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詞匯用起來

把你的詞匯用起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伍君儀 著
圖書標籤:
  • 詞匯
  • 英語學習
  • 詞匯積纍
  • 英語詞匯
  • 實用英語
  • 英語口語
  • 詞匯運用
  • 英語提升
  • 學習方法
  • 英語詞匯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湖北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56420674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0731
品牌:磨鐵圖書(Xiron)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純質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揭穿英文學習中的常見誤區,讓你從此事半功倍,不再走彎路

?手把手教你挑選英文原著,潛心修煉英文內功

?告訴你如何足不齣戶也能創造浸潤式的英語環境,聽說讀寫綜閤推進

本書堪稱是一本英語透析法的運用指南,不僅詳細地闡釋瞭英語透析法的理論基礎和閱讀英語原著的必要性,指齣瞭大部分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學習中過度依賴課本這一誤區,更提供瞭一套循序漸進、係統性強的英語原著閱讀書單,讓讀者可以按圖索驥,依據自己的實際英語水平選擇閤適的原版圖書。除此之外,本書為英語學習者提供瞭提升自己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全套解決方案,例如建立自己的英語口語對話圈、將自己的各種電子設備界麵改成英文、廣泛收看英語視頻節目等,讓讀者能夠做到足不齣戶就將自己全方位地浸潤在英語環境中,在日常生活裏也能時時刻刻提升英語水平。

本書中闡釋的英語學習方法清晰有條理可操作強,書的內容裏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案例,作者文風輕鬆自然易於理解吸收。因此,本書是一本可以有效幫助英語學習者增進詞匯量、提升英文綜閤水平的佳作。


內容簡介

如果你從來不曾讀過一本英文原著,那麼你將永遠不會發現:

原來很多英文老師根本沒有讀過幾本英文原著,而他們講授的教材和海量的英文原著相比,隻是杯水車薪。

原來讀英文原著並非詞匯過萬的英語大神的專利,即使詞匯量隻有5000,你依然可以暢享英文原著帶來的樂趣。

原來絞盡腦汁嘗試的各種背單詞APP和教材都無法調動起自己背單詞的積極性,而自從翻開英文原著,你的詞匯量開始飆升……

但是,又該如何改變自己數次攻剋英文原著卻屢戰屢敗的現狀呢?

在這本書中,曾經靠閱讀英文原著順利實現英語水平逆襲的北大纔子伍君儀提供瞭一套循序漸進、科學係統又詳實精細的英文原著閱讀方案,讓你擺脫不敢觸碰英文原著、一翻開英文原著就疲於查生詞而感受不到閱讀快感的窘境,輕鬆從英語小白進擊成讀原著上癮的高手。不僅如此,你還將學會如何不去英語角就能建立起自己的口語對話圈、如何足不齣戶就能為自己營造齣全息化的英語使用環境,如何讓英語成為一種能切實提高自己生活質量的工具而非僅僅是考捲上齣現的題目……

打開廣闊豐饒的英語世界之門,從這本書開始。


作者簡介

伍君儀:透析英語創始人,現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語言科學專業(語言發育方嚮)研究生。北京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臨床醫學學士。曾任《廣州日報》“健康?心理”版主編。暢銷書《把你的英語用起來》作者。

苦學英語9年無長進,大學四級考砸後痛定思痛,一年之內用電子詞典輔助查單詞讀完15本英文原著,從此英語考試場場名列前茅、英語六級優秀、GRE1440+5……比考試爆燈更重要的是,他頓悟到英語不僅是learning language,更應該是working language,隨即用暴漲的英語內功打通醫學、心理學、性學、新聞學等多個專業領域,利用英語實現拿學位、齣國、賺錢等人生裏程碑式的成長夢想,真正將英語用起來!他讀完110本英文原著、看完1200部英文電影、和地球上33個國傢的老外交流過,為廣州亞運會官方雜誌翻譯……他是一個唯技術論者,永不疲憊地追趕電子詞典、智能手機、互聯網等技術浪潮。他又是一個心理學專傢,廣泛涉獵神經與認知科學研究——他將硬件與軟件結閤,創造“透析英語使用法”,並在國內推廣瞭11年,在技術和效率上始終處於時代前沿,先後被《廣州日報》、《羊城地鐵報》、《21世紀報——英語周刊》等媒體報道。


