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诗

一日一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元洛,原 著,海滨 编
图书标签:
  • 诗歌
  • 每日一首
  • 文学
  • 经典
  • 文化
  • 阅读
  • 鉴赏
  • 心灵
  • 治愈
  • 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568165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811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诗画之情,生活之美

在传统文化里,体察光阴的细微变幻

于日常生活中,感悟诗画的古典美学

u 严选365首贴合时节的古典之诗

精选震古烁今之诗词名篇,贴合每一日的节气时令风俗,内容经典、主题多元,涵盖山水之趣、田园杂兴、思乡念旧、怀古伤今、赠友送别、修身养性等。

u 精挑365幅风致古雅的名家之画

每首诗搭配一幅意境契合的风致古雅的名家之画,一诗一画共读,倍增阅读美感,细品诗词歌赋的“弦外之音”。

u 收录365篇简洁隽永的倾心品鉴

诗词解读收录当代知名散文家、诗美学研究专家李元洛历年鉴赏佳作。

诗人余光中称李元洛先生“家学有自,博晓贯通,诗学邃深”。李元洛先生平生所出的二十多本著作,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先生对唐诗、宋词、元曲和清诗的解读直抵作品的灵魂,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独特人格,融入当下的生活体验,文字隽永,深入浅出。

u 一日一诗,一画一文,一年365天的诗意栖居之所

适合亲子共读的睡前经典读物,日日诵读,古典诗心潜移默化。

都市上班族的静心之选,剥离俗世凡尘,涤荡浮躁之心。

u 名诗人余光中、流沙河,诗学名家、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骆寒超,原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黄维樑联名诚挚推荐。

u 书籍设计古典不失现代,时尚不失雅致:

封面选用荷兰布纹纸,标题烫银;

腰封反折,专色印刷,既是护封又是时尚海报;

内文选用富有书卷气质的新锦帛涂布纸四色印刷。

推荐阅读:《一日一花》《一日一果》《读首诗再睡觉》,用心过好每一天。

海报:

内容简介

《一日一诗》精选了365首贴合时节的古典之诗,主题多元,涵盖山水之趣、田园杂兴、思乡念旧、怀古伤今、赠友送别、修身养性等;每首诗搭配一幅意境契合、风致古雅的名家之画,一诗一画共读,倍增阅读美感;另有当代知名诗论家李元洛倾心品鉴,文字隽永,深入浅出,直抵作品的灵魂,带读者重新领略诗画之情、生活之美,在传统文化里,体察光阴的细微变幻,于日常生活中,感悟诗画的古典美学。

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品一篇字句灿烂的诗词,赏一幅古韵留香的名画,让传统的诗画艺术融入现代日常奔波忙碌的生活中,在清词古韵中寻觅一份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雅趣、生存哲学,收获一刻属于自己的惬意、静谧的时光。四季如歌,每日读诗,愿日日自然适意、与众不同。


作者简介

李元洛/原著

湖南长沙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员、诗评家、散文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文联、湖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已在海峡两岸出版《诗美学》《写给缪斯的情书——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诗国神游——古典诗词现代读本》等诗学著作十余种,《唐诗之旅》《宋词之旅》《元曲之旅》《清诗之旅》等诗文化散文集十余种。

海滨/编纂

本名李斌,祖籍滁州,现居长沙。工程硕士,出版创意人,跨界梦想家,中国书画及古典诗词研习者。浸淫出版业十余年,目前专注于内容产业,长期聚焦生活美学,潜心探索新的呈现方式。


精彩书评

湖南著名古典诗评论家李元洛先生,出身全国知名的北师大中文系。他家学有自,博晓贯通,诗学邃深,博闻强记远胜于我。我读了一辈子唐诗,并未修练成“也会吟”的功夫,其所赠《应怜东渡少年时》绝句一首,我吟哦再三,盛情可感,不禁神驰潇湘。

