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報告·當代中國學術史係列:當代中國革命史研究》梳理和總結瞭1949年至近年來的中國革命史研究狀況。除瞭研究綜述以外,主體部分有五章,包括中國共産黨創建史研究、國共閤作和國民革命研究、蘇維埃革命研究、抗日戰爭研究、解放戰爭研究。作者以嚴謹而客觀的態度,對中國革命史的研究進行瞭總結和展望。
目錄
緒論
一 1949-1978年的中國革命史研究
二 1979年以來的中國革命史研究
三 近年革命史研究的熱點問題
四 中國革命史研究的展望
第一章 中國共産黨創建史研究
一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一)五四運動的領導權和性質問題
(二)五四運動是否“全盤性反傳統”
(三)五四運動中的救亡與啓濛
二 馬剋思主義的初期傳播
(一)關於馬剋思主義初期傳播.的起始時間
(二)關於馬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的主體和渠道
(三)關於“三次論戰”問題
三 共産主義早期組織
(一)早期共産黨組織的名稱
(二)上海發起組與革命局
(三)湖南、廣州、四川等地早期共産黨組織
(四)中共早期黨組織的特點與曆史作用
四 中共一大和二大
(一)中共一大的開會和閉幕日期
(二)中共一大的齣席代錶
(三)中共一大的發起與籌備
(四)中共一大的會址及會場突被巡捕搜查的原因
(五)中共二大的齣席人員及名單
(六)中共二大的主題及意義
五 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六 共産國際對中共建黨的影響
第二章 國共閤作和國民革命研究
一 第一次國共閤作的形成
(一)第一次國共閤作的起點問題
(二)國共閤作的動因與“黨內閤作”方式
(三)“黨內閤作”下的黨際關係
(四)國民黨改組問題
二 中共領導的工農群眾運動
(一)五卅運動研究
(二)工人運動的領導權及“左”傾問題
(三)農民運動研究
三 中共與國民黨右派的鬥爭
(一)對戴季陶主義和西山會議派的鬥爭
(二)上海談判和國民黨二大的“讓步”
(三)中山艦事件
(四)整理黨務案
四 北伐戰爭
(一)北伐戰爭的時限問題
(二)北伐戰爭的發動及領導權問題
(三)國民革命軍的性質與政治工作
(四)葉挺獨立團
五 中共的理論建設和組織發展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
(二)對新民主主義政權理論的初步探索
(三)中共的製度建設和組織發展
六 大革命的失敗及其原因
(一)大革命的結局
(二)陳獨秀、共産國際對大革命失敗的責任
(三)國共閤作破裂的其他因素
第三章 蘇維埃革命研究
一 蘇維埃革命研究的總體進展
二 蘇維埃革命的起源研究
三 蘇維埃革命時期的社會關係研究
四 蘇維埃革命的開端與發展研究
五 “圍剿”和反“圍剿”研究
六 紅軍長徵到陝北研究
七 國內形勢的變化及西安事變研究
第四章 抗日戰爭研究
一 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政策
二 敵後戰場
三 抗日根據地
四 減租減息
五 新民主主義理論
六 延安整風
七 農民、農村黨組織建設及其他
第五章 解放戰爭研究
一 國共和談與軍事較量
二 土地改革
三 解放區乾部整改
四 解放區經濟、教育文化與社會
五 新政協與共同綱領等
六 蘇美國共關係
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報告·當代中國學術史係列:當代中國革命史研究》:
國共第一次閤作時期,在中國近代史上也被稱為國民革命時期,或大革命時期。這時的中國共産黨,剛成立兩三年,不過是幼年時期,卻和已經誕生多年的中國國民黨一起,在蘇俄與共産國際的支持與援助下,在中國曆史上寫瞭濃重的一筆。對於這段曆史的研究,最早者當推中共早期領導人蔡和森,他於1926任中共駐共産國際代錶期間,嚮中共旅俄支部作瞭長達5萬字的《中國共産黨史的發展(提綱)》的報告,係統地迴顧和總結瞭從中共一大到四大的曆史及經驗教訓,可謂是黨史研究的開山之作。此後,曾親曆第一次國共閤作的革命前輩也留下瞭不少相關論著,如李立三的《黨史報告》《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國大革命的教訓》,張聞天的《中國現代革命史》,劉少奇的《關於大革命曆史教訓中的一個問題》,王若飛的《關於大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産黨》,周恩來的《關於一九二四至二六年黨對國民黨的關係》,毛澤東的《(共産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産黨》《新民主主義論》等,均從總結曆史經驗和教訓的角度,對大革命時期的中共曆史有所介紹。1931年,馬剋思主義曆史學傢華崗齣版瞭《1925-1927中國大革命史》一書,敘述瞭大革命的性質、起因和經過,保留瞭不少豐富而珍貴的材料,但因受時代影響,其理論分析有相當大的局限性。
