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四十年之力,三地四方閤作,近二十年首次增補修訂
著名曆史學傢 楊天石、章百傢 聯閤推薦
一部周氏傢族史全麵的淵源考
展現傢族史與中國史映照下的時代縮影
看傢族文化對周恩來的熏陶和影響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戒慎恐懼,如履薄冰。
本書是一部周氏傢族史全麵淵源考,作者以資料、詳盡的史實,由點及綫,由綫到麵,全麵、生動地嚮讀者展示瞭周恩來的傢族史,並以周恩來個人傢族史的興衰為參照,展現瞭大時代下中國傢族的發展與興衰。從這本書中,不僅可以瞭解周恩來的傢族文化對其的影響、熏陶,也能窺見整個中華民族傢族文化的發展流轉。
主編:
李海文,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1968年底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1978年到中央黨校黨史研究室工作。1979年到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曆任周恩來年譜生平小組副組長、組長,周恩來研究組副組長。1998年到中央黨史研究室工作,任《中共黨史研究》副主編,《中共黨史資料》主編。曾齣版《周恩來年譜(一八九八—一九四九)》(任副主編)、《“四人幫”上海餘黨覆滅記》、《在曆史巨人身邊——師哲迴憶錄》、《中共黨史拐點中的人物與事件》等多部具有影響力的著作。
副主編:
秦九鳳,1941年生,江蘇省淮安市人。1985年被江蘇省人事局作為“有特殊貢獻的人纔”破格由農民錄用為國傢乾部。曾任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研究室主任,多年來筆耕不輟,發錶各類文章韆餘篇,參與齣版書籍十餘冊。
周秉宜,1944年生,周恩來胞弟周恩壽的二女兒,1970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院,曾在北京市紡織品進齣口公司、經貿部《國際貿易》雜誌社工作。現為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研究會常務理事、南開大學周恩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張能耿,1934年生,浙江省諸暨市人,1951年調入紹興,曾參加紹興魯迅紀念館籌建,並在該館工作二十八年。工作之餘研究地方文史,涉及周恩來傢世、魯迅傢世、紹興名勝古跡等,成果豐碩,至今已發錶作品三百餘萬字,現為中國作協會員。
本書清楚地呈現瞭周恩來個人生活經曆的另一個側麵及重視傳統、尊重曆史的態度。
使人對於形成周恩來人格的深厚文化底蘊有瞭切實的認識與瞭解。它的寫作和齣版,
說明編著者拋棄瞭以往關於齣身的簡單概念化, 而力求恢復曆史的本來麵貌。
——吳麗娛(中國社科院曆史所研究員)
今天, 反貪腐鬥爭進行得如火如荼,使我常常思考貪腐産生的社會、傢庭原因時,
從而認識到周恩來率親屬、 後人改造舊傢族, 移風易俗, 對社會所起的錶率作用。
周恩來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他總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並竭力提供幫助。但是,
他對親屬的關心和照顧是有原則的,絕不順從遷就,絕不動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之
牟取私利。
——李海文(本書主編)
一版前言 / 1
再版前言 / 3
一、始祖 / 1
1. 祥符周氏始祖周敦頤傳 / 1
2. 周敦頤—周靖世係錶 / 6
3. 周敦頤之後二世、 三世小傳 / 6
二、諸暨紫岩 / 8
1. 諸暨紫岩族始祖(周敦頤四世孫)周靖傳 / 8
2. 周敦頤之後五世、 六世小傳 / 11
3. 諸暨紫岩族世係錶 / 12
4. 剋順公紫岩譜序 / 12
5. 諸暨和紫岩的曆史與現狀 / 13
三、諸暨南門 / 16
1.諸暨南門族始祖(周敦頤七世孫) 周治 · 周訚 · 周恪及八世、 九世、
十世小傳 / 16
2 | 周恩來傢世
2. 諸暨南門族世係錶 / 18
3.《南門梅軒公傢乘》自序 / 19
4. 諸暨南門概況 / 19
5. 諸暨南門周氏的遷徙 / 20
6. 周謹到周慶世係錶 / 25
四、紹興周橋 / 26
1. 紹興周橋始祖(周敦頤十世孫) 周澳傳 / 26
2. 周敦頤之後十一世、 十二世小傳 / 27
3. 紹興周橋族世係錶 / 28
4.《周橋(周氏)宗譜》序 / 29
5. 曆史文化名城紹興 / 30
6. 周橋簡介 / 36
7. 周恩來與魯迅屬周橋同宗 / 37
8. 周恩來與魯迅的革命友誼 / 40
五、紹興後馬 / 44
1. 紹興後馬始祖(周敦頤十三世孫)周茂傳 / 44
2. 周茂之後二世、 三世、 四世小傳 / 46
3. 後馬村、 上午頭及其曆代名人 / 47
六、寶祐橋周氏 / 52
1. 寶祐橋始祖(周茂四世孫) 周慶傳 / 52
2. 周茂之後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小傳 / 52
3. 五十房始祖周懋章 / 54
4. 寶祐橋周氏世係錶 / 55
5. 周茂之後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小傳 / 55
6.《周氏破塘祖塋祭簿》和《老八房祭簿》介紹 / 56
7. 百歲堂(五十房) 世係(從周懋章到周恩來的父輩) / 61
8. 周恩來的太高祖父周文灝 / 62
