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芬蘭造紙工程師協會組織編寫的20本造紙書中的一本。 自動化係統是造紙廠的資金投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並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其重要性也日益突齣。自動化技術可以幫助操作者在睏難的環境下完成任務,並且可以為工廠相關人員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以便於在原料采購、機械裝備、生産工藝、産品質量等方麵做齣正確的決策,這些決策均關乎到造紙廠的未來發展及對環境的影響。
過程管理是一個使工廠正常運行和自動生産的龐大技術領域,它包括工廠操作人員的具體操作和各種維係工廠運行的自動化係統。
自動化包含多個學科,除瞭需要電子學、信息技術、通訊、數學、工程等方麵的知識,具有良好的工藝知識也是至關重要的。編寫一本關於過程自動化的書時,不可能涉及所有這些領域。因此在內容設置上,本書主要介紹整個造紙係統的自動化部分,特彆是過程控製係統和管理係統,而對現場的基礎自動化係統則著墨不多。本書的側重點放在造紙過程控製及其維護管理,重點之一是清晰闡述造紙過程中的自動化係統、控製方法及控製技術的新進展和發展前景;重點之二是在工藝設備被破壞或被磨損的情況下,利用維護管理係統確保生産過程正常運行, 在産量和産品的質量方麵優化工廠的生産能
瀋文浩,1985年至1989年在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計算機及自動控製專業攻讀學士學位,1989年至1992年在華南理工大學過程控製及儀錶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分配到華南理工大學造紙與環境工程學院任教,從事製漿造紙過程檢測、模擬與控製方麵的研究工作。1995年至2000年在華南理工大學製漿造紙工程國傢重點實驗室攻讀在職博士學位。2001年晉升副教授,2002年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期間被國傢留學基金委作為訪問學者派齣,在法國國傢科學研究中心的化學工程國傢重點實驗室進修瞭一年,在此期間,與法國教授一起基於由歐盟科技研究組織閤作開發的汙水生化處理過程的模擬控製仿真平颱,進行瞭模型預測控製策略的仿真研究。曾為中國儀器儀錶學會分析儀器學會理事,美國製漿造紙協會(TAPPI)會員,廣東省造紙學會會員。
目錄
第 1 章 簡 介 1
1.1 引言 1
1.2 自動化係統的前景 1
1.2.1 自動化係統的重要性 1
1.3 自動化程度的概念 2
1.3.1 自動化係統的收益 2
1.3.2自動化係統的優點 2
1.4 層級化的描述 3
1.4.1過程控製和管理層監控 3
1.4.2自動化管理的必要性 4
1.5維護管理 4
1.6小結 5
第2章 技 術 問 題 6
2.1 過程自動化的發展 6
2.2 係統架構 7
2.2.1 係統網絡 7
2.2.2 DCS和PLC的結閤 7
2.2.3基於PC的自動化 8
2.2.4現場總綫技術 9
2.2.5網絡化控製 9
2.2.6無綫技術 11
2.2.7軟件架構 12
2.2.8係統安全 13
2.2.9“即插即用”組件 14
參考文獻 15
第 3 章 方 法 17
3.1 開環控製與閉環控製 17
3.2 數字控製算法 17
3.3 自整定和PID控製迴路的性能監測 19
3.3.1 自整定的作用 19
3.3.2測試功能 20
3.3.3 相關性分析 22
3.3.4 實時性能監測 24
3.3.5 ?str?m自整定器 26
3.4 自適應控製 26
3.4.1增益控製 27
3.4.2模型參考自適應控製 27
3.4.3 自校正控製 28
3.5 多變量控製 29
3.5.1 基本概念 29
3.5.2 解耦控製 30
3.5.3 最優控製器 30
3.6 模型預測控製 31
3.7 專傢係統 33
3.7.1 工作原理 33
3.7.2 過程控製中的專傢係統 34
3.7.3 其他領域的應用 35
3.7.4 專傢係統的優勢 36
3.7.5 問題 36
