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詩集按照勃洛剋生前為自己編選的三捲集進行編選,收錄瞭作者一生中重要的所有作品集閤,是目前國內體量大,內容全的《勃洛剋詩選》譯本,譯本早先由譯者鄭體武老師三十年前開始翻譯,三十年來不斷打磨修改,內容準確優美,力求原汁原味的還原這位享譽世界的抒情大師作品的原貌。
亞曆山大·亞曆山大羅維奇·勃洛剋,是二十世紀初偉大的俄國詩人。是俄國貴族的大藝術傢,是享譽世界的抒情大師。他的創作是俄國詩歌輝煌的現象之一。他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普希金時代以來俄國詩歌傳統的基礎上,構築瞭一座宏偉的象徵主義的藝術殿堂。本詩集選取瞭勃洛剋的諸多重要作品,包括早期代錶作品《美婦人集》,轉摺時期作品《白雪假麵》、《城市》、《可怕的世界》、《報應》、《抑揚格》、《竪琴與小提琴》及著名的代錶作長詩《十二個》。勃洛剋的創作道路是復雜的,但同時又是完整的。這一完整性是由勃洛剋創作中的許多根本性和實質性問題、題材和主題的共同性決定的。它們在詩人的不同創作階段得到不同的處理,既與詩人新的生活和創作經驗相對應,又在某些方麵保持始終如一。通過這本詩集,可以分彆看到作者在不同時期的藝術成就和思想變化。
亞曆山大·亞力山德羅維奇·勃洛剋(1880-1921)是俄羅斯曆史上偉大的詩人。他曾代錶瞭一個舊時代,作為象徵主義的代錶詩人,對阿赫瑪托娃等一批詩人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他也是一個時代的先聲,是蘇聯詩歌的奠基人之一,他創作的《十二個》是一首描寫十月革命的詩歌。不論是憂傷唯美的抒情詩,還是慷慨激昂的革命詩,都讓人沉醉其中,為之傾倒。
勃洛剋代錶瞭一整個詩的時代,一個不久前結束的時代。這無疑是很中肯的,但還應補充一句:勃洛剋也是蘇維埃詩歌的奠基人之一。
——馬雅可夫斯基
世界上有著數以百計的絕妙現象。對這些現象我們無以言錶。現象越是令人稱奇,越是令人贊嘆,我們僵死的言語就越是無法述說。就我們俄羅斯而言,亞曆山大·勃洛剋的詩歌和生平就是此類美好而又難以名狀的現象之一。
——帕烏斯托夫斯基
抒情詩第一捲(1898—1904)
黎明前(1898—1900)3“讓月光朗照——夜正黑……”4
“她既年輕又漂亮……”5
“我夢見我愛的人死瞭……”6
“入夜,當惶恐睡去……”7
“你閱曆良多,我歌吟更多……”8
“一輪滿月在草地上方升起……”9
“我追求富麗的自由……”10
“可愛的朋友!你青春的心……”11
奧菲利亞之歌12
“當人群在周圍對著偶像拍手……”13
給我的母親14
加瑪傭——先知鳥15
“我走嚮無上幸福。道路……”16
“早晨吹進你的小窗……”17
“在那些粗俗的熟人中間……”18
“你可還記得那恐怖的城市……”19
“此時我走在一條平穩的路上……”20
“我還記得我們在一起的時光……”21
“為瞭眼前這短暫的……”22
Servus�睷eginae23
DOLOR ANTE LUCEM24
“我們走在一條藍色的路上……”25
“放逐和懷疑中的詩人……”26
“在傍晚的霧靄降臨的時分……”27
АГРАФА ДОГМАТА28
鞦日挽歌29
“韆萬彆把自己的前途……”30
“沉默無語的夢幻有時……”31
“不要呼喚也不要企求……”32
“離棄可愛的創造吧……”33
1900年12月31日34
“我將目睹宇宙和我的祖國……”35
美婦人集(1901—1902)36
序詩37
“我走齣傢門。鼕日的黃昏……”38
“黃昏的影子安靜地……”39
“靈魂不語。寒冷的天上……”40
“塵世的夢越來越遠……”41
“我明白瞭你的追求的含義……”42
給我的母親43
“一切存在和現存均和諧於……”44
“我孑然一身,來找你……”45
“我記得那無眠之夜的寂靜時分……”46
“你在高山之上燃燒……”47
“我還在對你占蔔……”48
“有誰在竊竊私語,在笑……”49
“天上的東西理智無法揣測……”50
“我預感到你的來臨。歲月流逝匆匆……”51
“在雲霧那邊,在森林那邊……”52
“你服侍哪一位神……”53
“都進來吧。即便秘密就躺在這兒……”54
“你走過藍色的路……”55
“微風從遠方攜來……”56
“郊外的田野裏春意盎然……”57
“我等待召喚,我尋求迴答……”58
“我在霧濛濛的早晨起床……”59
“清晨時分。路上……”60
“你脫離人世的苦海……”61
“黃昏的影子重新逼近……”62
“我守護著深沉而溫柔的白日形象……”63
“勿氣惱,請原諒,你獨自開放……”64
“我咀嚼著秘密激蕩在我體內的……”65
“黃昏,春天的黃昏……”66
“我等待寒冷的白天……”68
“教堂門外的昏暗異常稠密……”69
“我信仰聖約的太陽……”70
為外祖父之死而作71
“我在可靠的舊書的字裏行間……”72
“那裏的街上有一座樓房……”73
“白日歪斜的影子在奔跑……”74
“你是天國的白晝。我的理想……”75
“我們相逢在日落時分……”76
“沒有我,你的夢就會飛到……”77
“她身材高挑、勻稱……”78
“他們在昏黃的燈光下歡鬧……”79
“他現身在一個和諧的舞會上……”80
“我走進昏暗的教堂……”81
“他到處受到歡迎,在馬路上……”82
“夢不知不覺,色彩明艷……”83
“我們居住在古老的僧室……”84
“我在昏暗的門外……”85
“我慢慢地發瘋瞭……”86
“春天在河裏破冰……”87
“我白天忙於俗務……”88
“我喜歡心緒平和地……”89
“層層雲霧遮蔽瞭你……”90
“當四周籠罩著神聖遺忘……”91
“人們說些短促的話語……”92
“我跑下山,在樹林中停住……”94
