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诗词的美丽是永恒的。
正像亿万年动听如初的雨声,是梧桐上的细雨,
是暗香醉人的花荫,是小楼微凉的东风,
是月光下闪过的雀影,是稻花香里的鸣蛙,
是云涛与晓雾的相连,是落红与芳草的呓语。
诗词是古典时期绚烂的烟花,虽然短暂,却从未黯淡……
中国优美古诗词,每一首都是经典!
它们是每一个生命都不容错过的经典文字
惊艳时光的古风诗词,流传百代依然至纯至美的感情
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
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
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
不读诗词,不足以见流彩华章之美
……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极为珍贵的一部分。令人陶醉的优美古诗词,饱含着人性的温暖,承载着令人感动的美。
本书精选近两百首优美古诗词,选中的经典诗词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和词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情感、襟抱和修养。本书可以提升读者的心灵品质,培养读者的修养和细腻感情。古诗词是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风景,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情感库藏,是历代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挚爱。
作者简介
李妍,女,硕士毕业,有深厚的国学知识底蕴,多年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在多个领域均有涉猎,已经出版的书有《自由的声音:影响美国的17个演讲》《曾国藩家书》等畅销书。
目录
辑一 每逢佳节倍思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辑二 何人不起故园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辑三 只愿君心似我心
辑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辑五 稻花香里说丰年
辑六 多情自古伤离别
辑七 不及林间自在啼
辑八 春风不度玉门关
精彩书摘
《中国最美古诗词》:
《游子吟》唐?孟郊
【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1.游子:在古时候泛指远游旅居的人。2.意恐:担心。3.寸草心:寸草,比喻子女;心,指小草的茎干,也暗指子女的心意。4.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此处比喻慈母的恩情。
【译文】慈爱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外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裳。在他临行之前,一针一线密密地缝制着,只因为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归来。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可以报答慈母像春晖一样温暖的恩情呢?
【创作赏析】《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时写下的。早年时期的他四处漂泊,无所依靠,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直到五十岁时,他才就任溧阳县尉,却也只是个聊胜于无的卑微小官。当他在溧阳定居后便将母亲接来一同生活。由于孟郊官场失意,所以经历了人情世故的冷暖,他此时更加明白亲情的弥足珍贵。因此,孟郊作此诗后特别于诗下面注了“迎母溧上作”几个字。本诗的前四句没有任何华丽的修辞手法,用朴素的文笔描绘出了慈母的形象,感人肺腑。其中,前两句把“线”和“衣”同“慈母”和“游子”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母亲和孩子相互依靠的血肉亲情进行生动刻画。后两句则描写了母亲为即将分别的孩子缝制衣裳的日常小事和心理,体现出了慈母对游子的爱,使血肉亲情进一步加深。诗人在最后两句的对比和比喻,衬托出了儿子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爱,诗人对此极尽抒情描绘,使人读来为之动容。苏轼在《读孟郊诗》中写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此一语可见孟诗用情之深。孟郊一生穷困,官场不得志,尝遍人情冷暖,他歌颂母爱源于他珍视和母亲的这种亲情。由于这首诗体现了人性质朴又伟大的感情,所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和“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都是后人受到这首诗的影响而写下的。
《春望》唐?杜甫
【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1.国:指国都长安。2.城:即长安城。3.搔:用手轻轻抓。4.浑:简直。
【译文】国家破碎只剩山河依旧,春天的长安城草木旺盛。伤感国事时不由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只让离愁更加深厚。持续不断的战火已经有三个月之久,家书难以通寄,一封信可值一万两金子。愁绪不绝,抬手搔头,花白的头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没办法用簪子绾住了。【创作赏析】杜甫一直心系国家,素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其作多以忧虑国家为基调。但这一首《春望》不但被他寄予了深厚的忧国之情,更极深地赋予了思家之念。当然,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处境是分不开的。原来,公元755年的冬天,安史之乱让大唐天下离乱,而唐玄宗带着人离开国都长安去了四川。唐玄宗的儿子见父亲逃走,于是马上在宁夏登基,改年号至德。很多爱国将士纷纷前往宁夏投奔,杜甫将自己的家人安排好之后,便想去宁夏。可是,他在赶赴宁夏的途中不幸被安禄山的叛军抓获,直接送去了长安城。好在当时杜甫的官职非常卑微,所以才免去一死,只是被囚禁了起来。这首诗便作于公元757年春天,当时杜甫正苦苦等候朝廷平定叛军。可以说他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看到昔日繁华的长安,因为战乱而变得一片萧条,那种忧国、思家的情绪便萦绕不去。于是,他在国破家亡的现实触动之下,写成了这首名垂千古的《春望》。整首诗不但用情至深,而且言简意赅,最能体现杜甫的“沉郁顿挫”之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更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后人评价这首诗为:“字字沉著,意境直似《离骚》。”
……
中国最美古诗词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