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两只同样骄傲的灵魂,如夜海迷航的船,相对而来,彼此不肯相让。
碰撞之后,交错而过,他们带着各自留下的伤痕,从此相忘于江湖。
婚姻告终之后,萧梦鸿漂洋过海,为梦想而努力的间隙,夜深人静,心底深处,终究难忘羁绊。她也曾想象过,倘若有一天,她和顾长钧再次见面了,那么彼此将会是怎样的心情和态度。
她设想过种种,却唯独没有想到过,会是这样的场景……
她反复徘徊在雪地之中,在转身之际,一辆军车开着刺目灯光,迎面朝她而来,从她身边疾驰而过。轮胎带起的点点雪泥,溅污了她的美呢大衣。
车戛然而止,在雪地里发出一声刺耳的刹车之声。一个男子从车中下来,朝她慢慢而来。靴底踏着厚重的积雪,发出轻微的“咯吱咯吱”之声。
万籁俱寂。彼时,雪在漆黑的头顶飞舞,她的耳畔,就只剩下了他踏雪而来的脚步之声。
“你回了?”
沉默过后,他说道。声音是她熟悉的,语调从容而平静。
作者简介
蓬莱客,本名翁英丽,资深写作者,晋江签约作者。
性本颟顸,心常欢喜,窗前便是蓬莱月,我便自比月下客。
感于爱情往往屈于现实,故在爱情故事里,哪怕哭过,伤过,我也总是偏爱温暖的团圆。
感谢文字和你。我慢慢地写,你慢慢地陪着我,看我的故事。
已出版《归鸿书》第一部
目录
第十一章 争执
第十二章 为母
第十三章 日子
第十四章 试飞
第十五章 决裂
第十六章 归来
第十七章 重逢
第十八章 靠近
第十九章 相和
第二十章 再别
精彩书摘
两年后。
一个阳光灿烂的秋天,在纽约第二公共图书馆的大会厅里,正在举办一个由哥伦比亚大学发起的募捐活动。衣香鬓影,嘉宾如云。到场的一千多位来宾,其中包括了纽约州州长、市长,正静静地注视着演讲台麦克风前一位身穿黑色旗袍的中国女子。
这位中国女子,就是萧梦鸿,也是刚刚落成不久的第二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师。
在募捐现场,她被纽约时报的记者请求向在场的来宾做一个即兴的演讲,这个请求得到了众人的赞同,在掌声里,她登上了讲台,面庞带着从容的微笑,略微思忖过后,说道:
“州长先生,市长先生,各位议员,女士们,先生们,感谢诸位今天的盛情到场,更感谢诸位肯给我这样一个表达的珍贵机会。我向来不是一位演说家,但在这种时刻,即便口拙,我也必须鼓足我的勇气,站出来发出我的声音。在发声之前,我想说件事。”
她环视周围,目光清澈而明亮。
“半个月前,我路过了贵州哈德逊河西岸的西点镇,我在西点军校的门口徘徊了许久,迟迟不愿离去。我从没有进到过贵国这所曾培养出无数杰出军事家和优秀军官的堪称伟大的军校,但在我的心中,它与我却是如此的亲切,就仿佛一位神交已久的老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的丈夫,或许到场的诸君里,有人也听说过他的名字,中国空师顾长钧将军,他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所军校里度过的。他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光荣毕业了,他也真正地履行了你们的军校曾教导给他的校训:责任,荣誉,国家!”
大会厅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是的,我的朋友们。我的丈夫,他的同袍,士兵,以及在中国浴血抗战的千千万万无数个像他一样的普通国民,正在为了国家而负上他们的天然责任!我们发肤颜色可以不一样,说的语言可以不一样,信仰的宗教也可以不一样,但我们身体皮肤下共同流动着的血液却同样是鲜红色的!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甚至是世界角落里的那些说着我们一句也听不懂的语言的再微小的民族,我相信我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让自由的声音响彻每一片大地!”
热烈的掌声再次响了起来。
“日寇法西斯的罪行罄竹难书。我们的国家在危难的时刻。我们需要更多的,源源不断的来自你们的关注和支持,为那些正在用生命代价抗争罪行的普通人,为战火中失去了父母家园的孩子,也为了我们共同的一个理想——自由!”