目錄

前言 / 1

本書使用攻略 / 01

理念篇:從“學英語”到“用英語”的飛躍

分不清“學英語”“用英語”,十幾年的英語白學瞭 / 002

堅持使用英語,你的英語就會變得強大 / 004

“每天學1~2個小時英語夠嗎?”“我沒這麼多時間啊!” / 007

成績是王道,中國的英語考試考倒美國人? / 009

詞匯篇:詞匯量是“用英語”的原動力

testyourvocab.com測齣你的英語“傢底” / 016

科技提升詞匯量:5代電子詞典的進化 / 020

語音聯想?背詞根?都是不科學的記憶法 / 024

單詞記不住,是因為沒有把它用起來 / 026

背詞app“打卡”,能不能擴大個人詞匯量? / 028

閱讀篇:讀懂長篇和短篇英文原著

“精讀”:擋在英文原著世界前麵的最大障礙 / 032

教材占用大量課時,英語輸入量卻很有限 / 032

“精讀”催生強迫癥式不良閱讀習慣 / 033

逃齣語法的“萬人坑”:你缺的不是學習而是使用 / 034

正透析:讀懂英文原著的大意 / 036

電子書閱讀app / 038

電子詞典app / 039

50%自適應查詞 / 041

貨倉式滾動復習 / 043

查詞用英漢詞典,原著就是最好的“英英詞典” / 045

不查的生詞隻能猜,抓住大意靠“腦補” / 049

為什麼我每個詞都懂,組成一句就不懂? / 053

刻意提升閱讀速度,隻會造成不理解 / 056

長篇閱讀:初學者選書要控製生詞量 / 059

每本原著隻讀1遍,讀第2遍就會降低效率 / 066

“頭七”挑戰:讀上癮後根本無須堅持 / 068

“頭七”要不惜代價投入大段時間 / 071

“頭七”打卡實錄(經過整理) / 072

成功案例:他們讀英文原著一發不可收拾 / 076

地産小白領W小姐:我讀瞭6本English novels / 076

網友“鏡子”:看完20本英文小說 / 078

網友“潛心修行”:我是如何閱讀33本英文原著的 / 080

失敗案例:半途而廢的7本英文原著 / 081

專業類英文原著閱讀:英文原版中學教材 / 085

專業類英文原著閱讀:英文原版專業書 / 087

短篇閱讀:每日上英文網絡做主題閱讀 / 091

短篇實戰:用News360透析汽車資訊 / 094

短篇實戰:用Win10 News透析中國新聞 / 095

短篇實戰:用The Times of India透析印度新聞 / 097

短篇實戰:用ESPN透析NBA新聞 / 099

短篇實戰:用IMDb透析電影評論 / 101

短篇實戰:用Wikipedia透析古典音樂 / 102

聽力篇:用英語聽懂全世界

先聽還是先讀?聽、說、讀、寫全英化就不用爭瞭 / 106

“精聽”對聽力的提升效果:無限接近於零 / 108

【英語聽力課的“精聽”】 / 108

【自己搗鼓的“精聽”】 / 109

提升詞匯,就是直接提升聽力水平 / 110

對語音、語調、語速的熟悉程度 / 110

你的詞匯量!詞匯量!詞匯量! / 111

聽歌隻聽英文歌:曆年Billboard Year-end Hot 100 / 113

看英文電影、電視劇,不看字幕纔能解放聽力 / 116

每月聽一個國傢或地區的英文電颱 / 118

美國Fox News Talk / 120

美國NPR電颱聯盟 / 120

美國VOA Global English / 121

英國BBC Radio 1 / 122

英國BBC Radio 2 / 123

英國BBC Radio 3 / 123

英國BBC Radio 4 / 124

英國BBC Radio 5 / 124

英國BBC World Service / 125

英國BBC Asian Network / 125

加拿大680 News All News Radio / 126

愛爾蘭RTÉ Radio 1 / 126

韓國KBS English / 127

新加坡938 LIVE / 128

新西蘭New Zealand National / 128

中國CRI國際廣播 / 129

中國香港電颱第3颱(RTHK3) / 129

英文原版“棟篤笑”電颱:stand-up comedy / 129

每月看一個國傢的英文電視颱 / 131

日本NHK World TV / 132

韓國Arirang TV / 133

新加坡Channel NewsAsia / 134

卡塔爾Al Jazeera / 134

俄羅斯RT News / 135

美國CNN / 136

英國BBC World News / 136

法國France 24 / 137

愛爾蘭RTÉ News / 138

歐洲Euronews / 138

印度NDTV 24×7 / 139

伊朗Press TV / 140

尼日利亞TVC News / 140

中國CGTN(原CCTV News) / 141

聽力同時進行,避免做占用大腦的事情 / 142

不齣國也可接受全英語教育:免費在綫公開課 / 143

中小學公開課 / 143

大學公開課 / 146

口語篇:創造條件全天候說英語

開不瞭口,都是“演齣焦慮”害的 / 152

建立口語圈:和熟人24×7全天候說英語 / 155

口語黑科技:和不懂英語的人也能飆英語 / 157

口音提升:美音、英音慢速英語跟讀 / 159

口語流利,取決於你的詞匯量 / 162

逆透析:為你的口語做“硬件加速” / 166

反查“中文原著”中的逆嚮生詞 / 166

開會無聊就做“同聲傳譯” / 170

逆透析你的生活圈子 / 172

網絡口語圈+逆透析:技術碾壓英語角 / 175

寫作篇:網絡時代的英文寫作

建立寫作圈:在社交媒體隨時發英語 / 180

單詞不會拼寫的經典難題?電子詞典完美解決 / 182

網絡寫作圈+逆透析:不會寫就隨時查詞 / 184

提升“保健因素”:讓Word糾正“低級錯誤” / 185

提升“激勵因素”:活用原著的“高級錶達” / 188

作文套用《麥田裏的守望者》中的句子被英語老師扣分 / 190

讀新聞寫評論,是中國人就一起“占領雅虎” / 192

編譯篇:當英文原著的搬運工

編譯和翻譯有什麼區彆? / 200

選取科學權威的英文信息來源 / 201

編譯大量英文的正確姿勢 / 204

替你的讀者著想,務必讓人讀得舒服 / 206

編譯示範:“吸引力法則”是幼稚的空想 / 208

玩傢篇:用英語玩轉你的生活

把電腦、手機、平闆、app的顯示語言改成英文 / 216

電腦(颱式機、筆記本) / 216

移動設備(智能手機、平闆電腦) / 218

打遊戲就玩英文版:從Chess到Age of Empires / 220

地圖導航app用英文版,讓外國人給你指路 / 224

齣國旅遊,用英文導遊app“定點清除”景點 / 227

看英文菜譜自己動手做全球美食 / 229

附錄 主流長篇英文原著難度錶 / 233


精彩書摘

分不清“學英語”“用英語”,十幾年的英語白學瞭

你為什麼老是學不好英語?一位同學發給我的手機截圖不經意暴露瞭問題的癥結——都是被“假英語”害瞭。她本來想在手機上下載BBC(英國廣播公司)的app,卻手抖多打瞭兩個中文字,結果搜索瞭“BBC英語”。隨後,一堆“學英語”的app就蹦齣來瞭,如“BBC雙語新聞”“BBC職場英語”,全是學習材料!

我經常推薦大傢看Yahoo(雅虎)新聞,有網友就留言說用“英語頭條”“豌豆莢一覽”等app看不同國傢和地區的英語新聞也不錯。我下載安裝瞭一下,發現都是國內的內容聚閤app,精選瞭Yahoo、BBC、The Daily Telegraph(《每日電訊報》)甚至是IMDb(互聯網電影數據庫)等外國媒體的新聞資訊。對此,我還是建議直接上Yahoo、BBC等媒體讀“用英語”級彆的材?料。

很多人無法理解,明明是從Yahoo一字不差復製粘貼過來的新聞,有什麼不一樣呢?

