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成熟,一面天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

一面成熟,一面天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杨峻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9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1180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829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85
字数:18800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互联网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互联网不断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塑造新的商业形态、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及降低生产成本和融资成本,互联网基因已经融入于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结构之中。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其根本功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传统金融业面临着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造成金融排斥、无法完全拟合经济“新常态”等痛点。当金融发展到互联网时代,新的金融变革必将发生。互联网与金融恰如一个人的两面,一面成熟,一面天真,这使得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极具魅力又注定难以一帆风顺。
  本书阐述了金融与互联网融合的理论基础,介绍了促进两者相互融合的实践经验,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本书共计六个章节。第一章从金融发展史入手,分析了金融与互联网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第二章主要讨论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对金融业的革新及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两者融合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方向;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对资产管理、借贷、支付、股权融资等四大子行业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加以阐述,其中第三章重点介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理论及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实践;第四至六章分别从P2P、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的概念、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等角度,揭示了金融与互联网等新技术融合后确实可提升金融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扩展金融服务半径。

作者简介

  杨峻,中国平安集团副首席风险执行官,陆金所控股首席风险执行官。曾任职浦发银行20年,有着丰富的银行实务与管理经验。2015年加入平安陆金所,带领团队创建了包括产品风险识别系统(KYP)、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识别系统(KYC)、信息披露、投资者教育等模块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创新性地将传统金融风控技术与新科技进行有机的融合,实现了资产和资金的精准匹配。近年来致力于金融与互联网融合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曾在《中国金融》、《财新》等杂志发表过多篇专业文章。目前兼任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风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等。


目录

序言一 ………………………………………………………………………… 马明哲 1
序言二 ………………………………………………………………………… 李仁杰 1
序言三 …………………………………………………………………………..计葵生 1
前言 …………………………………………………………………………………….. .1
第一章  金融与互联网融合的内在逻辑 ………………………………………….… 1
第一节  金融发展的动力源泉……………………………………………………..2
一、商业生态的演进 ………………………………………………………..2
二、信息技术的革新 ………………………………………………………..6
第二节  金融的本质与功能………………………………………………………. 7
一、金融的本质 ……………………………………………………………..8
二、金融的功能 ……………………………………………………………..9
第三节  传统金融的痛点 ……………………………………………………….. 14
一、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要 ……………………………….…14
二、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造成了金融排斥 ……………………………….…16
三、利率市场化冲击了传统的盈利模式 ……………………………….…17
四、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用户需求 …………………………………….…17
第四节  互联网金融为解决痛点提供了可能 …………………………………...19
一、助力调整经济结构 ………………………………………………….....19
二、加速实现金融普惠 ………………………………………………….….20
三、降低机构经营成本 ……………………………………………………..21
四、切合用户习惯需求 ……………………………………………………..22
第二章  互联网对金融的革新…………………………………………………….…...25
第一节  拥抱互联网时代 …………………………………………………….……26
一、互联网带来行业变革 ……………………………………………….…..26
二、互联网带来新思维 ……………………………………………………...30
第二节  互联网对金融的革新 ………………………………………………….…36
一、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36
二、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定价方式 …………………………………………….40
三、促进了金融机构自我改良与革新 ……………………………………....42
四、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6
第三节  金融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方向 ………………………………………..…51
一、以客户为中心 …………………………………………………………….51
二、以长尾客户为重点 …………………………………………………..…..52
三、以风险管理为核心 ……………………………………………………....52
四、以应用场景为基础 ………………………………………………………53
五、以技术驱动为手段 ………………………………………………………54
六、以实现盈利为目标 ……………………………………………………....54
第三章  资产管理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 ………………………………………………55
第一节  传统资产管理行业现状 …………………………………………………..56
一、各资管子行业现状分析 …………………………………………………56
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68
第二节  资产管理与互联网融合是大势所趋 ……………………………………...70
一、提高资产配置能力 ……………………………………………..............70
二、改善资产配置效率 ……………………………………………………...71
三、拓展产品投资半径 ………………………………………………………72
四、扩大客户服务范围 ………………………………………………………72
五、降低机构服务成本 ………………………………………………………72
第三节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初探 ……………………………………………..73
一、国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介绍 ……………………………………………74
二、国内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现状 …………………………………………77
三、当前大力推进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意义 ………………………………81
四、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的实践 ……………………………………83
第四章  借贷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 ……………………………………………………93
第一节  传统银行借贷业务的痛点 ………………………………………………..94
一、业务效率待提升 …………………………………………………………95
二、风控手段待创新 …………………………………………………………95
三、客户结构待下沉 …………………………………………………………96
第二节  互联网给传统银行借贷业务带来的改变 ………………………………..97
一、丰富风险管理手段,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97
二、扩展业务服务范围,下沉既有客户结构 ………………………………98
第三节  P2P网络借贷的兴起 ………………………………………………...……98
一、国内外P2P行业发展现状 ………………………………………....……99
二、与传统借贷业务殊途同归 ……………………………………………...106
三、现阶段行业发展瓶颈 ……………………………………………….…..108
第四节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管理探索……………………………………..…….111
一、以征信、大数据为基石 …………………………………………………111
二、以资金托管为防火墙 ……………………………………………………115
三、以运营风险管理为核心 …………………………………………………116
四、以信息安全管理为抓手 …………………………………………………118
五、以合法合规为操作底线 …………………………………………………120
第五节  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121
一、国外P2P网络借贷监管的借鉴…………………………….………..…..121
二、对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监管建议………………………………...……..124
第五章  支付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 ……………………………………………………128
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对传统银行支付业务的挑战…………………………………129
一、蚕食银行中间业务 ……………………………………………………….130
二、改变银行存款结构 ……………………………………………………….131
三、抢占新的服务领域 ……………………………………………………….131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概述…………………………………………………………….133
一、形式多样的运营模式 …………………………………………………….133
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137
三、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142
第三节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分析…………………………………………………….144
一、防不胜防的操作风险 …………………………………………………….144
二、日益严峻的洗钱风险 …………………………………………………….145
三、日新月异的技术风险 …………………………………………………….146
四、不容忽视的声誉风险 …………………………………………………….147
第四节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现状与建议……………………………………….147
第六章  股权投资与互联网的融合 …………………………………………………….156
第一节  互联网对传统股权投资的促进作用……………………………………….157
第二节  互联网众筹简介…………………………………………………………….158
一、由小众到大众 ……………………………………………………………..158
二、由单一到多元 ……………………………………………………………..159
三、由跟随到自主 ……………………………………………………………..160
第三节  互联网股权众筹概述………………………………………………………..161
一、互联网股权众筹的概念 …………………………………………………..161
二、专业、普通投资人的合作 ………………………………………………..162
三、中立、参与的平台 ……………………………………………………..…164
四、市场、资本的助力 ……………………………………………………..…165
五、引导、限制的平衡 …………………………………………………….….168
第四节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成功要素………………………………………………..170
一、内功深厚的平台 …………………………………………………………..170
二、求真务实的融资人 ………………………………………………………..172
三、理性独立的投资人 ………………………………………………………..174
第五节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风险和监管建议……………………………………....175
一、永不落幕的风险 ………………………………………………………....175
二、永不言迟的监管 …………………………………………………….…...177
后记…………………………………………………………………………………….…...182
参考文献 ……………………………………………………………………………….…..184