“白色的冰消失在……”95
“窗內燈光飄忽……”97
“我企圖讓心兒休息片刻……”98
“你離去,粗魯、無言……”99
“我走進黑夜——去認識和理解……”100
“我是塵世之美的主宰……”102
“我年輕、純潔又鍾情……”103
“我點燃蠟燭,我愛惜香火……”104
“我萬分悲痛地將你掩埋……”105
“緩慢的人生如年邁的巫婆蹣跚而行……”106
“你並沒有離去。然而……”107
“秘密的標誌火光四射……”108
岔路口(1902—1904)109
“我在約翰的側祭壇裏守護它們……”110
“鼕天的風搖曳著荊棘……”111
“您身上是一襲黑色的緊身裙……”112
“我在夢中有個快活的想法……”113
“小提琴在山腳下嘆息……”114
工廠115
“那時她纔十五歲,但憑心跳……”116
“整整一年窗戶沒有動過……”118
“被遺忘的墓地野草叢生……”119
“我醒瞭,——田野裏煙霧茫茫……”120
“半夜纔迴來。到早晨……”121
“你怎麼瞭——我不知道也不掩飾……”122
“孩子在啼哭。一彎月鐮之下……”123
摘自報紙124
“當水仙花沉醉不醒……”126
抒情詩第二捲(1904—1908)
序詩129
大地的泡沫(1904—1905)130
沼澤地的小鬼131
“在春天通嚮樓閣的路上……”133
“愛上這沼澤地的永恒吧……”135
“一匹疲憊的白馬遲疑不前……”136
雜詩(1904—1908)137
烏雲裏的聲音138
“我登上過所有的峰頂……”140
“在那裏,在夜的哀嚎的寒冷中……”141
“在裏間湛藍的臥房裏……”142
“就這樣。一切都沒變,一如既往……”144
“一個少女在教堂的唱詩班裏……”145
“清風漸漸停歇……”146
鞦意147
聖約翰節之夜149
“光陰荏苒,你依然如故……”151
“有比我好的也有比我差的……”152
“後擺散綴著群星……”153
索爾維格154
佑護天使156
“公主在歌唱春天……”158
草颱戲班160
羅斯161
“在夜間孕育,在夜間齣生……”164
“她黃昏時到來……”167
“你的臉龐我是那麼熟悉……”168
城市(1904—1908)170
騙局171
“永恒朝城市裏扔齣……”173
“城市把自己垂死的臉……”174
“生活的帆船擱淺在……”175
“在酒館,在小巷,在街頭……”176
看不見的婦人178
集會180
“高懸在世界之城的上空……”183
飽食者184
“我給你們講的是非人間的故事……”186
“你的麵龐比那天……”187
“夜幕快要降臨的時分……”189
寒冷的一天191
在十月193
陌生女郎195
“我獨自在自己的巢穴裏……”198
在閣樓上201
剋裏奧佩特拉203
白雪假麵(1907)205
雪酒206
第二次洗禮207
遭遇暴風雪208
戀情210
在雪的篝火上211
她的歌213
翅膀215
答暴風雪的呼喚217
在沙發的一角219
他們讀詩221
法伊娜(1906—1908)222
“我走進凡塵,有如進入包廂……”223
鞦天的愛225
“在那些明亮的空虛的夜裏……”228
白雪姑娘229
火與暗的詛咒231
“她等瞭一生。如今倦於等待……”238
“當您迎麵攔住我……”240
“她從嚴寒中來……”242
“我記得那漫長的痛苦……”244
“春天在我們頭頂啜泣……”245
紛飛的思緒(1907)247
關於死248
在湖畔253
在北海257
在沙丘260
抒情詩第三捲(1907—1916)
可怕的世界(1909—1916)265緻繆斯266
“告彆瞭單調乏味的喧囂……”268
同麵人269
在島上271
在餐廳裏273
“平靜的幸福已經結束……”275
“啊,這一切有多麼艱難——混跡於人群……”276
“世界在奔馳,歲月在奔馳。空虛的……”277
死亡之舞279
閤唱隊裏的一個聲音283
報應(1908—1913)285
“關於勇敢、關於功勛、關於榮譽……”286
忘卻瞭你的人288
“春季的一天在沒洗淨的窗口……”290
“她跟從前一樣……”291
“我今天不記得昨天的事……”293
“當你進入一個巨大的世界……”294
為嬰兒之死而作295
“生存的圓圈太過局促……”296
“當我第一次細心觀察……”297
騎士團長的腳步298
“是怎麼發生的,怎麼成就的……”300
抑揚格(1907—1914)303
“我側耳俯伏在大地上……”304
“沿著一條條夜間的密道……”305
“啊,你們曾怎樣嘲笑我們……”306
“就是這樣。如許歲月的風暴過去瞭……”307
“人們不睡覺、不記得、不交易……”308
“是的,靈感這樣吩咐我……”309
“大地的心髒重新變得冰冷……”311
“我是哈姆雷特。我的熱血變冷……”312
“啊,我渴望瘋狂的人生……”313
意大利詩行(1909)314
臘萬納315
“提奧多裏剋斯在世界上安睡……”318
佩魯賈319
佛羅倫薩320
威尼斯323
賽廷亞諾聖母326
“藝術是肩頭沉重的負擔……”327
來自斯波萊托的姑娘328
雜詩(1908—1916)329
詩人們330
“你如此晶瑩,如純貞的雪……”332
“這一切都過去瞭,過去瞭……”333
锡箔做成的天使335
“我贊美已成為過去的一切……”337
緻安娜·阿赫瑪托娃338
藝術傢339
“又一次充滿青春的激情……”341
麵對法庭342
“你總是說我冷酷、孤僻、乏味……”344
竪琴與小提琴(1908—1916)346
“橋上蘆笛聲聲……”347
“靈魂啊!何時你會倦於相信……”348
“我愛過。我瞭解……”349
“擁有白夜的殘酷的五月啊……”351
“我被釘在瞭酒館的長桌上……”352
十二年後353
十二個
1
漆黑的夜,
潔白的雪。
風啊,風,
颳得讓人站不穩。
風啊,風!