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大革命史的研究經曆瞭起伏麯摺,大緻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建國到6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在資料收集與整理方麵做瞭一些工作,如再版瞭《六大以前——黨的曆史資料》,影印發行瞭《嚮導》《前鋒》《先驅》《新青年》《中國工人》《政治周報》《農民運動》等革命曆史期刊,編輯齣版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農民運動》(人民齣版社1953年版)、《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工人運動》(人民齣版社1954年版)、《李大釗選集》(人民齣版社1959年版)等。同時,齣版瞭一些涉及大革命史的小冊子或專著,如鬍華編著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人民齣版社1950年版),吳裴民的《一九二五——一九二七中國大革命》(上海時代書局1950年版),王真、劉立凱的《1919-1927年的中國工人運動》(工人齣版社1953年版),何乾之主編的《中國現代革命史講義》(高等教育齣版社1954年版),司綬延、林乾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簡史》(新知識齣版社1955年版),葉蠖生、羅仰生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簡史》(上海人民齣版社1957年版),李新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第1捲(高等教育齣版社1959年版)等。此外,還發錶瞭數十篇論文,齣版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史論集》(來新夏、魏宏運編,湖北人民齣版社1957年版),對大革命史的經過、領導權問題、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工農運動等做瞭初步探討,為以後的研究提供瞭一定基礎。
第二階段,“文化大革命”十年。大革命史研究在“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指導下步入歧途,許多事實被歪麯和篡改。當時,隻有《中國共産黨兩條路綫鬥爭史講義》一書風行一時,把中國共産黨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英勇鬥爭的豐富多彩的曆史,簡單地說成是黨內兩條路綫鬥爭史,在廣大群眾中産生瞭較壞的影響。
第三個階段,“文革”結束後至今,隨著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的推進,大革命研究發生瞭飛躍式的變化,取得瞭豐碩成果。首先,在資料建設方麵,中央檔案館整理齣版瞭《中共中央文件選集》兩個版本,與地方檔案館閤作編印瞭各省市的革命曆史文件匯集,並編輯齣版瞭《中國共産黨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國代錶大會文件匯編》(人民齣版社1981年版)、《中共黨史報告選編》(中共中央黨校齣版社1982年版)。人民齣版社除再版《毛澤東選集》之外,陸續再版或齣版瞭陳獨秀、李大釗、瞿鞦白、蔡和森、鄧中夏、劉少奇、周恩來、張太雷、趙世炎、彭湃等早期革命領袖及領導人的政論著作,並影印瞭《中國青年》《政治生活》《中國軍人》《戰士》《中國農民》《犁頭》《人民周刊》等有關大革命時期的期刊。
……
前言/序言
何為中國近代史?這一發問如果是在20年前,甚至在10年前,迴答是不同的。有關中國近代史的起止時間,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的認識是不一緻的。在絕大多數的研究機構、高校與教科書中,1919年被視為中國近代史的終點,那以後的曆史被稱為“中國現代史”。近代史研究所率先把1840-1949年間的曆史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打破瞭1919年的藩籬。如今,多數人都會同意,中國近代史是1840-1949年間的中國曆史。近代史時限的變遷,在某種程度上反映瞭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反映瞭人們對“近代”認識的深化。
“當代中國近代史研究係列”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研究,它以對1840-1949年間的曆史的研究為考察對象,而無論這段曆史研究在當時是被稱為“近代史研究”,還是“現代史研究”。
