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公共关系学(第3版)》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现再次修订后第三次出版。本修订版由原来的15章缩减到12章,既注意保持原版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又注意吸收近几年来中外公关界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成果;对作者率先提出的“无形资产管理”的公关理念和定位、公共关系的历史过程做了进一步补充与完善;书中还注意采用、整理国内新的公关案例,力图将公共关系理论的系统性、实务的具体可操作性与案例教学方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更好地体现公共关系的专业特点和应用学科的教学要求。总之,经过再次修订,《公共关系学(第3版)》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论述系统、实用性强、新内容多等特色更加明显,将为广大师生的公共关系教学提供更大的选择和发挥空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专业和综合素质。
《公共关系学(第3版)》既可作为高校新闻传播学、公共关系、公共管理等专业教材,又可供社会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第一章 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的兴起
第一节 历史上人们对关系的认识和重视
一、关系的重要性
二、历史上人们协调关系的努力
第二节 近代社会变革与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萌芽
一、人类的现代化进程
二、公关事业在美国的萌芽
第三节 现代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一、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及其矛盾
二、现代公共关系观念和活动的出现
第四节 20世纪国外公关事业的成熟与发展
一、20世纪前期美国公关事业的发展
二、公关事业在“二战”后的迅速发展
第五节 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
一、中国内地公关事业的兴起
二、90年代公关事业的再度崛起
三、进入21世纪公关事业的稳步发展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分析
一、组织的特点
二、组织的分类
三、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组织的生存环境
一、组织环境及其构成
二、公众与组织环境
三、组织的公众关系及其特点
第三章 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公众
第一节 公众分析
一、公众的范围与特点
二、公众的需求与权利
三、公众的分类
第二节 影响公众
一、了解公众
二、服务公众
三、劝说公众
四、引导舆论
第三节 公众对象举要
一、内部公众
二、顾客公众
三、媒介公众
四、政府公众
五、社区公众
第四章 公共关系与信息传播
第一节 信息传播和公关传播模式
一、传播及其要素、过程
二、传播的主要方式
三、公关的传播模式和特点
第二节 公关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传播活动和信息环境的新变化
二、公关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公关传播的手段与艺术
一、公关传播中的语言沟通
二、公关传播中的非语言沟通
三、公关传播中的文字沟通
四、公关中的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四节 改善公关传播效果的艺术——整合传播
一、公关整合传播
二、《哈里波特》营销中的公关传播
第五节 网络传播与网络公关
一、网络传播对公关工作的意义
二、网络公关的任务
三、微博在公关中的作用
第五章 公共关系——现代组织的无形资产管理
第一节 国内外对公关的主要定义及其演变
一、国外对公关的主要定义
二、国内对公关的主要定义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内涵
一、公众关系状态
二、公共关系活动
三、公共关系意识
四、公共关系专业、职业
五、公共关系学科
第三节 无形资产管理——组织战略管理的新领域
一、组织无形资产及其重要性
二、无形资产管理及其特点
第四节 公关在组织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特征
一、公关在组织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二、公关工作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 公共关系调研与策划
第一节 进行调研确定问题
一、公关调研的重要意义
二、公关调研的主要特点
三、公关调研的三种类型。
第二节 公关调研中常用的方式与方法
一、公关调研中常用的方式
二、公关调研中常用的方法
第三节 公关调研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调研的准各阶段
二、调研的实施阶段
三、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阶段
第四节 公关策划的过程、方案与要求
一、公关策划的过程
二、公关策划方案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公关策划中的创意
一、公关创意的特点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二、公关创意的角度与方法
第六节 公关策划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改善组织环境的公关策划
二、组织形象策划
三、组织的广告策划
四、公关促销活动的策划
第七章 公关活动的实施与评估
第一节 实施阶段的任务与特点
一、实施阶段的任务
二、实施阶段的特点
第二节 实施阶段的主要环节 及其工作
一、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和环节
二、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三、活动结束时的收尾工作
第三节 公关活动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一、评估反馈的作用与操作特点
二、公关评估的重点、角度与应搜集的信息
三、公关评估的步骤与方法
第八章 企业组织公共关系
第一节 企业公共关系的特点
一、中国企业的现状与公关问题
二、企业公关的特点
第二节 企业公关的任务
一、协助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三、协助企业培育品牌和良好形象
四、参与战略管理,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三、协助企业培育品牌和良好形象
四、参与战略管理,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企业公关举例
一、联想集团的企业公关
二、传化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关系
第九章 政府组织公共关系
第一节 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
一、政府组织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二、政府组织的改革及政府公关的历史经验