這是“學英語”與“用英語”之爭。

“學英語”的對象是各種學習材料,隻為瞭學語言本身,包括教材,英文簡寫版、中英對照版圖書,國內的英語學習類報紙和雜誌,國內的英語教材配套錄音、聽力材料,國內的英語學習類app等。

“用英語”的對象是“英文原著”,通常是英語國傢或地區人士使用的材料,並非為非英語國傢英語學習者而設計,包括原版(影印版、引進版等)英文小說、非小說圖書、産品說明書還有非英語著作的英譯版,《三國演義》等的英譯版也勉強算,國外齣版的英文報刊,國外英文網站,英文歌、電影、電颱、電視颱、網絡視頻,國外的英文公開課(如“可汗學院”)、講座(如TED),英文版app(如Apple Maps、Uber等上顯示給英語母語人士看的英語)等。

有時,“學英語”和“用英語”難以絕對劃分,但有一個實用的判斷方法,就是看看美國人、英國人、澳大利亞人等英語母語人士在日常生活中會不會使用到。

有人說,初學者應由淺入深,逐步從“學英語”過渡到“用英語”。事實上,無數人“過渡”瞭十幾年也沒有用上英語,英語水平慘不忍睹。另一方麵,“用英語”也有很簡單的入門級材料。例如,美國的兒童讀物,它可比很多“學英語”的教材簡單多瞭。

現在很多英語老師也會用“使用級”的材料進行教學,很多人就迷糊瞭。例如看美劇Friends(《六人行》)學英語,讀英國Economist(《經濟學人》)雜誌學英語——這些材料是美國人、英國人的生活,有著娛樂、認知、休閑等實際用途,但外國人是沒打算用它們來學英語的!如果你把它們當成學習材料進行精讀、精聽,就跟學教材沒什麼兩樣瞭,因為你隻是學習瞭非常有限的內容,其間還離不開英語老師的“攙扶”(講解、糾正、練習、測驗等教學行為),並不能獨自使用英語——下課後,如果你還沒形成看美劇、讀英文雜誌的日常習慣,到頭來也是沒用的。

“用英語”,就是像英語母語人士那樣,直接在生活中使用這種語言,讓自己過上英語化的生活,然後英語就變得簡單瞭。我見到太多人在空談各種英語學習方法,卻幾乎從不說英語、寫英語,學來學去,英語還是原地踏步。

將日常生活的聽、說、讀、寫習慣逐一切換成英語,便是最好的。我每日習慣看英文圖書和新聞,做菜就看英文菜譜,跟傢裏人習慣說英語,跟網友聊天隻打英語,開車的時候還用iPhone的Maps app做全英文導航取代瞭“百度地圖”……我把這一切行為總結成一套英語使用方法,命名為“透析法”。

在生活中全麵“用英語”,比專門花時間“學英語”有意思多瞭,讓你活著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加強你的英語,時間長瞭你就會越來越接近英語母語人士。反過來看,你的漢語能達到母語級的水平,也就是每日習慣使用漢語的結果。有的同學說對英語不太感興趣,怎麼辦?我迴答說,我對這門語言的興趣不會比你更大,我隻是使用這門語言去生活,去過好每一天而已。

堅持使用英語,你的英語就會變得強大

把你的英語用起來,就是打造一個“秘密武器”,包括在聽、說、讀、寫的生活各方麵隻用英語,包括每天隻收聽、收看英語的廣播、電視,跟傢人、同學隻說英語,書和新聞非英語不讀、不看,網絡聊天、社交媒體隻寫英語,最近我還改用英語看天氣和導航……這麼說有點淩亂,很多同學在具體實施的時候還有很多疑問,其實反過來看就簡單瞭:堅持使用英語,你的英語很快就會走嚮強大。

假設你和一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共同淪落荒島,彼此的共同語言隻有英語,那麼無論你的英語有多麼差,對方的英語是否是母語,你們都能夠在求生曆險中實現溝通,語言障礙根本不算什麼。這是因為人際溝通是人腦進化而成的強大本能,即使常用的語言通道受阻,人腦也會展示齣極其強大的可塑性,神經縴維會形成無數新的連接,強力開通新的語言通道。

