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雷达与电子战导论(第4版)》之前的几个版本主要都是关于雷达方面的内容,这次的新版本加入了电子战的基础知识。
《雷达与电子战导论(第4版)》从大量复杂的雷达技术中提炼出其根本原理,并成功地利用这些原理将自然现象的规律与复杂的现代系统联系起来。
《雷达与电子战导论(第4版)》内容具有雷达和电子战两方面的深厚基础,可以作为读者的第1选择。有技术或者商业学位的读者应该可以理解书中用数学理论描述的有关概念,其中只有部分概念用三角函数描述,极个别概念用微积分描述。
《雷达与电子战导论(第4版)》尤其适合没有任何雷达和电子战背景的初学者阅读、学习。
作者简介
Paul J.Hannen,分别于1979年和1981年从莱特州立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取得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学位。其具有超过30年在雷达和电子战、战场生存能力评估、建模仿真与分析领域的从业经验。Hannen先生致力于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情报获取、武器系统采集、测试与评估以及相关培训活动。在过去的20年中,作为莱特州立大学电气工程系的客座教授,他一直为电气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具有研究生水平的学生讲授“雷达系统简介”课程,为研究生讲授“现代雷达理论”课程。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雷达和电子战简介
1.1 雷达系统
1.2 电子战
第2章 雷达系统
2.1 无线电波
2.2 基本的雷达系统
2.3 雷达方程
2.3.1 接收机热噪声
2.3.2 接收机噪声因数
2.3.3 目标信噪比
2.3.4 探测距离
2.3.5 其他形式雷达方程
2.4 基本雷达接收机
2.5 总结
2.6 习题
2.7 参考文献
第3章 目标探测
3.1 目标探测相关问题
3.2 检测理论
3.2.1 基本概率论
3.2.2 接收机噪声概率密度函数和虚警率
3.2.3 信号加噪声概率密度函数和发现概率
3.2.4 设计检测门限
3.3 多脉冲融合
3.3.1 非相干融合增益
3.3.2 检测门限、非相干融合增益和Swerling模型
3.4 其他探测技术
3.4.1 累积概率
3.4.2 连续探测
3.4.3 M-N检测
3.4.4 恒虚警率探测
3.5 检测门限和雷达探测距离
3.6 总结
3.7 练习
3.8 参考文献
第4章 雷达天线
4.1 天线增益模式
4.1.1 半功率和空对空波束宽度
4.1.2 旁瓣水平
4.1.3 天线增益模式内天线增益
4.2 反射器天线
4.3 阵列天线
4.3.1 电子控制阵列
4.3.2 用相位变化控制电子波束
4.3.3 基于元件间距和波束控制光栅叶
4.3.4 阵列变薄和旁瓣
4.3.5 阵列设计细节
4.4 总结
4.5 习题
4.6 参考文献
第5章 雷达测量与目标跟踪
5.1 雷达波:时域与频域
5.1.1 简单脉冲的特性与匹配滤波理论
5.1.2 脉冲串波形特性
5.1.3 雷达波其他特性
5.2 距离测量
5.2.1 距离分辨率
5.2.2 脉冲压缩
5.2.3 距离模糊
5.2.4 盲区
……
第6章 目标特征
第7章 雷达新概念技术
第8章 电子战概述
第9章 电子战侦察接收机
第10章 自卫干扰式电子攻击
第11章 电子支援
第12章 电子防御
第13章 其他雷达和电子战知识
附录1 分贝
附录2 雷达频谱
附录3 傅里叶级数与变换
附录4 习题答案
前言/序言
关于本书
本书是一本有关雷达和电子战的专业书籍,以连贯的方式讲授了雷达和电子战方面的必要知识和使用原则。本书既不像工程手册那样只有设计方案而不解释原因,也不像研究生教材那样深奥难懂。当然,它也不会像流行杂志里的美文那样华而不实。本书致力于将雷达和电子战的基本方法从繁复的理论中提取出来,在讲明简单物理基础的同时,向读者解释了一个现代复杂系统。
JohnC.Toomay先生所写的《雷达导论》是本书的基础。在过去的20多年里,Toomay先生——这位前美国空军少将——广泛接触那些满怀事业心的科学家、工程师、数学家、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他所关注的一个基础领域就是雷达。但奇怪的是,目前,即使是刚拿到学士学位的电子工程师也基本不了解雷达,而这本应是研究所的专业特色。为此,Toomay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为本书写了一个基本框架。随后,他在工作中发现雷达知识的需求将是巨大的,所以在1982年和1989年分别出了两版《雷达导论》(1989年版在1998年被SciTech出版社再版)。2004年,我出版了本书的第3版,在引入新内容的同时又巩固了前面的工作,书中的每一章节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更新和提高。做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本书更为简单易学——毕竟我把它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甚至是短期专业课程的教材。
第4版有何新内容
过去几年间,通过第3版教材的使用以及来自各类团体的意见建议,发现有许多需要充实进这本书的内容。最新的补充就是有关电子战的内容,主要分为电子支援、电子攻击和电子防御,以及其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和雷达相关的内容。以上内容都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和加强,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目标信噪比、目标探测理论、阵列天线、雷达测量和跟踪以及目标特征。另外,结合技术发展对高级雷达应用进行了更新,增加了一部分关于现代多功能、多模式、多任务雷达系统的内容。第4版在保持本书传统内容的同时,也向广大读者提供了雷达使用原则和电子战原则。
本书使用人群
