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鲁迅作为文学家、思想家在现代思想启蒙、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贡献,彰显他一生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爱国忧民的情怀。本书充分借鉴目前已有的传记资料、回忆材料,力求使鲁迅形象丰富、立体,语言追求生动、易懂,方便阅读者接受、理解。
内容简介
对鲁迅的喜爱和理解,会随着阅历的丰富而一步步加深,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这自然源于鲁迅的深刻与人格魅力。本书回顾了他一生的经历,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如何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长为满怀爱国激情的青年,再到一位为民众生存而呐喊的先觉者。他一生中“碰壁”不可谓不多,但从未选择逃避、放弃,而是坚守理想、反抗绝望,将挫折化为前进的动力、思考的资源,这种“韧性”精神对我们依然有启发意义。本书大量参考了关于鲁迅的回忆文章,吸收了可信度高的史料,以有趣、有益为写作的旨归,注重细节描写,力求还原一个冷峻与温情并存的鲁迅。相信读者朋友读完本书后,会发现鲁迅没有那么尖刻、爱挖苦人,反而觉得他像一位良师益友——慈爱的长辈、可以谈心的朋友。
作者简介
范阳阳(1983——),男,河南驻马店人,中国人民大学2011级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鲁迅及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思想史;现为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讲师。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
出生
家族
第一个师父
家人
性格
画画
读书
百草园
三味书屋
小伙伴
家庭变故
父亲的病
第二章 南京求学
江南水师学堂
矿路学堂
第三章 留学日本
弘文学院
仙台学医
退学回东京
第四章 回国工作
杭州教学
绍兴教学
光复前后
南京教育部
第五章 北京岁月
教育部
《新青年》时期
二十年代
第六章 厦门
学生的欢迎
教学
指导青年
日常生活
学校纠纷与矛盾
辞职与挽留
第七章 广州
欢迎
广州印象
教务工作
“清党”
辞职
沉默
第八章 上海
生活
工作
创作
文坛论争
检查制度
办刊物
青年们
儿子
“一·二八”
爱国情怀
被通缉
日常娱乐
和瞿秋白
政治
版画
书店
病与死
第九章 身后事
葬礼
时人评价
精彩书摘
《常春藤传记馆·古国的呐喊:鲁迅传》:
家族
按照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说法:他们的家族大概是在北宋末南宋初时,跟随宋朝皇室,由河南汝南迁到绍兴的,门口挂着的“汝南周”牌匾提醒后人不要忘记祖籍在哪里。祖父周福清在《恒训》中有关于家族历史的回忆,周家在明朝万历时已经达到了“小康”,在乾隆年间还有很多产业,称得上是大家族。但从嘉庆、道光年间开始,由于子孙挥霍、争夺财产、不善于经营家业等,家族开始走下坡路。到了鲁迅小时候,周家还算比较富足,他说:“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在鲁迅出生之前,由于家族子弟越来越多,老台门已经不够住了,就新建了新台门、过桥台门,这两个台门在当地人眼中都是读书世家。
新台门位于十字街口与覆盆桥之间,这里不是绍兴的闹市,当时在这条街上住着官僚、地主以及手工业工人等,小店铺也不少,人们自夸“天上天下,不如塔子桥下”。①新台门住着六房人,占地约1125平方米,鲁迅一家属于其中的“兴房”,鲁迅在这里度过了儿时的岁月。
各台门在生活上、经济上各自独立,地理的距离也拉开了心理的距离,族人们渐渐由以前的朝夕相见,变成了形同陌路,只有在节庆、祭祀等活动时才聚在一起。鲁迅小时候,也只有遇到有婚丧喜庆等事情时才去老台门,和小伙伴去后园采摘花草,有小伙伴放风筝时,鲁迅怕踩坏草地,只在一旁看着。
在这个大家族中,各色人物都有,鲁迅的三弟周建人说:“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愁云惨雾遍被整个家族。姑嫂勃谿,妯娌争吵,婆媳不和,夫妻反目;今天这个上吊,明天那个投河,你吞金子,他吃毒药。”家族里的一位叔父说:“我们周家的气数尽了,你看,台门里出来的人,一个个像败篷时的钩头黄瓜!”①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里说:“试一翻大族的家谱,便知道始迁祖宗,大抵是单身迁居,成家立业;一到聚族而居,家谱出版,却已在零落的中途了。”周家也是这样,家族里的一些人物后来成了鲁迅小说中的形象,比如周子京一心想要发现宝藏,到最后发展到失魂落魄的境地,到了夜里自己扇自己的嘴巴,责骂自己:“不孝子孙……”《白灯》的情节就是从这里来的。①
第一个师父
按照当时迷信的说法,鲁迅的农历生日和“灶司菩萨”是同一天,“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不过,就怕难养大”。②也因为鲁迅是周家的长房长孙,所以周家上下都想方设法,使他能顺利长大成人,比如所谓“记名”,祈求平安健康。
鲁迅回忆自己在不到一岁的时候,被家人带到长庆寺,拜寺院住持“龙祖”为师父,大家都叫他“龙师父”。他身体瘦长,留着小胡子,对人很和气,平时管理寺里的各种事务,给鲁迅的印象是:“他不过是一个剃光了头发的俗人。”这位师父给鲁迅起法名“长根”,并且送给他一个银八卦,上面刻有“三宝弟子法号长根”,一件只有喜庆大事才能穿的百家衣(即“衲衣”),还有一条称为“牛绳”的东西,用以避邪。
当时鲁迅居住的东昌坊口有两个热闹的地方:一个是演戏时搭在十字街口的戏台,另一个便是经常做“水陆道场”的长庆寺。寺院主要依靠举行一些仪式活动来维持生计,却常常有很多人光顾这里。龙师父总是客客气气地招待游人,并且还会给人看病,遇到家庭穷困的便分文不收,有的病人在过年时送给他糖或者礼品时,他也会回赠给对方礼物。龙师父还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性格刚直的人,当时的规矩是吹敲和尚才能公开结婚、吃荤,但他自己就娶了妻子。鲁迅就故意问他,想使他尴尬,结果他理直气壮地说:“和尚没有老婆,小菩萨哪里来?”还有一次,乡间演戏,他和演员熟悉,便上台替他们敲锣,观众认为这不是和尚应该做的,便吵闹起来,龙师父也不甘示弱,双方便你来我往。从鲁迅写的回忆文章冲我们可以看出,这位龙师父曾经给他留下了温暖的记忆。
……
常春藤传记馆·古国的呐喊:鲁迅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