在網上經常有人討論怎樣學英語、怎樣練聽力、某個學習方法好不好,探討得十分熱烈。但是,我極少見到有人在網聊中寫英語,我用英語發言並鼓勵他們用英語,他們的語言習慣也很難改過來,這樣談“英語學習”有什麼用呢?還有人說“要學好英語,先要學好中文”,貌似很有哲理的樣子,其實不然——中國人的中文已經足夠好瞭,普通人的語言水平麯綫早就到瞭平緩段,再用功,提升也是有限的,你就是再花4年讀個大學中文專業或者播音專業,恐怕中文寫作也很難提升到金庸、莫言的高度,中文口纔也很難達到黃子華、郭德綱的造詣。相比之下,你的英語提升空間非常大,完全可以提升到接近於外國普通人的水平。這就取決於你是否使用英語、每天能用到多少。

當然,在中文世界,你要主動關閉多年來的語言通道,比淪落荒島更難,需要剋服內外兩重阻力。

1.?自己的慣性。用中文的確很舒適省心,現在要放棄這種舒適瞭。比如,今天手機推瞭一條猛料,你也許會習慣性地點開騰訊或者網易上吸引眼球的標題,但現在你隻能上Yahoo.com或者BBC的app看有沒有對應的英文報道;在QQ群內大傢用中文暢聊甚歡,你也想湊熱鬧發錶一番高見,但一想到不能用中文瞭,就不得不把要說的話先用英文翻譯齣來,其中還可能有不懂的錶達,需要查電子詞典;看英文電影、電視劇的時候,看中文字幕能滿足對劇情的好奇,但現在你隻能用耳朵去捕捉每個音節,似懂非懂……其實語言的慣性是可以扭轉的,培養使用英語的習慣之後,你就能一直用這種語言來生活瞭。

2.?人際的壓力。和傢人說英語,對方有時會不耐煩,我就經常遭遇“彆說鳥語”的抗議,這時不能輕易屈服,而要不卑不亢、不緊不慢,耐心地用英語解釋。記得好幾次老婆在開車,我負責導航,她著急地問下一個路口怎麼走,我在壓力下也有點兒不流利瞭:“Turn left... No,?no,?turn right...”(“左轉……不,不,右轉……”)大不瞭就多走點兒冤枉路,可好不容易建立的習慣不能丟。在網上迴答網友提問的時候,我也肯定是用英語的,無論打字還是語音。在齣外的時候,為圖省事就以語音為主,有的網友幾乎要哭瞭,說能不能講點中文——這也許是你接收有問題,也許是我錶達得不好,但都不是不用英語的理由。我們完全可以繼續耐心地用英語溝通,你嘗試多聽兩遍,查查生詞,我嘗試說清楚一點,或者換成簡單一點的詞匯,總而言之,溝通是沒問題的。具體關於口語如何開口說,剋服“演齣焦慮”,會在專門的章節詳細介紹。

當然,我並非剝奪大傢使用中文的權利。你不用中文的前提,是要在最短時間之內最有效率地提升英語或者任何一門外語,我還沒發現有什麼學習方法比直接使用更有效。我最欣賞的一句英語諺語是: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隻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

其實,換一種語言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透過英文媒體會看到跟中文媒體大相徑庭的世界,耳目頓時為之一新;在傢裏和老婆說私房話,在傢族微信群裏和兄弟姐妹們說叛逆話,可以公然把長輩們濛在鼓裏;又如在一些網上討論中醫、時政等話題時,用英語相比中文更不容易著急上火。

一位網友說,還有幾個月就要考研究生,可否針對考研英語製定一個學習方法,在短期之內獲得提升?

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迴答:Slap you face if you find yourself using a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I can assure you that you can do well in your English exam.(一發現自己說英語以外的語言就自打耳光。我可以保證你會考好。)


前言/序言

前 言

國內的教育體係把英語定位為“語數英”三大主科之一,貫穿整個中小學階段,而到瞭大學本科還有四六級、考研等,英語都是硬指標,學生投入學英語的時間、精力遠超其他科目。然而,國內的很多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英語,結果還是不會聽、不會說,詞匯量不如美國3歲小孩,畢業後基本沒有用。

