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国的历史更迭和文化交替,吴哥的辉煌艺术与东方魅惑,还有斯里兰卡舞动康提的生命活力,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新旧交替,东南亚作为多民族多文化的聚集地,至今保留着位于亚洲独特地理位置的特有风情与文化底蕴。本书作为一本轻松的艺术旅行指南,将带领读者到东南亚,看看她的民族风情、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
卢一慧/余晓盼
这是两位颇有才华的年轻人,女生毕业于艺术系,男生读的是法律,他们一个会写,一个会画,善于把生活和旅途中的点滴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下来,反映出年轻一代眼中的精彩世界。
天使之城泰国——充满佛心的自由天堂
以旅游而盛名世界的泰国,古称暹罗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自公元1238年后,逐渐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曼谷王朝等四个时期。经历几次更名之后,1949 年5 月11 日,泰国确定更改“暹罗”,取“泰”字命名,意味着这一方土地的独立自由。
在这片大象形的疆域上,泰国分为中部“象脸”、南部“象鼻”、东部“象口”、北部“象冠” 和东北部“象耳“五个地区。
泰国素有“黄袍佛国”的称号,信奉四面佛,佛教为国教,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0%,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之国。四面佛亦称梵天,是印度教、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是创造宇宙万物之神。四面佛在泰国被认为法力无边,四面朝向东西南北,分别代表健康、事业、爱情与财运,也是掌握人间荣华富贵之神。
近百年来,泰国无论是风俗、文学,还是艺术、建筑等各个方面,几乎都和佛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法律规定泰国国王必须是佛教徒,所以每一位国王继位前,都要出家入寺,过一段僧侣生活,登基时必须举行隆重的祭佛仪式。
与皇室一样,每一个泰国男子在一生中必须出家一次,年龄和时间不限,但最短的时间至少也要三天及以上。他们通常会在结婚之前进行短期修行。当家庭里有成员出家为僧,就表示已届成年,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的一次修行,会给家庭带来欢喜和祝福。泰国僧多庙多,古庙遍布全国,无论在都市还是乡村,寺庙都是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并且寺庙中的长老在现代社会上也有着极高的地位。
佛教文化为泰国民众塑造了良好的道德标准,使他们形成了崇尚谦让、安宁、和平的温良民风。这里四季如夏,拥有众多海岛、美食及其独特文化,是天生的旅游国度。让我们一起走近泰国,感受它的自由美妙。
在有关于旅行的记忆当中,最令人难忘的是从小学时代起,漫长炎热的暑假跟着父母四处驱车,爬山看海的往事。
无论是清凉树荫里,伴着蝉声,貌似永远登不到尽头的山石台阶,还是明亮阳光下,戴着漏气游泳圈被退潮浪花慢慢卷入深海时,奋力以怪异蛙式狗刨自救。现在回想起来,身上长久以来的好奇心、耐性和压抑恐惧感的冷静,可能是从这些细小的往事中开始生长起来的。
对于旅行,我并不鼓励你说走就走。先拥抱自己,再拥抱世界。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用动静结合,直接与间接经验互补的方式滋养人生。所以未出发之前,明确旅行对于当下自己的意义和必要性,再做决定。
随着阅读的深入和蔓延的脚步,你会发觉身上开始慢慢地增加许多东西,也许是自信和坦然,也许是有趣和包容,总有不经意的收获。
此书是由多种机缘巧合促成,像是一锅有魔法的浓汤,里头有大胆的梦想,理性的分析,纯真的爱情,感人的师恩,还有家人的从不安到信任,当然也少不了质疑和意想不到的囧事。
带着这些,我们背起行囊,变身成为陌生客人,朝东南方向走,拜访五个国家,十座城市,四十六个景点。我们用艺术家的方式去旅行。
坐在新加坡大榴梿里听一场心潮澎湃的音乐会,站在斯里兰卡最迷人的浅蓝色海滩上观鲸鱼,到马来西亚画廊观看有着神秘丛林气息的油画的创作过程;面朝吴哥笑佛诉说自己无处可倾诉的心事。走累了,索性睡倒在风格迥异的怡人风景里,饿了来一口咖喱菠萝,渴了喝一颗黄金椰子。你也许会像我们一样喜欢上清迈最爱卖萌的寺庙,还有身穿纱丽跳着热情洋溢康提舞的少女。
在路上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快乐的新鲜事,仿佛你能把整个宇宙都装进心里,人生不一定会随之改变,但人生只有一次,要认真面对它。
在此感谢曾经慷慨帮助,悉心指点过我们并使得这部书顺利完成的韦天瑜老师、周长江老师、李小英老师、梁卫洲老师、毛溪老师、汪涤老师等,感谢支持我们的父母家人和朋友。
卢一慧 余晓盼
2016 年10 月15 日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以为只是又一本泛泛而谈的旅游指南或者文化介绍。然而,它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他并非仅仅是在描绘宏大的建筑或盛大的祭典,而是深入到那些最微小的角落,去捕捉那些最能体现“神性”的痕迹。比如,他对某些祭祀过程中使用的香料气味的描写,对某些神像面部表情的解读,甚至是某个偏远村庄里人们眼中闪烁的虔诚光芒,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些微小的细节,却共同汇聚成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些“神之处所”所散发出的独特能量场。作者的笔触是如此的精准,又带着一种天然的诗意,让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描述,变得鲜活而引人入胜。我甚至觉得,如果我真的有机会去到书中所描述的这些地方,一定会对它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让我印象深刻,它不像一般的学术著作那样严谨而缺乏趣味,也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旅游文学。