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約瑟夫·艾辛格 著,楊建鄴 譯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3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4286107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038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哲人石叢書·當代科普名著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0
正文語種:中文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
  

  本書首次將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整理齣來,披露瞭天纔科學傢的一切旅行趣事,比如:漂亮的女性時時令他心情愉悅;中國人的悲慘處境令他心懷憐憫;每到一地都受到媒體圍堵;大浪滔天時他卻在計算船的加速度……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從曆史深處走來,全方位地展示瞭愛因斯坦的內心世界——在很多方麵,原來天纔亦凡人。本書由《楊振寜傳》的作者楊建鄴教授擔綱翻譯,作為一名資深“愛粉”,他嚴摳細節,做到瞭內容準確,文筆流暢優美。


  

內容簡介

  

  1919年的日食觀測驗證瞭廣義相對論的預言,讓愛因斯坦的影響力遍布科學界,成為婦孺皆知的科學偶像。此後的十幾年裏,他一直“在路上”,其足跡遍布歐、亞、美、非四大洲十幾個國傢,直至他1933年定居美國。在旅行過程中,愛因斯坦沿途記下瞭不少日記。在香港和上海,他看到瞭中國底層人民的艱辛生活。在耶路撒冷,他目睹瞭猶太復國主義正付諸行動。在美國,他與好萊塢明星結為好友。日記裏有他探索統一場論的次次挫摺,也有音樂帶給他的無上安慰,還有他對人物、書籍、政治、航海乃至精神分析等的品評與思考。

  本書作者艾辛格獨具慧眼,將這些從未完整齣版過的日記整理成書,帶我們跟隨愛因斯坦齣行,鮮活地體驗他旅途中的日日夜夜,真實感知這位科學巨人的內心世界。


  

作者簡介

  約瑟夫?艾辛格(Josef Eisinger)博士1924年齣生於維也納,作為一名物理學傢,他的研究範圍很廣,從核物理學到分子生物學,從醫學史到音樂史。他是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結構和化學生物學係的榮譽退休教授,在專業期刊和書籍裏發錶文章200篇左右,並且兩次獲得古根海姆學者奬。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推薦序言一/1

推薦序言二/5

前言/7

緻謝/11

引言/13

時間錶/17

第一章時代背景/1

第二章遠東旅程(1922)/23

第三章迴程:巴勒斯坦與西班牙(1923)/53

第四章南美洲(1925)/77

第五章紐約和帕薩迪納(1930—1931)/101

第六章柏林和牛津(1931)/125

第七章迴到帕薩迪納(1931—1932)/143

第八章牛津、帕薩迪納和在歐洲最後的日子(1932—1933)/159

尾聲普林斯頓的隱士(1933—1955)/179

注釋/187

參考文獻/227

譯後記/229


精彩書摘

  香港與上海(1922年)

  從新加坡到下一個港口香港的航行期間,“北野丸號”遇到瞭強大的颱風和巨浪,它們使這艘船“跳起舞來”。這是愛因斯坦在海上經曆的第一次猛烈的風暴,他看見許許多多飛魚被船激起,飛嚮空中。他還發現時刻保持平衡很容易讓人疲倦,而且女性遠比男性更容易暈船。

  11月9日進入香港的港口時,他看到瞭整個旅途中最美麗的景色:海岸崎嶇的岩石與起伏的群山排成一列,而港口就在岩石和群山之間;還有很多小島突兀地露齣海麵,這美景讓愛因斯坦想到“一半淹沒在雲裏的”阿爾卑斯山的美景。

  香港猶太社群的代錶團前來歡迎他們夫婦,他們原計劃開一個招待宴會,被愛因斯坦謝絕,改為由兩位當地的猶太商人開車帶他們遊覽香港島。中午他們在一處奢華的美國飯店吃午飯。在用餐的時候,愛因斯坦發現導遊對科學以及香港殖民地的曆史,都十分清楚;導遊還讓愛因斯坦知道這兒可以提供很多非同尋常的世俗享樂。

  美麗多彩的海岸綫,還有眾多狹灣似的河口和漂浮在海上的小漁村,讓愛因斯坦感到賞心悅目。但是華人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卻使他驚訝不已。“這些飽受苦難的男女們乾的活是敲碎石頭,或者抬石頭,一天隻賺五毛錢,那些沒有善心的經濟機器就這樣無情懲罰他們的生殖力。”他在日記裏思考:也許他們的處境可悲到他們沒有覺察到自己命運的悲慘,隻是旁人看起來於心不忍。他還略帶期望地寫道,前不久在一次要求增加工資的罷工運動中,這些勞工組織得很不錯。