隨便一個普通的美國人、英國人或澳大利亞人等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其英語水平在我們眼裏都是非常牛的,但他們不一定有過人的語言天賦或者受過高等教育,甚至可能隻是一個“學渣”。我們費老勁學英語,可普遍都學得很爛,這其中還包括不少頗為聰明的學生,為什麼?反過來看,假如美國人來到中國,隨便一個普通中國人的中文水平在他們眼裏也是非常牛的。這說明 語言達到母語級彆的水平,跟IQ、語言天賦都沒有必然的關係。

目前主流的二語習得(即學習外語)理論提齣,浸泡在目標語言的時間越長,語言能力就掌握得越好。典型的例子:齣國時間越長,對當地語言的掌握就越好。語言習得跟語言學習是兩碼事,“習得”是一個下意識的過程,母語是“習得”的過程,而“學習”則是有意識而為之。鑒於中國人的英語學習十分低效,我們是時候更換思路瞭,將英語當成“第二母語”,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習得”。多個研究顯示,大量自由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對學生的詞匯、語法和寫作水平都有顯著的提高,宜作為我們這個“第二母語”的主要輸入方式。

本書係統介紹如何把英語設置為個人的“第二母語”,明確區分“學英語”和“用英語”的根本區彆,徹底告彆低效的學習行為,在聽、說、讀、寫中把你的英語用起來,從而獲得母語級的語言習得效率:個人詞匯量迅速提升至10?000(以testyourvocab.com測試為準,後同)以上,國內外各級英語考試一路通關。本書把這種方法稱為“透析法”(dialysis),它是一種英語使用法,高度依賴以電子詞典查詞增加個人詞匯量,從而推動在生活中全麵“用英語”。本法適閤具有一定語言基礎但從未讀懂過一本英文原著的人士自學英語,典型對象包括初中及以上學曆人士,但不適閤連26個字母都未掌握的真正“零基礎”人士,以及有中文閱讀障礙、失讀癥等問題的人士。

Use it or lose it.(用進廢退。)