如果你对雷达或电子战原理有一定了解,但是对常规解释不满意又没有时间去深入研究甚至攻读相关学位,那么,你在本书中将找到所需要的内容。如果你已经学习过雷达或电子战课程,但是想进行深入挖掘或者将这些概念串联起来,那么,本书将为你提供很好的帮助。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你和雷达或者电子战工程师打交道,那么,通过学习本书,你将可以和他们进行专业讨论,甚至提出令他们意外的建议。如果你的特长是其他专业,但是却被任命为雷达或者电子战项目的经理,或者需要1个或者几个雷达系统作为大系统的前端,那么,本书将提供你所需的工具,不仅能给你的团队成员带来信心,更给你带来专业积累。
本书如何阐述雷达和电子战
本书致力于通过雷达和电子战概念将零碎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使用串联起来。它从电磁波的传播开始,描绘了一个简单典型的雷达系统,并引出雷达方程。有了雷达方程以后,本书又通过目标探测、天线、测量和跟踪、回波面积和系统使用来强化对每一个参数和概念的理解。然后,本书介绍了电子战,从电子支援到电子攻击,再到电子防御。学完这些以后,读者应该能够独立进行初级雷达和电子战系统设计和分析,理解各参数和概念;更为重要的是,读者能够对别人的设计和分析加以评论,明白这些技术细节中哪些是核心的、哪些又是次要的。即使系统设计越来越巧妙,雷达和电子战的基本功能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当不能跟上系统设计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掌握其中的核心设计原则和原理就变得非常必要。
本书的特别之处
本书有3个特别之处:首先,它涵盖了雷达和电子战的综合设计和应用原则,并且包含一定数量的最新应用;其次,它用潜在的应用将这些规则勾勒出来,尽量用最简单的数学方法、最常见的函数、积分和表达式来解释原理步骤;最后,它用相同的推导方法、数学理论和概念数学模型来讨论雷达和电子战。
深入探索广阔电磁世界:一段非凡的旅程 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看不见的战场所笼罩的世界。在这个战场上,信息的获取、干扰和防护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通讯、导航、气象预报,甚至我们对远方的感知,都离不开一个隐藏在幕后的强大力量——电磁波。本书将带领您踏上一段深入探索这个迷人世界的旅程,您无需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只需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和求知的热情。 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爆炸已是常态。然而,支撑这一切的背后,是人类对电磁波特性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从最基础的广播信号到最先进的卫星通讯,从翱翔天际的飞机到探测深海的潜艇,电磁波无处不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无形的触角,延伸到我们感官的极限之外,为我们揭示着世界的奥秘。 本书的初衷,是为那些对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感到好奇,但又可能因专业术语和复杂原理而望而却步的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易懂的入门途径。我们并非要将您培养成一名雷达工程师或电子战专家,而是希望为您打开一扇窗,让您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理解我们身处的现代科技社会是如何运作的。您将了解到,那些看似神奇的技术,背后蕴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 我们将从电磁波的最基本概念入手,如同初学者学习字母一样。您将认识到,电磁波并非一种神秘的存在,而是由相互关联的电场和磁场组成的波动,它们以惊人的速度在空间中传播。我们将一同探讨电磁波的各个特性,例如频率、波长、振幅以及它们如何决定了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我们可以用它们做什么。我们会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让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例如,您会了解到,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就像不同音调的声音,它们有不同的“听力范围”和“穿透能力”。 接着,我们将目光聚焦于电磁波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雷达。雷达,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它来源于“无线电探测与测距”(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首字母缩写。它的核心思想简单而又强大: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来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大小甚至形状。想象一下,雷达就像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它能够在黑暗中“看见”远方的物体,能够在浓雾中“辨识”前方的障碍,甚至能够在茫茫大海中“追踪”悄然移动的船只。 我们将为您揭示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您会了解到,雷达通过发射脉冲式的电磁波,当这些电磁波遇到物体后会发生反射,形成回波。雷达接收这些回波,并根据回波的返回时间来计算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根据回波的多普勒频移来判断目标的运动速度。我们会探讨不同类型的雷达,例如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您将了解到,为什么军事领域的侦察和预警离不开雷达,为什么民用领域的航空管制和天气监测也高度依赖雷达技术。 