9. 周恩來的高祖周元棠 / 64
10. 周元棠族弟周左泉 / 74
11. 周恩來的曾祖父周樵水及夫人樊氏 / 75
12. 周樵水胞弟周光燾, 侄子周殿魁、 周駿發及後代 / 79
13. 寶祐橋河沿 · 百歲堂 · 誦芬堂 / 82
14. 周恩來 1939 年在紹興祭祖與續譜 / 88
15. 周起魁的堂弟周延春 / 94
16. 周恩來的再從堂叔周嘉琛及其子女 / 96
17. 周恩來的再從堂叔周嘉璋 / 107
18. 周恩來的再從堂叔周金麟 / 108
19. 周恩來的再從堂叔周尚麟 / 109
20. 五十房族人周希農 / 110
21. 五十房族人周文炳 / 111
七、周恩來的祖父周起魁及其兄弟 / 114
1. 祖父周起魁 / 114
2. 大祖父周晉侯 / 119
3. 二祖父周昂駿及夫人鄭氏 / 121
4. 三祖父周聯駿 / 128
5. 五祖父周子龐 / 129
6. 韆古名郡淮安 / 129
7. 周恩來與淮安 / 133
8. 周恩來的故居 / 136
八、周恩來的父親及其兄妹們 / 140
1. 父親周劭綱 / 140
2. 母親萬氏(十二姑) / 151
3. 嗣父周貽淦 / 156
4. 嗣母陳氏(三姑)與她的父親陳沅 / 157
5. 四伯父周貽賡和夫人楊氏 / 162
6. 八伯父周貽奎和夫人楊氏 / 172
7. 大伯父周炳豫 / 179
8. 二伯父周龢鼐 / 181
9. 三伯父周濟渠與他的大舅哥錢能訓 / 183
10. 五伯父周貽鼎 / 191
11. 六伯父周嵩堯 / 192
12. 姑母周桂珍和姑父王子餘 / 199
13. 錶弟王貺甫 / 206
九、周恩來的外祖父傢 / 213
1. 外祖父萬青選 / 213
2. 舅舅萬立鍾、 萬立鈺、 萬立銳、 萬立鍠、 萬立 、 萬立 及後代萬
敘生、 萬方澍、 萬貞 / 217
3. 清河萬傢世係簡錶 / 224
4. 錶舅龔蔭蓀和夫人蔡氏及後代 / 225
5. 錶哥陳式周 / 232
十、周恩來的祖母傢 / 236
1. 魯登四小傳 / 236
2. 魯氏世係錶 / 238
3. 皋埠鎮介紹 / 239
4. 魯登四的後代 / 240
5. 周恩來父親的錶叔和老師魯小和 / 243
6. 周恩來的錶叔魯覺侯 / 244
7. 周恩來與陶尚釗是祖錶親 / 246
8. 陶堰鎮介紹 / 248
十一、周恩來的兄弟們 / 249
1. 胞弟周博宇(恩溥)和夫人王蘭芳 / 249
2. 胞弟周同宇(恩壽)和夫人王士琴 / 253
3. 十堂弟周恩碩和夫人陶華 / 265
4. 大堂兄周恩濤 / 269
5. 四堂兄周思夔 / 269
6. 五堂兄周恩煥和九堂弟周恩宏 / 271
7. 十一堂弟周恩煦 / 271
8. 十三堂弟周恩彥 / 271
9. 十四堂弟周恩霔 / 275
十二、周恩來的嶽母楊振德 / 281
十三、周恩來與鄧穎超 / 290
1. 相識 / 291
2. 定情 / 291
3. 結閤 / 293
4. 彆離 / 294
5. 遙念 / 295
6. 恩愛 / 296
十三、周恩來與鄧穎超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周恩來在教育晚輩正確對待戀愛和婚姻問題時說 : “你 們的終身大事應該由你們自己選擇,自己決定。人們為瞭反對包辦婚姻,要求婚 姻自由、戀愛自由,奮鬥瞭幾十年。在解放後的新中國,你們得到瞭這種權利, 你們是幸福的。但也可以聽聽旁人的意見。”接著,他就講瞭自己同鄧穎超定情 的經過 : “當我決定獻身革命的時候,我就考慮,作為一個革命者的終身伴侶, 必須也能一輩子從事革命,應該選擇一個能夠經受得住革命的艱難險阻和驚濤駭 浪的人作為伴侶,共同戰鬥。我是這樣選擇瞭你們的七媽(即鄧穎超)的。接著, 就和她通起信來瞭。我和你們七媽在共同的鬥爭和長期的通信中,相互瞭解的基 礎是堅實的,是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不畏艱險的奮鬥精神把我們緊緊地連結在一起 的。”在一旁凝神諦聽的鄧穎超,這時兩手一張,笑著插嘴說 : “怪不得那會兒突 然連連接到你的信呢!” 嚴肅的教誨,幽默的插話,相映成趣,充分錶達瞭他們之間的融洽與和諧。 鄧穎超接著又補充說 : “婚姻、戀愛應該由自己決定,但是不要一見傾心, 就決定終身。一緻的思想,共同的信仰,性情的融洽,個性的契閤,都要經過一 定時間的、全麵的瞭解,然後再確定關係,這樣纔能結成美滿姻緣。” 他們的談話,錶達瞭他們的戀愛觀。假如愛情真像詩人贊譽的,是“一種相 似的靈魂聯盟”,那麼,周恩來與鄧穎超就是這樣。他們一樣有堅定不移的信仰, 堅韌不拔的毅力,驚人的膽識與纔乾,高尚的品德與情操,豁達大度的襟懷和革 命樂觀主義的精神。正是這樣一種高尚心靈的聯盟,使他們的愛情在共同的革命 鬥爭中放齣異彩,被人們譽為模範夫妻。
1.相識
周恩來和鄧穎超是在 1919 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中相識的。那時,在北 洋直隸第一女子師範讀書的鄧穎超,是“女界愛國同誌會”的講演隊長。這支女 學生講演隊是天津愛國鬥爭中十分活躍、影響突齣的一支宣傳隊伍。剛從日本留 學歸國的周恩來是《天津學生聯閤會報》的主編。報紙在周恩來主持下,立場鮮 明,抨擊時弊,揭露反動政府的賣國陰謀,宣傳反帝愛國思想,在京、津、保等 地聲譽鵲起,日銷量最多時達兩萬餘份。這在當時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隨著愛國運動的不斷深入,為瞭加強鬥爭的力量,馬駿、諶誌篤、周恩來、 郭隆真、劉清揚、鄧穎超等 20 名男女青年,成立瞭天津學生愛國運動的核心 組織——“覺悟社”,並齣版瞭不定期刊物——《覺悟》。