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四章并附录。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认知过去建筑的几种方法,诸如活用现存的建筑、从绘画和图纸着手调查、通过遗址发掘来调查和从样式、技术等方面推测等,并具体地讲述了史前建筑的营造。第二章讲述的是日本中世、即镰仓、室町时代的建筑,主要内容有东大寺烧毁后重建时采用的大佛样、禅宗寺院与禅宗样、中世镰仓、奈良和地方上的建筑以及寝殿造的蜕变和庶民住宅、画卷中所见武士和庶民的住宅,还有日本自治都市寺内町和战国大名的根据地城下町等。第三章从近世、即安土桃山时代的城郭建筑、草庵式茶室说起,间插建筑的标准尺度和“间”,一直讲到江户时代的都市规划和建设、近世城下町和书院造的成立、日光东照宫和京都桂离宫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近世民居的成立和地域特色、都市店铺和戏院的出现等。第四章为近代、即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的内容,从邂逅西洋建筑开讲,讲述了仿西式建筑和地方文化、外国教习和日本人建筑家以及都市和建筑的近代化等。此外,作为附录的“日本建筑史概观”亦为本书的一大特色,论述了日本建筑的特色、结构、意匠以及与日本社会的关系等,可以说是对本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藤井惠介,197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1986年获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东京大学助教、副教授等,现为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专业为日本建筑史。 玉井哲雄。197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1978年获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千叶大学教授、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综合研究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等,现为生活史研究所研究部长。专业为日本建筑史和都市史。
原始暨古代
认知过去建筑的方法/
史前建筑的营造/
从埴轮考察建筑/
寺院建筑的诞生/
法隆寺建筑/
伊势与出云--神社建筑的成立/
古京的调查与藤原京/
奈良都城--平城京/
平安迁都/
密教建筑与空间/
平安京的神社建筑/
平安贵族的宅邸--寝殿造/
净土教建筑/
六胜寺与鸟羽离宫/
平泉的建筑与遗址/
中世
东大寺的烧毁与重建/
中世都市--镰仓/
中世本堂的成立/
禅宗寺院与禅宗样/
奈良的中世建筑/
寝殿造的蜕变与庶民住宅/
从画卷看镰仓武士的住宅/
中世的庶民住宅/
寺内町--日本的自治都市/
战国时期城下町--战国大名的根据地/
近世
近世的城郭建筑--天守的成立/
建筑的标准尺度与“间”/
草庵式茶室的成立/
江户的规划与建设/
近世城下町的成立/
书院造的成立/
日光东照宫建筑/
桂离宫与日本的建筑文化/
近世民居的成立/
近世民居的地域特色/
大店与里长屋/
戏园子世界/
近世社会与寺院建筑/
近世寺院神社建筑的雕刻/
近世商家建筑的特色/
近世街景的形成/
近代
邂逅西洋建筑/
仿西式建筑与地方文化/
外国教习与日本人建筑家/
都市与建筑的近代化/
附录 日本建筑史概观
日本建筑的特色/
日本建筑的结构/
日本建筑的意匠/
日本建筑的历史与社会/
后记
文库版后记
译者后记
参考文献
事物索引
作为一名对东方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日本建筑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阅读日本书系//图说日本建筑史》这本书,以其丰富的图例和深入的文字,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枯燥的建筑历史,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变得鲜活起来。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从古代的木构建筑,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日本建筑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书中对不同时期代表性建筑的详细介绍,让我能够从中捕捉到每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例如,在讲解奈良时代的寺庙建筑时,我能感受到那种庄重、威严的气息;而在描述江户时代的町屋时,我又能体会到市井生活的便利与乐趣。这本书不仅仅关注宏伟的公共建筑,对于住宅建筑的描绘也同样细致入微,让我能够了解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庭院设计的讲解,它让我明白,日本的庭院不仅仅是风景,更是精神世界的映射。这本书让我对日本建筑的理解,从表面的形式,上升到了对其背后文化和精神的深层解读。
评分我一直对东方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日本建筑,那种独特的禅意和对自然的融合,总是能深深吸引我。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阅读日本书系//图说日本建筑史》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精美的插图和丰富的内涵所打动。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冷冰冰的年代顺序来讲解,而是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代表作品,以一种更加生动的故事性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建筑遗迹的描绘,虽然我们已经无法亲眼见到它们当年的模样,但通过文字和插画的结合,我仿佛能穿越时空,亲身站在那些古老的宫殿、寺庙前,感受它们的庄严与辉煌。书中对于建筑细节的描绘也十分到位,无论是斗拱的结构,还是瓦片的铺设,甚至是窗棂的设计,都充满了巧思。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设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哲学理念。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日本庭院的讲解,它让我明白,那些看似随意的石头和水景,其实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布局,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提炼和升华。这本书让我对日本建筑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形式上的美感,而是上升到了对背后文化和精神的探究。