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的传承。城市发展当以文化传承为先,以文化创新为本。
《南京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南京为研究区域,在深入梳理南京文化资源种类、分析南京文化特质的基础上,从多学科视角,从城市精神塑造,红色文化、佛教文化、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实践,城市形象传播等层面,探讨了南京文化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总体战略,以期对国内其他城市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政策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梳理
第一节 南京历史文化在全国的地位
一 南京古城是中国著名都城格局难得的遗存
二 南京是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
三 南京是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和当代科教文化基地之
第二节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梳理
一 物质文化遗产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节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类别
一 史前文明,先民遗迹
二 王者之气,都城遗址
三 古刹梵音,佛教经典
四 科教昌明,文化遗产
五 先烈精神,革命遗志
六 匠心独运,工业腾飞
七 民俗技艺,代代传承
第二章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总体战略
第一节 南京历史文化保护的成效
一 “保老城,建新城”的保护战略初见成效
二 历史文化保护的行动策略不断创新
三 古都格局和环境风貌等关键历史文化要素得到重点保护
四 历史文化集中片区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
五 文物古迹保护对象不断扩展,并得到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
六 文博场馆成为宣传南京的重要窗口
七 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得到审慎再现
八 初步建立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
第二节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问题分析
一 老城长期发展的惯性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 历史文化保护资金缺口较大
三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特色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四 民众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较低
第三节 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
一 主流的文化保护观
二 专项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三 国外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策略
四 苏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
五 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
第四节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总体战略建构
一 继续推行“保老城,建新城”战略
二 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与规划
三 多渠道筹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
四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特色价值
五 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六 提高公众参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第三章 文化基因与城市精神塑造
第一节 城市精神与城市发展
第二节 绵延不绝的南京精神
一 “博爱厚德”——南京城市精神的底色
二 “坚忍不拔”——南京城市精神的脊梁
三 “天下文枢”——南京城市精神的基石
四 “创新创优”——南京城市精神的追寻
第三节 国内外城市精神的三种类型
一 地域人文型
二 时代导向型
三 继往开来型
第四节 南京精神构建的思路与原则
第五节 南京精神塑造与践行的路径
一 凝聚南京城市价值的广泛认同
二 激发南京城市文脉的持续活力
三 推进城市文明的多层纵向深化
四 融入建设全新南京的生动实践
五 建设人文精神教育的阵地载体
六 提升文化自信自觉的深度实践
第四章 “一带一路”文化资源与城市形象传播
第一节 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历史机遇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南京文化“走出去”的重新审视
一 南京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资源
二 南京对外文化交流平台
三 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机制分析
第三节 南京城市文化“走出去”的目标与路径
一 重构传播内容,打造城市文化个性符号
二 丰富传播方式,挖掘文化交流多元途径
三 融合传播平台,整合新旧媒介实现共赢
四 拓展传播主体,鼓励纳入各方群体参与
第五章 雨花英烈精神与红色文化建设研究
第一节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存量
一 五四运动到大革命时期
二 土地革命时期
三 抗日战争时期
四 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节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一 主要成效
二 薄弱环节
第三节 红色文化的特质功能
一 主要特质
二 主要功能
第四节 红色文化建设的思路举措
一 打造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让红魂基因落地生根
二 培育和践行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三 彰显红色文化特色,让红色旅游形成品牌
四 健全保障机制,让红色文化建设得到强力支撑
第六章 和平文化与国际和平之城建设
第一节 南京和平文化建设实践
一 国家公祭日提供了新平台
二 和平文化设施建设有一定的基础
三 和平研究不断深化
四 和平文化交流日益广泛
五 和平教育首开先河
六 和平活动方兴未艾
第二节 加强和平文化建设,提升和平城市新形象
一 深化和平学研究,为构建国际和平城市提供智力支持
二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将和平文化理念融入城市建设
三 构筑高端平台,拓宽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建设渠道
四 举办和平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和平文化”旅游品牌
五 加强传播能力建设,弘扬和平文化
第三节 南京与国际其他殉难城市和平文化建设之比较
一 遗址、遗物保护与利用对比
二 纪念日活动规格对比
三 和平创建活动对比
四 殉难城市和平文化建设特点
第七章 佛教文化资源与培育人文绿都新优势
第一节 弘扬南京佛教文化的现实基础
一 佛教文化,历史生成