3.8 模糊邏輯控製 37
3.8.1 什麼是模糊性? 37
3.8.2 模糊邏輯控製器 38
3.9 神經網絡 40
3.9.1 基本定義 40
3.9.2 神經網絡如何學習? 40
3.9.3 網絡結構 41
3.10 遺傳算法 43
3.11 統計過程控製 45
3.11.1 質量數據的錶達 45
3.11.2 因果分析 46
3.11.3 帕纍托分析法 46
3.11.4 控製圖 47
3.11.5 纍積和控製圖 48
3.11.6 過程能力指數 49
3.11.7 主成分分析 49
3.12 全廠優化辦法 51
3.12.1 製漿廠生産調度 51
3.12.2 能耗優化 53
參考文獻 55
第 4 章 製 漿 造 紙 過 程 中 的 特 殊 測 量 參 數 60
4.1 引言 60
4.2 特殊參數測量 60
4.2.1 紙漿濃度 60
4.2.2 蒸煮過程測量 65
4.2.3 漂白過程傳感器 67
4.2.4 紙漿質量分析儀 68
4.2.5 濕部測量 72
4.3 紙張質量在綫測定 75
4.3.1 紙張定量 75
4.3.2 紙張水分 76
4.3.3 紙張填料(灰分)含量 78
4.3.4 紙頁成型 78
4.3.5 縴維排列 78
4.3.6紙張厚度 79
4.3.7 紙張平滑度(粗糙度) 79
4.3.8 光澤度 80
4.3.9 紙張不透明度、色度和亮度 81
4.3.10紙張透氣度 82
4.3.11 塗布量 83
4.3.12 孔洞和汙點 83
參考文獻 84
第 5 章 製 漿 生 産 綫 的 過 程 控 製 85
5.1 引言 85
5.2連續蒸煮器控製 90
5.2.1控製要求 90
5.2.2基本控製功能 91
5.2.3質量控製 95
5.2.4木材種類變化管理 97
5.2.5自動控製的優點 98
5.3 間歇式蒸煮器控製 99
5.3.1控製要求 99
5.3.2基本控製功能 99
5.3.3蒸煮車間調度和蒸汽控製 101
5.3.4卡伯值控製 101
5.3.5罐區控製 104
5.3.6優點 105
5.4粗漿洗滌控製 106
5.4.1控製要求 106
5.4.2控製功能 106
5.5漂白車間控製 109
5.5.1控製要求 109
5.5.2氧脫木素的控製 109
5.5.3氯化階段控製 110
5.5.4 二氧化氯漂白控製 113
5.5.5機械漿漂白控製 113
5.5.6負荷分配 114
參考文獻 115
第 6 章 堿 迴 收 過 程 控 製 121
6.1 引言 121
6.2 蒸發工段控製 123
6.2.1 控製要求 123
6.2.2 控製功能 123
6.3 堿迴收爐控製 125
6.3.1 控製要求 125
6.3.2 基本控製功能 125
6.3.3 吹灰裝置優化 129
6.3.4爐膛成相、圖像分析及專傢係統 131
6.3.5 溶解槽控製 134
6.3.6 優點 135
6.4 苛化控製 136
6.4.1 控製要求 136
6.4.2 控製功能 137
6.4.3 優點 139
6.5 白泥過濾器控製 140
6.5.1 控製要求 140
6.5.2 控製功能 141
6.5.3 優點 143
6.6 石灰窯控製 143
6.6.1控製要求 143
6.6.2 控製功能 144
6.6.3 高級石灰窯控製係統 147
6.6.4 優點 148
參考文獻 148
第 7 章 機 械 法 製 漿 過 程 控 製 153
7.1 磨漿機控製 153
7.1.1控製要求 153
7.1.2 控製功能 154
7.1.3 質量控製 158
7.1.4 質量控製的應用 160
7.1.5 討論 163
7.2 磨木過程控製 163
7.2.1 控製目標 163
7.2.2 磨木過程控製的特點 164
7.2.3 磨木過程 164
7.2.4 控製功能 165
7.2.5 磨木控製策略 168
參考文獻 172
第 8 章 紙 機 操 作 管 理 175
8.1 紙機操作的目標 175
8.2 備漿、配漿和濕部控製 180
8.2.1 流量和濃度的測定 181
8.2.2 漿池液位控製 182
8.2.3 濃度變化控製 183
8.2.4 損紙漿和脫墨漿的乾擾 187
8.2.5 通過備漿主動操作實現靈活生産的方法 189
8.3 紙幅質量波動和缺陷以及測量係統 190
8.3.1 波動組成 190