由周恩來執筆的《〈覺 悟〉宣言》,舉起瞭“革心”(對主觀世界的改造)和“革新”(對客觀世界的 改造)兩麵旗幟,錶達瞭中國先進青年在十月革命啓發下,徹底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要求,也體現瞭“五四”時期革命青年“努力嚮‘覺悟’道上走”的進 取精神。 在天津愛國學生運動中,周恩來與鄧穎超都是衝鋒在前的勇士。在覺悟社內, 他們又是誌趣相投的戰友。照常情,青年男女,特彆是誌趣相投的青年男女,在 相互交往中相互愛慕是自然之理。但那時,周恩來與鄧穎超這兩顆充滿激情的心, 卻絲毫沒有心思去顧及個人感情。他們一心一意忙著救國,忙著鬥爭。那時,社 會上封建思想還很嚴重,對於男女之間的社交,“道學傢”們攻擊尤烈。覺悟社 的社員們懂得,他們的行動,是對流言與誣衊最有力的迴答。因此,他們為瞭鬥 爭,都更加嚴格地剋製著自己感情的閘門。
2.定情
1920 年 11 月 7 日,法國郵船“波爾多斯”號由滬啓航。在四等艙裏,坐著 197 名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其中就有來自天津的周恩來、郭隆真、李福景等。 他們是到巴黎公社的故鄉去進一步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留在國內的鄧穎超和覺悟社的其他社友,則開始走嚮社會。鄧穎超到北京師
大附小當瞭教員。 他們雖然相隔雲山萬重,但從未間斷彼此的聯係。憑著鴻雁傳書,他們交 換著情況,交流著思想。鄧穎超把她們在國內組織“女權運動同盟”直隸支部, 成立“女星社”、齣版《女星》旬刊,創辦《婦女日報》等消息,不斷寫信告訴 國外的社友 ;周恩來從法國寄來的“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的油印刊物《少年》 《赤光》也使鄧穎超等國內社友耳目一新。特彆是周恩來撰寫的那些學習馬剋思 主義著作的心得,對工人運動中各種錯誤思想的批判,以及對國內政治經濟等問 題的分析文章,常使國內社友讀後有頓開茅塞之感。 與此同時,國內社友還收到瞭由周恩來、郭隆真等編輯齣版的油印刊物《覺 郵》(即“覺悟社的郵箱”之意)。 《覺郵》專登覺悟社社友彼此來往討論問題的 信件。受國外《覺郵》的啓發,鄧穎超等也在天津《新民意報》的副刊上,齣版 瞭不定期的《覺郵》專刊。在國內《覺郵》專刊第一期上,便刊登著 1923 年 1 月周恩來給逸豪(即鄧穎超)的信,談的是德法問題與革命。 覺悟社社友之間的通信,討論的都是革命與鬥爭。但在信件之外,國內社友 們還常會收到寄自法國的畫片或賀年片。其中許多是周恩來寄來的。他曾在盧森 堡、李蔔剋內西被害四周年之際,給社友寄來瞭他們兩人的相片,並在信裏聯想 到被軍閥慘殺的社友黃正品 (即黃愛)的“血祭”日子 ;他也曾在 1922 年底趁 友人迴國之便,給已轉到天津教書的鄧穎超帶去瞭一張附有題詩的賀年片。雖然 許多社友都曾收到過周恩來寄來的信與畫片,但唯獨鄧穎超收到的最多、最頻繁。 據廖似光大姐說 : “那是些漂亮的畫片。鄧大姐有一個相本哩!”1983 年,鄧穎 超參觀周恩來同誌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見到周恩來由法國寄給南開同 學的明信片時也說,這樣的明信片,她有一百多張。 覺悟社的社友在一次通信中曾高興地寫道 :我們大部分社友都站到馬剋思主 義的旗幟下麵瞭。確實,他們在共同追求、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瞭。而在 周恩來與鄧穎超之間,更由於為共産主義理想奮鬥的共同信仰與決心,使他們 那種親密的感情也逐漸發展瞭。他們就是在這種純真的、誌同道閤的通信中定 情的。
3.結閤
1924 年 7 月,周恩來從巴黎動身迴國。他 9 月到達廣州後,先後擔任中共 廣東區委員會委員長和廣東區委會常委兼軍事部長,同時還擔任著黃埔軍校的政 治部主任。東徵後,他又擔任東徵軍總政治部主任兼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 任、副黨代錶。他的工作十分繁忙。 周恩來迴國時,鄧穎超仍在天津工作。她是天津最早的共青團員之一,1925 年初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 周恩來與鄧穎超雖在書信往還中已經定情,但周恩來歸國後幾近一年,卻不 曾有機會同鄧穎超見上一麵。據鄧穎超自述,在他們這一時期的戀愛史上,還曾 有過這樣一段插麯 : “1925 年 1 月,高君宇同誌在上海參加我們黨的第四屆全國 代錶大會之後,返迴北京的途中,他特地在天津下車,到我任教的學校裏來看望 我,因為,他受周恩來同誌的委托來看我並帶一封信給我,這樣我們有緣相見, 一見如故,交談甚洽。高君宇同誌和周恩來同誌是在黨的第四次全國代錶大會期 間相識的,兩人歡談甚深,彼此互通瞭各人的戀愛情報,於是高君宇同誌做瞭我 和恩來之間熱誠的‘紅娘’,而恩來同誌又做瞭我得見高君宇同誌的介紹人。” 這一段小小的插麯,對於他們的結閤,或許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年 7 月,鄧 穎超奉命調廣州工作,由於南下途中在上海耽擱瞭一些日子,8 月上旬纔到廣州。 當時,廣東區委正全力領導省港大罷工,周恩來工作更為緊張。鄧穎超乘船 到達廣州的這一天,周恩來竟無論如何抽不齣時間去接她,隻得委托秘書陳賡作 代錶,拿瞭一張鄧穎超的相片,去碼頭接人。在熙熙攘攘的碼頭上,憑著照片認 人,談何容易,即便像陳賡這樣的機靈人,看花瞭眼也沒有找見鄧穎超,隻得迴 去嚮周恩來緻歉。 鄧穎超當然不知道周恩來的這個臨時計劃。當她踏上碼頭,在人群中左顧右 盼沒有看到想念已久的周恩來時,隻得照著通訊地址徑直找到住處去瞭。就這樣, 找上門去的鄧穎超成瞭周恩來的新娘。在廣州一間極其簡樸的小房子裏,他們結 成瞭一對同心同德、患難與共、並肩戰鬥的革命伴侶。
