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此书为甲骨文研究入门的工具书。本书原为商务印书馆1935年影印出版。全书分为三部分,前为赘言,讲述金石、孔壁、汲冢、敦煌、汉简、大库(内阁)之梗概;中间为正文,“书录解题”与“论文解题”两部分;最后部分为索引。此次出版,请浙江甲骨文学会副会长林乾良先生作了《再版序》,解读书中所论甲骨文研究概况。内文则人采用影印方式,便于保留原貌。。1935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石印本,现将重排出版。
邵子风(1903-不明),湖南常德人。别号武陵。长沙雅礼大学毕业后,复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加入语言学会、禹贡学会,创立考古学社。任《湘潭民报》主笔,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长沙雅礼大学国文系主任、教授。著有《甲骨书录解题》《甲骨论文解题》及《四部源流》等。
《甲骨书录解题》再版序
若论各国之文明史,自必以其语言、文字为最先。世界上之古文字,最著名者三大系:中国方块字、古巴比伦之楔形文字以及古埃及之圣书字。三系虽基本上均始于象形,然国外者多发展为各种拼音文字。汉字虽经长期之变化,自原始文字(如杭州良渚文化距今五千年、西安半坡文化距今六千年)之见于陶器上之刻符,直至商殷时(前一七一一—前一〇六六)契刻于牛骨、龟甲上之甲骨文,已臻基本成熟。后因春秋战国时长达五百多年之封建割据,遂形成语言、文字上之多歧。直至秦始皇统一全国,严厉推行以小篆为中心之“书同文”,始称成熟。又历四五百年,始经隶变为今日之楷书。可见,甲骨文实为研究汉字之基础。自它发现至今才百来年,已逐渐成为海内外学者一致追捧之热学。
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至今,如刘鹗(铁云)、孙诒让(籀庼)、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与罗、王、郭合称“甲骨文四堂”)等均足彪炳千秋。他如王襄、商承祚、朱芳圃、孙海波、唐兰、陈梦家、于省吾、徐中舒等,各有贡献。余虽后学,拙著《甲骨文与书画印》《甲骨文易读》亦颇延时誉。胜流多矣,余曾移民美国,又多次旅居加拿大,深知美、加、英、日诸国既多藏甲骨,亦颇有饱学之耆宿也。
甲骨之学既极艰深,早期之文献又极难得,故书录、解题类之著作有类今日之综述,实极有利于初学者之进阶。邵子风《甲骨书录解题》,实创先声。自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以来,流传甚广,普惠学林。书前,金文权威容庚以古篆题名,并名流刘节撰序。兹录其序之末,以飨读者:
“然而初学入门,又不能无目录之书,以资寻讨,此邵氏《甲骨书录解题》之所为作也。邵氏此书采摭甚广,而别择至严,又雅达校雠之恉,辨章流别,有条不紊,诚从事殷墟书契之学者之良友也。”
该书之作者与撰序者,均有传于陈玉堂之《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兹分别引录于下,以广见闻:
“邵子风(1903—不明),湖南常德人。别号武陵。长沙雅礼大学毕业后,复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加入语言学会、禹贡学会,创立考古学社。任《湘潭民报》主笔,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长沙雅礼大学国文系主任、教授。着有《甲骨书录解题》《甲骨论文解题》及《四部源流》等。”
“刘节(1901—1977),浙江永嘉人。字子植,别署?秋(见1926《时事新报》)。史学家。王国维弟子。1928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南开大学、河南大学、燕京大学、大夏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教授等职。着有《历史论》《中国古代宗族移殖史论》《古史考存》《中国史学史稿》等书。”
该书之序,作于1935年4月。然序文并《略例》,均未言明所收录文献之下限。今从所录《甲骨论文解题卷一》中,收有《殷墟书契解诂》,系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发表于《文哲季刊》,又《由甲骨卜辞推测殷周之关系》,系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发表于《禹贡半月刊》,可知该书所收文献大约至1934年6月而止。距1899年发现甲骨文,共历35年。只是,这最初之卅多年,却是甲骨学极为关键之时。而世界之大,难以一人之力尽察之。今以邵子风之书为基础,兼及其他,可见此35年中国内外关于甲骨文研究之大概。
一为甲骨文之发现。虽其前一年已由古董商人范寿轩将甲骨送至天津,王襄与孟定生亦曾想到是文字。然影响较小,故而至今学界仍定为时任国子监祭酒之著名金石家王懿荣为1899年发现甲骨文之人。王氏于翌年八国联军入京时即壮烈殉国,故虽发现并大量收藏,然尚未有作为。
