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入门篇和提高篇,入门篇注重对单词、语句、情景对话的训练,提高篇注重对阅读试题的训练。栏目“日积月累”帮助学生对生词和语句进行理解,积累词汇。“能力训练”通过试题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知识点和题型设置涵盖了小学英语阅读中常出现的知识要点和训练形式。文中配有清晰有趣的插图,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徐林,“方洲新概念”图书主编,特级教师,一直致力于中小学教与学的研究和探索。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英语阅读方法,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英语阅读辅导资料。
这本书的选材内容,简直是充满了童趣和生活气息,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它并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脱离孩子实际生活的复杂句子,而是紧密围绕着三年级学生日常能接触到的场景展开。比如,我记得有一课是描写“My Family’s Weekend”,里面出现的词汇和句式都是关于家庭活动、宠物、简单的食物描述,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切实体会到的,所以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很快地将书本上的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我认识这个”的成就感。更棒的是,它的故事线设计得很有层次感,不是那种“你读完这句话,然后记住这个单词”的机械训练。每一篇短文都像是一个微型故事,有开头、有冲突(尽管是微小的)、有解决,这训练了孩子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情节理解能力。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在公园玩耍”的那篇,里面用了很多描述动作的动词,比如 jump, run, throw,这些词汇通过生动的描述场景被自然地巩固了,完全没有死记硬背的感觉。这种“在故事中学习语言”的方式,远比传统的词汇表更有生命力。
评分阅读辅助工具的设计,是衡量一本好的入门读物是否合格的关键,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处理可以说是做到了细致入微。我尤其关注了那些生词标注和注释部分,它们处理得非常得体,完全避免了阅读时的中断感。通常在第一次出现一个相对难一点的词汇时,书上会用非常简洁的、符合孩子理解能力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配有清晰的插图辅助理解,这比直接给一个中文翻译要有效得多,因为它引导孩子去理解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中英互译。另外,每个单元后面附带的“小测验”或者“互动练习”,设计得十分巧妙。它们不是那种填空或者选择的死板题型,而是更多地鼓励孩子进行口头复述、模仿对话,甚至要求他们根据学到的内容画一幅小画来表达理解。这种多维度的考察方式,有效地激活了孩子的输入和输出能力,确保他们不只是“看了”,而是真正“吸收了”这些知识,这种鼓励表达的导向性非常赞。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嗯,第一眼看过去,色彩搭配就挺让人舒服的,不是那种刺眼或者过于幼稚的卡通图案,而是用了一种比较柔和的、让人感觉亲近的蓝色和绿色调。字体选择也很考究,看得出来是专门为小学阶段的孩子设计的,清晰、圆润,就算刚开始认字的小朋友也能很快抓住重点。我记得我翻开扉页的时候,里面印着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虽然简单,但对于刚接触英语阅读的孩子来说,这种正向的引导非常重要,它营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不是那种堆砌知识的压迫感。再往后看,排版布局是那种非常开阔的感觉,大量的留白让每一篇文章或者每一页的内容都不会显得拥挤,这对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我特别注意到,有些单元的开头会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导读”或者“词汇预习”板块,它不是枯燥的列表,而是用图画或者小情景来引入新内容,这种设计很巧妙,能让孩子在进入正式阅读前,对即将接触的场景有个大致的了解,降低了阅读的心理门槛。总体来说,这本书在视觉传达和初步引导上做得非常到位,让人感觉到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材,而是一个愿意陪伴孩子成长的伙伴。
评分从听力资源的配套上来说,这本书做得非常专业和人性化。我试听了配套的音频文件,录音者的发音标准、语速适中,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语调富有感情,完全不像那种机器合成的或者冷冰冰的朗读。他们会根据故事的内容,在不同的角色间切换音色,甚至会加入一些拟声词的表达,这极大地增强了听力的趣味性。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光靠眼睛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听力输入是建立语感和正确发音习惯的基石。这本书的音频完美地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我发现音频文件是严格对应文本内容的,孩子可以同步进行“听读”练习,这对于培养他们对英语节奏和韵律的敏感度非常有帮助。比起那些只提供干巴巴的文本,高质量的听力配套真正让这本书成为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工具箱”,让家长在辅导时也能有可靠的资源可以依赖,保证孩子接触到的都是最纯正、最生动的语言表达。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学习进阶设计,展现了编辑团队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难度,而是有一个非常平稳、循序渐进的坡度。在最初的篇章中,句子结构非常简单,几乎都是主谓宾的结构,词汇量控制得极其精准,目的是让孩子先建立起“我可以读懂英文”的自信心。随着章节的推进,你会发现句子开始出现简单的复合结构,比如使用 and, but 连接两个简单句,或者开始引入一些基础的副词来丰富描述。这种难度递增不是突然的跳跃,而是像爬楼梯一样,每一步都踩得很稳。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引入一个新的语法点时(比如简单的过去式表达),编辑会特意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中,反复、自然地使用这个新结构,让孩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反复接触,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路径,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难度突增而产生的挫败感。
评分好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非常好的书
评分好
评分非常好的书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孩子挺喜欢的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