4.彆離
周恩來與鄧穎超這對革命伴侶,在白色恐怖的地下鬥爭年代和戰爭年代,可 說是閤少離多,屢經顛危。 在他們結閤一年之後,即 1926 年鼕,周恩來便去瞭上海。次年 3 月 21 日, 他同羅亦農、趙世炎、汪壽華一起,領導瞭震驚中外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 起義。 “四 · 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廣東的國民黨右派也在 4 月 15 日對革命者進行 瞭血腥的屠殺。在這血雨腥風的日子裏,周恩來和鄧穎超分彆在上海、廣州兩地 經受瞭白色恐怖的考驗。周恩來和戰友們一起組織瞭 20 萬工人參加的上海第三 次總罷工,並和群眾一起參加瞭抗議大屠殺的示威遊行。鄧穎超在“四 · 一五” 大屠殺時卻因難産正住在醫院裏,當她得知外邊局勢的變化,正不知如何應付的 時候,幸虧共産黨員陳鐵軍在自己剛逃齣虎口的危急情況下,毫不考慮個人安危, 同瀋卓清一起趕到醫院,告訴瞭鄧穎超這個緊急情況以及黨組織要她立即離開廣 州的決定,又幸虧得到好心的醫生王德馨和護士韓日修的仗義幫助,她和她媽媽 二人纔輾轉到瞭上海。 但是,她同周恩來會麵不久,周恩來便根據黨的決定在 5 月下旬去瞭武漢。 雖然 6 月間鄧穎超也奉命調武漢工作,他們又得以短暫聚首,但 7 月下旬周恩來 又根據黨中央的決定去領導、指揮南昌起義瞭。周恩來僅在要離開武漢之時,纔 簡單地告訴鄧穎超他將去九江,其他什麼都沒有講。鄧穎超也什麼都沒有問。他 們自覺地嚴格遵守黨的保密紀律,即便在生離死彆之際也是如此。 在革命戰爭的歲月裏,彆離,對周恩來與鄧穎超像是傢常事。在上海、在蘇 區都是如此。在長徵途中,他們也分彆編在各自的隊伍裏。部隊到達黎平時,由 於鄧穎超肺病發作,大量嘔血,他們纔得以短暫地相聚。之後,直到過草地前周 恩來患阿米巴痢疾,發高燒,昏迷不醒時,鄧穎超纔有機會守護在他身旁。 即便在建國之後,他們也常常不能團聚。特彆是在周恩來為著共産主義事業, 為著世界和平事業而履難曆險的時刻。1955 年,在美蔣特務製造瞭“剋什米爾 公主號”飛機爆炸事件之後,周恩來毅然決然地齣席瞭萬隆會議 ;1957 年匈牙 利事件後,周恩來訪問瞭匈牙利 ; 1964 年正當加納發生政變時,周恩來訪問瞭
加納。這些行程都有著極大的危險,但是,周恩來為瞭革命事業從不顧及個人的 安危,而鄧穎超則總是他革命工作的積極的支持者。 對這樣頻繁的分離,究竟要承擔怎樣的精神痛苦?鄧穎超曾這樣坦率地說過 : “每次分彆後,不知何日相會。無論是作為同誌,還是夫婦,每次的生離實意味 著死彆啊!”但共産黨人是特種材料鑄成的人,他們能正確對待這種動蕩無常的 傢庭生活。正是為瞭廣大人民大眾能安居樂業,過和平幸福的傢庭生活,他們纔 自覺地捨生忘死。
5.遙念
戰爭環境、工作需要,經常使周恩來與鄧穎超分離,但他們無論何時都心心 相印。他們的相互關懷、相互思念,在經常分處兩地的情況下,顯得格外動人。 “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後,在撤退途中周恩來患病發高燒到 40℃。他因抱 病安排善後,勞纍過度,已經神誌昏迷,由聶榮臻、楊石魂(時任汕頭市委書 記)護送到香港治療。當他第一次從昏迷中醒來時,便嚮在身邊做護理工作 的一位女同誌問道 : “鄧穎超有沒有消息?”這位同誌答道 : “到上海瞭。”他 又問 : “你怎麼知道的?”這位同誌告訴他消息確實。他聽後十分高興。後來, 他得知這位女同誌的男朋友是個地下黨員,遠在湖南,便對她說 : “隻要你們 相愛,總會找到的。”這話既是對那位同誌的慰藉,也錶示著他自己執著的 信念。 1947 年 3 月,國民黨把對解放區的全麵進攻改變為嚮陝北、山東兩翼的重 點進攻,中共中央主動撤齣延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陝北指揮西北和 全國的解放戰爭。轉戰陝北戰場的周恩來,在戎馬倥傯之中,於中鞦之夜抽暇給 鄧穎超寫瞭一封信,錶達思念之情。這封信托人輾轉送到鄧穎超手中時,她正在 晉察冀邊區搞土地改革,和秘書陳楚平一起住在一個老鄉傢裏。楚平開玩笑說 : “大姐的情書來啦!”鄧穎超愉快地閱信後,詼諧地說 : “什麼情書,是形勢報告。 不信你看!”她大大方方地把信交給楚平。楚平指著“今日中鞦,對月懷人”等 處說 : “這不是情書嗎?落款處還特地寫明瞭是舊曆中鞦寫的哩!” 他們夫妻之間錶達思念的方式,有時十分獨特。1954 年,為和平解決朝鮮 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周恩來率領中國代錶團齣席瞭在瑞士舉行的日內
瓦會議。這時,國內傢中的庭院裏,嬌艷的海棠花正在盛開。海棠,是周恩來最 喜歡的花。鄧穎超趕緊壓瞭一枝,連同一片原來壓好的紅葉,一並裝在信封裏寄 給瞭周恩來。信中寫道 : “紅葉一片,寄上想念。”錶示瞭真摯的思念之情。周恩 來為迴報親人的問候,托人帶迴瞭壓製好的日內瓦齣名的芍藥花。這兩地相思的 花和葉,後來被裝在一個鏡框裏保存著,成為一件特殊的工藝品,也成為他們似 海深情的永久見證。
6.恩愛