塵封的航海日誌:失落的亞特蘭蒂斯文明探秘 作者: 艾薩剋·凡·德·海姆(虛構) 頁數: 680頁 裝幀: 精裝,附帶多張手繪地圖與蝕刻插圖 齣版社: 維多利亞時代探險學會特供版(虛構) --- 內容提要: 本書並非一部空泛的考古報告,而是探險傢兼博物學傢艾薩剋·凡·德·海姆在其最後一次,也是最富爭議性的大西洋深海探險中所留下的完整、未經刪節的航海日誌與研究筆記的匯編。海姆先生以其對古希臘語、腓尼基語以及失傳的原始凱爾特語的精深掌握,試圖拼湊齣一個被曆史長河徹底淹沒的偉大文明——亞特蘭蒂斯——留下的碎片信息。 這部近七百頁的巨著,主要聚焦於海姆船長在尋找傳說中位於大西洋中脊的“智慧之塔”過程中的所見、所聞與所思。其內容細緻入微,涵蓋瞭從航行路綫的選擇依據(基於托勒密星圖的修正版本與船上煉金術士的“地熱波動預測”)到對發現的異域生物的分類學研究。 第一部分:遠航前的籌備與理論基石(第1-120頁) 本部分詳述瞭海姆船長如何集結一支由退役海軍工程師、狂熱的植物學傢以及幾位聲名狼藉的占星術士組成的探險隊。重點闡述瞭其對柏拉圖《對話錄》中關於亞特蘭蒂斯描述的獨特解讀。海姆認為,柏拉圖所描述的“海洋之光”並非指先進的能源係統,而是一種利用深海熱液噴口産生的特定頻率聲波進行通訊的生物技術。此處包含瞭大量的數學推演,試圖證明亞特蘭蒂斯首都的幾何布局與已知的天體運動周期存在著復雜但精確的對應關係。書中插有一張極為詳盡的,關於船隻“不屈號”的蒸汽機改進圖紙,旨在說明如何應對深海的巨大壓力。 第二部分:穿越迷霧之海的實地記錄(第121-350頁) 日誌的黃金部分。海姆船長以其犀利的筆觸記錄瞭探險隊穿越一片被現代航海圖標記為“永恒風暴帶”的危險海域的過程。他詳細描述瞭在接近目標區域時,船隻電子羅盤失靈、船員齣現集體性幻覺的現象,並將其歸因於“亞特蘭蒂斯殘存的能量場乾擾”。 在第215頁,海姆記錄瞭一次短暫但決定性的水下觀測。他描述瞭一片覆蓋著結晶狀礦物的海底平原,其形態與他研究過的任何地質結構都不同。他堅信,這些礦物是亞特蘭蒂斯人用來固化“奧利哈爾康”——那種傳說中比黃金更珍貴的金屬——的副産品。日誌中穿插瞭大量對水下光影效果的描繪,這些描寫極具感染力,仿佛讀者正透過潛水鍾的舷窗窺視一個沉睡的世界。 第三部分:失落的銘文與語言學的睏境(第351-550頁) 這是本書最具學術爭議的部分。海姆船長聲稱,他們在一次深潛中,發現瞭一座僅暴露在海底火山邊緣的石碑。接下來的章節是海姆對石碑上刻痕的拓印、描摹以及他試圖破譯的過程。 他摒棄瞭所有已知的綫索,轉而從原始的巴斯剋語(Euskara)與古利比亞語中尋找共同的詞根。他提齣瞭一個激進的理論:亞特蘭蒂斯語是一種基於音調而非字母的語言,其“語法”結構與深海洋流的運動模式相一緻。書中大量篇幅用於展示他整理齣的“亞特蘭蒂斯動詞變位錶”,這個錶格的邏輯性極強,但缺乏可驗證的參照物,使得許多語言學傢認為這隻是海姆先生的過度推演。 第四部分:對末日災難的推測與哲學反思(第551-680頁) 在最後一部分,海姆船長轉嚮瞭對亞特蘭蒂斯文明如何終結的探索。他排除瞭火山爆發或地震的傳統解釋,提齣亞特蘭蒂斯的毀滅源於他們對自身“聲能技術”的過度自信,導緻瞭與地核穩定性的某種“共振失控”。 他以一種近乎預言的口吻寫道,亞特蘭蒂斯人並非被水淹沒,而是被他們的智慧“蒸發”瞭,他們的文明化為一種無形的頻率,至今仍迴蕩在海洋深處。最後的幾頁充滿瞭哲學思辨,探討瞭知識的局限性、人類在宇宙中的渺小,以及文明興衰的必然性。海姆在日記的結尾處留下瞭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們追逐的光亮,或許正是照亮我們自身墳墓的火炬。” 本書特色: 超乎想象的細節描繪: 對深海環境、船上日常以及異域地貌的描繪,細緻到令人窒息。 跨學科的融閤: 煉金術、天文學、地質學與失傳語言學的奇特結閤。 未被證實的理論架構: 提供瞭對一個失落文明的激進且充滿個人色彩的解讀,激發讀者對於已知曆史的重新審視。 稀有插圖: 收錄瞭海姆船長手繪的水下生物速寫(形態怪異,與現代生物學認知相悖)以及他所繪製的“亞特蘭蒂斯能量流動圖”。 讀者對象: 對探險文學、神秘學、深海考古以及古典語言學交叉領域抱有濃厚興趣的探索者。適閤在壁爐邊,伴著威士忌,進行一次與理性界限的邊緣漫步。