8.3.2 掃描測量方法 191
8.3.3 照相機和其它幅寬測量係統 196
8.3.4 離綫測量和質量管理 197
8.4 紙機縱嚮控製 197
8.4.1 定量、填料量、留著率和水分含量等紙張質量的多變量模型預測控製 197
8.4.2 紙張等級改變的自動化方法:定量和填料含量的改變 201
8.4.3 MD質量控製的其它方麵 201
8.5 紙機橫嚮控製 202
8.5.1 靜態CD執行器最優化 203
8.5.2 CD控製的動態特性 208
8.5.3 CD控製中的一些交互影響效應 210
參考文獻 213
附錄 217
第 9 章 運 行 和 維 護 管 理 219
9.1 商業需求 219
9.2 工廠級運行和維修管理及其挑戰 222
9.3 全局設備效率(OEE) 223
9.3.1 可用性(A) 224
9.3.2 設備性能(P) 225
9.3.3 質量效益(Q) 225
9.4 關於運行和維修管理挑戰的調查 228
9.5 維修對生産功能的影響 229
參考文獻 230
第 10 章 術 語 232
10.1 簡介 232
10.2 標準 233
10.2.1 EN 13306:2001 維修術語 234
10.2.2 主要術語 235
10.3 常用縮寫 241
10.3.1 與時間相關術語的縮寫 241
10.3.2 可靠性分析 241
10.3.3 其他常用縮寫 242
參考文獻 243
第 11 章 維 修 管 理 基 礎 244
11.1 壽命周期與資産管理 244
11.1.1 什麼是工廠工程資産管理 244
11.1.2 商業需求模型 246
11.1.3 産能、投資和維修 252
11.1.4 方法和工具 254
11.1.5 壽命周期法與短期方法 256
11.2 維修目標 258
11.2.1 為什麼需要維修:目標的層級係統 258
11.2.2 一些重要的定義:可用性 259
11.3 維修策略 261
11.3.1定義和術語 261
11.3.2 維修策略的選擇 262
11.3.3 維修計劃 264
11.4 關鍵績效指標 268
11.4.1 介紹 268
11.4.2績效指標係統 268
11.4.3對關鍵績效指標的看法 270
11.4.4 目標和外生變量之間的經驗關係 271
11.4.5 標杆管理 274
11.4.6 基於網絡的標杆管理工具 276
11.5 EHSQ方法(環保、健康、安全和質量) 279
參考文獻 282
第12 章 與 維 修 相 關 的 概 念 284
12.1 工廠級的維修管理 284
12.1.1前言 284
12.1.2計劃外維修(被動維修) 285
12.1.3預防維修 285
12.1.4 預測維修 286
12.1.5改進維修 288
12.1.6 全麵生産維修 289
12.1.7 計算機化維修管理係統 289
12.2 工廠級維修計劃 291
12.2.1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介紹 291
12.2.2 應該如何完成RCM? 292
12.2.3 RCM分析的基本思想 293
12.2.4 RCM分析實例 297
12.3 組織 299
12.3.1 組織類型 299
12.3.2 組織維修的模型[6] 302
12.3.3 發展趨勢 304
12.4 狀態檢修 305
12.4.1 介紹 305
12.4.2 過程和組件的評估 306
12.4.3 狀態監控方法 306
12.4.4 係統實施 311
12.4.5 診斷和預測 312
12.4.6 數據闡釋 316
12.5 備用零件 317
12.5.1 製漿造紙設備備用零件的特徵 317
12.5.2 製漿造紙設備零件 318
12.5.3 零件資料 322
12.5.4 為新裝置購買零件 323
12.5.5 零件存儲和資産管理 324
參考文獻 324
第 13 章 服 務 供 應 鏈 管 理 328
13.1壽命周期服務和服務供應鏈 328
13.1.1介紹 328
13.1.2抓住轉變的潛力 331
13.1.3工業資産管理和服務供應鏈的一緻性 333
13.1.4核對清單 334
13.2維修外包 335
13.2.1介紹 335
13.2.2工業服務類型 336
13.2.3壽命周期成本優化 338
13.2.4總結 340
參考文獻 340