二为甲骨文之著录。据邵书《着录第一》首列《铁云藏龟》,系刘鹗梓著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氏共藏五千余片,入录者1061片。所藏之来源有三,即王懿荣、方药雨、赵执斋之旧藏。书中之甲骨,均系墨拓,利于保存原貌,极具书法精神。沙师孟海于1980年撰《中国书法史图录》时,即力排他议,以甲骨文为中国书法之始。
三为甲骨文之发掘。据邵书《新获卜辞写本》,系董作宾主持之“安阳发掘”首次报告,共选录381片,均民国十七年(1928)新得之品。据李宗焜《凿破鸿蒙》:“从一九二八年十月到一九三七年六月,史语所在安阳殷墟共进行了十五次发掘。”据该书末所附录年表:第二、三次发掘在1929年,第四、五次发掘在1931年,第六、七次发掘在1932年,第九次发掘在1939年。当然,从发掘、整理、研究至报告,需不少时间,故以后数次发掘之报,多未见于邵书。
四为甲骨文之释字。据邵书,罗振玉于宣统三年(1911)撰《殷墟书契前编》,“因答日本林泰辅之问,始为《殷商贞卜文字考》”。其实,刘鹗之书虽多不足,但已提及单字55个。虽误释者不少,但创始之功实不可没。又孙诒让之《契文举例》,邵书将之列入《通考第二》。其书1904年成,但直到1917年才发行。据方增瑞统计,孙氏共释字338个,基本正确者137个。开创阶段有此成绩,很了不起。
五为甲骨文之研史。据邵书《通考第二》,以研史为主而列孙氏《契文举例》为首。此书列日月、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民、方国、典礼八类为上卷,下卷则文字、杂例。若论影响之大,似尚不及王国维。在《通考第二》中,列王著《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并其《考释》外,卷三中又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并其《续考》,在《甲骨论文解题》中又列《说商》《说殷》《说毫》《殷墟卜辞所见地名考》等。
六为甲骨学已经成型。“甲骨文”首见于陆懋德之《甲骨文之发现及学术价值》(1921),其后,容庚(1924)、王国维(1925)、董作宾(1930)、郭沫若(1931)均有同文之著作发表,遂成定论。“甲骨学”首见于周予同之《关于甲骨学》(1931),其后如张秉权、王宇信等共襄盛举。前述书与文之综合,遂奠基石。
七为甲骨学专家学者队伍。本文之前所列诸公,均甲骨学之专家学者。所未及者,如邵书所见之明义士(加拿大)、福开森(美国)、叶玉森、关百益、商承祚、容庚、陈邦怀、柳诒征、许敬参、胡光炜、瞿润缗、柯昌济、陈邦福、鲍鼎、陈直、徐协贞、丁山、余永梁、闻宥、邓尔雅、林义光、吴其昌、傅斯年、沈西林、张龙炎、霍布金、陆懋德、李济、张蔚然、刘屿霞、卡本德(英国)、程憬、温丹铭、黎征赋、丁迪豪、刘盼遂、朿世澄、刘朝阳、沙畹(法国)、容肇祖、陈宭宪、方国瑜、秉志、徐嘉瑞、梁启超、萧炳实、冯宗麟、余逊、容媛、梁思永、吴全鼎、石璋如、郭宝钧、王庆昌、裴文中、李星可、马元木、周蘧、王汉章、陆和九、何定生,以及日本的林泰辅、内藤虎次郎、小岛佑马、矢岛恭介、河井仙郎等。连前,才八十余家。
八为将甲骨文引入书法与篆刻。据邵书《附录二》,有罗振玉所集之《集殷墟文字楹帖》(1921)与《集殷墟文字楹帖汇编》(1925)两种。尤其后者,邵书称“是编汇吴钰、高德馨、王季烈、罗振玉四家所作殷文联语,都四百余首,可资玩省,可助临摹”。关于以甲骨文写为书法,本文所及诸公中自以罗振玉与董作宾二人为最早,亦最多。拙著《甲骨文与书画印》中,虽收有孙诒让所写之“氏鹿”,但非特为书法而作。其属书法之作者,如柳诒征、胡光炜、郭沫若、商承祚、沙孟海、姜亮夫、潘主兰、胡厚宣、董作宾诸件多未署年。其署年者,以丁佛言写于乙丑(1925)年为最早。至于用甲骨文治印,据陈爱民论证,以罗振玉所刻“罄室”印为最早,作于辛亥革命那年,即公元1911年。其次为天津王雪民、王襄弟兄,再次则广东简琴斋。其属19世纪出生之印人曾以甲骨文入印者,不过邓尔雅、杨仲子、张天方、谈月色、董作宾、钱瘦铁、潘天寿十来家。进入20世纪后,名家辈出,如潘主兰、沙孟海、秦咢生、冯康侯、诸乐三、商承祚、李白凤、归之春、陈尧廷、秦士蔚、刘江、杨鲁安、桑榆、康殷、魏乐唐(美国)、林天衣(台湾)、梅舒适(日本)等。
邵书正文论专著,分著录、通考、字书、记述、目录五部分。附篇述论文,分文字、史地、文化、社会、礼制、历法、龟卜、杂考、记述、图表、目录十一部分。其更妙者,前有赘言,述金石、孔壁、汲冢、敦煌、汉简、大库(内阁)之梗概,深入浅出,厚积薄发;后有所有文献之检索。一书在手,三千六百多年中国文化尽收眼底。此书实为研究甲骨文与中国文史者所必备之文献,亟须再版,以飨读者。
甲骨书录解题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甲骨书录解题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甲骨书录解题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