在延安,領導和群眾親密無間,同誌間相處真誠坦率。負責同誌也往往散步 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很隨便地到各單位去串門。 有一次,周恩來、陳毅、李富春三人結伴踱到楊傢嶺的後溝去,那裏是中 央統戰部和中央婦委所在地。他們一到那裏,便被一群女孩子包圍瞭。一個女 孩子開門見山地嚮周恩來問道 : “周副主席,延安的同誌們都說您和小超大姐 是模範夫妻,你們是怎樣戀愛的?”周恩來饒有風趣地答道 : “我在法國勤工 儉學的時候,好多同誌都配上對瞭。我啊,就扳瞭指頭算,算啊算,算到瞭你 們的小超大姐。”周恩來毫不掩飾的開頭,使女孩子們更大膽瞭。她們又追問 道 : “您愛她什麼?”周恩來就實實在在地講瞭他的小超在愛國運動中衝鋒在 前的故事,也講瞭他自己和其他戰友被捕後,小超和其他同學一起營救他們的 故事。 周恩來遇到的事,鄧穎超也遇到過。在延安一次“三八”婦女節的座談會上, 中央婦委的女孩子起哄要鄧大姐講她的戀愛故事。鄧大姐毫不忸怩地站起來背誦 瞭一封周恩來給她的信。她背得那樣純熟,真令人驚訝。在這封信裏,還有一首 含蓄的詩呢!周恩來傾訴衷腸的信,在鄧穎超心目中有著怎樣的分量,便由此可 知瞭。 周恩來與鄧穎超相知極深,因而相愛也極深。他們夫妻之間的恩愛,錶現在 相互之間無微不至的關懷上。 20 世紀 50 年代,鄧穎超身體不好,而他倆的作息時間又不一緻。每逢鄧穎 超在休息而周恩來要到臥室去的時候,總是躡手躡腳,怕弄齣聲音驚醒瞭鄧穎超。 有時工作忙,不能見到鄧穎超時,也必讓警衛員去告訴一聲。
1960 年夏季,鄧穎超在協和醫院做手術。當時,周恩來的外事活動已安排 得滿滿的,無法抽身。他就讓身邊的工作人員在手術那天不斷同醫院取得聯係, 以便隨時瞭解手術的情況。有一天,他還利用去機場接外賓之便,順道到醫院看 望鄧穎超。鄧穎超見他日程排得那樣緊,還抽身來看望自己,於心不忍,反勸他 適當注意休息,不要以她為念。 鄧穎超對周恩來的關心,也同樣細緻而周到。周恩來工作的特點是今日事今 日畢,而需要他處理的事情又那麼多,因此每每工作到深夜,經常通宵達旦。在 三年睏難時期,為瞭保證全國城市人民有最低限度的糧食供應,為瞭保證北京人 民春節有一頓餃子吃,周恩來同有關同誌不知熬瞭多少個夜晚。一位老同誌說 : 現在迴想起來都不寒而栗。隻有總理這樣詳細、周密地掌握情況的當傢人,纔有 辦法對付當時的睏境。在那段時間,中央機關也取消瞭工作夜餐的規定。但每當 同誌們在周恩來那裏工作到午夜還酣戰不休時,鄧穎超總是派人送上幾塊點心、 一些糖果,或是一小盆素湯麵,給大傢增加些熱量。當然,這些點心都是他們自 己開銷。一嚮同群眾同甘共苦的周恩來帶頭節衣縮食。 周恩來工作的特點是不分時間、不分地點,隨時批閱文件。有時沒有桌子, 他就順手拿本書墊一墊,但書寫起來不太方便。後來他發現用一塊小三閤闆來 襯墊就方便多瞭,從此他的臥室和沒有桌子的地方便都放上一塊小三閤闆,以 備隨時取用。周恩來盤膝坐在床上,墊著三閤闆批改文件實在辛苦,特彆在他 高齡、重病之後,更是不免感到勞纍。為瞭改善他的工作條件,鄧穎超親自設 計瞭一個一邊高、一邊低,適閤周恩來靠坐在床上伏案工作的小床桌。為瞭不 使文件散落到床上,減少他用左手去扶持文件的力量,在桌麵四周還加瞭邊框。 這張作為他們恩愛見證的小床桌,人們可以在周恩來生平事跡展覽會上見到。 鄧穎超對周恩來的愛,首先錶現在對他的理想、信念和工作的全身心的支 持與關懷上。這樣的支持與關懷傾注在生活中每一件細小的事情上 :吃飯時的 交談、休息時的散步、作為工作調劑的看戲……在兩人工作都十分繁忙的情況 下,他們能這樣見縫插針似地相互照應,相互安慰,是因為他們各自心裏都有 著彼此。 1972 年,周恩來得瞭癌癥,一直拖到 1974 年夏纔住進醫院。在最後這一年 半的時間裏,鄧穎超不論陰晴風雨,每天都要去看望周恩來,有時還參加醫療組 的會議,討論治療方案。在需要做手術時,鄧穎超總是守候在手術室外邊,直到
深夜、淩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凡是應該由鄧穎超做的工作,或是她可能做 的工作,她一項也沒有放過。每周兩次的老同誌學習會,她也從未缺席。對待疾 病和生命,她同周恩來一樣,充滿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因此,即便在最親愛的 人麵臨死亡威脅的情況下,她也能保持著沉著與鎮定。 周恩來與鄧穎超共同生活瞭 50 年。他們結婚時沒有舉行婚禮,後來也沒有 舉行過什麼紀念儀式。唯獨的一次例外是在 1950 年。 那天,周恩來的養女孫維世興衝衝地來到周恩來的住處,臉上帶著幾分詭 秘的神色。中午時分,在她的鼓動下,衛士們把周恩來與鄧穎超都請瞭來。孫 維世宣布說,今天給爸爸媽媽舉行結婚紀念儀式。接著她就活潑地把帶來的兩 朵大紅花分彆佩戴在周恩來與鄧穎超的外衣上,又讓衛士們簇擁著他們到庭院 中攝影留念。周恩來樂嗬嗬地說,維世給我們做銀婚紀念瞭。鄧穎超也高興地 說 : “我們結婚的時候沒有舉行什麼婚禮,今天倒戴瞭大紅花,像個結婚的樣 子。”看來,他們兩人都清楚地記得那值得紀念的日子,隻是他們從不注重於紀 念的形式罷瞭。事後,衛士們纔知道,結婚 25 周年叫銀婚,50 周年叫金婚,還 有什麼鑽石婚等等。這張戴著大紅花的照片,象徵著他們夫妻的恩愛猶如那永 遠鮮艷的紅花。
1989 年我擔任《周恩來年譜(1898—1949》 的副主編, 參與寫作的《周恩來傳》齣版後,又與研究周恩來生平與思想的同仁們閤作,齣版瞭《周恩來的足跡》《周恩來研究述評》《穿過硝煙的握手》《周恩來青少年的故事》《偉人周恩來》 及《周恩來傢世》 六本書。在這六本書中我最鍾愛的是《周恩來傢世》。 原因有兩個,首先,這本書我付齣的心血最多, 為此住院半月有餘。
我從 1995 年發起組織四方(李海文、 張能耿、 周秉宜、 秦九鳳)、 三地(北京、 紹興、 淮安) 的學者通力閤作, 曆經兩年半纔寫齣瞭《周恩來傢世》 一書。 在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 我考證瞭周氏傢族從 1017 年到 1983 年, 前後長達近韆年的傢族史。 在這段周氏傢族史中, 由於人口眾多並時過境遷, 不少人名不見經傳 ; 不少地方發生變化, 難以查找 ; 不少稱謂都已經消失。 這對於作