吹在神的世界中!
狂風撕扯著
潔白的雪花。
雪的下麵——是冰。
路好滑啊,好難行,
腿腳再靈便,
也會跌倒——唉,可憐的人。
兩座樓房之間
掛一根長長的繩子,
繩子上——一幅大標語:
“一切權力歸立憲會議!”
一個老太太哭哭啼啼,痛苦萬分,
怎麼也搞不清,這為的是啥事情。
乾啥掛這麼大的標語,
乾啥用這麼大一塊布?
能給孩子們做多少包腳布啊?
可每個人——都光著身,赤著足。
老太太,像隻老母雞,
顫顫巍巍繞過雪堆。
——啊呀,聖母保佑!
——啊呀,布爾什維剋是催命鬼!
狂風刺骨!
嚴寒緊跟!
一個資本傢站在十字路口
把鼻子藏進衣領。
這是誰?——長長的頭發
說話還壓低瞭嗓門兒:
——叛徒!
——俄羅斯給斷送啦!
這肯定是雄辯傢——
舞文弄墨的人……
瞧那穿長袍的——
遇到雪堆,溜邊兒走,
哎,牧師同誌,
如今怎麼發瞭愁?
記得你從前可不一般,
走起路來大腹便便,
肚子上的十字架
對著大傢亮閃閃?……
再瞧那穿羔皮大衣的太太,
朝另一個太太轉過臉:
——我們哭呀,哭……
腳下一滑,啪嚓一聲:
她摔瞭個仰麵朝天。
哎喲,疼死我啦!
快伸齣手,拉我一把!
快樂的風
既凶狠,又興奮。
扯著衣襟,
扯著路上的行人。
它吹著,揉著,撕著
那幅巨大的標語:
“一切權力歸立憲會議”,
還送來對話幾句:
……我們這兒也開過會……
……就在這座房子裏……
……討論瞭問題——
通過瞭決議:
一小時——十盧布,過一夜——二十五,
少於這個數——請另找主……
……走,我們睡覺去……
夜色漸深,
街上行人漸少。
一個流浪漢
弓起瞭腰,
風,風在怒號。
喂,窮光蛋!
快過來——
讓我們親一下。
給塊麵包吧!
前邊是啥?
快過去吧!
漆黑的,漆黑的天空。
仇恨,傷心的仇恨,
在胸中沸騰……
憂鬱的仇恨,神聖的仇恨……
同誌們啊!睜大眼睛,
看個分明!
2
風在遊蕩,雪在飄擺,
十二個人列隊走瞭過來。
步槍上係著黑皮帶,
四下裏——火光排排。
嘴裏叼著煙捲,帽子皺成一團,
就差後背上貼一張“方塊尖”!
自由啦,自由啦,
啊哈,啊哈,不要十字架!
嗒嗒—嗒嗒!
好冷啊,同誌們,好冷!
——萬尼卡和卡奇卡在酒館裏……
——她的長襪裏有大票剋倫基!
——萬紐什卡如今成瞭有錢人……
——他從前是我們的,現在卻成瞭大兵!
——哼,萬尼卡,狗娘養的,資本傢,
有膽來試試,把我的姑娘親一下!
自由啦,自由啦,
啊哈,啊哈,不要十字架!
卡奇卡和萬尼卡搞上啦——
搞個啥呀?搞個啥?
嗒嗒—嗒嗒!
四下裏——火光排排。
肩膀上——掛著槍帶。
邁起革命腳步!
警惕敵人反撲!
同誌,端起槍,彆畏縮,
讓我們對準“神聖的羅斯”開火——
對準堅固的羅斯,
對準茅屋的羅斯,
對準屁股肥大的羅斯!
啊哈,啊哈,不要十字架。
3
我們的夥伴齣發瞭,
到赤衛軍裏去當兵——
到赤衛軍裏去當兵——
不怕流血和犧牲。
唉,你這苦中苦啊,
甜蜜蜜的好日子!
破爛的軍大衣啊,
奧地利的槍杆子!
我們要讓資本傢倒黴,
給全世界放一把大火,
大火在血泊中燃燒,
——主啊,賜福給我們吧!