第 14 章 造 紙 汙 水 處 理 過 程 的 仿 真 及 控 製 342
14.1 造紙汙水活性汙泥法處理仿真模型的建立 342
14.1.1 造紙廠汙水處理係統簡介 342
14.1.2 生物反應過程模型建立 344
14.1.3 沉澱過程模型建立 349
14.2 造紙汙水活性汙泥法處理仿真模型參數的測定及汙水組份劃分 350
14.2.1 仿真模型參數測定 350
14.2.2 汙水組份劃分 352
14.3 造紙汙水處理過程中溶解氧濃度控製策略及性能評價體係 352
14.3.1 控製策略 353
14.3.2 控製性能評價 358
參考文獻 362
第15章 造紙汙水處理過程故障檢測及診斷 364
15.1 引言 364
15.2 基於造紙汙水處理小試係統的故障檢測及診斷 365
15.2.1 過程故障檢測及診斷方法 366
15.2.2 基於主元分析方法(PCA)的故障診斷 367
15.2.3小試係統應用PCA方法的故障診斷過程 371
15.2.4 基於批次展開的多嚮主元分析方法(MPCA)的故障診斷 375
15.2.5 基於改進的MPCA方法的故障診斷 383
15.3 基於造紙廠汙水處理係統的故障檢測及診斷 390
15.3.1 多時段劃分的sub-PCA方法 390
15.3.2 基於sub-PCA方法的故障診斷 391
參考文獻 400
第 1 章 簡 介
1.1 引言
造紙過程管理範圍很廣,涵蓋瞭整間工廠控製生産運作的各類活動,包括造紙廠操作人員的各種操作指令和與之相關聯的各類自動化係統。本書主要介紹整個造紙體係中的自動化部分,特彆是過程控製管理係統,而對現場的基礎自動化係統則著墨不多。
1.2 自動化係統的前景
自動化係統占整個造紙廠投入的比例從百分之幾到30%-40%不等。一般來說,産量恒定、紙種單一或品種較少的造紙廠所需的自動化係統投入較低;而較高的自動化係統投入通常適閤於具有以下特點的造紙廠:原材料變化頻繁、紙種繁多、間歇工藝與連續工藝兼有。多年來,市場對穩定的高質量紙品的不斷追求促使企業大力投資於質量分析儀、質量控製器和各種監測係統。
1.2.1 自動化係統的重要性
那麼,在實際生産中哪些操作和功能需要自動化?監控和控製工作在人工操作和自動化係統之間如何分配?這些問題很難迴答,也不可能總結齣通用的建議或準則。對操作者來說,因身體反應不夠快,所以那些在生産過程中很難控製的快速變化的變量需要自動化;同時重體力和危險的操作過程也需要自動化。另外,雖然操作人員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非常好地控製某個復雜過程,但是無法長時間保持這種最佳工作狀態;而且操作者的差異也會引起産品質量和生産過程的波動。
生産中要管理好整條生産綫是非常睏難的,因為它們不會一直保持穩定,而是在不斷地變化,且可能伴隨著一些復雜而又難以測量的化學變化。因此,管理主要是監控並獲取準確及時的信息,利用優化工具來確定最佳生産方案或資源分配方案。
對於那些已使用很久的、操作復雜、且長期未做設計和計劃的操作流程,因為操作人員很難迴想起已有的最佳解決方案,所以特彆需要計算機決策工具的支持。
1.3 自動化程度的概念
“自動化程度”是指操作任務在操作人員和自動化係統之間的分配程度。有些操作可以手動實現,有些操作可以自動實現,而有些操作通過手動和自動均可實現。這裏需要注意的是,“自動化程度”不是一個量化的值,而是一種定性的說法。
1.3.1 自動化係統的收益
是否投資上自動化係統考慮的主因並不是操作和安全,而是上自動化係統的投入成本和預期的成本節約。自動化係統的投入成本很容易計算,但預估成本節約卻需要用到生産工藝知識和經驗。
通常,使用自動化係統所帶來的益處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更加穩定和更好的質量
(二)更高的産量
(三)更低的原材料消耗和能耗
(四)更優的轉産管理
(五)更加有效地利用勞動力
(六)獲取更優質和豐富的信息
1.3.2自動化係統的優點
(一)減少生産的波動
自動化係統一個重要的優點是能提高産品質量。對於連續生産的造紙廠,自動化係統可以減少不同操作者和工作班次之間的差異。使車間運作更加穩定,使産品質量顯著提高。自動化生産可以穩定質量參數,減少劣等次品,降低因産品質量造成的損失,從而提高産量或提高單位産率,進一步實現原材料與能耗的節約。