——余光中 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台湾中山大学光华讲座教授

敬告天下父母,请在孩子卧室放置一册本为成人所撰的《一日一诗》,每夜给枕上的小儿女诵读一首。要用方言方音,轻轻念诵。注意音韵节奏,如你幼年曾听过的那样。古人的诗心与诗魂,以及美妙的想象,将陪伴小儿女的梦境,潜移而化成他们的诗心和他们的诗魂。湖湘诗学大家,吾友元洛先生做了一件为成人、为孩子们构筑心魂的大善大美之举,与有荣焉。

——流沙河 名诗人,文字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古典诗词,历千百年而吟诵不绝,是我们现代人生命中的源头活水。这本由诗歌评论家李元洛先生与出版创意人海滨先生联合打造的诗美学读物,少长咸宜。可以帮助你在匆忙而琐碎的时光里,尽享一诗一画一文之美,拥抱一整年365天,日日好日,处处醴泉。

——骆寒超 诗学名家,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

过一天的活,读一天的诗。诗歌鉴赏大家李元洛先生精选精析,出版创意人海滨先生配以插图,成为这诗、文、图三美的珍奇书册。立春立秋、小暑大雪、清明重九,日日月月,愿我们全年在诗意中幸福栖居。

——黄维樑 (原)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作家协会前任主席


目录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后记


精彩书摘

二月十日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众多题画诗中的上品,也是中国古典题画诗中的青钱万选之作。

僧人惠崇,生活在北宋初期,能诗善画,尤其擅长画鹅、鸭、鹭鸶之类,以小品见长,人誉之为“ 惠崇小景”。苏轼在江阴小作勾留时,见到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图,就题写了上述之诗。惠崇此画没有流传下来,不知所终,但幸而诗因画作,不但画以诗传,而且诗比画更传之久远。

题画诗,既不能脱离画作本身,又要巧为构思,别开新境,启人联想,给人以新的美感享受。苏轼此诗就是如此。首句写江边美景,几丛翠竹,数枝桃花,灼灼的红花与青青的绿竹构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而桃花是“三两枝”,这正是早春的景象。次句写江中戏水之鸭,“ 春江水暖鸭先知”,乃富于哲理传之后世的名句。清代康熙年间的学者、诗人毛奇龄指责说:“ 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此说近乎无理取闹。南宋张栻《立春偶成》有名句曰“ 春到人间草木知”,不知又当如何求全责备。第三句复写岸边可以佐食的蒌蒿与芦芽,结句则写早春时节,正是河豚要从海边溯流而上于淡水产仔之时,爱诗者读诗至此当觉余韵悠长,而美食家则会口角垂涎矣!

七月三日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幽州( 今北京)人,其家世代为禁军将领,他年轻时即精通武艺,而且是文学粉丝。所作多五七言绝句,宋人计有功《唐诗记事》称其“ 好为诗,雅有奇藻”。

此诗以楼台与池塘为构图的中心,辅之以动态的点染与嗅觉的渲染,完成了一幅清丽而生机勃勃的夏日园亭的图画。“ 绿树阴浓”状山亭的背景与环境,“夏日长”点明题目,“楼台倒影入池塘”,古典诗词中多有写“倒影”的美词妙句,此诗以美妙的倒影显示画面的主体楼台与平面池塘。“ 水精”即水晶。全诗不仅视觉形象美好,而且“ 满架蔷薇一院香”,嗅觉意象迷人。宋人谢枋得在《唐诗绝句注解》中说得好:“此诗形容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想山亭人物,无一点尘埃也。水精帘乃微风吹池水,其波纹如水晶帘也。”

九月二十二日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出生于吴郡( 今江苏苏州)的刘禹锡,二十多岁和柳宗元同登进士,有同年之谊。长安相聚的时期,他们和吕温、韩泰等同为国家的精英俊彦,同气相求,切磋学问,研讨国事。“ 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贬为朗州司马,治所在武陵( 今湖南常德市),他和柳宗元通过古驿道交换诗文,互致书信。