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更加个人化、更加情感化的方式来讲述他对东南亚“神之处所”的探索。他会将自己的观察、思考,甚至是某些时刻的困惑和惊喜,自然地融入到行文中。这种真实的体验感,让我在阅读时,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仿佛在与作者一起进行一场智力与心灵的对话。我喜欢他时不时抛出的那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信仰的本质,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个体在宏大宇宙中的位置。这些问题,并没有给我明确的答案,但它们却在我的脑海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我对“神之处所”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概念,而是延伸到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一种“边走边看,边学边想”的阅读乐趣。
评分我承认,这本书的标题确实很吸引人,但我没有想到它会如此深刻地触及到我对“神”的理解。作者并没有试图去定义“神”究竟是什么,也没有去论证某个宗教的真实性。相反,他将我们带入了一系列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景,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某句话,去思考它背后所蕴含的深意。那些被描绘的“神之处所”,无论是宏伟的寺庙,还是隐秘的洞穴,抑或是仅仅是一棵古老的树,似乎都承载着一种超越物质的意义。作者巧妙地将人类的信仰、情感、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都融入到这些场景之中。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一本关于地理或文化的书,更是在阅读一部关于人类精神史诗的片段。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让我对“神”这个概念有了更加广阔和包容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对未知与神圣的渴望,有了更清晰的觉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奇特,就像是在一个迷雾缭绕的清晨,独自漫步在东南亚的古老小镇。作者的文字有着一种别样的魔力,它不直接给你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场景、故事和片段,慢慢地在你心中构建起一个模糊但充满吸引力的轮廓。你可能会在某个章节读到关于一个被当地人世代守护的圣地的故事,但作者不会直接告诉你它有多么神圣,而是通过描绘当地居民对它的敬畏、那些世代相传的传说,以及那些你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氛围,来让你感受到那份“神之处所”的独特气息。这种欲说还休的写作方式,恰恰是最能激发读者想象力的。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去思考,这些被奉为神明的地方,它们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又蕴含着怎样的力量?我甚至开始在脑海中构筑属于自己的“神之处所”的景象。这本书更像是一种体验,一种沉浸式的旅行,它让你在阅读的同时,也仿佛完成了心灵的朝圣。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惊叹于作者广博的知识和细腻的观察力的书。从一开始,我就被卷入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世界,作者用生动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东南亚地区那些鲜为人知、充满神秘色彩的“神之处所”。我并非东方宗教或文化的专家,但阅读过程中,我却从未感到吃力,反而被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所驱使,想要深入了解每一个被提及的仪式、每一个被描绘的神祇。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事实,他更像是一位引路人,带领我们穿梭于丛林深处、古老庙宇、甚至是寻常人家,去感受那些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古老信仰。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神祇形象时所使用的比喻,那些既有震撼力又不失美感的词汇,让我仿佛能亲眼见到那些传说中的存在。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揭开一层新的面纱,让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更加深邃。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宗教,更是关于文化、历史、以及人类精神深处对未知和超越的永恒追寻。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神”的理解,也拓展了我对多元文化的认知边界。
评分书不错,是正版,运输过程没损坏,很满意!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物流很给力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物流很给力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物流很给力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物流很给力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物流很给力
评分书不错,是正版,运输过程没损坏,很满意!
评分春节前购买还能迅速到货,快递小哥冒着大风送的,真心不容易,书和快递同样五星!
评分书不错,是正版,运输过程没损坏,很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