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混栽美美哒

多肉混栽美美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田边正则 著,袁光 译
图书标签:
  • 多肉植物
  • 植物养护
  • 园艺
  • 盆栽
  • 混栽
  • 美学
  • 家居绿植
  • 新手入门
  • 装饰
  • 园艺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7495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4232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68
字数:8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多肉种植达人田边正则的创意心血之作,内容涉及多肉的基本知识、选苗购买、日常养护、多肉混栽、DIY花器等方面。全书内容细致实用,再加上美轮美央的多肉图片,可以说是一部精美的多肉百科全书。读者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用心呵护多肉的热情与执着,值得每一个“多肉控”拥有。

作者简介

作者田边正则是神奈川县川崎市一户花农?菜农家的长子。主要栽种多肉植物、铁兰、宿根草等几类植物,还是一位主讲多肉植物混栽技巧的讲师。

内页插图

目录

PART1 多肉植物的基本养护方法

多肉植物竟然是这样的呀………………………2

多肉植物的生长类型……………………………4

选种要点…………………………………………6

基本养护方法1 种植土…………………………9

基本养护方法2 移栽……………………………12

基本养护方法3 摆放位置………………………15

基本养护方法4 浇水……………………………18

基本养护方法5 施肥……………………………19

基本养护方法6 病虫害…………………………20

基本养护方法7 冬夏的养护方法………………22

基本养护方法8 混栽的修剪方法………………23

基本养护方法9 育苗方法………………………24

基本养护方法10 基本工具和器材……………27

PART2 多肉植物的混栽与花艺设计

享受混栽带来的乐趣………………30

制作排水孔…………………………31

用白木通藤条造型…………………32

制作铜花器…………………………34

水苔基座的制作方法………………36

主题作品集

混栽三姐妹…………………………38

同盆混栽……………………………40

广口花盆的混栽……………………42

大盆混栽……………………………44

白木通花环…………………………46

藤条壁挂……………………………50

树梯花架……………………………54

混栽花盘……………………………56

混栽花筐……………………………58

混栽罐头……………………………60

混栽水桶……………………………64

铁皮花篮……………………………66

混栽吊桶……………………………68

混栽宝匣……………………………70

混栽相框……………………………74

花团锦簇的鸟巢……………………78

花样门牌……………………………82

小鸟的爱心食堂……………………86

小鸟的浴室…………………………90

创意时钟……………………………92

石缝里的花朵………………………94

老树开花……………………………96

发芽的蛋壳…………………………98

璀璨花环……………………………100

假山花园……………………………102

混栽作品集

挂毯…………………………………104

空中花园……………………………105

全家福………………………………106

三重奏………………………………107

盘丝洞………………………………108

天秤…………………………………109

托水盘………………………………110

垃圾桶………………………………111

铁条花架……………………………112

邮箱…………………………………113

壁画…………………………………114

PART3 多肉植物的分类与索引

A类 横向生长型……………………116

黄丽…………………………………116

旭波之光……………………………116

熊童子………………………………117

胧月…………………………………117

蝴蝶之舞……………………………118

猫爪…………………………………118

七福神………………………………119

朱莲…………………………………119

白牡丹………………………………120

高砂之翁……………………………120

玉稚儿………………………………121

特玉莲………………………………121

圆叶八千代(天使之泪)…………122

红艳辉(红辉炎)…………………122

姬玉露(沙漠水晶)………………123

白兔耳………………………………123

花筏…………………………………124

熊童子锦……………………………124

黑骑士………………………………125

姬胧月………………………………125

唐印…………………………………126

丸叶红司……………………………126

琉璃晃(琉璃光)…………………127

粉色回忆……………………………127

B类 纵向生长型……………………128

赤鬼城………………………………128

知更鸟………………………………128

石莲…………………………………129

黄金月兔耳…………………………129

虹之玉锦……………………………130

乙女心………………………………130

花月…………………………………131

花月锦………………………………131

银月…………………………………132

银箭…………………………………132

久米里………………………………133

紫蛮刀………………………………133

黑法师………………………………134

逆鳞龙………………………………134

筒叶花月……………………………135

锦乙女………………………………135

灿烂…………………………………136

霜之朝………………………………136

十二卷………………………………137

仙女之舞……………………………137

仙人之舞(天人之舞)……………138

月兔耳………………………………138

月美人………………………………139

虹之玉………………………………139

紫珍珠………………………………140

猿恋苇………………………………140

霜之鹤………………………………141

火祭…………………………………141

獠牙仙女之舞………………………142

火祭锦………………………………142

福娘…………………………………143

不死鸟锦(极乐鸟锦)……………143

红覆轮………………………………144

星王子………………………………144

箭叶菊………………………………145

铭月…………………………………145

夕映爱(清盛锦)…………………146

新嫁娘………………………………146

玫叶兔耳……………………………147

若绿…………………………………147

C类 下垂生长型…………………148

雅乐之舞……………………………148

翡翠珠………………………………148

龙血锦………………………………149

薄雪万年草…………………………149

小玉珠帘……………………………150

碧绿珊瑚苇…………………………150

青柳…………………………………151

朝之霜………………………………151

附录:多肉植物词典………………152


精彩书摘

多肉植物竟然是这样的植物呀!