例如,在硫酸鹽法製漿過程中,通過提高目標紙漿卡伯值的方法,不僅可以減少紙漿卡伯值的波動,而且可以提高紙漿的産量和得率。也即是說,在相同的木材用量,甚至更低的能耗下,可以生産齣更多的紙漿。像這樣的伴隨著産品質量提高的同時帶來其他益處的案例在製漿廠和造紙廠的質量控製係統中隨處可見。
(二)提高産量
提高紙漿或紙張産量的途徑如下:其一,如前所述,通過高效的自動控製係統來提高生産效率或産品質量;其二,有效利用原材料(提高得率);其三,改進生産計劃(原材料種類和品質變化)的管理方式,降低乾擾的影響。例如,有效的漿池管理可以阻斷生産擾動從一個工序傳遞到另一個工序;通過改善瓶頸工序的運行狀況可以提高整條生産綫的産量。
(三)節約資源和能源
同樣地,使用類似上述方法也可以節省原材料和化學藥品。典型方法包括:更精確的劑量控製、更高的得率、穩定的質量和更規範的流程操作。
通過高度自動化係統實現節能的途徑有三條:降低單位能耗(蒸汽或電能);使用高能效的設備並加強管理;協調好生産過程與發電廠之間的供需矛盾。例如,加強對間歇蒸煮器(耗汽設備)的管理就是上述最後一條節能途徑的典型例子。
(四)減少人身傷害
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那些常規操作、高強度的和危險的操作均由自動化係統來完成,使人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實現更高級的監控功能。高質量的信息同樣也能帶來經濟上的節約,但是這很難用準確的數字去量化。
1.4 層級化的描述
人們常用層級化的方式來描述一個係統的功能,這種錶達方式特彆適用於全廠自動化係統。圖1-1是一種層級錶達方式。
圖1-1 控製層次
1.4.1過程控製和管理層監控
根據操作時間的長短,過程控製通常分為兩個層級:直接控製層和監控層。根據操作者或監控層確定的設定值,直接控製層主要控製工藝過程中的單變量參數。
1.4.1.1直接控製層
這一層級中的過程控製通常分為兩類:
(一)不論是否存在乾擾,將過程變量(溫度、壓力、流量等)控製在規定的穩定值(設定值),通常把這種控製稱之為“定值控製”或“監管控製”。它們在流程工業中隨處可見。
(二)設定值是變化的,控製過程變量跟隨其變化,稱為“伺服控製”或者“過渡控製”。例如,根據已設置的設定值變化麯綫來控製間歇反應器的溫度。在製漿造紙過程中,對紙機或製漿綫的産率和質量變化進行控製則更為睏難,為此需要對多個變量根據已設置的變化規律來調節。
1.4.1.2監控層
監控層用於計算設定值,輸齣到直接控製層,將單個被控對象或多個對象控製在最佳工作狀態。具體包括:根據産品質量要求或設定的産量來確定過程變量的最優值,也就是穩定的或受控的設定值。最優化包括靜態優化和動態優化。
1.4.2自動化管理的必要性
製漿造紙企業實現全廠自動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用於協調和控製各車間、工廠和整個企業的生産、能耗和産品質量,這將帶來很多益處;而且現代數據傳輸技術的發展為全廠自動化的實現提供瞭更高的可行性。
車間計劃的製訂和協調用於各車間的控製和監控,例如製漿廠的製漿車間和迴收車間的監控。全廠計劃的製訂和協調與車間級的作用類似,該級需要確定全廠各個工序的産品質量要求,使全廠的總目標得以實現。
層級化的錶示方法通常用於錶示單層級的運行操作,但是用這種常規的錶達方法不容易把各層級的硬件設備及之間的相互關係錶達清楚。圖1-1是一個全廠監控係統的層級簡圖,更多的信息可以查閱標準ANSI/ISA 95和ISO/IEC 62264。
1.5維護管理
維護管理是本書的另一個主題,它與過程管理的功能或多或少有些類似,即哪怕是在工藝設備損壞或磨損的情況下,也能確保生産過程的正常運行。從機器設備的可靠性和適用性的角度來說,維護管理可以在産量和質量方麵優化工廠的生産能力。
信息技術的進步對維護管理産生瞭很大的推動作用,許多維護管理的應用均基於現代信息技術和數據通訊技術,且主要基於離綫係統。此外,還需用到高精度的過程維護傳感器或特殊的維護傳感器,以及大量的數學運算。
1.6小結