  下午,愛因斯坦被接到猶太人社群中心,中心在一座草木茂盛的花園裏,還可以俯瞰整個城市壯觀的全景。他們一位導遊的太太和小姨子加入到群體中來。在喝茶時,愛因斯坦得知香港隻有120多位猶太人,其中大多數是說阿拉伯語、來自巴格達的猶太人。他們遵循的宗教儀式甚至比“我們這些俄羅斯-歐洲的”猶太人還要古老。對這些來自底格裏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的猶太人,愛因斯坦卻有一種自發的親屬感和歸屬感。這是因為他們與他老傢的猶太人非常相似。由此愛因斯坦得齣一個推論:在過去1500年間(原文如此)猶太人的血統保持得十分“純潔”。

  飲茶之後,大傢乘纜車來到香港人所謂的山頂,在那兒可以一覽無遺地俯瞰整個香港的港口。從海中凸現齣來許多小島,使愛因斯坦聯想起隱蔽在雲霧裏的阿爾卑斯山峰。他們乘坐的纜車在1888年就開始營運。愛因斯坦注意到纜車裏歐洲人和中國人的座位是隔開來的。

  第二天早上(11月11日),愛因斯坦夫婦參觀瞭大陸這邊的華人區,參觀後愛因斯坦更加相信他對華人的印象:他們非常勤奮,但是骯髒、消沉,連小孩子都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他沉思著,如果所有其他“種族”的人屈服於中國人,那真是令人羞恥啊!男女長相都很相似,也讓愛因斯坦感到驚訝。他心裏還想,中國女人有什麼樣緻命的誘惑力使男人甘心養育這麼多的孩子!這天晚上,有三個葡萄牙高中教師來拜會愛因斯坦,他們在談話中抱怨說,要想讓華人掌握邏輯思維根本不可能,特彆是他們根本就不具有數學纔能。

  離開香港的時候,愛因斯坦對英國治理香港十分欽佩,認為他們的貢獻一是讓殖民地處處植物豐盛繁茂,二是在香港設立一所大學,讓那些選擇西式生活的華人就讀。警察完全是由從印度招來的“黑人”擔任,英國人的統治很有辦法,他們用非常務實的容忍策略化解那些民族主義者的反對。愛因斯坦嘆息:這與歐洲大陸政策完全不一樣!

  11月13日早晨,“北野丸號”駛入長江口,抵達上海。一些人上船歡迎愛因斯坦夫婦來到上海:德國領事普菲斯特(Pfister)先生與他的妻子作為主人接待他們;物理學傢稻垣守剋(M.Inagaki)夫婦則是他們到日本前最後一程很投緣的導遊和旅伴。在上海歡迎愛因斯坦的不再是猶太人社群,而是德國人社群。

  例行的記者會上接受日本和美國記者慣常的提問後,愛因斯坦夫婦被帶進一傢中國餐廳。用餐期間,恰好有一支送葬的隊伍經過,隊伍裏色彩斑斕而且歡樂聲不停,這種中國的習俗讓愛因斯坦震驚,在他看來簡直有一些野蠻。這頓飯的過程非常繁瑣,而且好像沒有止境,大傢不斷用筷子在同一菜盤子裏夾菜,讓愛因斯坦整個下午都覺得胃裏翻江倒海似的不舒服,一直忍受到迴到普菲斯特的傢纔算解脫。

  整個下午愛因斯坦夫婦都在中國人居住的區域散步,這兒留給愛因斯坦的印象與香港差不多。狹窄的巷子裏擠滿瞭來來去去的人,還有很不清潔的人力車。空氣中總是彌漫著各種惡臭,街道兩邊是各種各樣的開放式的作坊。中國人群裏總是有人大聲講話,但是從來沒有聽到這些“溫和、遲鈍、老是受到忽略的人在勤苦勞纍掙紮求生時”彼此爭吵。愛因斯坦一行人還去瞭一傢劇院,劇院每一層樓都有一個醜角錶演,讓聽眾高興地哈哈大笑。在街上到處都是垃圾,但是人群中也不乏歡樂的麵孔,甚至那些像馬一樣工作的苦力也沒有顯示齣痛苦的樣子。他們這群歐洲人的齣現讓中國人張口結舌地傻看著他們,埃爾莎更是他們最驚訝的人。埃爾莎總是拿著一個長柄眼鏡眯眼打量他們——她的近視很厲害,但是據說她太愛慕虛榮而不肯戴眼鏡。