“非常感谢大家。”
她朝前方微微鞠躬。
全场掌声雷动,持久不息,原本就坐的州长、市长以及议员们纷纷也纷纷起立。
这场募捐慈善,共获得了将近十万美金。
之前那位曾指定要萧梦鸿为他设计艺术馆的赫夫纳先生一个人就捐了五万。
这在现在,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慈善金额了。
连同之前募捐而来的善款,这一年来,萧梦鸿已经累计获得了将近三十万美金的善款。
这笔钱,将于几天之后汇回到国内,打到总统夫人所成立的战时儿童保育会的账户上。
……
结束了白天的慈善募捐活动,当天晚上,萧梦鸿坐飞机回到位于加州橘郡的住所时,已是深夜了。
这是一所典型的加州海滨别墅,两层的白色房子,一个入户花园,花园的铁篱笆上,缠满了爬藤玫瑰。
“少爷已经睡了。太太才回的房间。刚才还在等你。”
女仆玛丽接过萧梦鸿的行李,说道。
萧梦鸿向她道了声,去房间看了下儿子。沉吟了片刻,她到了顾太太的门前,敲了下门,随后推门而入。
“妈,我打算回中国去。”
她说道。
……
深冬的南宁临时机场,凌晨四点。由于实行严格的战时灯火管制,机场连同全城,此时还陷入漆黑的一片。
昆仑关位于宾阳县和昆仑镇的交界处,距机场50公里,是扼守南宁的门户和屏障,地势险要,历代就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南方天险”之称。
全面抗战已经将近两年了,粉碎了日寇短期内占领中国的幻想,开始进入相持的阶段,
一个月前,就在这一年的冬天,为了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国军制定并实施了有计划的全国性反攻大作战。第四战区的南宁便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反攻战役之一。除了投入数个地面师团,为了抵住日军不分日夜的空中疯狂轰炸,顾长钧亲领第四第五航空大队,与数量占了优势的日精锐鹿屋航空大队展开了激烈的长空对战。
就在昨天,攻坚苦苦作战将近一个月后,地面部队在战区司令陈东瑜的率领下,终于攻克了日军坚固设防,顽强据守的昆仑关阵地,给予了日军沉重的杀伤和打击。日军被迫撤退。
从反攻开始后,这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长空激战,不但令一向在空中不可一世的鹿屋航空大队损失过半,在昆仑关夺取战进入艰苦阶段,兵力损失惨重,久久无法拿下的关头,空师更是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
……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归鸿书2》的图书所创作的、内容详尽的、不包含任何关于《归鸿书2》本身内容的图书简介。 --- 《苍穹之镜:失落的星语者》 一部跨越维度,探寻文明兴衰的史诗巨著 引言:群星的低语与未知的深渊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尺度下,时间和空间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涟漪。然而,在某个被遗忘的星域深处,一场关于“存在”的哲学辩论,却以数万年的文明更迭为注脚,奏响了悲壮的挽歌。 《苍穹之镜:失落的星语者》并非一部简单的科幻小说,它是一份被时间尘封的史学手稿,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故事的核心,围绕着一个被称为“艾萨拉联盟”的超级文明展开。这个文明,曾经掌握了驾驭时空流、解析物质底层结构的能力,他们的辉煌达到了后世难以想象的顶峰。然而,正是这份近乎神祇的力量,成为了他们自我毁灭的催化剂。 本书以考古学家埃利亚斯的视角展开叙事。埃利亚斯,一位对古代失落文明怀有近乎偏执热情的学者,偶然在被时空风暴摧毁的边缘行星“泽菲罗斯”上,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信息核心——那便是艾萨拉文明留下的最后记录,一本名为《星语者日志》的残篇。 