刘禹锡性格开朗豪放,和沉郁内向的柳宗元不同,故有“ 诗豪”之称。这首诗写于朗州,他应该寄给过相濡以沫的柳宗元吧?一位“独钓寒江”,一位“ 晴空一鹤”,意象虽异,精神相同。刘禹锡如果从朗州去永州愚溪拜访过柳宗元,他们定会互相对诵过上述诗篇。刘禹锡在柳宗元逝世后三年所作的《伤愚溪》中,曾经说:“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情景如绘,似曾亲历。

今日湖南常德市的沅水防洪堤上,建有长达三公里的诗墙,镌刻自屈原以来的历代诗歌名篇,刘禹锡的高华而高远的《秋词》就高居其上,如同永远也不会熄灭的火炬。

十一月七日

立冬

[唐]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是廿四节气之一,与立春、立夏、立秋号称“ 四立”。古人写立冬的诗词不少,宋代画家仇远的《立冬即事二首》之一是:“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不过,宋代之前,李白也早就以“ 立冬”为题赋诗了。

李白不仅为立冬赋诗,而且《立春》《立夏》与《立秋》并赋,均为六言诗。六言诗在中国古典诗史上作品不多。王维的“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春眠》),就是其中的佳作。李白的六言诗更是多乎哉,不多也,其《立冬》一诗虽不像他其他名篇那样出彩,但作为他的六言之诗,也颇可一读。笔墨虽然冻住了,新诗也懒得写了,但他却少不了酒,有酒必有诗,他不就写出了这样别有意味的一首《立冬》,为立冬之日立此存照吗?