二 积淀深厚,贡献良多
三 优势再造,开局向好
第二节 充分认识佛教文化的独特价值
一 历史艺术价值
二 社会伦理价值
三 经济发展价值
四 品牌形象价值
第三节 弘扬佛教文化存在的不足
一 佛教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不够
二 佛教资源的深层挖掘不够
三 佛教文化品牌推广不够
第四节 弘扬佛教文化,培育人文绿都新优势的思路
一 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期,确立佛教文化发展新思路
二 塑造特色佛教文化品牌,展现人文绿都城市新形象
三 推动佛教文化与旅游融合,彰显人文绿都城市特色
四 加大佛教文化研究力度,奠定人文绿都软件基础
五 发挥佛教文化社会教育价值,培育人文绿都发展新动能
六 积极开展佛教文化宣传交流活动,提升人文绿都影响力
第八章 南京文化旅游资源特征与发展路径研究
第一节 文化旅游的内涵、特征与市场开发
一 文化旅游的内涵与特征
二 文化旅游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三 文化旅游者的行为与市场研究
第二节 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 供给侧改革引领新方向
二 “互联网+”创造新需求
三 时空延伸衍生新消费
第三节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模式
一 历史文化生活体验模式
二 文化旅游产品创意开发模式
三 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衍生模式
第四节 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一 资源开发的优势和不足
二 资源开发的障碍与问题
第五节 创新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一 “五大”战略
二 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加强智库建设、提升智库的决策服务能力,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据此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6年,领导人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鲜明地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战略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之际,领导人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进一步统一了全党思想,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角!在这一关键阶段,充分发挥新型智库的功能,服务科学决策,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城市与区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导向作用。
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定位已经被广为知晓、深人人心,近年来在科教名城、软件名城、文化名城以及幸福都市的建设等方面,居于国内同类城市的前列。在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南京又站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加速现代化的新的制高点上,围绕江苏“两聚一高”和本市“两高两强”新目标要求,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如何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下,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聚力创新加快转型,亟需新型智库立足时代的前沿,提供战略的指点与富有成效的实践引导,对一些发展难题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值得称道的是,在国内社科系统和地方智库一直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及其主导的江苏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创新型城市研究院,近年来围绕南京及国内同类城市在转型发展、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社会管理、文化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前沿问题,进行富有前瞻性的、系统的研究,不仅彰显了资政服务的主导功能,成为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要智库,同时建立起了在省内和全国具备话语权的研究中心、学术平台,形成了多个系列的研究丛书、蓝皮书和高层论坛品牌,在探索新型智库、打造一流学术品牌、城市文化名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走出了地方智库开拓创新、深化发展的新路径。自2014年以来打造的《金陵智库丛书》,则是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的专家们近年资政服务与学术研究成果的集成,不仅对南京的城市转型以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而且能立足南京、江苏和长三角,从国家与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破解了城市发展阶段性的一些共同性难题,实践与理论的指导价值兼具,值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介。
《金陵智库丛书》围绕南京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深入探讨创新驱动下的当代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相信对推动南京的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南京首位度,发挥南京在扬子江城市群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具有一定的战略引导与实践导向作用。一个城市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和学术地位是衡量这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代表性指标,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南京的社会科学工作,打造学术研究高地,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必须始终坚持高远的发展目标,必须始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实践、面向城市开展研究,必须始终坚持特色发展打造优势学科,必须始终坚持高端人才培养优先的战略,必须始终坚持全社会联动增强社科队伍凝聚力和组织性。我们南京社科系统的专家学者,要以服务中心工作为使命,在资政服务、学术研究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使命感、更大的担当精神,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多出精品,多创品牌,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新型地方智库,为建设社科强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南京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