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乐传太极与行功》以乐匋先生原著为主体,汇集了乐传太极两代三位代表性传人的部分经典拳论及书稿。有关拳理拳法的修习,诸位先辈已有非常系统而全面的论述,故秉承对经典不做解释、多读原著的原则,自悟其中之理。全篇文稿未做任何文字修改和释义,均系原汁原味。文后仅对个别背景及涉及的人物做简单的标注和说明。然而,这些拳论仍以拳理、心法的内容为多,对于初习者,可能读起来还是会感觉缺少一种直观的修学门径。为此,钟海明、马若愚编写了di一编,以乐传太极的介绍及行功的练习作为修学入门的基础。其中,以太极行功作为实修载体,以八势作为敲门砖,分层修习,从而有助于习练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初步掌握和感受太极拳之精华所在。此外,历代授拳皆讲究口传心授,以身示范,编著者无奈献拙,留有相关实作视频谨供初习者参考,希望能借此让人了解乐传太极*系统、*真实的一面,在学习和实践中体悟太极拳之真谛。
作者简介
乐匋,(1928-2007年),乐幻智之子。秉承其父之家风,一生清修,大隐于市,合佛、道、儒之精髓于拳术之中,文武贯通臻于大乘境界。修拳70年不辍,承上启下,作《太极每式八势印合八卦演序表》,充实完善了太极拳术理论。
钟海明,1950年生人,自幼随著名武术家吴斌楼先生习武,系戳脚翻子拳当代主要传人。后跟随乐匋先生学习乐传太极,亦师亦友25载,并在乐师创立的“太极八势体系”基础上完善其行功训练体系,以全其志。任东方文化传播促进会主席、北京市武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主席等职。
马若愚,1966年生人,幼时体弱,产生了习武强身的念头。先后跟随李德芳、刘庆洲老师习练八卦、形意、太极拳和推手。自1989年起跟随乐匋先生学习乐传杨式太极拳和李香远传武式太极拳,系乐师当代主要传人之一。曾与钟海明合著《中华武道概论》。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吾师乐奂之,亦名幻智,原籍河南固始,乡俗尚武,故自幼于诗文之外,更习武艺。迨壮游,偶遇高手董英杰先生,慕其技,拟尽弃少学,专心太极,遂拜以为师焉。董亦倾心相授。不数年,靛青媲蓝矣。董下南洋,未复归国,师则习练益精,终身不辍。后皈三宝,覃研经藏。以是,世多谓其揉瑜伽于拳术,师则力辟此说,屡谓人日:“吾拳纯承师授,未敢自掺新奇。”
其授徒也,厥唯太极拳耳。谆谆于腰腿手眼,孜孜于实学苦练,厌浮谈空论。座有举坊间拳书之套语相询者,师但告以“功夫靠练,不靠嘴上研究”。
——王亦令
目录
第一编 太极行功
乐传太极拳概要
太极行功概述
太极桩与准备活动
太极行功入门
太极行功八势
乐传太极拳的修炼
第二编 乐勾经典拳论
人体之阴阳相济
关于《人体之阴阳相济》的补正
关于练拳
拳论图表
拳架八卦五行解
拳势阴阳解
第三编 传承与交流
关于承习老师太极拳之概要
与荣璋、荣沪兄再榷推拳之阴阳相济
与乐瞳讨论练拳之心法、规矩
关于练拳数则
恭仰董太老师拳像记
与郑家鼐师兄切磋练拳
第四编 习拳细则与手稿散记
习拳浅记
练拳中之“阴阳相济”
拳之阴阳虚实
阴阳与中锋
阴阳相济歌
身中竖立与浩然正气
内外无碍十方融圆
夹坐合胛 肢前柔蠕 敛存一线 十方无虞
头正 拔脊 紧尾
与小马讨论拳之“动静”与“腹内松净”
身形十六基要
与陈祖恩师兄讨论腰脊之分寸
“心静”摘记
太极身法
走路体验足泵
身法之宝
习拳要点
钟海明补课要点
乐匋手绘图解与拳照
第五编 拳琴合一
拳琴与道//林瑞平稿
回忆随王瑞芝先生学琴
记王瑞芝老师琴艺
与王文芳同志讨论学习“余唱”
与林瑞年君讨论“通天透地”
真正拉琴的“腕子”在哪里
从胡琴运弓的“腕子”谈起
京胡运弓力量源头在哪里
王瑞芝先生授京胡练习概要
从乐匋老师学习京胡//林瑞平稿
附录一 乐传太极拳传人手稿与拳照
附录二 拳击大师乐幻智//王亦令稿
后记一
后记二
前言/序言
本书所述乐传太极缘起于乐奂之(1899-1960年,字幻智)先生。将该拳称为“乐传太极”,并非因为乐老先生“自创新奇”和自立门户,而纯粹只是为了称谓上的一种方便,或可称之为一种修行的方便法门。