4
大雪飛舞,車夫高叫,
萬尼卡和卡奇卡乘車飛跑——
一隻燈籠
在車轅上搖啊搖……
哎,哎,閃開道!
他穿瞭件軍大衣,
長得呆頭呆腦,
留著一撮小黑鬍,
一邊撚著鬍須,
一邊打情罵俏……
瞧這萬尼卡——虎背又熊腰!
瞧這萬尼卡——能說又會道!
講起話來滔滔不絕,
跟卡奇卡這傻妞又摟又抱……
卡奇卡朝後仰過臉,
珍珠般的牙齒亮閃閃……
你呀,卡佳,我的卡佳,
你的臉蛋兒胖又圓……
5
你的脖子上,卡佳,
那塊刀傷還沒復原,
你的胸脯上,卡佳,
那塊刀疤還很顯眼!
啊呀,啊呀,跳個舞吧!
你的大腿真好看!
你穿過一件長袖衫——
再穿上吧,再穿上!
你傍過一個大軍官——
再去傍吧,再去傍!
啊哈,啊哈,再去傍!
心兒快要跳齣胸膛!
記得不,卡佳,那個軍官——
他沒能躲過那一刀……
怎麼想不起來瞭,騷娘們?
莫非你記性不太好?
啊哈,啊哈,想想吧,
再去跟他睡一場!
你穿過灰色護腿襪,
你吃過“迷娘”巧剋力糖,
你跟士官生兜過風——
如今又跟大兵搞上瞭?
啊哈,啊哈,作孽吧!
這樣也許好受些!
6
……那駕馬車又一次迎麵駛來,
車夫策馬狂奔,高聲吼叫……
停下,停下!安德留哈,幫幫忙!
彼特魯哈,從後邊跟上!……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子彈打得四下濺起雪花!……
車夫拉著萬尼卡倉皇逃去……
再來一槍!快扣扳機!……
嗒嗒嗒!看你還有沒有膽量
再糾纏彆人的姑娘!……
溜瞭,王八蛋!彆急,
明天我再來收拾你!
卡奇卡在哪兒?——死啦,死啦!
著名作傢帕烏斯托夫斯基說過這樣一段話:“世界上有著數以百計的絕妙現象。對這些現象我們無以言錶。現象越是令人稱奇,越是令人贊嘆,我們僵死的言語就越是無法述說。就我們俄羅斯而言,亞曆山大·勃洛剋的詩歌和生平就是此類美好而又難以名狀的現象之一。”
亞曆山大·亞力山德羅維奇·勃洛剋1880年11月28日生於彼得堡一個貴族知識分子傢庭,外祖父是彼得堡大學校長,父親是華沙大學教授,母親和外祖母是翻譯傢。五歲開始習詩,如他所說:“從兒時起,便有一股跟某人名字聯係在一起的詩歌潮流不斷地衝擊我。”少年時期,恬靜優美的莊園風光,周圍女性溫柔的愛撫,傢庭濃厚的文學氛圍,與象徵派作傢的頻繁交往,特彆是接受瞭俄國象徵派先驅之一——宗教哲學傢兼詩人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的“世界靈魂”、“永恒女性”和“世界末日”思想的洗禮,這一切都極其深刻地影響到勃洛剋的未來創作。1898年考入彼得堡大學法律係(後轉入語文係),同年認識化學傢門捷列夫的女兒柳鮑芙·德米特裏耶夫娜,兩人相戀後,勃洛剋詩思泉湧,欲罷不能。門捷列娃成為這一時期詩人靈感的源泉。
1904年結集齣版的《美婦人集》,在俄國象徵派詩歌史上具有有裏程碑意義,是俄國象徵派的主要代錶作之一。1903年與門捷列娃成婚,1906年大學畢業,同年發錶劇本《滑稽草颱戲》,引發激烈爭論。該劇被梅耶荷德搬上舞颱。1907年齣版詩集《白雪假麵》,鞏固瞭勃洛剋作為俄國象徵派頭號詩人的地位。次年發錶詩集《雪中大地》。1911年齣版詩集《夜晚時刻》。其間多次遊曆西歐,到過意大利、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這在他的創作中留下瞭鮮明的烙印。1913年齣版《關於俄羅斯的詩》,同年發錶劇本《玫瑰花與十字架》,這是勃洛剋戲劇創作的巔峰之作,至今仍是俄羅斯某些劇院的保留劇目。1915年、1916年應徵入伍,但沒有被派往前綫。1917年二月革命之後,短暫地在沙皇政府一個特彆委員會工作過。十月革命後創作瞭長詩轟動一時的《十二個》,稍後,詩人又將自己對舊世界崩潰的感受和對歐洲與亞洲未來的想法寫進瞭《西徐亞人》(1918)一詩。此後勃洛剋開始在新政權的一些文化機構任職,撰寫瞭一係列文章。生活上的窘睏與精神上的矛盾令勃洛剋身心交睏,健康狀況日益惡化。1921年8月7日,未滿四十歲的勃洛剋病逝於彼得堡。
勃洛剋本人就曾把自己的創作道路看成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詩人生前兩次親自動手,編選自己的三捲本詩集。在1911—1912年版的三捲集的序言中,詩人將三捲集稱為抒情三部麯:這裏的每一首詩,哪怕形式上比較拙劣,都是有意義的,它既可獨立成篇,又是一個整體的組成部分:“每一首詩對組成‘章’都是不可或缺的;若乾‘章’構成全書;每本書都是三部麯的一部分;整個三部麯我可以稱之為‘詩體長篇小說’:它寫的是同一類思想感情,這是我在有意識的生活以前十二年裏始終對之忠實的。” 有鑒於此,勃洛剋去世以來,俄羅斯編輯齣版的各類勃洛剋詩選,尤其是多捲本的文集,在作品的編排上,都普遍遵循詩人生前自編的三捲集,或稱“抒情三部麯”所確定的原則。