除了探测,雷达的另一个关键应用在于它的“成像”能力。通过分析不同角度的回波信号,雷达甚至可以绘制出目标的“轮廓”,提供比传统光学成像更丰富的信息。例如,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光学望远镜可能束手无策,而雷达却能穿透云层,清晰地描绘出地面的景象。我们会简要介绍合成孔径雷达(SAR)等先进雷达技术,它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生成高分辨率的地面图像,为地球科学研究、灾害监测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然而,电磁波的世界并非只有单方面的应用。当有人试图利用电磁波来获取信息时,必然会有人试图干扰或阻止这种信息的获取。这就引出了我们即将探索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电子战。电子战,顾名思义,是指在电磁频谱领域进行的各种军事对抗活动。它是一种高度技术化的“信息争夺战”,目标是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确保己方信息的有效传输,同时干扰敌方信息的获取和使用。 我们将从电子战的基本组成部分开始,让您对这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电子战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电子侦察(Electronic Warfare Support – ES)、电子干扰(Electronic Warfare Jamming – EP)和电子防护(Electronic Warfare Protection – PA)。 电子侦察,就像战场上的“窃听器”。它通过监听和分析敌方的电磁信号,来了解敌方的部署、意图和能力。例如,通过截获敌方的通讯信号,我们可以得知他们的指挥和控制信息;通过分析敌方雷达信号,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探测范围和目标类型。我们会探讨电子侦察的技术手段,例如信号情报(SIGINT)的采集和分析,以及如何从海量的电磁信号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情报。 电子干扰,则是电子战中的“噪音制造者”。它的目标是通过发射各种类型的电磁信号,来扰乱敌方的雷达、通讯或导航系统,使其无法正常工作。想象一下,当您试图听清一个微弱的声音时,突然有人在你耳边大声喧哗,您将无法听清任何信息,这就是电子干扰的效果。我们会介绍各种干扰技术,例如阻塞干扰、欺骗干扰等,以及它们如何被用来对付不同的电子系统。 而电子防护,则是“反制”和“防御”的艺术。在电磁战的对抗中,己方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己方的电子系统能够抵御敌方的干扰和侦察。这包括开发更先进的抗干扰技术,例如频率捷变、低截获概率信号等,也包括通过电子措施来隐藏己方的电子信号,使其难以被敌方探测。我们会探讨电子防护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成为现代军事对抗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原理,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数学公式和工程细节,而是侧重于概念的理解和逻辑的梳理。您将了解到,雷达和电子战并非孤立的技术,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现代电子信息战的核心。一场成功的电子战,往往是雷达探测、电子干扰和电子防护协同作战的结果。 例如,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友军的飞机可能需要使用雷达来探测敌方的防空系统,但同时也必须警惕敌方的电子侦察。因此,雷达的操作员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模式,以降低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同时,电子战飞机可能会发射干扰信号,来扰乱敌方的雷达和导弹制导系统。而敌方则会动用自己的电子侦察和干扰能力,试图反制友军的电子攻击。整个过程,就像一场精密的“猫鼠游戏”,在看不见的电磁频谱上展开激烈的博弈。 我们还将触及一些与雷达和电子战相关的关键概念,例如电磁频谱管理。随着人类对电磁波应用的日益广泛,电磁频谱的资源变得越来越宝贵。如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这些有限的频谱资源,避免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我们将简要介绍频谱管理的意义,以及它如何影响着我们日常的通讯和科技发展。 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您的兴趣。我们希望通过这段旅程,让您对雷达和电子战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理解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中提及的军事技术,更好地理解我们身边各种无线通讯设备的工作原理,甚至能够对未来的科技发展产生更深刻的洞察。 我们相信,每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都能够在这段探索电磁世界的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启发。本书将以清晰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引领您走进这个充满智慧与挑战的领域,让您在理解科学原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人类智慧的光芒。请准备好,与我们一同启程,开启这段非凡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