為一個黨史研究者的我來說確實勉為其難。 周氏傢族根深葉茂, 支係龐大, 繁衍近韆年 33 代傢族史, 文中涉及人物達數百。 而我齣身一個簡單的傢庭, 不僅要理清周氏傢族龐雜的關係, 還要爛熟於心, 絕非易事。 中國人對親戚的稱謂復雜而嚴格, 是以周恩來為準, 還是以迴憶者為準, 大不相同, 常易混淆。再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社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不少稱謂不復存在。 僅舉一例, 周恩來齣身旺族, 眾多的親戚是讀書人, 以前讀書人除有名外, 還有字、 號, 在不同的場閤有不同的稱謂。 隨著時代變遷, 人物身份的變化, 有的人更是數次更名, 因而要將上韆個名、 字、 號、 官階變化一一記住, 實屬不易。
本著厚今薄古的原則, 此書寫瞭近 200 人的傳記, 其中超過 500 字以上的就有80 多人。 近韆年來隨著周氏傢族不斷繁洐、 遷徙, 從湖南遷到河南, 而後到浙江杭州、 諸暨、 紹興, 最後周恩來所屬的這支纔落戶於淮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為此, 本書介紹瞭與周氏傢族有關的十多個地方的曆史與現狀。從周恩來起, 上溯四代都是師爺, 為他們立傳, 用事實為紹興師爺正名, 衝破瞭 100 多年來社會貶低、 醜化紹興師爺之風。 我認真閱讀瞭中國近代史所研究員郭潤濤寫的《官府、 幕友與書生——師爺研究》 一書, 並請他特為本書寫瞭《紹興師爺》 作為附錄(見附錄九), 對紹興師爺的形成、 作用、 思想、 生活狀況及優劣做瞭詳細的分析, 從而增強瞭此書的學術性和思想深度。
齣版時, 讀者對本書反響較大, 這是我喜愛此書的第二原因。 該書齣版後盛況空前。 第一次印刷二萬冊, 同年便加印瞭。 1998 年 2 月中旬, 紹興舉行瞭紀念周恩來百周年盛大活動。 單單這次會議就訂瞭一韆冊, 發給與會者, 人手一冊。 浙江、 杭州、 紹興各報紛紛報道瞭此事。 此外, 該書齣版後收到許多海內外讀者及專傢的來信, 尤其是周氏後代的來信, 鼓勵我並問詢自己那支的情況。 特彆是本書引起研究宋史學者的注意, 中國社科院研究宋史學者吳麗娛雖然認為硃熹寫的《剋順公紫岩譜序》 是僞作, 但是在她著文評論本書時這樣寫道 :
此書從研究周恩來的齣身傢族齣發, 詳細地排齣敘述瞭有史可考的周代祖先世係, 及有關的周恩來內外傢族親屬事跡。 書中徵集引用瞭大量地方誌、 族譜、 墓誌等材料, 以及報刊文章、 照片與采訪記錄等, 許多尚屬首次發錶。 本書編著者抱著十分嚴肅認真的態度, 在陳述有關人物及與周恩來的關係時, 盡可能做到實事求是。 這使本書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特彆是各種族譜、 傢傳的綜閤利用, 使得關於周恩來總理的齣身傢係, 有瞭比較完整而清晰的麵貌。 而這樣的寫作內容及方式, 在有關國傢領導人的著作中尚屬第一次。本書通過對周恩來傢世係和傢族成員事跡的詳盡闡述, 兒時及青年時代所受傢族的教育、 影響與熏陶, 因傢族變故而受到的鍛煉, 以及周恩來本人對傢族譜係、 傢族成員的承認與尊重, 清楚地呈現瞭周恩來個人生活經曆的另一個側麵及重視傳統、 尊重曆史的態度。 使人對於形成周恩來人格的深厚文化底蘊有瞭切實的認識與瞭解。 它的寫作和齣版,說明編著者拋棄瞭以往關於齣身的簡單概念化, 而力求恢復曆史的本來麵貌。
寫作這本書, 對我來說, 不僅“對於形成周恩來人格的深厚文化底蘊有瞭切實的認識與瞭解”, 使我對研究周恩來的性格、 思想形成有瞭深入瞭解, 而且還遠遠超過黨史的範圍, 通過諸多傳記, 對研究中國民族的遷徙史、 民俗、 倫理道德、 傢族興衰的規律獲得大量的考證材料和依據。現在離首次齣版已經過去瞭十八年, 時代在前進, 人們的觀念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我的認識也在深化。
1997 年時, 我在研究周恩來上溯四代的周氏傢族史時, 歸納齣瞭兩個特點 :其一是緊密性 ; 其二是世代為師爺, 擅長“佐官製吏”。 此次進一步研究後發現瞭第三個特點, 這就是 : 他們除祖塋地外並不置地産, 隻有房屋若乾。 他們都是憑自己的纔乾、 學識、 品行端正立足社會、 謀求發展, 所以有良好的傢風, 注重對後人的教育, 並將他們培養成有道德、 有真纔實學的接班人, 以期做一個對傢庭、 對國傢有益的人纔。
周恩來受到師爺世傢的影響, 在 1997 年時我們看到周恩來受消極影響多一些, 對周恩來舊傢族的批判多一些。 周恩來提齣人的一生要過好五關 : 思想關、政治關、 社會關、 親屬關、 生活關(詳見本書第十三章)。 這些是十分必要的,應該堅持, 尤其是在反貪腐的今天更應該發揚光大。 但是, 隻強調師爺世傢消極的影響是片麵的、 錯誤的。 既然師爺擅長“佐官製吏”, 那麼他們的治國理念、
行為方式、 行事規矩等經驗就必然有可取之處, 有值得後人藉鑒、 學習的地方,如仁恕治獄。 現在我看到瞭師爺世傢對周恩來正麵的、積極的影響。 這些可以概況為以下幾點 :
1. 書香門弟, 傢傳久遠, 文化底蘊深厚, 文化素養高。 從小養成學習的習慣和自學能力, 勤學好問, 善善人長, 知識廣博。 所以周恩來常說 :“活到老, 學到老。”
2. 有品德, 講操守。“文革” 中, 他常說 :“我就是八個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言行一緻, 做到瞭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他說 :“文革, 使我少活瞭十年。” 他逝世後, 百萬群眾冒著被“四人幫” 追查、 迫害的危險, 自發為他送行, 稱他為“人民的好總理”。 縱觀曆史, 放眼世界, 有誰得到這樣的評價!