勃洛剋最後一次編定的三捲集,也就是1916年版本,各捲的內容和結構是這樣的:第一捲收入的是1898—1904年的作品,共三個組詩;第二捲收入1904—1908年作品,共七個組詩;第三捲收入1907—1916年的作品,共十一個組詩,外加一部長詩。
第一捲的三個組詩依次是《黎明前》(1898-1900)、《美婦人集》(1901-1902)和《岔路口》(1903-1904),其中《美婦人集》是該捲的主體部分。這裏的“美婦人”,代錶瞭詩人對人間女性之美和永恒女性之美的崇拜,象徵著自然與文化、精神與肉體的和諧,又和俄羅斯祖國(新娘和愛妻)的形象聯係在一起。《美婦人集》不同於一般的處女作,勃洛剋在此不是以剛齣道的青年作者嶄露頭角,而是以一個成熟的詩人身份一舉成名。評論界馬上將他與費特相提並論。他齣入於彼得堡和莫斯科兩地的文學圈子,結識梅列日科夫斯基、勃留索夫,結交安德列·彆雷和謝爾蓋·索洛維約夫,成為當時詩壇新興流派象徵主義的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人物。《美婦人集》並非詩人此前創作的詩歌的簡單匯編,而是經過精心編排的,具有題材和結構上的統一性,其中的每一首詩都能納入一個共同的思想。這個思想便是來源於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詩歌哲學的永恒女性思想,以及與此相關的一些徵兆和預感。這些預感又與新世紀的到來有關。在詩人看來,所謂新世紀,不僅僅是日曆意義上的,也是實質意義上的:“……1901年的1月所帶的標記已經與1900年2月全然不同。”勃洛剋後來寫道。這些神秘預感如果用社會語言來錶述,就是說世紀之交的俄羅斯國內生活正處於轉摺時期,文藝界的生活精神生活和藝術生活趨嚮復雜化。象徵主義用藝術手段深刻錶達瞭人們對新世紀的精神期待和復雜體驗,因而産生瞭巨大影響。詩人勃洛剋正是在這一流派的框架內成長起來的。然而早在接觸象徵主義之前,對勃洛剋詩歌探索産生過影響的還有前輩詩人丘特切夫、費特、波隆斯基、阿普赫金,尤其是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理想主義情緒、對永恒女性和美的效忠、莊園母題元素、私密情感與哲學主題的結閤、詩句的音樂性和歌唱性,勃洛剋青年期創作的這些特點,可以說都是從前輩那裏繼承來的。勃洛剋厭惡理性主義和實證主義,對象徵主義技巧駕輕就熟,創造齣瞭富於神秘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意蘊豐富,撲朔迷離,令人著迷。這種朦朧感迷離感是主題本身的需要,是這部有關神秘的永恒女性的神話本身的需要。
《美婦人集》這個組詩在形態上很像是抒情主人公內心體驗的詩體日記。“塵世的”的男主人公富於幻想,而他矢誌不渝地愛著的“崇高的”女主人公忽而天上,忽而人間,可望而不可即。這位鬱鬱寡歡的“少年”、修士,懷著一腔柏拉圖式的戀情,癡癡地祈禱著,苦惱地等待著,等待著他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秘聖女降臨。男主人公對他的虔誠崇拜上升到瞭浩瀚的宇宙,其博大甚至隻有用星河纔能形容:
有時,即使是忘卻瞭,
其實也還在耿耿於心,
我那些無望的星座啊
曾怎樣為你憂思如焚。
在俄語原文中,這裏的“你”以及由此派生齣來的其他一些對美婦人的稱謂,都是大寫。
上升到神性高度的“她”的形象,在勃洛剋詩中十分抽象,難以把捉。始終見不到對她的容貌的具體描寫,就連一句暗示也難以找到。主人公隻能“預感”到“她”,並狂熱地等待“莊嚴的永恒女性”到來。
勃洛剋詩中的體驗是真誠的,這一點決定瞭這個組詩的藝術價值。勃洛剋至死都認為《美婦人集》是其最優秀的作品,彆雷則稱三部麯的第一捲為“俄羅斯詩歌的一個時代”,無論勃留索夫、巴爾濛特,還是維亞切斯拉夫·伊萬諾夫,把他們的所有作品加起來,也不曾奉獻齣勃洛剋抒情詩第一捲中所包含的“那種強大的詩歌張力”。
在錶達崇高情感的同時,勃洛剋詩中也齣現瞭一種悲劇性音調,這就是抒情主人公的人格分裂,他的靈魂的隱蔽的雙重性。可以預感到美婦人的麵貌也在發生變化:“但我感到可怕:你會改變麵容……”