与其他的花花草草相比,多肉植物不仅有独特的叶姿,还有与众不同的特性。

什么是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大多生长在气候干燥的环境下,并能适应含有一定盐分的土壤,其叶、茎可以存储充足的水分。人们把这些营养器官肥大的植物称作多肉植物。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多肉植物独特的叶姿和普通花卉的叶姿略显不同。

仙人掌肥厚的叶片也能存储水分。但人们并不把仙人掌归类为多肉植物。此外,球根类植物、凤梨科植物和兰草科植物均不被视作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大多生长在气候干燥的热带,是几经进化并能够适应盐性土壤的高等植物。多肉植物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及其周边的一些岛屿上。其原种就多达一万多种。

仙人掌是多肉植物吗?

从广义上讲,仙人掌也属于多肉植物的范畴。但仙人掌是仙人掌科植物,而且这个科目又包含了很多种类。所以,园艺学上一般不把仙人掌看作多肉植物。

此外,仙人掌也有一个有别于多肉植物的重要特征。那就是它的刺座。

仙人掌的刺座生长在刺的根部,上面还长有细小的绒毛。这也是仙人掌科植物的专属特征,其他多肉植物并不具备这一特征。虽然也有无刺的仙人掌,但它的叶片上依然长有刺座。所以这样的仙人掌也不能算作多肉植物。另外,像大戟属一类的多肉植物虽然也带刺,但它们不同于仙人掌,没有刺座,所以依然被划进了多肉植物的范畴。

多肉植物的分布状况

多肉植物大多分布在气候干燥的热带地区。但像戈壁滩或撒哈拉沙漠一样荒凉的地方,也不适合多肉植物的生长。有旱、雨两季的大沙漠周边地区和空气干爽的高原地区都是多肉植物生长的极佳环境。此外,海滩、盐湖等含盐度不高的地区也长有许多进化而来的高等多肉植物。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及其周边的岛屿上也生长着多种多样的多肉植物。

生长在日本的多肉植物

潮湿多雨的日本也生有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景天科景天属、瓦松属等若干种类的多肉植物。它们大多生长在海岸向阳的山崖上,卵石堆砌的河堤旁以及排水性良好的田地里。充足的日照时间,干爽且通风性良好的环境是多肉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



前言/序言

曾是一名花农的我,自从看过一本英国园艺杂志刊登的植物园导览图之后,就与多肉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点缀在导览图边边角角的多肉植物为我的创作带来了无数灵感。

自那时起,我放弃了侍弄多年的温室花草,开始栽种多肉植物。在这四五年的时间里,我在养护多肉植物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我的花园里一半栽种着多肉植物,另一半栽种着宿根草本类植物。

只要掌握养护要点,谁都可以把多肉植物养得胖胖的、美美的。养护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浇水要适度。多肉植物不同于一般的花草,不能频繁地给它浇水。很多人一时兴起买了一盆多肉植物回家。当他们出游一周回来后,惊奇地发现被冷落了一周的多肉植物反而比出门之前长得更茁壮更健康了。

多肉植物不仅可以用来做混栽园艺,还可以栽种到各种奇形怪状的容器里。这也是多肉植物有别于一般花草的一大特点。当你把它栽种到古旧的老物件里时,你就能感受到它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了。因此,我每次进山都会特别留意一些被人们丢弃的朽木、白木通的藤条、生锈的铁皮以及旧餐具等“垃圾”。如果把多肉植物栽种在这些废品上,它们就会变成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在我看来,这座山是宝山,丢弃在山中的废品也是宝贝。

除了普通的花器,本书还会为您介绍一些“变废为宝”的方法。不过,我能为您介绍的只是一小部分,大家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多的“多肉艺术品”。希望我的作品能为您的创作带来启迪与灵感。