第二节 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及其特点
一、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
二、政府公关的特点
三、政府公关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政府组织公关举例
一、尊重民意,互利共赢——厦门市政府妥善处理Px项目
二、加强沟通,营造和谐——常州市戚墅堰公安分局的警民公关
第十章 社会性组织公共关系
第一节 我国社会性组织的公关问题与公关任务
一、社会性组织的环境和公关问题
二、从公关角度所作的分析
三、社会性组织公关工作的任务
四、公关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性组织公共关系举例
爱洒人间——台湾地区慈济会的公关活动
第十一章 突发事件公共关系
第一节 突发事件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一、突发事件的分类与起因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与影响
第二节 公关与突发事件管理
一、突发事件的防范
二、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公关策略
三、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公关工作
第三节 突发事件公关举例
企业危机公关的得与失——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启示
第十二章 公关人员与公关机构
第一节 公关人员的日常工作
一、搜集和管理信息
二、沟通和传播信息
三、社会交往
四、专题活动
第二节 公关从业人员的素养
一、心理素质
二、道德修养
三、能力要求
四、知识结构
五、公关从业人员的培养和资格认证
第三节 公关机构与组织
一、组织内部的公关机构
二、公共关系公司
三、公共关系社团
主要参考书目
第三版修订后记
精彩书摘
《公共关系学(第3版)》:
二、服务公众
组织的公关工作需要针对公众的需要,实实在在地解决具体问题,为公众服务,重视和维护公众的利益,真正让公众满意。这样就使公关工作从“听”、“说”变成了“做”,并与组织的整体工作融合在一起,具有了实质性的意义。
服务公众绝不是一句时髦的空话,也不是对公众施以小惠、让以微利,更不仅仅是公关部门的事。它应该成为组织全体员工都必须尽心尽力去做的一件大事,成为良好的组织文化、经营理念和员工素质的集中体现。应注意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关注不同类型公众中存在的特殊需要与困难,尽力去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存在和温暖。尽管他们在公众中只是一小部分,甚至是极个别的,但在其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组织如果能够雪中送炭,及时帮他们渡过难关,必然会影响许多别的公众,赢得广泛的好评。
2.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参与社区建设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区公众营造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这不仅可以密切组织与社区公众的关系,为社区公众提供便利,而且也是为组织自己创造有利的生存环境。在当今社会,如果大多数社会组织都能为左邻右舍、为社区公众着想,尽自己的努力关心、支持社区环境的改善,那一定会减少许多无谓的摩擦和损失,使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得舒适、温馨和美好。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一个组织就无法培育出优秀的员工,也不可能长盛不衰、永葆青春。
3.尽可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公众提供最好的产品与服务,不断满足公众,尤其是消费者随时变化、发展的需求。公众的需求就是市场的机遇,公众需求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市场的变化。组织只有努力适应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为公众服务,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牢牢把握社会和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组织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组织产品和服务的完善,既是公关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公关人员影响公众、改善环境最基本的保证。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4.注意在和公众息息相关的各种小事、细节上做文章、下功夫。这些工作既是组织所能承担的,也能够为公众所切身感受。可以说,公关无小事。公众的意见、不满往往是从小事开始的。正如刘备《诫子书》中所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节常常也能决定成败。关注细节,善于发现并且从细小的方面人手去解决问题,这本身就需要强烈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了解公众是服务公众的前提,服务公众是影响公众的基础。事实胜于雄辩。公众不仅要听组织在说什么,更要看你在做什么、怎样做。良好的行为远远胜过漂亮的语言。
三、劝说公众
组织还需要及时将有关的信息传播给公众,引导公众了解和认识组织及其活动,培养公众对组织的好感,促使公众形成、强化或转变对组织的态度。这就是劝说和引导公众。这对于现代组织来说,同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当今社会,只有那些既努力做好自身工作、真诚服务于公众,同时又善于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说明情况、表明态度的组织,才有可能与公众在利益、认知、情感等方面形成有效沟通,赢得公众的认可、理解和支持,与公众建立和衷共济的良好关系。
劝说、引导公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首先是组织的公关人员通过特定的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传递给公众;其次是公众对这些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自主选择,只保留、记忆那些使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次是这些被公众保留、接收的信息达到一定的数量,会给公众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促使其认识和想法发生变化;最后是公众认识上的变化,引起他们在感情和态度上的变化,或使原有的感情、态度得到巩固和强化,或使它们发生转变,开始形成新的感情和态度。当这种感情、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固化,就有可能变成公众相应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定势。
……
公共关系学(第3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