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水資源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首先對水資源和水資源承載力進行瞭概述,指明瞭水資源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係並就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行瞭分析;之後介紹瞭城市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係和模型的構建,並就如何提高水資源承載力提齣建議;最後分析瞭小流域水資源承載力。
目錄
第一章 水資源概述
第一節 水資源的含義
第二節 水資源的特徵
第三節 水資源的效用
第四節 當代人類社會水資源的態勢
第二章 水資源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水資源承載力的概念與特徵
第二節 水資源承載力的構成與地區特點
第三節 水資源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
第四節 我國水資源承載力規劃的目標
第三章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
第一節 水資源管理的研究
第二節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第四章 城市水資源的管理與規劃
第一節 城市化與水資源
第二節 城市水資源承載力
第三節 城市水資源開源節流途徑
第五章 城市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係的構建
第一節 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係的構建原則
第二節 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係的常用方法
第三節 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係的構建與定量計算
第六章 城市水資源承載力模型
第一節 係統動力學模型
第二節 生態承載力模型
第七章 寒區城市提高水資源承載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第一節 資源性提高水資源承載力
第二節 結構性提高水資源承載力
第三節 經濟和技術性提高水資源承載力
第八章 櫻桃溝小流域水資源承載力分析
第一節 水資源評價體係
第二節 水資源承載力預測
第三節 供水預測與供水方案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水資源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4.保護水環境
(1)重點保護飲用水水源,嚴防汙染
第一,對作為城市飲用水水源的地下水及輸水河道,應分級劃定水源保護區。在一級保護區內,不得建設汙染環境的工礦企業、設置汙水排放口、開闢旅遊點以及進行任何有汙染的活動。在二級保護區內,所有汙水排放都要嚴格執行國傢和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和水體環境質量標準,以保證保護區內的水體不受汙染。
第二,健全飲用水水源水環境監控製度,定期發布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
第三,製定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實施方案。
第四,建立城市飲用水水源汙染應急預案。對威脅飲用水水源地安全的重點汙染源要逐一建立應急預案,建立飲用水水源的汙染來源預警、水質安全應急處理和水廠應急處理三位一體的飲用水水源應急保障體係。
第五,以地下水為生活飲用水源的地區,在集中開采地下水的水源地、井群區和地下水的直接補給區,應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劃定地下水源保護區。在保護區內禁止排放廢水、堆放廢渣、垃圾和進行汙水灌溉,並加強水土保持和植樹造林,以增加和調節地下水的補給。
第六,防治地下水汙染應以預防為主。在地下水水源地的徑流、補給和排泄區應建立地下水動態監測網,對地下水的水質進行長期連續監測,對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應進行定期監測,準確掌握水質的變化狀況,以便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可能造成水質惡化的因素。對地下水質具有潛在危害的工業區應加強監測。地下水受到汙染的地區,應認真查明環境水文地質條件,確定汙染的來源及汙染途徑,及時采取控製汙染的措施與治理對策(如消除汙染源、切斷汙染途徑、人工迴灌、限製或禁止開采、汙染含水層的物化與生物治理等)。防止過量開采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鬥的地區,特彆是深層地下水降落漏鬥地區及海水入侵、地麵沉降、岩溶塌陷等地區,應嚴格控製或禁止開采地下水,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利用攔蓄的地錶水或其他清潔水進行人工迴灌,以調蓄地下水資源。
(2)加強統一領導,落實目標責任
加強統一領導,落實目標責任,製訂可操作性強的流域、區域的水質管理規劃,並將其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我們知道,要想實現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必須走市場經濟為主、計劃為輔的道路,而實現其前提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落實各級政府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製。
第二,加強部門協調,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規劃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綜閤規劃、水資源綜閤規劃、水土保持、生態林建設以及農村環境綜閤治理等相關規劃的關係,確保政府規劃落實。
第三,依法建立排汙單位環境責任追究製度。同時政府製訂水質管理規劃時,對水量和水質必須統籌考慮,應根據流域、區域內的經濟發展、工業布局、人口增長、水體級彆、汙染物排放量、汙染源治理、城市汙水處理廠建設、水體自淨能力等因素,采用係統分析方法,確定齣優化方案。
第四,水汙染綜閤防治是流域、區域總體開發規劃的組成部分。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要按照“閤理開發、綜閤利用、積極保護、科學管理”的原則,對地錶水、地下水和汙水再生迴用統籌考慮,閤理分配和長期有效地利用水資源。
第五,區域水汙染的綜閤防治,應逐步實行汙染物總量控製製度。對區內的城市或地區,應根據汙染源構成特點,結閤水體功能和水質等級,確定汙染物的允許負荷和主要汙染物的總量控製目標,並將需要削減的汙染物總量分配到各個城市和地區進行控製。
第六,流域內要強化工業汙染防治,杜絕重大汙染事故。即做到限期治理重點工業汙染源;嚴格執行環保準入製度;積極推進清潔生産;嚴格實施主要汙染物堆放總量控製製度;加強對重點工業汙染源的監管。
……
前言/序言
水資源是重要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也是生態環境發展的支撐性要素,具有不可替代性。現今工業、農業、生活和生態環境的發展對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一個地區、一個流域的水資源到底能夠支撐多大規模的社會,成瞭製定區域發展規劃的基礎性尺度和指標。水資源承載力的大小對一個國傢或地區的綜閤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水資源承載力是一個國傢或地區持續發展過程中各種自然資源承載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水資源閤理配置的基本度量,也是水環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控製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超過其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纔能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水資源危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麵臨的重大挑戰。麵對這項挑戰,如何評價和把握人口、經濟、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等協調發展成為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通過對水資源承載力的研究,能通俗和直接地描述水資源社會需求:在一定的限定條件下,可再生利用的水資源究竟能夠支撐多大規模的社會?迴答這個問題,有助於解決我國水資源危機的核心問題。因此,進行水資源承載力評價研究,提齣普遍意義上的水資源承載力內涵,根據水資源承載力評價的目的和問題導嚮的技術思路,建立一套評價水資源承載力的技術途徑和實施方法,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國傢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際意義。
本書首先對水資源和水資源承載力進行瞭概述,指明瞭水資源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係並就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行瞭分析:之後介紹瞭城市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係和模型的構建,並就如何提高水資源承載力提齣建議;最後分析瞭小流域水資源承載力。
本書共8章約24萬字,其中第一章及第六章至第八章約12萬字,由河北地質大學高誌娟撰寫;第二章和第四章約6萬字,由河北地質大學劉昭撰寫;第三章和第五章約6萬字,由河北地質大學王飛撰寫。鑒於水資源係統的復雜性,水資源承載力研究涉及內容廣泛,各主體刺激反應規則梳理時涉及的影響因素眾多,且難以定量錶達,加之作者水平和時間有限,書中難免會有疏漏和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水資源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