古籍修复的千年技艺:纸张的重生与智慧的传承 导语: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轻易获取海量知识,却鲜少有人驻足探寻知识载体本身的历史与命运。纸张,这一曾经颠覆人类文明的伟大发明,在岁月的侵蚀下,也面临着不可逆转的衰败。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古籍修复这一古老而精密的技艺世界,探索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残破卷册如何在匠人手中重获新生,不仅是物质上的修复,更是对中华文明记忆的精心守护。 第一章:时间留下的印记——古籍病理学的初步探查 每一本古籍,都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它们承载着墨香与指纹,也镌刻着时间的烙印——虫蛀、霉斑、水渍、脆化、酸化……这些“病症”是古籍面临的首要威胁。 本章首先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古籍“病理诊断学”。我们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纸张的材质差异(如麻纸、皮纸、竹纸),以及它们各自易受的侵害类型。例如,宋代的麻纸韧性较好,但易受酸性侵蚀;明清时期的皮纸则对湿度更为敏感。我们会详细剖析导致纸张老化的主要化学过程,如纤维素的降解、木质素的氧化,以及霉菌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图像分析在现代修复中的应用被置于重要地位。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红外摄影、紫外荧光光谱技术,无损地观察到肉眼难以察觉的暗伤、墨水化学变化及早期修补痕迹。这些前期的细致诊断,是制定后续修复方案的基础,如同医生的问诊,每一步都关乎“病患”的未来。 第二章:工具与材料的哲学——遵循古法的现代革新 古籍修复,是一门将艺术、科学与耐性融为一体的学问。其核心理念是“最小干预”和“可逆性”。这意味着修复材料必须尽量贴合原貌,且未来任何时候都能被安全地移除,不给原件带来二次伤害。 本章详述了修复所需的核心材料。我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米糊、浆糊,而是深入研究现代高分子材料在古籍修复中的应用,如羟丙基纤维素(HPC)、淀粉基胶凝剂的配制与使用标准。重点在于区分“传统胶”与“现代胶”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工具箱的解读是本章的另一重点。从最基础的竹制刮刀、牛角刀,到精密的气垫工作台、电动手术刀,再到专为揭裱设计的加热熨烫设备,每一种工具的选择都体现了对纸张物理特性的深刻理解。修复师必须像外科医生一样,对工具的力度和角度了如指掌。我们还会探讨如何在家中利用简易工具,对普通旧书进行基础的保护性处理,例如加固书脊和清除表面浮尘。 第三章:从破损到完整——修复技艺的层层递进 修复过程并非简单的“粘贴”,而是一系列复杂工序的有机组合。本章将修复流程细化为数个核心模块,每一步都蕴含着深厚的经验积累。 除酸与清洁: 这是抢救性修复的第一步。介绍如何使用非水溶性或微溶性的碱性物质,如碳酸镁或氢氧化钙水溶液,对纸张进行中和处理,以阻断酸性降解。同时,讲解如何利用特制的吸附纸或凝胶,安全地吸附掉水渍和霉斑。 揭裱与衬垫: 揭裱是古籍修复中最耗费心力的环节。它要求修复师将书页从原来的旧衬纸或残破的装帧上完整分离。我们将图解展示“湿揭法”和“干揭法”的精髓,以及如何根据纸张的厚度和韧性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和力度。衬纸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透气性,以支撑脆弱的原件。 虫洞与缺损的填补(褙纸与接纸): 面对“漏孔”或“文字缺失”的部位,修复师需要用与原纸张纤维方向、厚度、颜色最为接近的“新纸”进行嫁接。这要求修复师对纸张的纹理有近乎本能的判断力。详细介绍“接纸”的几种经典技法——搭接、对齐、无痕嵌补等,确保修补后的页面既牢固又不影响阅读。 墨色的复原与稳定: 修复中,墨迹的稳定性是一个挑战。介绍对褪色或渗墨的处理方法,以及在必要时,如何使用与原墨色相近的矿物或植物颜料,对文字进行“补色”,使其在视觉上达到和谐,同时强调补色的可逆性处理。 第四章:装帧的艺术——让新生之躯匹配古老灵魂 修复的最后一步是重新装帧。装帧不仅是物理上的保护,更是文化风格的回归。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几种主要的装帧形制:从卷轴、经折装到蝴蝶装、线装。修复师必须了解不同朝代、不同书写内容的装帧规范。例如,一套清代文人手稿,即便纸张完美修复,若将其装成现代的平装,则失去了其历史的语境。 我们将聚焦于“线装”的复原技术,包括如何选取合适的丝线(如棉线、麻线),如何掌握打孔的精度,以及如何处理封面绫罗布料的翻新和包边工艺。这个过程是对古籍整体形态的最后一次“定型”,是物质载体与文化精神的完美结合。 结语:守护知识的最后一公里 古籍修复师,是时间长河中的守望者。他们的工作不仅是修补物质的残缺,更是对先人智慧的致敬与责任的承担。本书旨在普及这份沉寂而伟大的技艺,唤起更多人对纸质文献的珍视,理解每一页泛黄的纸张背后,所凝聚的匠人精神与不朽文明。修复的终极目的,是让这些承载着历史重量的珍宝,能够安全、清晰地走向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声音设计和音乐制作流程非常感兴趣的人,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早期模拟合成器历史的专著,简直是如获至宝。这本书的重点放在了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那些标志性模块化合成器从诞生到被主流音乐界接纳的全过程。它没有过多涉及深奥的电子工程原理,而是侧重于描述作曲家和工程师们如何“驯服”这些复杂的机器,以及这些机器如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音色——那种厚重、温暖、富有颗粒感的“模拟味”。书中详细记录了Moog和Buchla两大流派的设计哲学差异,一个是注重旋律和键盘演奏,另一个则是纯粹的实验声音雕刻,这种对比分析非常精彩。阅读过程中,作者会穿插一些早期专辑的制作故事,告诉你某个标志性的低音线或科幻音效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滤波器和振荡器组合实现的。这本书读起来就像在听一场关于电子音乐历史的口述实录,充满了创造的激情和对声音的无限探索欲。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着迷的人量身定做的!它聚焦于“十字军东征”这个宏大主题,但叙述角度非常独特,没有过多纠结于政治角力,而是深入挖掘了普通士兵和骑士的日常生活、信仰转变以及他们与东方文化的首次激烈碰撞。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医院骑士团的章节,它详尽地描述了这些战士如何在战场上兼顾医疗救护的职责,那种将宗教狂热与人道主义关怀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性,非常引人深思。作者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包括当时士兵的私人信件和修道院的记录,使得历史画面感极强,仿佛能看到耶路撒冷城墙下尘土飞扬的景象。更赞的是,它探讨了这次东征对欧洲艺术、建筑,乃至商业贸易带来的深远影响,远超出了单纯的军事冲突范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其紧凑,逻辑清晰,阅读起来酣畅淋漓,学术深度和可读性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世纪史有兴趣的读者。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变迁,偶然翻到了这本关于“功能至上与美学叛逆”的摄影集和文集合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大量的黑白照片清晰地捕捉了包豪斯学派早期那些极简主义建筑的线条、光影和材料质感。它不仅仅是罗列作品,而是通过建筑师之间的书信往来和理论辩论,展现了他们如何与传统装饰艺术进行痛苦又激烈的切割。有一篇关于勒·柯布西耶早期住宅设计的论述,分析了他如何将“机器美学”融入居住空间,那种对新材料——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的极致运用,简直是颠覆性的。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当代建筑师对这些早期理念的重新解读,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非常具有启发性。对于想要理解现代城市景观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坚实的美学和哲学基础。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先验知识,但回报是直观而震撼的。