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說實話,初看有些“衝”,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權威感,但細品之下,卻能從中咂摸齣一種老派學者的幽默和深沉。它不像市麵上那些迎閤大眾口味的“速成寶典”那樣,用過於口語化和輕佻的語氣來降低理解門檻。相反,作者堅持使用精確、富有張力的詞匯,力求在信息傳遞的準確性上做到極緻。盡管如此,作者也並非高高在上,在解釋那些極為專業的術語時,他總能找到一種巧妙的比喻,那種比喻的選取往往齣乎意料,卻又精準地擊中瞭要害,讓人産生“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之感。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聽一位大師授課,他既不遷就你的理解力,但也絕不放棄你的學習潛力,這種亦師亦友的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讓人既感到壓力,又充滿學習的動力。這種堅守錶達尺度的文字,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反饋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後勁”是極其強烈的,它帶來的影響是持續且深遠的,絕非讀完即忘的快餐讀物。閤上書本的那一刻,我發現自己看待周圍世界的眼光都發生瞭一些微妙的偏移,好像是給眼睛重新校準瞭焦距。過去那些模糊不清的現象,現在似乎被賦予瞭更清晰的輪廓和更明確的因果鏈條。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一種持續探索的欲望,讓我對知識的邊界産生瞭新的敬畏,也讓我開始審視自己過去在處理信息和構建認知上的不足。這種自我反思和成長的驅動力,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寶貴的財富。我甚至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某些概念,用來分析生活中的瑣事,從聽聞的一段對話到看到的一則新聞,都仿佛多瞭一層解讀的濾鏡。這種將書本知識內化、並滲透到日常生活的體驗,證明瞭這本書的影響力已經超越瞭書本本身,真正融入瞭讀者的思維習慣之中。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吸引人瞭,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它散發著一種沉甸甸的知識分量,那種墨香混閤著紙張的質感,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它,探個究竟。封麵上的字體排版,大膽而又不失典雅,像是在嚮每一個潛在的讀者發齣一種無聲的邀請:來吧,一起進入這個充滿可能性的文字迷宮。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考究,觸感細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這本書的版式設計,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使得內容在視覺上得到瞭很好的呼吸空間,不會讓人感到壓迫感。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過渡時使用的那種小插圖或者裝飾性圖案,它們雖然不直接承載主要信息,卻巧妙地烘托瞭閱讀的氛圍,讓人感覺作者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傾注瞭心血。這種對物理形態的重視,已經超齣瞭普通工具書的範疇,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我花瞭很長時間隻是端詳這本書的外觀和結構,就已經覺得物有所值瞭。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專業、精緻,並且充滿瞭對閱讀體驗的尊重。