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建筑的书,更像是一本带领我们走进日本古代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指南。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对建筑历史的探索,而《阅读日本书系//图说日本建筑史》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日本古老文明的窗户。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专著,而是以一种极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将日本建筑的发展脉络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年代和风格,而是通过精心挑选的图片,让那些宏伟的寺庙、精致的庭院、朴实的民居,仿佛跃然纸上,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个时期代表性建筑的深入剖析,从奈良时代的庄严厚重,到平安时代的优雅精致,再到镰仓、室町时代的武士精神的体现,直至江户时代的町屋文化,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故事。书中不仅仅关注建筑本身的结构和美学,更重要的是,它将建筑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背景下进行解读。我能感受到,那些古老的木结构,不仅仅是搭建起来的房子,更是承载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审美情趣的载体。例如,书中对于寺庙建筑的讲解,让我理解了为何佛寺的布局会如此讲究,为何会对自然环境的融合如此重视。同样,对于庭院的描述,不仅仅是园林艺术的展示,更是哲学思想的具象化。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易懂,即使我并非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也能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领略日本建筑的魅力。它让我意识到,建筑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历史、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热爱日本文化和建筑史的读者的一份厚礼,它用最直观的方式,让我们可以“看见”日本建筑的过去。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和建筑都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日本建筑的书籍。《阅读日本书系//图说日本建筑史》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图文,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求知欲。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建筑的风格和年代,而是将每一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通过精美的图片和深入的文字解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从早期受到中国影响的建筑风格,如何逐渐演变成具有日本自身特色的样式。书中对寺庙、神社、宫殿、住宅等不同类型的建筑,都有详尽的介绍,让我能够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日本建筑的演变。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建筑与环境融合的探讨,日本建筑总是能够巧妙地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例如,书中对一些日式庭院的描述,让我体会到了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此外,书中对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的介绍,也让我对日本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它让我逐渐领略到日本建筑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我一直对日本的传统文化充满好奇,而建筑作为文化最直观的体现,更是我探索的重点。《阅读日本书系//图说日本建筑史》这本书,以其丰富的图文和深入的解读,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求知欲。这本书的“图说”形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大量的精美图片,将日本建筑的美学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讲解时,并没有停留在对建筑外观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宗教以及社会意义。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日本建筑是如何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书中对不同时期代表性建筑的介绍,让我能够从中感受到每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庭院设计的讲解,它让我明白,日本的庭院不仅仅是风景,更是对自然的一种提炼和升华。这本书让我对日本建筑的理解,从表面的形式,上升到了对其背后文化和精神的深层解读。
评分这本《阅读日本书系//图说日本建筑史》对于我这个对日本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场视觉和知识的盛宴。我一直觉得,要了解一个民族,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去了解他们的建筑,因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文化的载体。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使用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日本建筑的发展历程徐徐展开。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精美的图片,它们不仅仅是建筑的快照,更是历史的缩影。从宏伟的寺庙,到古朴的民居,再到精致的庭院,每一张图片都仿佛在讲述一个属于它自己的故事。作者在讲解时,也总是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风情,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建筑的意义。例如,在讲解江户时代的町屋时,我能从中感受到当时市井生活的烟火气,以及商人阶层崛起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在讲解武士时代的建筑时,我又仿佛能看到那些坚毅的面容和对荣誉的追求。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关注那些宏大的建筑,对于一些细节的描绘也同样细致入微,例如屋檐的形状、门窗的设计,甚至是庭院中的一棵树、一块石头,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日本建筑的美,不仅仅在于宏大的规模,更在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充满匠心和哲思的细节。