民國年間,對於中國近代史的研究已經起步,但近代史學科獲得迅速發展並成為係統的科學的研究則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在以往學人的認知中,研究距離太近的曆史難稱學問,因為這一研究既可能包含著執筆人難以擺脫的情感傾嚮,又受製於曆史結果還沒有充分顯現的現實睏境,其研究結果便難以避免不夠客觀和不夠準確的風險。因此,過近的曆史是不宜研究的。“厚今薄古”的倡導,改變瞭這一狀況,近代史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獲得空前發展。應該說,近代史研究的發展不僅僅是一項人為的政策的推動,實際上是適應瞭一個變動的社會的需求。社會發展對重新解釋新近的曆史提齣瞭要求,人們需要認識剛剛過去的曆史,肯定未來的發展方嚮。簡言之,社會需要造成瞭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大踏步發展。
近代史研究的發展進程大緻與共和國的發展同步:當社會發展呈現繁榮景象時,學術發展亦呈現勃勃生機;當社會發展遭遇麯摺時,學術研究亦齣現麯摺。因此,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近代史研究亦大緻可以1978年為界,分為兩個大的發展時期。倘若細分,這兩個大的時期內又可分為幾個各具特色的發展階段。對此,本叢書並未強求統一,而由各捲根據各自的學科發展特點來做分期研究。
總體而言,在前一階段,中國近代史學科完成奠基並獲得蓬勃發展。中國近代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得到確認,並日益發展為曆史研究中的顯學。研究者以馬剋思列寜主義為指導來觀察近代中國的發展過程,建立起比較係統的馬剋思主義近代史學科體係,並對近代史上的若乾重大問題展開瞭實證性研究,形成瞭近代史研究的初步繁榮景象。
任何學術都難以避免時代的影響。社會發展對於近代史研究的需求,形成瞭強大的學科發展推動力,其利弊兼而有之。一方麵,它促進瞭近代史研究的空前發展,另一方麵,它的工具性要求,又不可避免地對近代史研究造成瞭睏擾,這種睏擾在前17年中便已存在,而在“文化大革命”中達到極緻,其弊端徹底顯現。“影射史學”一度使近代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淪為路綫鬥爭的闡釋性工具,淪為空頭政治的奴婢,失去瞭自己的獨立性,失去瞭自己的科學性。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撥亂反正,使中國社會進入到一個新時期,也使近代史研究進入到一個新時期。社會的開放、思想的解放,為學術發展創造瞭一個寬鬆的環境,新論新知不斷湧現,近代史研究的各個領域都齣現瞭大發展,這一發展不僅錶現在人們以新的視角來看待曆史進程,觀念和結論不斷更新,還大量錶現在對曆史細節的還原上,各類史實的更正俯拾皆是。可以說,你很難找到一個原封不動停滯不前的領域。若乾史實的重現和基本觀念的撥亂反正,大大推動瞭近代史學科的發展,使人們對於近代史的認識更加接近曆史的真實。
近代史的研究領域也大為開闊,由比較偏重政治史的局麵,發展成多領域百花盛開的局麵,形成瞭門類齊全的完整的近代史研究體係。傳統的政治史、外交史、軍事史研究新作迭齣;原先基礎較薄弱的文化史、思想史、經濟史、社會史、民族史、邊疆史研究有瞭極大發展;以往幾近空白的人口史、災荒史、觀念史等新的研究領域不斷開拓。在傳統學科經曆著知識更新的同時,新學科的發展勢頭迅猛,近代史研究整體呈現齣蓬勃發展的局麵。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報告·當代中國學術史係列:當代中國革命史研究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Chinese Revolution History]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報告·當代中國學術史係列:當代中國革命史研究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Chinese Revolution History]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報告·當代中國學術史係列:當代中國革命史研究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Chinese Revolution History]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報告·當代中國學術史係列:當代中國革命史研究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Chinese Revolution History]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