評分

這本書的邏輯構建簡直是一場精妙的建築學展示,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概念,而是搭建瞭一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知識體係。初讀時,我以為它會像其他同類書籍一樣,在基礎概念上徘徊不前,但很快我就發現自己錯瞭。作者在開篇就迅速地確立瞭一個宏大的框架,然後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園丁,逐步引導我們去認識和修剪每一個知識的枝丫。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處理復雜關係時的那種抽絲剝繭的能力,往往一個看似晦澀的理論,經過作者的闡述,立刻變得清晰明瞭,仿佛撥開瞭層層迷霧,看到瞭事物本質的光芒。這種敘事方式的流暢性,使得學習的過程不再是枯燥的記憶,而更像是一場引人入勝的探索之旅。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會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關鍵的過渡句,它們如同橋梁一般,完美地連接瞭兩個看似不相關的知識點,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構建思維導圖的功力。

評分

關於其實用性的評估,我隻能說,它成功地跳脫瞭傳統工具書的窠臼。很多此類書籍,往往停留在理論的介紹,讀者讀完後依然兩眼一抹黑,不知道如何在實際操作中應用。而這本書則不然,它非常注重“遷移性”。作者似乎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讀者,你所學到的每一個原則,都可以被移植到你當前麵臨的任何具體情境中去檢驗和實踐。書中雖然沒有提供海量的“照貓畫虎”式的實例模闆,但它提供的是一套更加普適的思維框架和分析工具。我嘗試將書中的某個方法論應用於我日常工作的一個復雜問題上,結果發現那套方法論的適應性超乎想象的強,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構問題。這種由內而外的賦能,比簡單提供答案要深刻得多。它教你如何思考,而不是告訴你該怎麼做,這種本質上的提升,纔是衡量一本好書價值的黃金標準。

評分

挺簡單的,還比較貼近生活日常,可以簡單的看看

評分

英語學習方法書,係統實用。

評分

我的第一本英語口語書,不錯。

評分

說英語,講英語,就靠它瞭

評分

任何事情都怕堅持,按照這本書裏的方法學習英語,英語肯定會大力飛升。堅持下去,每天學一點。

評分

挺簡單的,還比較貼近生活日常,可以簡單的看看

評分

東西很不錯,包裝精美,送達也快。東西很不錯,包裝精美,送達也快

評分

一直購買京東商品,相信京東自營的好價格好産品!支持京東!

評分

雖然沒看,但覺得還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