《一日一诗》:字句间的精神漫步 《一日一诗》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文学邀约,它不是一本包罗万象的诗歌百科,也不是一次枯燥乏味的诗歌理论说教。它更像是一扇门,一扇通往诗歌世界的窗,一次与文字、情感和思想的深度对话。这本书的目标,是为每一个渴望在繁忙生活中寻觅片刻宁静与启迪的灵魂,提供一处休憩的港湾,一次精神的滋养。 核心理念:以“一日一诗”为舟,航行于心灵的海洋 “一日一诗”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一种独特的美学和生活哲学。它并非鼓励读者在匆忙之间囫囵吞枣地阅读,而是倡导一种细致入微、沉浸其中的体验。每一首诗,都如同一次精心烘焙的点心,值得细嚼慢咽,体会其层次分明的滋味。这本书将引导读者,将阅读诗歌融入日常,让诗意如空气般自然而然地渗透进生活的缝隙。 内容构成:精选与独创的有机融合 《一日一诗》并非简单地堆砌名家名作,而是经过严谨的筛选与编排,力求在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经典回响: 精选了古今中外,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性诗歌。这些诗歌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和思考。从婉约的唐诗宋词,到豪放的边塞之音,从意境深远的古典意象,到直抒胸臆的现代表达,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诗歌风格和主题。这些经典之作,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宝石,经过时间的打磨,散发出永恒的光芒。它们可能描绘了山河的壮丽,也可能袒露了内心的细腻;可能歌颂了爱情的炽热,也可能哀叹了生命的短暂。每首诗都凝聚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洞察和对情感的深刻描摹,等待读者去发现其中蕴藏的哲思与美感。 新声绽放: 除了经典,本书也收录了当代优秀诗人的原创作品。这些新生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语言,展现了当代人的生活体验、情感困惑与时代印记。它们可能关乎都市的喧嚣与疏离,可能探讨科技发展带来的反思,也可能聚焦于个体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的身份认同。这些作品如同清新的溪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读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也展示了诗歌艺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主题与脉络: 诗歌的编排并非随机,而是围绕着一些普遍而深刻的主题展开。例如,关于“自然与人生”的篇章,会呈现诗人对四季更迭、山川河流的感悟,以及这些自然景象如何与人的生命历程产生共鸣。关于“情感与心灵”的章节,则会深入挖掘爱、恨、喜、悲、孤独、希望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体验,展现诗人如何在字里行间疗愈创伤,追寻慰藉。关于“社会与思考”的板块,会引导读者从诗歌中看到对时代问题的关注,对人性的探寻,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与担忧。这种主题式的编排,使得读者在品读每一首诗时,都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联系和递进,仿佛在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一场层层深入的探索。 阅读体验:不止于阅读,更是对话与感悟 《一日一诗》致力于提供一种深度而非浅层的阅读体验。 导读与赏析: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内涵,本书为每一首诗都配有精炼而 insightful 的导读。这些导读并非生硬的注解,而是尝试以一种更为亲切、启发性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诗歌的世界。它们可能提供一些背景信息,点拨诗歌的艺术手法,或者提出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邀请读者进行主动的解读。这些导读,如同一个温和的向导,在诗歌的迷宫中为读者指引方向,但不剥夺读者独自探索的乐趣。 留白与互动: 在每一首诗的阅读区域,都预留了足够的留白。这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舒适,更是为了鼓励读者进行个性化的互动。读者可以在这里写下自己的感悟,记录下触动自己的词句,或者画下心中浮现的画面。这种“在书页上生活”的设计,让《一日一诗》成为一本真正属于读者的书,一本承载着他们思考与情感的痕迹的容器。 每日的仪式感: “一日一诗”的理念,鼓励读者将阅读诗歌变成一种每日的仪式。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静下心来,与一首诗相伴。这个过程,可以是对前一天的回顾,对当下的审视,或对未来的展望。诗歌的字句,在晨光中可能显得格外明媚,在夜深人静时可能散发出更深的韵味。这种规律性的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培养一种内省的习惯,让诗歌成为滋养心灵的甘露,而非一次性的消遣。 目标读者:所有对生活保持好奇的人 《一日一诗》的目标读者群体非常广泛。 文学爱好者: 对于已对诗歌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本书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经典与发现新声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深度交流的平台。 对文学感到陌生或畏惧的读者: 对于那些觉得诗歌遥不可及,或因过于严肃的学术探讨而望而却步的读者,本书以其亲切的导读和开放的互动设计,提供了一个轻松入门的途径。 在生活中寻求情感共鸣与精神慰藉的读者: 无论是经历喜悦、悲伤,还是迷茫、希望,本书中的诗歌都能提供一份理解与支持,让读者感受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 希望培养阅读习惯,丰富精神世界的读者: “一日一诗”的理念,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且富有成效的阅读方式,帮助读者逐步建立起对文学的热爱。 艺术家、创作者、教育工作者: 本书的精选内容和独特编排,也可能为他们带来灵感,成为创作或教学的宝贵资源。 结语:一本书,一种生活方式 《一日一诗》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里,也能发现不平凡的美;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刻,也能为心灵留下一片宁静的角落。它邀请我们,用诗歌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心灵去感受生活。每一页翻过,都是一次精神的远行;每一首吟咏,都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这本书,愿成为您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字句的海洋中,引领您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诗意的星辰大海。它所呈现的,是丰富的思想,细腻的情感,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探索,这一切,都蕴藏在那些经过岁月洗礼,或刚刚诞生的,动人的诗句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封面吸引的,那种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带着一丝疏离的禅意,让我好奇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文字。读完之后我才明白,这本诗集的核心魅力在于它的“留白”。作者非常懂得如何“不说破”,很多意象的并置,留给读者的解读空间极大,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自己心境的变化而产生新的理解。比如,一朵花的凋零,在春天读可能是对生命短暂的慨叹,到了秋天重读,可能就变成了对收获和回归的赞美。这种开放性极大地增强了书的生命力。它的节奏控制得非常好,不像有些诗集那样情绪大起大落,而是维持在一个稳定、内敛的频率上,让人可以安心地与之共处。这本书更像是我的一个老朋友,不需要刻意去迎合,它总是在那里,用它特有的、不刺耳的声音提醒我生活中的美好与哲理。如果你追求的是那种需要时间去消化的、有深度回味的作品,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你花时间去探索。

