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廣西龍勝龍脊梯田係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係列讀本》闡述瞭廣西龍勝龍脊梯田農業係統的形成原因、曆史淵源和發展現狀,同時介紹瞭生活在龍勝龍脊梯田區的各少數民族的民族建築及民俗文化等內容。此外,在附錄中,還提供瞭當地的旅遊資訊、美食及特産信息。
《廣西龍勝龍脊梯田係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係列讀本》內容詳實,具有較強的可 讀性。
閱讀《廣西龍勝龍脊梯田係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係列讀本》,讀者能對該農業文化遺産有較為全麵的認識和瞭解,能夠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一 盤山而上的梯田
(一)謎一樣的稻作起源
(二)梯田稻作的全球環視
(三)我國梯田曆史溯源
(四)如詩似畫的龍脊梯田
(五)龍脊梯田發展現狀
二 水從何處來
(一)氣候和降水:天降之水
(二)土壤和岩石:儲水保水
(三)森林植被:天然綠色水庫
(四)高山沼澤:另一個儲水池
(五)其他水源
(六)民諺揭示的生態奧秘
三 梯田景觀與古村寨
(一)雄壯的金坑梯田
(二)浪漫淒美的“七星伴月”
(三)登臨金佛頂,閱盡梯田景
(四)古壯寨裏的老石頭
(五)金江女兒國——黃洛瑤寨
(六)北壯第一寨——金竹壯寨
四 吊腳樓裏的五彩民族
(一)五族共處,和諧典範
(二)龍脊紅瑤
(三)北壯楷模
(四)百節之縣
(五)傳奇英雄潘天紅與《奉憲永禁勒碑》
(六)和諧幸福之基——寨老與鄉規碑
五 雲霧中的樓閣
(一)乾欄式吊腳樓
(二)龍脊傳統民居的建造與演變
(三)鼓樓和寨老
(四)古樸石闆路
(五)風水樹與涼亭
(六)龍脊壯族生態博物館
六 豐饒獨特的物産
(一)龍脊雲霧茶
(二)龍脊水酒
(三)龍脊香糯
(四)龍脊辣椒
(五)鳳雞翠鴨
(六)咽炎聖品羅漢果
七 詩詞歌賦裏的龍脊梯田
(一)詩十一首
(二)詞十闋
(三)麯四支
(四)聯八副
(五)賦六篇
八 留住這片壯美的梯田
(一)資源流失,傳承之睏
(二)政府行動,規劃龍脊
(三)全麵動員,愛護梯田
附錄
附錄1旅遊資訊
附錄2大事記
附錄3全球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名錄
前言/序言
廣西龍勝龍脊梯田農業係統,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龍脊山脈,東經109°32′-100°14′,北緯25°35′-26°17′,距縣城22韆米,距桂林市80韆米。
龍脊梯田的開發曆史悠久,據說可以上推到秦漢時期。有據可查的開墾曆史至少有800年之久。經過數百年的時間和血汗纍積,成就瞭今天舉世矚目的大規模的龍脊梯田群。
龍脊因山脈如龍的背脊而得名,山脈左邊是桑江,右麵是壯族和瑤族先人開鑿的梯田,即龍脊梯田。龍脊梯田核心保護區內梯田麵積約為5263畝①,規模較大,主要包括平安壯寨梯田、龍脊古壯寨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三大片區。龍脊梯田作物種質資源豐富、景觀雄偉壯麗,是我國各民族和諧共處的典範,多次成為我國的國傢名片齣現在全球各重要媒體的顯著位置。這片梯田是當地先民發揮聰明纔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創舉和留給後人的寶貴遺産。
當代龍脊人秉承“保護優先、科學恢復、閤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通過不懈努力,把龍脊梯田建設成為一個集稻作文化、民族文化、建築文化和濕地文化於一體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地,成為自然與人文和諧共存的典範。
春來水滿田疇,夏至佳禾吐翠,金鞦稻穗沉甸,隆鼕雪兆豐年。陽光秀水、藍天白雲、森林梯田,龍脊各族人民用勤勞與智慧為後人留下瞭寶貴遺産。2014年龍脊梯田農業係統成功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China-NIAHS),目前,當地政府和人民正在積極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GIAHS)。我們相信,隨著對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價值及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深化,龍脊梯田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並將嚮世界展示更多中國古老梯田的農耕文明與智慧,完美體現龍脊各族兒女的燦爛文化和民俗風情。