评分在众多的建筑类书籍中,《阅读日本书系//图说日本建筑史》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之所以会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采用的“图说”形式。相较于纯文字的介绍,精美的图片能够更直观、更生动地展现建筑的美感和特点。这本书就做到了这一点,它精选了大量高质量的建筑图片,从宏伟的寺庙建筑,到古朴的民居,再到精致的庭院,每一张图片都经过了精心挑选,能够准确地传达建筑的风格和韵味。同时,作者的文字也并非简单的图片说明,而是对建筑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设计理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中倾注的热情和专业知识,它让我不仅仅是在“看”建筑,更是在“理解”建筑。书中对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对比和演变,也清晰可见,让我能够清晰地梳理出日本建筑的发展脉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描绘,例如屋檐的曲线,窗户的格栅,以及庭院中的一石一木,都充满了设计者的巧思和对自然的敬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日本建筑的美,是一种内敛而深沉的美,它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韵味。
评分我一直认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而《阅读日本书系//图说日本建筑史》这本书,就像一本精彩的图文并茂的历史画卷,为我展现了日本建筑的千年发展脉络。这本书的“图说”形式,让我能够在视觉上获得极大的享受,每一张图片都充满了细节和故事。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建筑的图片,更是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将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娓娓道来。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从早期受到中国建筑风格的影响,到平安时代的贵族建筑,再到镰仓、室町时代的武士建筑,以及江户时代的町屋,每一个时期的建筑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书中对寺庙、神社、宫殿、住宅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介绍,也让我对日本建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探讨,日本建筑总是能够巧妙地融入周围的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日本建筑的美,是一种内敛而含蓄的美,它需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阅读日本书系//图说日本建筑史》这本书时,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翻开书页,我便被书中丰富的图片和深入的文字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日本建筑的形态,更是将建筑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背景下进行解读,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日本建筑的发展历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代表性建筑的详尽剖析,从奈良时代的宏伟庄严,到平安时代的优雅精致,再到镰仓、室町时代的武士风格,直至江户时代的町屋文化,每一个时期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书中对寺庙、神社、宫殿、住宅等不同类型建筑的描绘,让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日本建筑的演变。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细节的关注,无论是斗拱的结构,还是屋檐的曲线,亦或是庭院中的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日本建筑的美,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是一种追求简洁、宁静、内敛的美。
评分我一直认为,建筑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最直接的窗口,而《阅读日本书系//图说日本建筑史》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日本建筑世界的大门。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图说”形式,大量的精美图片不仅仅是建筑的展示,更是历史的见证。我仿佛能够穿越回古代,亲眼目睹那些曾经辉煌的宫殿,庄严的寺庙,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町屋。作者在解读这些建筑时,并没有止步于其表面的形式,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宗教、哲学以及社会背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时代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的阐述,它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日本建筑是如何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书中对飞鸟、奈良时代建筑的讲解,让我看到了中国建筑的深远影响;而对平安时代、镰仓、室町时代的建筑的描述,则展现了日本本土文化的觉醒和发展。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建筑,更是在讲述一个民族的千年故事。它让我认识到,日本建筑的美,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是一种追求简洁、内敛、宁静的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