《黎明前》、《美婦人集》和《岔路口》在主題上存在內在聯係,也可以反映瞭同一主題的演化過程。《美婦人集》中獻身於永恒女性的理想與人們對“金錢和麵包”的低級焦慮兩相對立。盡管這個主題比較罕見,但要說勃洛剋早期作品中完全缺少社會性也是不恰當的,因為對美婦人的期待,也伴隨著一種對世界災難和宇宙巨變的朦朧預感。在第一捲最後一個組詩《岔路口》中,齣現瞭一種新的情緒——大失所望和驚慌失措。詩人更加仔細地端詳生活,看到瞭它的真實一麵,看到瞭工廠勞作的辛苦和城市日常生活的艱難。這些因素在抒情詩第二捲(1904-1908)中得到強化。1905年革命喚醒瞭詩人的公民責任感,使他深刻意識到,隻要世界上還存在嚴重的貧富差彆,就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安寜和幸福。這時詩人筆下齣現瞭罕見的政治抒情詩,如《飽食者》、《集會》、《高懸在世界之城的上空》等。不過勃洛剋對革命的理解是情緒化的,是犧牲意義上的,把革命當作瞭個人悲劇。
第二捲的主體是曾單獨齣版的詩集《意外的喜悅》(1907),從標題不難體會,詩人已經發現瞭“未來世界的形象”,它與人民大眾、社會底層的運動有關。在本捲的開捲之作裏,先前的“美婦人”“走進田野一去不復返”。紛亂的城市生活催生齣一係列“閣樓詩”,這些詩中的城市延續瞭涅剋拉索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傳統,工廠煙霧繚繞,生活醜陋不堪。勃洛剋逐漸由一位神秘浪漫主義騎士歌手變成一位關心民間疾苦和民族命運的詩人。另一個主題——大自然,“大地的泡沫”——以其有血有肉的質感同樣也突破瞭《美婦人集》的語體風格。勃洛剋還因此同自己的好友彆雷和謝爾蓋·索洛維約夫大吵瞭一架,他們把勃洛剋風格上的變化視為對象徵主義規範的背叛。
勃洛剋的核心作品《陌生女郎》(1906)使得詩人名聲大噪。這裏的女人是個幻象,是理想的化身,但有彆於美婦人,這是一個塵世的,現實的,而且是一個貶低瞭的,餐廳裏的形象,盡管與庸俗不堪的日常生活背道而馳。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有變化。一個孤獨的人,精神抑鬱,藉酒澆愁。這個形象有一定自傳性,抒情性,契閤詩人這些年的處世態度和“流浪漢生活”。無傢可歸的流浪漢,棄絕瞭城市文化的傳統價值,在他所深愛的、可憐的故鄉大地上四處漂泊,這個形象齣現在《鞦意》一詩中。在勃洛剋創作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祖國題材,就是從這首詩開始的。
組詩《白雪假麵》和《法伊娜》與科米薩爾熱夫斯卡婭劇院女演員沃洛霍娃的形象有關,勃洛剋1906-1907年鼕曾迷戀過她。這場戀愛沒有給勃洛剋帶來幸福,可以說不過是情欲的驅使,“黑色裙擺旁邊度過的瘋狂一年”。但這場戀愛留下瞭偉大的詩歌——幾個超凡脫俗的組詩。愛情摺磨的悲劇性在此是以暴風雪、雪的篝火、三駕馬車上令人眩暈的飛奔、昭示著毀滅卻又極有魔力的眼睛等象徵形象錶達的。《火與暗的詛咒》賦予樂觀主義色彩,反映瞭詩人在努力探索擺脫生活矛盾的齣路,這一點有力地錶現在《啊,春天無邊無涯》一詩中,或者:
世界如一件鏗鏘的禮物,一把黃金,
我因接受瞭世界而變得富有。
由四首“白詩”(自由體詩)構成的組詩《紛飛的思緒》,富於現實主義特點,同樣充滿瞭樂觀情緒,對生活的健康感受。這裏順便說一句,勃洛剋在文學上誠如曼德爾施塔姆所言,是位“開明的保守派”,對詩體和格律問題,一嚮特彆謹慎。比如他很少寫白詩,總共也就寫瞭不過六七首,但令人嘆服的是,每一首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抒情詩第三捲(1907-1916)應該說是勃洛剋詩歌遺産中最重要的部分。他的詩藝在此達到瞭登峰造極的程度。以往的頹廢情調蕩然無存,詩句具有形式的完美和嚴謹的樸素。第三捲的主要主題是俄羅斯及其復雜、悲壯的曆史。其主要組成部分——組詩《祖國》,來源於詩集《關於俄羅斯的詩》(1913),《齣生在荒涼歲月的人們》(1914)、《老鷹》(1915)錶達瞭對捲入世界大戰的祖國命運的關切,這兩首詩可以說是詩人生活道路與創作道路的高度契閤,是對俄羅斯曆史命運的天纔預言。
俄羅斯成為勃洛剋的基本主題。對人民、人民與知識分子、俄羅斯與革命、知識分子與革命的思考,對庸俗不堪和精神淪落的“可怕的世界”的痛恨,這些基本命題不但貫穿於勃洛剋這一階段詩歌創作的始終,而且也貫穿於他的戲劇、文論和日記當中。正是這一主題賦予勃洛剋及其個性與創作以整體上的嚴整性和統一性。
勃洛剋寫俄羅斯,詩思縱橫,貫通古今。通過曆史,詩人提齣迫切的當代問題。《在庫裏科沃原野》(1908)就是這樣。在這個組詩裏,詩人看似更多著墨於曆史,實際上主要是在錶達勃洛剋這一代,也就是今人而非古人的感受:個人是無法遊離於曆史循環之外的:
心兒無法寜靜地生活,
無怪乎烏雲又一次聚集。
這話說的是十四世紀的羅斯,也是1908年的俄羅斯。
對於世界文學經典形象,勃洛剋的處理可以說是異麯同工。由12首詩組成的《抑揚格》,裏麵藉用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母題——為世界上的邪惡而憂思如焚,躁動不安。勃洛剋對眼前的俄羅斯是持批判和悲觀態度的,但組詩《意大利詩行》(1909)對精神空虛、日趨墮落、背叛瞭自己偉大曆史的歐洲同樣毫不留情。
所有這些詩作和組詩,使得抒情詩第三捲構成一個係統,一個統一的整體。作為該捲有機組成部分的組詩《卡門》(1914)是一次激情大爆發,是詩人又一次戀愛的結晶,其對象是扮演卡門的歌劇演員傑爾瑪斯。與這個組詩相近的有《麵對法庭》和長詩《夜鶯園》(1915),說的是麵對殘酷的生活環境,人是無法用美好的幻想麻醉自己的,幸福和愛情撲朔迷離,可望不可即。《夜鶯園》標誌著勃洛剋創作的完全成熟,揭示瞭抒情主人公的基本特徵,即性格和心理的雙重性和矛盾性,是詩人對其抒情主人公性格發展的一次總結,由神秘主義的齣世情緒嚮現實方嚮的接近和轉化。
十月革命期間創作的長詩《十二個》,曾在詩壇沒引發激烈爭論,左派和右派各自從自己的立場齣發,對之做齣瞭見仁見智、不一而足的闡釋。勃洛剋本人稍後在創作劄記中迴應道:在詩人看來,革命主題並不等於說長詩具有政治和宣傳傾嚮。《十二個》寫的不是革命,而是革命期間的俄羅斯。即便作品中對布爾什維剋政變有些理想化,那也不能否認作者對革命的彼得格勒、對來自底層的民間底層的革命者的描寫,具有無可爭議的現實主義真實,不存在絲毫的誇大其詞。詩人模棱兩可、並不明確的立場,透齣對俄羅斯命運的憂患,對革命的同情,隻是對革命的結果和前途還沒有把握。摧毀舊世界,是作品的主要激情,而革命自身包含的那種犧牲精神,對詩人而言至關重要。從1905年起,勃洛剋就開始癡迷革命,把自己視為一個早就秘密渴望做齣犧牲的人(1917年8月15日日記)。勃洛剋對革命的理解是矛盾的,這多少也錶現在長詩結尾齣現的基督形象上。對這個形象,非但以阿赫瑪托娃、梅列日科夫斯基、吉皮烏斯、索洛古勃、蒲寜等為代錶的文學界精英予以斷然否定,就連革命本身及其領導人,也持相當審慎的態度,何況這部長詩當時是發錶在左翼社會革命黨人的機關刊物上。勃洛剋與左翼社會革命黨人隻存在文學上的交往,並沒有組織上的聯係,但還是因此在1919年1月被契卡短暫逮捕和審訊。
勃洛剋相信革命是一種淨化因素,具有“音樂的衝擊力”。他聽到瞭可怕的舊世界的崩塌之聲,他對這個舊世界早已厭惡至極。勃洛剋的真誠是不容置疑的,高爾基曾說他是一個真誠得無所畏懼的詩人。盡管如此,他的《十二個》還是被一些人視為不可原諒的“墮落”。勃洛剋接受瞭革命思想,但對現實政治不感興趣,他隻服從自己情感和良心的聲音。他對革命所期待的並不是革命實際帶來的東西,而是革命的淨化力,革命的“音樂”(勃洛剋從尼采和格瓦納那裏藉來的概念),革命的文化改造作用。
長詩中的數字“十二”,引人注目,富有象徵意味:全詩分成十二章,赤衛軍主人公也是十二個,很容易令人聯想到基督的十二個使徒。內容各個不同,節奏也非常多樣:高度靈活的口語化詩句;富於動感的民謠;市井小民的情歌;響亮的革命口號;貧民的街頭俚語等等,令人眼花繚亂地交織在一起。這些看似淩亂的章節,由於融入瞭雄健有力的革命腳步,從而獲得瞭統一的莊嚴節奏,直到耶穌基督齣現,全詩達到極大的和諧。
從《美婦人集》到長詩《十二個》,勃洛剋的創作道路是復雜的,但同時又是完整的。這一完整性是由勃洛剋創作中的許多根本性和實質性問題、題材和主題的共同性決定的。它們在詩人的不同創作階段得到不同的處理,既與詩人新的生活和創作經驗相對應,又在某些方麵保持始終如一。
勃洛剋將自己的創作道路形容為“追求人性的三部麯”,也就是:“從瞬間過於燦爛的光——穿過不可或缺的沼澤林帶——走嚮絕望、詛咒、‘報復’…… 以及一個‘社會的人’,一個勇敢地直麵世界的藝術傢的誕生……”這是勃洛剋的自我寫照,完全符閤勃洛剋抒情詩的基本特徵,有助於我們認識勃洛剋抒情詩的發展脈絡和每個創作階段的特點。
勃洛剋是俄國象徵主義的代錶詩人,是享譽世界的抒情大師,二十世紀初俄國知識分子的偶像,一個“真正天纔的詩人”(高爾基)。心胸博大、富於時代感和憂患意識,這一點決定瞭詩人作品的分量和特色。他從創作伊始,就對詩人的使命有瞭高度的認識:“隻有偉大的事物纔值得思考,作傢應當為自己確定偉大的任務,並且隻確定偉大的任務;不必為自己纔疏學淺而自卑。須知作傢是無窮鏈條上的一環,從一環到另一環應該傳遞自己哪怕未能實現的希望和哪怕尚不完善的構想。”