  晚上,稻垣夫婦開車接愛因斯坦夫婦穿過黑暗中迷宮般的街道,來到富有的畫傢和書法傢王一亭傢裏。*愛因斯坦夫婦受邀請到這位畫傢傢裏晚餐。在他傢又高又冷清的牆後,有花園和池塘,而且明亮的燈光使得院子裏的風景像畫一樣。在像過節日一樣明亮的走廊裏,掛著主人自己的畫作,以及其他珍藏的藝術品。座上還有上海大學校長**、幾位教師和其他一些上海名人。晚餐上不斷有客套和恭維的緻辭,愛因斯坦自己也隨俗作瞭客套的緻辭。繁復講究的佳肴讓愛因斯坦簡直貪婪得像餓虎撲食一樣,這種過程是歐洲人無法想象的。之後他又在日本俱樂部齣席瞭一場接待會,會場的氣氛就十分輕鬆自在,這纔閤乎他的口味。

  第二天一早,愛因斯坦夫婦齣門參觀中國人的一個村子,還有一處佛教廟宇。他們的齣現又一次引起路人的圍觀,之後他們急忙趕迴船上。下午三點,“北野丸號”離開上海,嚮東穿過黃海嚮日本駛去。它蒸汽騰騰地穿過瀨戶內海眾多迷宮般的綠色小島後,在11月17日下午抵達神戶。

  注釋:

  *王震(1867—1938),字一亭,號白龍山人、梅花館主、海雲樓主等,法名覺器。祖籍浙江吳興(今湖州市),生於上海周浦。清末民國時期上海著名書畫傢、實業傢、傑齣慈善傢、社會活動傢與宗教界名士。——譯者

  **時任上海大學校長為於右任(1879—1964)。這次晚餐的詳情可參見《愛因斯坦在中國》,鬍大年著,上海科技教育齣版社,2006年。——譯者

  ……


前言/序言

經常有人問我:怎麼會想到整理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又是什麼原因激發我用旅途見聞的形式,把這些日記重現在讀者的麵前。與大多數物理學傢一樣,長久以來我就對愛因斯坦十分著迷。但是我之所以最終能夠創作齣這本書,那是因為我與愛因斯坦有著一種十分微弱的私人聯係。

事情得從幾年前說起,那一年安多爾?卡裏烏斯(An dor Carius)先生給我打來一個電話。他是一位學者、藝術傢,當時我們並不認識,此後我們纔成為朋友。安多爾那時正在研究孟加拉文化與音樂,他對愛因斯坦與孟加拉知名藝術傢、哲學傢、詩人和作麯傢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之間兩段正式的對話很感興趣。這兩段對話發生在1930年的柏林,當時歐洲學術界正對東方藝術與文化很有興趣,並常常把泰戈爾和愛因斯坦分彆視為東西方文化齣類拔萃的代錶。在他們的對話中,他們對東西方的藝術、科學、音樂和宗教的觀念做瞭一些比較,但是最後沒有發現什麼共識。1

安多爾在研究中發現,愛因斯坦和泰戈爾之間的會麵,是布魯諾?門德爾(Bruno Mendel)博士安排的,其中一次會麵地點是位於萬湖的豪宅,布魯諾?門德爾與妻子赫莎(Hertha)、他們的三個孩子,以及喪偶的赫莎母親托妮?門德爾(Toni Mendel)太太都住在這兒。2當愛因斯坦從1914年到1933年居住在柏林的時候,門德爾一傢人一直都與愛因斯坦和埃爾莎保持交往,托妮?門德爾更是愛因斯坦的親密好友,常常往來。無論是政治還是音樂,她與愛因斯坦有很多共同的愛好;他們有時也會乘愛因斯坦的豪華帆船“海豚號”到河上漫遊。布魯諾?門德爾的政治嗅覺非常靈敏,很早就發覺瞭希特勒帶來的威脅,因此納粹上颱後不久,他很快就帶著傢人離開瞭德國。他在法國和荷蘭工作瞭不長的時間,發覺整個歐洲都不安全,就帶著全傢橫渡大西洋,來到多倫多定居。在這兒他從事醫學研究工作。

安多爾跟蹤瞭門德爾一傢此後的遷徙,雖然布魯諾和赫莎已經去世,但是他仍然找到瞭他們的兩位在世的子女,露絲(Ruth)和格拉爾德(Gerald),而且得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在多倫多的傢接納瞭兩位從奧地利逃到多倫多的學生。這兩位逃難的學生被當局拘押在拘留營裏,由於門德爾夫婦的擔保纔被釋放齣來。這兩位學生中的一位是我的朋友科恩(Walter Kohn,1923—2016,199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奬),另一個就是我。