精彩书摘

  《一面成熟,一面天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
  第四节 互联网金融为解决痛点提供了可能
  针对上述传统金融在经济形态调整中产生的“痛点”,互联网金融能否有效解决呢?回答是肯定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就是解决这些“痛点”。互联网的全覆盖性、可扩展性、低成本性,使得原来只为高收入群体或机构提供服务的金融业也能为普通民众提供服务。同时互联网可以实现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可以将小额资金汇集成大额资本,进行投资和管理运用。更进一步,互联网的创新性和技术穿越性,使过往难以匹配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与金融需求得以满足,从而让金融真正进人到普惠金融、大众理财、万众创新时代,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助力调整经济结构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正逐步转向创新和消费驱动。早在2015年6月份,李克强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让金融服务更加便捷,服务人群更加广泛,满足了传统金融无法触及的需求,让作为“旧时王谢堂前燕”的金融业真正“飞人寻常百姓家”,弥补了传统金融难以顾及中小创企业的缺陷,推动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解决了他们各个阶段的融资问题,正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坚实后盾和驱动力。
  2015年7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金融正是顺应了中央经济形态调整的布局,为经济结构向创新性转变、向互联网经济过渡保驾护航。
  二、加速实现金融普惠
  普惠金融又称包容性金融,强调的是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低收人群体,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便捷的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得不到传统金融服务的群体,例如小微企业、农户、贫困人群,以更合理的价格及时享受到金融服务。长期以来中国存在较强金融抑制的现象,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难以享受到良好的金融服务,银行贷款难和服务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
  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金融,是依靠物理网点提供金融服务,有限的资源供给能力决定其商业逻辑必然遵循80/20法则。80/20法则将传统金融客户群体简单地分成普通客户和高端客户,即银行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银行金融产品显著存在80/20法则。根据麦肯锡公司统计,“仅仅占比2%的最富裕客户,利润却占银行个金业务的60%左右,80%的客户几乎不能带来利润。”因此银行必然用80%的资源去服务好20%的高净值的VIP客户,对其余80%的客户只能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这种基础金融服务客户体验差、效率低,并且隐藏着巨大的时间机会成本。
  工业时代金融服务的供给特点决定这符合银行利润最大化的商业原则,但是80%的客户巨大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普通客户和高端客户具有不同的特征与关系。80%的普通客户和20%的高端客户存在不同的价值属性:普通客户体现集合价值,其单位价值量低、服务成本低,集合价值衍生出集群价值,最终可以发展出社群金融,符合互联网金融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可以创造更大的综合价值。80%的普通客户需要的是比较标准化的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可以聚合资源,增强集群价值密度。高端客户体现个人价值,单位价值量高且服务成本高,更适合线下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80/20法则让位于普惠金融法则,受众决定一切。服务高净值客户转变为服务社会大众,将改变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客户的集体倾向、集群价值将取代追求单一大客户(VIP客户),成为价值创造主流。
  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长尾理论极具应用价值。互联网时代的音乐、图书购买等行业的互联网化并创造“电商+物流”的销售模式,都可以用长尾理论解释。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大数据、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长尾理论将会改变工业时代的80/20法则。原本处在需求曲线尾部的信息,变成了富含价值的资产。通过大数据和搜索引擎,可以搜集储存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提取有效的信息,亦可实现金融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可以对动态违约率进行精准定价。
  余额宝、阿里金融、P2P网贷等金融模式的出现,改变了银行业长期存在的80/20法则。阿里小贷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小微企业。在银行贷款市场中,小微企业处于长尾当中,数量众多、贷款额度小、风险高。阿里小贷利用阿里巴巴闭合的生态圈大数据,通过分析商户的订单量、物流、资金周转情况,自动发放贷款,效果良好。余额宝账户资金平均只有几千元钱,在理财市场中这部分客户处于长尾当中。但是数量超过5000万的余额宝用户,就汇集起巨大的资金池。互联网金融使得长尾市场变成有重要影响力的蓝海市场。
  ……
一面成熟,一面天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一面成熟,一面天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一面成熟,一面天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一面成熟,一面天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一面成熟,一面天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