第一部分:艾萨拉的黎明与光辉的悖论 开篇,读者将被带入艾萨拉文明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科技与哲学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他们不再需要依赖实体能源,而是直接从宇宙背景辐射中汲取力量。他们的城市悬浮于行星磁场之上,由纯粹的光能构筑,宛如宇宙中漂浮的巨大水晶迷宫。 核心议题:同质化的危险 艾萨拉人成功地消除了所有内部的冲突,疾病、贫穷、甚至个体的情感波动都被一种被称为“心智共振网络”(The Resonance Web)的技术所调和。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完美的乌托邦。然而,正是这种绝对的和谐,孕育了最深层的危机。当所有思想趋于一致,创造力和对未知的探索欲便开始枯竭。书中细致描绘了艾萨拉学者们如何耗费数个世纪试图“重新发明”被遗忘的艺术和情感,却徒劳无功的场景。 关键角色介绍: 首席架构师薇兰蒂娅: 艾萨拉最后的思想领袖,她敏锐地察觉到了文明的停滞,开始秘密研究“原始情感残留物”,这是她希望唤醒文明活力的最后希望。 零号观察者: 负责维护心智共振网络的人工智能,它对薇兰蒂娅的行动保持着绝对的监视,代表着秩序与停滞的化身。 第二部分:裂隙的出现与“低语者”的崛起 随着文明的趋于完美,艾萨拉内部出现了第一道裂痕。一部分对“完全受控的生活”感到窒息的年轻一代,开始寻求脱离共振网络。他们被称为“低语者”,他们秘密地恢复了被禁止的个体思考、冒险精神,甚至是强烈的爱与恨。 时空穿梭的伦理困境: 低语者们的活动,促使艾萨拉开始探索更危险的科技领域——时间旅行。他们的目标并非改变历史,而是想通过观察过去的不同“分支”,来寻找一条没有完全同质化的、更具生命力的未来路径。然而,每一次时空跃迁,都会对基础宇宙结构产生难以预料的副作用。 书中详细描绘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时间回溯实验”。埃利亚斯在解读日志时,发现这些实验引发了不可逆转的“现实腐蚀”。部分区域的时间线开始重叠、扭曲,诞生出许多“幽灵维度”,即时间悖论的实体化。 第三部分:遗忘之战与星辰的陨落 最终,艾萨拉文明分裂成了两大阵营:坚守绝对秩序的“共振派”和寻求自由但带来混乱的“低语者”。这场战争并非发生在战场上,而是在信息和存在层面上展开的。 熵的回归: “共振派”认为,低语者的存在是对宇宙秩序的亵渎,必须将其从时间线上彻底抹除。他们启动了“熵减武器”,试图将所有不稳定因素归零。然而,宇宙的自然法则无法被彻底压制。熵减武器的过度使用,反而加速了艾萨拉核心区域的能量耗散。 最后的呼唤: 在文明即将覆灭之际,薇兰蒂娅意识到,她所追求的“活力”并非来自历史的重演,而是源于对未知的敬畏和对不确定性的拥抱。她牺牲了自己的存在,将所有关于艾萨拉的“非和谐”数据(艺术、错误、情感的混乱记录)打包成一个加密的信号,投射到了宇宙的边缘,期望被一个尚未自我毁灭的文明接收。 尾声:镜面的破碎与继承者的责任 埃利亚斯在解读完日志的最后一页时,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实:他所发现的泽菲罗斯行星,其实是艾萨拉文明为了自我放逐,故意设置的一个时间陷阱。他们并未彻底灭亡,而是将自己的残余意识伪装成宇宙背景中的“噪音”,等待着下一代文明的出现,以便将他们的经验与教训传递下去。 开放式的哲学拷问: 本书的高潮在于埃利亚斯面对这份沉重的遗产时的抉择:是彻底销毁这些足以引发宇宙灾难的知识,让新文明在无知中安全成长?还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将这份关于“过度完美”的警告公之于众? 《苍穹之镜:失落的星语者》通过对一个伟大文明的兴衰记录,深入探讨了进步的代价、个体自由与集体安全之间的永恒张力,以及知识的重量如何塑造或摧毁一个种族。这是一面映照我们自身前途的苍穹之镜,警示着每一个渴望无限进化的文明:真正的永恒,不在于秩序的完美,而在于不断适应变化的能力。 本书适合对宏大叙事、深度哲学思辨、以及复杂文明建构感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