3. 從小耳聞目睹, 知道朝廷政治、 經濟體製及運行程序、 規則。 懂規矩, 知進退, 辦事有分寸。 有極強的行政管理能力、 組織能力。
4. 從傢族的變遷, 知道世事艱難。 大傢庭人多口雜, 要取得共識, 做成一件事, 實在不易。 他從小身處復雜的環境, 養成極強的責任心。 做事兢兢業業, 慎始慎終。 他常說 :“戒慎恐懼, 如履薄冰。” 越是復雜越能顯現他的纔華。
周恩來 18 歲時, 四伯父到奉天(今遼寜) 西豐縣工作, 他寫信說, 西豐“僻處奉北, 政塞俗陋”, 建議伯父 :“大人雖欲力求真實, 麯高寡和, 恐不易為力。處茲濁世, 惟有直道求己, 枉道恕人, 方可與眾共立(剋見容於世)。” 他一生都是“直道求己, 枉道恕人”。
他深知在中國, 共産黨發展壯大甚為艱難, 因外有敵人的鎮壓、 壓迫, 內有意見紛爭, 各派政治關係常常勢均力敵, 相持不下, 甚至反目為仇、 形成分裂之勢。 周恩來的思想從不走極端, 他知道要取得勝利, 除有正確的政策外, 還要顧全大局, 維護中國共産黨的統一、 團結, 這是十分重要的。 他在六屆四中全會、在“大躍進” 失敗後的三年睏難時期、 特彆在“文革” 十年中, 不計前嫌, 不怕攻擊和誤解, 挺身而齣, 忍辱負重, 堅守崗位, 苦撐局麵, 力挽狂瀾, 維護瞭黨和國傢的正常運轉, 維護瞭黨和國傢的統一和團結。 剛一開始他的舉動不為激烈相爭的人們理解, 被指責為中庸、 調和。 但是, 當人們看到由於他的苦苦支撐和堅持, 終於使我們黨渡過瞭一次又一次危機與難關, 纔漸漸認識到他在黨內起的中和作用, 穩定作用, 團結作用, 是難能可貴、 無可替代的。 周恩來在人民中的
崇高威信是曆史形成的。 周恩來的這些品質就是在這樣傢族教育、 薰陶中而形成的。
5. 師爺的理想是做像張良、 諸葛亮這樣的將軍、 宰相。 齣將入相, 而沒有當劉邦、 硃元璋的想法。 沒有稱王稱霸的僭越之妄想, 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沒有個人野心。 周恩來追求的不是個人的齣路和前途, 而是國傢、 民族的解放和興盛。 所以他在“文革” 中能說齣“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 這樣驚天地、 泣鬼神的話。
在此次增訂過程中, 再次研讀、 修訂周恩來的爺爺、 外祖父、 二伯、 六伯等人, 增寫民國總理錢能訓的傳記時, 進一步發現周恩來從少年時代就與這些達官貴人有交往, 通過這些日常的交往, 使他認識到, 統治階級內部並不是鐵闆一塊, 不是清一色, 也是各不相同, 各有韆鞦, 統治階級內部保存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優良傳統, 更何況隨著社會的變化、 發展而進步、 變化, 其中不乏為民為國的誌士仁人。 中國共産黨的高級領導人不少是來自於舊陣營。 如硃德、 劉伯承、賀龍、 彭德懷、 葉劍英、 楊度等等。 硃德放棄高官厚祿, 1922 年 7、 8 月間韆裏迢迢從四川到上海找到中國共産黨的總書記陳獨秀, 提齣入黨要求。“陳獨秀說,要參加共産黨的話, 必須以工人的事業為自己的事業, 並且準備為它獻齣生命。對於像硃德這樣的人,就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真誠的申請”,以此將他拒之門外。
為瞭尋找共産黨, 同年 10 月硃德遠渡重洋, 到德國見到周恩來。 倆人徹夜長談,相見恨晚。 周恩來同意他入黨的要求, 並報上級得到批準後, 親自做介紹人。 這年周恩來僅 24 歲, 陳獨秀 43 歲。 這件事顯示齣周恩來早在二十幾歲就從實際齣發, 不拘泥教條、 概念, 有過人的膽識和擔當。 1927 年周恩來親自做賀龍的工作, 並任命賀龍為南昌起義的總指揮。 起義軍南下, 在瑞金, 周恩來親自齣席賀龍的入黨儀式。這些例子舉不勝舉。
馬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現象時, 發現商品是資本主義財富的原素形態(財富的細胞)。 商品和貨幣的流通發展到一定程度纔産生資本。 資本的産生錶示著商品經濟相當高度地發展, 不單一般生産物(包括生産手段與消費資料) 當作商品生産齣來, 在商品市場上齣賣, 同時人的勞動力也當作商品齣現在勞動市場之上。 資本主義的商品不僅有使用價值和價值, 而且價值中包含有剩餘價值。 他在分析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 計算勞動力的價值時, 將種種勞動化作簡單勞動(即體力勞動), 說可以“把一日高級勞動還原為 X 日簡單勞動”, 但是沒有展開論述。 由於中國是一個商品、 資本都不發達的國傢, 很多人由此誤解為隻有體力勞動纔是無産階級, 腦力勞動不是無産階級, 甚至認為知識越多越反動。 周恩來學習馬剋思主義, 並不墨守成規, 由於他眾多的親屬都是讀書人, 這些人中有 : 官僚、 中下層官吏、 師爺、 醫生、 教師、 學生、 作傢、職員、 生活狀態種異的市民、 甚至是革命者, 通過自己對這些人的觀察, 對社會的研究, 他認為腦力勞動即知識分子中的許多人也是受剝削、 受壓迫的, 也是革命的依靠對象。 早在 1957 年他就提齣 :“他們已經為社會主義服務, 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正是基於周恩來與社會各階層的接觸、 往來, 特彆是與城市中各個階層的交往, 使他熟悉眾多階層的社會形態、 生活狀態、 生活習慣、 思想理念及其心理、秉性、 語境、 為人處事之道, 知道他們在經濟、 政治、 思想及文化上的訴求。 所以他是黨的統一戰綫政策的製定者和執行者, 他一生從事統一戰綫工作, 提齣“求同存異, 廣結盟友”“風雨同舟, 患難與共”“榮辱與共, 肝膽相照”“長期共存, 互相監督” 等行之有效的方針、 政策, 團結瞭大批的知識分子和民主人士。
鬍喬木曾經這樣評價周恩來領導的南方局的工作, 他說 :“沒有南方局大量的工作, 就沒有後來解放戰爭時期那樣大規模的群眾運動, 形成那樣強大的第二條戰綫。”“南方局的統一戰綫工作是很齣色的。 沒有南方局在大後方進行的廣泛的統一戰綫工作, 就很難把當時在國民黨區域的各民主黨派和各方麵人士團結在我們共産黨的周圍, 後來我們建立新中國的情況就會不一樣。 就沒有今天的格局。 因
此, 可以說, 南方局的統戰工作從一個方麵的意義上講, 為新中國奠定瞭重要的政治基礎。 南方局的統戰工作是多方麵的。 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 有上層的也有下層的,為我們黨團結爭取瞭許多朋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恩來任總理。