评分

这本诗集带给我一种久违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合上的书,我常常会把它放在手边,一有空就随机翻开一页,总能捕捉到与我当前状态契合的某一句箴言或者画面。我尤其欣赏它对于“空间感”的构建。作者笔下的场景,无论是烟雾缭绕的山谷,还是拥挤不堪的都市地铁,都具有极其立体的质感,你仿佛能触摸到墙壁的粗糙,感受到空气的湿度。它不是单纯的描述,而是将情感与环境融为一体,环境本身就成了情绪的延伸。有一篇描绘黄昏的诗,那种光线从最盛到衰微的过渡,被作者捕捉得精准而细腻,那种略带伤感却又充满希望的复杂情绪,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十分用心,给予了每一首诗足够的呼吸空间,让人在阅读时不会感到压迫,这也间接提升了阅读的沉静体验。对于那些在喧嚣生活中寻求片刻宁静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剂良药。

评分

我通常不怎么读诗,总觉得诗歌要么太晦涩难懂,要么就是矫情到让人起鸡皮疙瘩。但这次例外了,朋友推荐的这本书,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开,结果直接就陷进去了。它的叙事感非常强,很多篇章读起来更像是微型的小说片段,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背景或者人物的复杂心境。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时间的方式,时而拉得极长,仿佛时间凝固在某个永恒的瞬间,时而又跳跃得极快,让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之间穿梭。我常常读到一半,就会停下来,盯着某一句看了很久很久,思考它背后可能蕴含的深意,那种“原来可以这样表达”的惊喜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古典文学的典雅,又不失现代口语的鲜活,就像是搭起了一座桥梁,让古老的韵味和当下的生活语境完美对接。我推荐给很多平时觉得“诗歌太难”的朋友,他们反馈都非常积极,甚至有人开始尝试自己写几句,这大概就是一本好书最好的证明吧——它能激发你内心深处未被唤醒的创造力。

评分

这本诗集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翻开它,只为迎接那一天的第一缕诗意。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但绝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矫揉造作,而是带着一种浑然天成的灵动。我尤其欣赏它对日常景物的捕捉能力,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阳光、雨滴、街角的匆忙行人,经过作者的笔触,瞬间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比如有一首写风的,完全没有用那些老套的比喻,而是描绘了风穿过旧窗棂时发出的那种特有的、带着岁月痕迹的呜咽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甚至能闻到空气中尘埃的味道。更难得的是,这些诗歌的情感是如此真挚而克制,它们不肆意宣泄,而是如同温热的溪流,缓缓地、却坚定地流淌进读者的心底。读完后,总有一种熨帖的平静感,仿佛心灵被认真地梳理和安放过。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文化产物,而是值得反复咀嚼、每次都有新发现的宝藏。那种韵律感,有些篇章读起来就像听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高低起伏,张弛有度,让人忍不住轻声吟诵,体会文字在舌尖上跳跃的美妙。

评分

我接触过很多不同风格的当代诗歌,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特别,它具有一种罕见的“触感”。作者似乎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可以触摸的物质。例如,他描述“遗憾”时,没有使用泪水或叹息,而是将其描绘成“被遗忘在衣柜深处,沾了樟脑丸味道的旧信笺”,这种具体的感官刺激瞬间击中了我的记忆深处,让我感同身受。这本书的词汇选择是精妙绝伦的,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一个词语似乎都经过了千锤百炼,却又显得毫不费力,这才是真正的大师手笔。它不迎合大众的审美,它只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因此读起来有一种非常纯粹的力量。它帮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情绪,很多原本混沌不清的感受,被作者用精准的词汇精准地命名和描绘了出来,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是阅读文学作品时最美妙的体验之一。这本书,我打算长期珍藏,期待未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再次从其中汲取力量。

评分

书质量是不错,内容也还行

评分

印刷是反面正本吗?

评分

很好,不愧是余光中余老推荐的书。每首都值得读和记。

评分

很不错的书,印刷也很不错

评分

印刷精美,一日一诗共计三百六十多首,与时令相结合,老幼皆宜!

评分

很好!

评分

散淡之书 可以看看的。

评分

很不错的书,印刷也很不错

评分

一日一诗日历,好书,值得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