乐传太极在拳法、拳理及形态上均严格遵循了杨式太极和李传太极(指李香远先生所传武禹襄的武式太极拳)的拳脉传承,在传统文化修养方面融通佛、道、儒三家,以禅宗为核心心法,以太极拳为修身手段,以儒学为处世准则。20世纪,乐老先生在上海颇有传奇之经历,曾被民国《铁报》誉为“海上一奇人”。他与社会各界交往甚笃,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的教育界和文化界有不少学生和弟子,其中不乏名人雅士。然而,从学者虽众,却基本是由太极拳人手修习佛学,与武术界交往甚少,故而在当今北方很少有人了解。
我们了解和学习乐传太极则是缘于本书主要作者乐訇(1928-2007年,号钟吕)先生。乐公(乐甸先生生前,大家都习惯亲切地称他这位总工程师为“乐工”)并未将其家传称为“乐传”,更是很少提及乐老先生早年的传奇人生。
乐公秉承其父之风,一生清静,大隐于市,无为中有为,细微之处见大成,虽未显现成就功名,未公开著书立说,却恩济无数后学晚辈。
因乐公爱好音律,故其父赐号“钟吕”,黄钟大吕,又契合正大庄严之意。乐公生于民国乱世,幼年避日寇于皖,1951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1960年参与创建电子部的电视电声研究所,一生致力于电视电声事业,成果斐然,同时精于京胡和拳艺,并赋道于拳琴之中。
乐公家传道统、拳术,修拳70年不辍,于太极拳颇有创益心得,承上启下,作《太极每式八势印合八卦演序表》,寓八卦爻象、五行、经脉、四季演化于拳术动作之中,合为擎、拢、黏、引、松、开、发、放八势,以对应离、坤、兑、乾、坎、艮、震、巽八卦爻象。每势均明确拳式练法、练拳要点及拳形部位。此表的修成,以太极拳为载体,熔中华文化核心体系中的五行、八卦及中华医学的十四经脉于一炉,使太极拳术理论趋于完美,文武续通而臻于大成境界。
乐公精于京胡,学艺于胡琴名师王瑞芝,尽得其真传,喻道于琴艺之中,所奏曲目谓之为“心声”。曾于1997年安贞琴友集会中以一曲《问樵闹府》震天动地,曲至二黄原板最后高潮段落,于诸琴友大声喝彩中,轰然天雷震落,甘霖数点。
乐公著述颇多,于拳道修习途径有完整的记录,却均未见于扬表。其中《人体之阴阳相济》一文可谓集大成者。公修学一生,合佛、道、儒之精髓于拳术、琴艺之中,统虚无心法于实理,以一生之实修积累,示后世学子以明确修习门径,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与乐公相伴25载,其拳禅合一、禅琴如一,由术艺而人道的修行,对我们影响颇深,也使我们受益匪浅,深感各门技艺之间都是相通的。看似毫不搭界的拳与琴、科技与文化,其实都有共同的修行门径,均可由术而艺,由艺而感悟其“道”。乐公传道授业数十载,却无从查询任何有关他的记载,乃至连一段练拳的视频资料也未曾留下。2007年10月乐公驾鹤西去,真如《礼记》所写:“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入其萎乎!”公一生贡献斐然,却安贫乐道,心系他人,恩泽周边,示善固执,不求名利,生活极其简朴,箪食瓢饮而如如自得。
师泽恩重,今年正值乐匋先生去世10周年,秉承先师恩济众生之愿,将恩师多年的手稿及所传太极拳做一梳理,汇编成册,以利后学晚辈交流与传承。为使初习者更好地读懂这些原著,同时找到入门的门径,故将本书分为五编。
本书以乐旬先生原著为主体,汇集了乐传太极两代三位代表性传人的部分经典拳论及书稿。有关拳理拳法的修习,诸位先辈已有非常系统而全面的论述,故秉承对经典不做解释、多读原著的原则,自悟其中之理。全篇文稿未做任何文字修改和释义,均系原汁原味。文后仅对个别背景及涉及的人物做简单的标注和说明。然而,这些拳论仍以拳理、心法的内容为多,对于初习者,可能读起来还是会感觉缺少一种直观的修学门径。为此,我们编写了第一编,以乐传太极的介绍及行功的练习作为修学入门的基础。其中,以太极行功作为实修载体,以八势作为敲门砖,分层修习,从而有助于习练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初步掌握和感受太极拳之精华所在。此外,历代授拳皆讲究口传心授,以身示范,编著者无奈献拙,留有相关实作视频谨供初习者参考,希望能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乐传太极最系统、最真实的一面,在学习和实践中体悟太极拳之真谛。
钟海明 马若愚
乐传太极与行功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