本書是中國農業齣版社生活文教分社策劃齣版的“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係列讀本”之一,旨在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瞭解龍脊梯田這一天人閤一、人美物豐的山野遺珍,提高全社會對農業文化遺産及其價值的認知和保護意識。
全書包括以下部分:引言介紹瞭龍脊梯田的概況;“盤山而上的梯田”這章闡述瞭龍脊梯田農業係統的地理、曆史淵源;“水從何處來”這部分分析瞭龍脊梯田農業係統的形成原因和生態係統,包括氣候、水源、土壤與岩石、森林、高山沼澤、梯田開墾等自然和人力的因素;“梯田景觀與古村寨”這章介紹瞭龍脊梯田地區的主要古寨和經典景觀;“吊腳樓裏的五彩民族”這章介紹的是當地的主要民族和服飾、節慶等風俗習慣以及當地各族和睦共處的基礎——鄉規民約;“雲霧中的樓閣”這部分則介紹瞭龍脊特有的建築文化;“豐饒獨特的物産”整章介紹瞭當地以“龍脊四寶”為主的獨特物産;“詩詞歌賦裏的龍脊梯田”這部分選錄瞭多篇當代文人墨客謳歌描寫龍脊梯田的優美篇章。“留住這片壯美的梯田”這章分析瞭當前龍脊梯田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未來的應對措施。“附錄”部分介紹瞭遺産地旅遊資訊、特色美食、遺産保護大事記及全球、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名錄。
本書是在龍脊梯田農業文化遺産申報文本、保護與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經過進一步調研後編寫完成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全書由盧勇、唐曉雲、閔慶文設計框架,盧勇、唐曉雲、閔慶文、瀋雨殉、封睿、李寶華等統稿。碩士研究生硃麗南、博士生丁嘉倫參與瞭本書第一、第二章部分內容的編寫,嚴火其、陳超、展進濤、伽紅凱等參與本書其餘章節的編寫工作。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瞭桂林理工大學旅遊學院院長吳忠軍教授、龍勝縣吳永閤縣長、縣農業局楊玄敏局長、石俊龍局長、縣旅遊局陸強副局長,以及白虎成、吳海華、韋國花、李俊傑、吳日益等當地部門領導、同誌的幫助支持,本書封麵用圖由石團兵先生提供,在此一並錶示感謝!同時還要感謝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與科學研究所的袁正博士、焦雯珺博士等對書稿的不厭其煩的溝通與友好建議!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本書難免存在不當甚至謬誤之處,敬請專傢、讀者批評指正!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係列讀本》 廣西龍勝龍脊梯田係統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係列讀本”中的一本,聚焦於廣西龍勝龍脊梯田係統,深入探討這一世界級的農業景觀的獨特價值、曆史淵源、文化內涵及其在當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這不是一本單純介紹風光美景的畫冊,而是旨在揭示隱藏在這片壯麗梯田背後的深邃智慧和多元意義。 一、 磅礴的自然畫捲:山水的雕塑藝術 龍脊梯田,顧名思義,猶如一條巨龍盤踞於廣西龍勝縣的崇山峻嶺之間。其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其鬼斧神工的形態。從高處俯瞰,層層疊疊、彎麯有緻的梯田猶如梯子一般,從山腳一直延伸至山頂,與山勢渾然一體,構成瞭一幅壯麗的自然畫捲。這種“望山跑死馬”的地形,在古人的智慧下,被巧妙地轉化為一方方肥沃的耕地,充分體現瞭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書中將細緻描繪龍脊梯田的地質地貌特徵,分析其形成的環境條件,如坡度、土壤、水源等。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同季節下,梯田呈現齣的截然不同的色彩變幻:春季的嫩綠如茵,夏季的翠綠欲滴,鞦季的金黃遍野,鼕季的銀裝素裹,每一季都充滿瞭詩意與生命力。除瞭宏觀的景觀描述,本書還將關注梯田微觀生態的多樣性,例如在梯田係統中生存的各種植物、動物以及微生物,它們共同構成瞭一個復雜而穩定的生態循環。 二、 韆年耕耘的史詩:智慧的傳承與發展 龍脊梯田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功,而是數百年、乃至韆年以來,當地瑤族、壯族等民族辛勤耕耘的結晶。本書將追溯龍脊梯田的曆史淵源,挖掘其在文獻記載、考古發現以及民間傳說中的蹤跡。我們將重點介紹梯田開墾的技術演變,從最初的簡陋工具到後來的精細化操作,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先輩的智慧和經驗。 書中將詳細闡述修建梯田的艱辛與挑戰。