在個性和創作上與勃洛剋形成鮮明兩極的馬雅可夫斯基,這樣談論勃洛剋的地位和影響:“亞曆山大·勃洛剋的創作——是整整的一個詩的時代,不久以前過去的時代。聲望極高的象徵主義巨匠勃洛剋對現代詩歌發生過很大影響。直到現在為止,有一些人還不能從他迷人的詩句中解脫齣來——還采用勃洛剋的某些辭藻,並為瞭使自己的詩充實富麗,以整頁整頁的篇幅發揮它們。還有一些人剋服瞭他早期的浪漫主義色彩,嚮它宣布瞭詩的戰爭,並從象徵主義的廢墟中清洗瞭自己的靈魂,衝破瞭新的韻律的基礎,堆積著新的形象的磚石,以新的韻腳來加強詩行的聯係——這樣進行著未來詩歌的英雄勞動。但是無論這些人或那些人,都同樣用愛戴的心情來紀念勃洛剋。”
在詩藝上一貫挑剔、近乎潔癖的曼德爾施塔姆,對俄國象徵派諸位巨匠均不乏微詞,唯獨對勃洛剋心悅誠服:“俄國象徵派的詩歌博而不精,大肆侵占彆的領地。他們,如巴爾濛特、勃留索夫、安德列·彆雷等人都為自己開闢瞭新的領域,又把它們變為廢墟,然後又像劫掠者一樣,繼續嚮前拓進。勃洛剋的詩自始至終,從《美婦人集》到《十二個》都是色彩鮮明,富有文化的創造精神。”
勃洛剋被介紹到中國,差不多有一個世紀瞭。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十二個》在俄羅斯發錶沒幾年,就被傅東華和鬍斅譯成瞭中文。魯迅先生曾在自己的文章裏多次提到勃洛剋,還親自為鬍斅的譯本《十二個》撰寫後記,熱情推薦這位詩歌巨匠,稱他是現代首屈一指的都市詩人。四十年代末,又有瞭戈寶權的新譯本《十二個》。這之後勃洛剋的名字逐漸淡齣中國讀者視野,但在蘇聯,勃洛剋的創作始終是文學研究的重點對象和教學大綱中的重要經典,在文學史上占有獨立章節。1980年詩人誕辰一百周年之際,蘇聯和世界上許多國傢都舉辦瞭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由此掀起瞭一輪勃洛剋研究和齣版熱潮。我國俄蘇文學界也很重視,不少刊物都闢齣專欄,發錶瞭一批相關文章和勃洛剋作品的新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瞭勃洛剋在中國的譯介和傳播。遺憾的是,沒能趁勢推齣哪怕一部勃洛剋詩集的單行本。其實,當時喜歡和翻譯過勃洛剋的譯傢是大有人在的。九十年代不同齣版社齣過幾個不同譯本的勃洛剋詩選,但此時文學中心主義風光不再,詩歌的讀者群更是一落韆丈,幾個譯本的發行量都徘徊在低限,其影響範圍也就不難想象。好在從一些詩人和詩歌愛好者的反饋不難斷定,在當代中國的詩歌生活中,勃洛剋並未缺席,而是“在場的”,盡管參與度與其某些同胞相比,有些比例失衡。如果考慮到阿赫瑪托娃、曼德爾施塔姆、茨維塔耶娃這些目前在中國炙手可熱的詩人,生前都以勃洛剋為泰山北鬥和詩歌偶像,我們似乎有必要補足這一課。
拙譯勃洛剋詩選,完成於三十年前留蘇期間,當時是應國內一傢齣版社約譯,由於徵訂印數不足,耽擱多年,後濛人民文學齣版社不棄,將勃洛剋與葉賽寜閤並一捲,取名《勃洛剋、葉賽寜詩選》,收入《世界文學名著文庫》,於1996年齣版。由於篇幅限製,該書隻收入瞭全部譯稿的一多半(約一百二十首),餘者則仍以手稿形式藏諸篋底。年前上海譯文齣版社同仁前來約稿,遍尋不得,這纔發現手稿已經丟失。無奈,隻好重新補譯近百首。因此,現在的這個譯本,從初譯到今譯,時間跨度竟也有三十年瞭!
此次新版,譯者對舊譯又做瞭一遍校訂,改正瞭個彆錯訛之處,按通譯和慣譯修訂瞭個彆譯名,並對個彆文字做瞭一些調整和潤色。應該承認,有機會糾正和彌補譯文中的疏忽、誤譯和缺憾,對譯者來說,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為此,譯者特彆感謝譯文齣版社各位同仁的支持和厚愛,同時也期待讀者方傢對譯文中仍可能存在的問題不吝賜正。
鄭體武
2017年7月5日於滬上
好,收藏瞭。
評分勃洛剋詩選好詩名傢名譯,好評
評分京東滿100減50很不錯,希望以後能多些此類活動。支持!
評分鄭體武先生的譯文是穆旦之後見過的難得一見的優秀的俄語詩歌的譯本。一般來說,詩經過翻譯後一定會損失一些東西,而鄭先生把這種損失降到瞭盡可能的低。
評分90分。翻譯說到底也是一齣貨比貨得扔的活計,鄭先生譯本麵世後,之前的汪、劉、丁諸本皆不必可觀。
評分被遺忘的少女,住在港灣紅色的小屋裏。她所做的事,隻是每日夕陽西下之時前往海邊,錄下海水的聲音。寺山修司將映入這名“少女”的眼眸與心底的景象,以愛之名撰寫成詩。
評分剛哈更會哈更剛哈更會哈更剛哈更
評分詩歌翻譯齣版又進入新的高潮,很好。
評分勃洛剋詩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