本書的後續章節將逐一介紹製漿造紙企業在過程控製和維護管理方麵的最新進展和未來發展趨勢。第二、三章講述自動化係統和控製方法的發展,第四章討論製漿造紙過程中特殊參數的測量,第五、六章介紹化學製漿(硫酸鹽法製漿)的自動化係統,第七章是機械製漿的過程控製,第八章討論造紙的控製係統,第九章闡述工廠的維護管理,第十章介紹一些維護管理常用的專業術語,第十一章講述維護管理的基礎知識,第十二章介紹如何實現全廠的維護管理,第十三章簡介現代維護管理中的服務供應鏈管理,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介紹造紙汙水處理過程中的計算機仿真、控製及故障診斷的最新研究成果。
譯者前言
當我接到《造紙及其裝備科學技術叢書(中文版)》編輯委員會的邀請,主持編譯由芬蘭造紙工程師協會等齣版的《造紙科學與技術係列叢書》《造紙過程控製與維護管理》時,並沒有感到太睏難。因為自從我自動化碩士畢業以後開始介入造紙領域的20多年教學科研工作中,一直給本科生講授造紙自動化的專業課以及給研究生開設造紙過程參數的測量及控製方麵的選修課,並且參編瞭由中國輕工業齣版社齣版的《製漿造紙過程自動測量與控製》,對本譯著所涉及的內容十分熟悉,因此欣然接受。在組建的編譯團隊成員中包含:富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授、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世界排名第60位)的博士後、國內著名輕工設計院的設計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世界排名第40位)的博士以及充滿活力的博士生,並且請具有豐富技改經驗、長期工作在大型造紙企業的高級工程師對譯著進行瞭校譯。他們的付齣保證瞭本書的質量。
自動化是現代造紙廠資金投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隨著科技的發展其重要性日顯突齣。自動化技術可以幫助操作者在睏難的環境下完成任務,並且可以為工廠相關人員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以便於在原料采購、機械設備、生産工藝、産品質量等方麵做齣正確的決策。這些決策對造紙廠的未來發展及對環境的影響意義深遠。
過程管理是一個使工廠正常運行和自動生産的龐大技術領域,它包括工廠操作人員的具體操作和各種維係工廠正常運行的自動化係統。
自動化包含多個學科,除電子學、信息技術、通訊、數學、勞動科學等方麵的知識外,良好的工藝知識也是至關重要的。編寫一本關於過程自動化的書不可能涉及所有這些領域。因此在內容設置上,本書主要介紹整個造紙係統的自動化部分,特彆是過程控製係統和管理係統,而對現場的基礎自動化係統則著墨不多。本書的側重點放在造紙過程控製及其維護管理,重點之一是清晰闡述造紙過程中的自動化係統、控製方法及控製技術的最新進展和發展前景,包括造紙過程參數傳感器;重點之二是在工藝設備被破壞或被磨損的情況下,利用維護管理係統確保生産過程正常運行, 在産量和質量方麵優化工廠的生産能力。
造紙汙水處理一直是業內非常關注的領域,結閤我們近年來在造紙汙水處理過程仿真、控製和故障診斷方麵的研究進展,本書末尾編著瞭第14章和第15章,著重介紹造紙汙水處理過程的仿真模型建立、控製策略應用及故障診斷方法和應用,這些既是對原書內容的補充,也是造紙自動化交叉領域內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書的章節安排如下:第1章是引言,第2-3章講述自動化係統和控製方法的發展,第4章討論製漿造紙過程中特殊參數的測量,第5-6章介紹化學製漿的自動化係統,第7章是機械製漿的過程控製,第8章討論造紙廠的控製係統,第9章闡述工廠的維護管理,第10章介紹一些維護管理常用的專業術語,第11章講述維護管理的基礎知識,第12章介紹如何實現全廠的維護管理,第13章簡介現代維護管理中的服務供應鏈管理,第14章描述造紙汙水處理過程的仿真及控製,第15章介紹造紙汙水處理過程故障檢測及診斷。
作為本書的主編,我要感謝每一個參與編譯的作者,感謝他們願意花費大量的寶貴時間參與到這項工作中。感謝該叢書的主編、副主編、中國輕工業齣版社和編輯所給予的大力支持,正是他們的推動纔使得本書能順利完成。
瀋文浩
2016年7月14日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