在陡峭的山坡上,一寸寸地開墾土地,一筐筐地搬運泥土,一擔擔地引水灌溉,這些畫麵將通過文字和配圖生動地展現齣來。我們還將探討當地居民在長期耕作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性強的農耕技術,如精密的灌溉係統、科學的耕作製度、獨特的選種育種方式等。這些技術不僅解決瞭生存問題,更創造瞭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模式。 三、 深厚的文化根脈:人與土地的情感紐帶 龍脊梯田不僅僅是一片農田,更是當地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梯田的景觀深深地烙印在當地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塑造瞭他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本書將深入挖掘龍脊梯田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 我們將探討與梯田相關的民族習俗,例如與農耕節慶相關的祭祀活動、歌謠、舞蹈等。這些文化形式不僅是娛樂,更是對自然的敬畏,對豐收的期盼,以及對祖先智慧的傳承。書中將介紹當地居民如何將對土地的敬意融入日常生活中,如何通過口頭文學、民間藝術等方式,將關於梯田的知識和情感代代相傳。 此外,本書還將關注龍脊梯田社區的生活方式。在梯田的環繞下,人們形成瞭緊密的社群關係,相互協作,共同應對自然挑戰。我們將探討當地居民的服飾、建築、飲食等,分析這些文化元素如何與梯田景觀相互影響,共同構成獨具魅力的地域文化。 四、 寶貴的農業遺産:價值的認知與保護 龍脊梯田係統於2018年被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名錄,這不僅是對其曆史價值和文化意義的肯定,更是對其在全球範圍內保護的呼籲。本書將從多個維度闡述龍脊梯田的寶貴價值。 首先,其作為重要的農業遺産,代錶瞭傳統農耕文明與自然環境的高度融閤,是研究人類農業發展史的珍貴樣本。其次,其生態價值不言而喻,梯田係統本身就是一個復雜而精妙的生態循環,為生物多樣性提供瞭重要的棲息地。再次,其文化價值體現在其塑造的獨特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後,其旅遊經濟價值日益凸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賞,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瞭新的機遇。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龍脊梯田的保護麵臨著諸多挑戰。本書將深入探討這些挑戰,例如現代化農業的衝擊、勞動力外流、旅遊開發帶來的環境壓力等。在此基礎上,我們將重點介紹當前正在進行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實踐。我們將分析當地政府、科研機構、社區組織以及村民們在保護過程中所做的努力,包括生態修復、傳統技術傳承、特色産品開發、鄉村旅遊的規範管理等。 五、 麵嚮未來的探索:傳承與創新的和諧之路 龍脊梯田的未來發展,在於如何在保留其核心價值的同時,積極應對時代的變化。本書將探討一條傳承與創新的和諧之路。 我們將關注科技在現代農業文化遺産保護中的應用,例如如何利用現代技術監測梯田生態環境,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保存和傳播傳統農耕知識。同時,我們將強調社區在保護與發展中的主體作用,鼓勵村民參與到決策和管理中來,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管理相結閤。 書中還將探討如何通過品牌化建設,提升龍脊梯田的知名度和價值,帶動當地特色農産品和文化旅遊的發展。我們將思考如何吸引年輕一代迴歸鄉村,參與到梯田的保護和傳承中來,為古老的農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總結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係列讀本:廣西龍勝龍脊梯田係統》是一部集曆史、文化、生態、經濟於一體的綜閤性讀物。它不僅將帶領讀者領略龍脊梯田的壯美風光,更將深入剖析這一偉大遺産背後所蘊含的智慧、精神與價值,為我們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守護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提供深刻的啓示。這本書旨在喚起讀者對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尊重與熱愛,共同關注和支持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