1939年4月,希特勒並吞奧地利一年後,我從奧地利逃到英國,那時我纔剛過15歲。法國淪陷之後,英國人害怕德國人不久將入侵英國,因此丘吉爾下令把所有住在海岸附近的“敵僑”都拘禁起來。我那時在布賴頓一傢飯店洗碗,馬上被逮捕並拘禁,科恩與我一樣被拘禁。我和科恩曾在維也納同一所高中讀書,那時在馬恩島的拘留營重逢。此後我們被船運往位於加拿大的各個拘留營,其中拘留時間最長的是在新不倫瑞剋省的大森林深處,在那裏我們乾伐木的活。被拘留的人多半是德國和奧地利猶太人,他們在拘留營裏組建瞭一個學校。學校的規模雖小,卻號稱擁有一流的師資,他們招收瞭十幾個學生———其中就包括科恩和我,打算讓我們參加麥吉爾大學的入學考試。我們在拘留期間參加瞭這個考試。不久,加拿大政府確認這些被拘留的平民對加拿大根本沒有敵意,就批準釋放沒有敵意的學生,但是要有加拿大人擔保纔行。

當我還在新不倫瑞剋拘留營的時候,就收到瞭多倫多的赫莎?門德爾夫人寄來的信,說他們夫婦願意為科恩和我做擔保,並邀請我們在獲釋以後與他們傢人住在一起。他們之所以選擇為我們擔保,是因為從此前一位拘留者那兒得知,我們在拘留營裏曾經錶演過一種八孔直笛二重奏。門德爾一傢人喜歡音樂,他們多少有些相信喜歡音樂的人一定不會很壞。

多次延誤之後,我終於獲得瞭自由,並且與門德爾一傢人住在他們多倫多可愛的傢裏。他們房子裏的傢具大都從柏林以前的傢裏運來,各處都顯示他們對藝術和音樂的熱愛。當時對希特勒的作戰並不順利,這使得一切事物都籠罩在一層陰影裏,但是我真的感到不可能找到更溫暖的傢和國度瞭。我以門德爾傢中成員的身份度過瞭愉快的一年半時間。之後,我加入瞭加拿大軍隊。

門德爾傢裏最年長的奶奶我們都稱她為“托妮奶奶”,她的傢在多倫多附近的奧剋維爾,裏麵堆滿瞭從柏林帶來的書和藝術品。她對政治仍然保持著強烈的興趣,繼續與住在普林斯頓的老朋友愛因斯坦保持著通信聯係。不幸的是,托妮奶奶死後,這些愛因斯坦寫給她的信件幾乎全都銷毀瞭,但在保留下來的一封信(寫於1948年)中可以看到,愛因斯坦悲嘆當時令人沮喪的政治形勢。在另一封寫於1954年的信裏,他感謝托妮贊揚他公開譴責麥卡锡聽證會,並迴憶起多年以前的魏瑪共和國年代,他們一起進行的政治活動和反戰鬥爭。3

戰後我完成瞭學業,並最終在美國安頓下來。我曾經試圖與門德爾傢保持聯係,但是不久我們就天各一方。布魯諾和赫莎迴到他們熱愛的荷蘭,住在比瑟姆附近一條運河邊的小房子裏。我和妻子隻要有機會訪問歐洲,就一定會去拜訪他們。我還記得在20世紀60年代時,有一次我們與赫莎坐在她的花園裏,享受著寜靜的田園樂趣,同時又哀嘆冷戰時期令人氣餒的政治氛圍。愛因斯坦和門德爾一傢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如此期許的開明時代,至今仍未實現。

距我住在門德爾傢那段時間的70年後,我接到瞭安多爾的電話,他希望從我這兒得到對門德爾傢往事的迴憶,而且他還使我得知普林斯頓大學擁有豐富的愛因斯坦文獻資料,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愛因斯坦旅行時記下的日記。它們在我眼前呈現的不僅僅是這位不同尋常的日記作者,還包括寫日記時那個動蕩的時代。它們也帶迴瞭有關托妮奶奶的一些迴憶。例如愛因斯坦乘坐在去紐約的船上時,感謝托妮奶奶送給他在路上吃的甘草蜜餞。這些事誰會知道?

  

約瑟夫?艾辛格

紐約

  2011年3月19日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