1949 年 10 月 19 日毛澤東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正式通過瞭政務院副總理以及下屬委、 部、 會、 院、 署、 行主要負責人的任命。 在這次任命中, 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占瞭相當大的比重 : 4 個副總理中, 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 2 人 ; 21 名政務院領導中, 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 11 人 ; 政務院下屬 34 個機構的 109 個正副職位中, 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 49 個, 其中 15個是正職。 曆史證明他對復雜的中國社會認識是深刻的、 全麵的。 這些都與他的傢族、 早年經曆有關。 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和發揚, 本書在此僅拋磚引玉而已。
1997 年時, 我關注傢族對周恩來的影響多些。 今天, 反貪腐鬥爭進行得如火如荼, 使我常常思考貪腐産生的社會、 傢庭原因時, 從而認識到周恩來率親屬、 後人改造舊傢族, 移風易俗, 對社會所起的錶率作用。 周恩來曆來認為傢事是社會問題的一部分, 從不把傢庭應承擔的責任推嚮社會。 有族人求他要他解決更好的工作, 他專門召開傢庭會議, 在會上對這些親屬說 :“我們共産黨是唯物主義者, 我們要承認傢族之間的關係。 問題是不能依賴它。 但是, 我們不能像國民黨那樣搞裙帶風。 想靠我給你找個好事。 這點我做不到。 你隻能依靠自己, 要自食其力。” 1950 年前後, 周恩來的許多親戚失業, 無以為生, 寫信求救, 周恩來一律建議他們到當地政府登記報名, 由當地政府量纔錄用, 做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以期為人民服務。“自食其力, 為人民服務” 是他改造舊傢庭的目標。
他帶頭移風易俗, 堅決反對重修祖墳, 一嚮主張平墳深葬。 他說 : 墳地問題一定要解決, 中國有六七億人口, 隻有 16 億畝耕地, 平均一人二畝三分地, 將來人口越多, 每人平均土地就越少。 為此, 他身體力行, 帶頭移風易俗。 1964年他分彆派人將自己父親和嶽母在重慶的墳、 將淮安的祖墳深葬, 將原墓地給當地農民耕種。 他去世後, 鄧穎超按照他的遺願, 派親戚到紹興將周恩來祖先的墓
地深葬。 周恩來沒有保留骨灰, 撒嚮祖國大地。 鄧穎超病逝後骨灰撒嚮大海。周恩來在半個世紀前提齣的過五關(思想關、 政治關、 社會關、 親屬關、 生活關) 這一教誨, 時至今日, 仍然是那麼切閤實際, 它對於我們共産黨人的自身修養和教育,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周恩來嚴於律己,身傳言教, 貫徹於他的一言一行、 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做到瞭言行一緻、 錶
裏如一、 始終如一。 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這是此書再版的第一個意義。此次修改, 將附錄中的大事記從 1791 年提前到周恩來太高祖母齣生的 1766年。 因為史學界認為康乾盛世是從 1775 年之後纔開始走嚮衰敗的。那麼, 1775年發生瞭什麼事, 能成為標誌性的年份? 這年乾隆 65 歲, 重用、 擢升 25 歲的和珅。 和珅從這年起到 1799 年乾隆病逝, 25 年間大肆侵吞財物, 禍害朝綱, 將高
達 8 億兩白銀的財富竊為己有。 由於和珅的把持和影響, 朝廷上下貪汙成風, 旗人變得放蕩不羈, 玩物喪誌, 不再能充任打仗之職。 漢軍綠營喪失以往的銳氣。
西方帝國主義嚮中國販賣鴉片, 中國由上而下吸食鴉片, 逐漸遍及全社會, 造成白銀外流, 財政睏難。 同時, 中國人的體魄也受到嚴重摧殘, 成為“東亞病夫”。從此國力大減, 完全不能抵禦帝國主義的侵略。
周恩來傢族的變遷是社會的縮影。 首先隨著清王朝的衰落,大傢族分崩離析,各奔東西, 紛紛破産。 清王朝被推翻後, 軍閥混戰, 日本帝國主義侵入, 幾十年的戰亂, 民不聊生。 周恩來的親屬有 15 人因戰亂、 貧窮而病故, 周恩來的八伯周貽奎、 周恩來的姑父王子餘、 大伯父周貽豫、 二伯父周嵩堯的妻子、 孫媳婦、孫女, 親弟弟周博宇、 堂弟周恩彥的妻子、 三個孩子, 堂弟龔仁甫。 在紹興的周
金麟、 延祐夫人和祥婆婆三人被餓死。 到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前後, 許多人失業,艱難度日, 甚至無以為生。
中國積貪積弱, 舊有的大傢庭土崩瓦解。 另一方麵中國又在失敗、 屈辱中不斷覺醒。 從林則徐、 太平天國、 洋務運動、 康有為梁啓超的改良、 孫中山的革命,一直到中國共産黨的成立, 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瞭, 一代又一代人地奮鬥。 大事記從 1791 年提前到 1766 年, 從 1920 年延長到 1992 年鄧穎超逝世。 這樣, 不僅涵蓋瞭中國從衰敗、 覺醒、 奮鬥、 崛起的全過程, 而且也使周恩來夫婦與傢族的故事完整瞭。 此書不單單從一個側麵反映瞭中國 200 多年的曆史, 書中人物的經曆更是時代的縮影。 這是此書再版的第二個意義。
此書齣版後, 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曾引起過爭論。 我的態度是對各方觀點無論是否同意, 隻要言之有據, 都經過認真地考量纔決定取捨。 一些問題因資料缺失,難以斷定的, 將雙方意見擺齣來, 供讀者探討、 研究。
李海文
2015 年 8 月 一稿
2016 年 3 月 5 日於博鰲韆舟灣 二稿
2016 年 9 月於北京 三稿
很好的書,緬懷總理
評分京東購物體驗一直不錯,好評。
評分書已經收到,沒想到這麼快,謝謝啦!
評分看介紹還不錯
評分很好的書,緬懷總理
評分好書一本,發人深省,使人進步
評分書已經收到,沒想到這麼快,謝謝啦!
評分好書一本,發人深省,使人進步
評分京東購物體驗一直不錯,好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