心。我期待它能在那些看似日常的叙述中,悄无声息地编织进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烙印。我特别留意那些描述景物和氛围的段落,如果作者的笔触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那种特定地域的空气湿度、光线变化以及生活节奏,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了。它更像是一个观察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特定时空下的人类生存状态,那种混合了坚韧与诗意的复杂情感。我希望那些关于“红尘”的描绘,不是空泛的慨叹,而是扎根于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之中,让人读完后能对那个地方产生一种亲切的、略带乡愁的共鸣感,哪怕我从未踏足。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沉静而有力量的,它没有追求那种喧嚣一时的轰动效应,而是更注重构建一个稳固的、自洽的文学世界。我很少看到一本书能够如此巧妙地平衡“个人叙事”与“宏大背景”之间的关系。那些关于个体命运的细微波澜,在时代洪流的映衬下,显得既渺小又无比珍贵。特别是在处理时间跨度较大的内容时,作者展现出了惊人的叙事控制力,既没有让历史感压倒人物的鲜活,也没有让个人的情感淹没在时代的嘈杂之中。我常常会读到一半停下来,凝视着手中的书页,回味刚刚读到的某一句话,思考它在整个故事结构中起到的支撑作用。这种需要反复咀嚼的文字,往往是区分平庸作品和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它让你意识到,好的故事不光是讲出来,更是“搭建”出来的,而这本书的搭建结构,非常坚固耐看。
评分我发现自己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作者进行的心灵对话,而不是单向的信息接收。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高明,它不会急于让你明白一切,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引路人,牵着你的手,在迷雾中缓慢前行。有些段落的语言极其凝练,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像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宝石,光泽内敛却分量十足。相反,有些地方的描述又突然变得开阔起来,仿佛镜头拉远,让你一下子看到了更广阔的背景,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手法,极大地考验着读者的耐心和理解力。但正是这种挑战性,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新鲜感和探索欲。我特别欣赏那种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置悬念或留下空白的写作风格,它迫使我们读者必须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既有知识储备去填补那些“言外之意”。这种需要主动参与的阅读,远比被动接受信息来得更加令人满足和回味悠长。
评分这本名为《一粒红尘·昭觉(独家纪念版)》的书,光是书名就带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让人光是盯着“红尘”二字,脑海里就已经开始走马灯似的闪现出无数的画面。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让我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书。翻开扉页,那装帧设计,那种独家纪念版的用心,真的能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与珍视。我通常阅读时不太注重封面和内页的装潢,但这次真的被吸引了。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里的故事,或者说那些文字记录下的东西,一定是非同一般的,或许是蕴含了某种深刻的历史印记,又或许是承载了某段不为人知的个人情感史诗。那种仿佛被时间打磨过的痕迹感,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去触摸那些被文字精心包裹起来的尘埃与光芒。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处理的那些微妙之处,比如字体选择的粗细变化,页边距的留白,都像是精心编排的一场无声的序曲,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宏大叙事。这种精心的包装,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朝圣”。
评分坦白说,我对“独家纪念版”这几个字眼是抱有审慎态度的,很多时候它们只是营销的噱头。然而,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这种“纪念”的意味是实至名归的,它仿佛是对某种珍贵记忆或重要精神财富的郑重留存。它没有贩卖廉价的怀旧情绪,而是用一种近乎敬畏的姿态去记录和呈现。我感觉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情感重量,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种历经沉淀后的通透与豁达。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活动,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或对话。它带来的思考是长远的,不会像快餐文学那样读完即忘。我猜想,对于那些对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文化有着深厚情感连接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意义只会更加非凡。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庇护所和思考的起点。
评分6666666666666666
评分很不错。还会继续来的~~~
评分不错不错,第一次收到的有点破就申请换了一本,质量很好
评分小说好看印刷清晰纸张质量好。
评分给朋友买的,她很喜欢,好评,活动买的,很划算。
评分宝贝不错,值得推荐一下~
评分物流很快,书本也没有损毁。
评分不错哦这本书,买的划算,确实好
评分我舟阿花的果然漂亮,但是那个立体的,,。完全没看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