评分

这本关于深海生物的科普读物简直是太酷了!我原本以为海洋生物学就是一些常见的鱼类和珊瑚礁,但这本书完全刷新了我的认知。它用非常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那些生活在光照区之下、压力巨大、完全依靠化学能生存的奇特生物群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管虫”的描写,那些生活在海底热泉口旁,没有嘴巴和消化道,完全依赖体内共生细菌获取能量的生命形式,简直像是来自另一个星球。作者的讲解非常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而不是孤立地介绍物种,他详细阐述了深海碳循环和生命起源的可能路径。插图部分也做得极其出色,许多生物的彩色复原图细节丰富,充满了神秘的荧光感。这本书成功地将严谨的科学知识与探索未知的刺激感完美结合,读完后你会由衷地感叹地球生命力的顽强和多样性。

评分

天呐,我最近淘到一本关于古典园林造景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叫《江南忆景录》,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真正带你走进那些历史悠久、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描绘起“曲水流觞”、“移步换景”的意境时,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桂花香,感受到微风拂过竹林的沙沙声。它详细解析了叠石、理水、花木配置的精妙之处,比如如何利用太湖石的高低错落来营造山势的雄奇,又如何巧妙地设置漏窗和月洞门,让有限的空间产生无限的遐想。我特别喜欢它讲解“借景”的那一部分,如何将远处的山峦、邻家的古树纳入自己的庭院视野,这种空间的对话和融合,让人叹为观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意境”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空泛的词汇,而是具体可感的审美体验。这本书对于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想在家中营造一份宁静雅致氛围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

评分

衣服的风格和自己平时买的类似,早上参考一下,既不会穿错也节省了时间

评分

这么好的一本书买回来了,以后就不愁没菜吃了

评分

孩子他爸不知道哪来的兴致,非要学习太极拳,先给他买本书让他看看。

评分

很喜欢,快递一流

评分

不满京东降低的服务,对货物满意,京东要求的评价送京东

评分

优点:内容细致,附图片加说明,容易理解。

评分

买了好多书,非常喜欢,一本一本慢慢读。京东又快又好,买书一直信赖京东。

评分

凑单买的。有空学习一下也挺好的。希望有朝一日派上用场。

评分

买了很多书虽然还么有看,但是就是很喜欢,也相信京东自营品质,绝对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