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们为什么要买房,为此甚至不惜当”房奴”?世上究竟有没有鬼宅?风水先生的图谶术真的没有用吗,)房子为什么要有墙、门、窗?旅游中怎样去欣赏古建筑,建筑为什么能和心理学联姻?建筑心理学对我们买房居家有哪些帮助?李正权、李乾晋著的这本《建筑心理杂谈》从建筑与需要、建筑与认知、建筑与情感三个方面来讨论人的心理与建筑的关系,我们的需要决定了我们建造或购买房屋的意志,我们对建筑的认知和评价实际上就是建筑对我们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我们通过对建筑的情感投射使建筑从“他者”变成“我者”,从而使建筑成为我们的欣赏对象。《建筑心理杂谈》集纳了作者对建筑心理学进行多年研究的成果和心得,夹叙夹议,通俗易懂,适合于从事建筑和旅游工作的相关人员,包括从事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工作的人员(特别是房屋销售人员和导游)学习,也适合于对建筑感兴趣的(特别是准备或正在购买、装修、改建房屋的)广大读者借鉴,还可以作为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李正权,男,1950年6月生,已出版《质量心理学概要》《质量送我上青云》《九开八闭重庆城》《重庆地名杂谈》《青春从**战火走过》等20余部专著(含与人合作),发表论文数百篇、小说散文等上千篇,多次获重庆市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
李乾晋,男,1981年3月生,曾留学俄罗斯.一直从事建筑工作,发表论文、散文多篇。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让建筑心理学产生更大的价值
引言:从买房说起
上篇 需要与建造
01 建筑是改善生存环境的产物
02 建筑的功能与我们的需要
03 以住宅为例的功能与需要分析
04 建筑可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05 我们为什么要建造房屋
06 从穴居到花园小区
07 对建筑的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
08 购房更多地体现出自尊需要
09 作为财产或资产的房屋
10 建筑:安全性与安全感
11 宗教建筑为何庞大堂皇
12 对建筑丰富多彩的具体需要
13 对建筑需要的个性和社会陛
14 从对建筑的需要到对建筑的需求
15 建造者怎样去满足顾客的需要
16 建筑对顾客需求和期望的导向
17 建筑法律与建筑规范
18 建筑师在把握顾客需求和期望中的作用
19 创新:建筑应当把握时代精神
20 建筑: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21 例证:为什么要有墙、门、窗
22 例证:重庆民居的历史发展
中篇 认知与影响
23 建筑影响我们心理的途径
24 建筑构成的空间、时间和人文环境
25 建筑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心理
26 直接影响我们心理的物质环境因素
27 对建筑的有意识认知和无意识认知
28 建筑符号与建筑文本
29 对建筑从感性到理陛的认知过程
30 建筑对我们心理的长期影响
31 建筑对我们心理的潜移默化
32 条件反射的持久与懈怠
33 建筑认知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34 对建筑的臆想陛评价与歪曲性评价
35 影响对建筑认知和评价的心理因素
36 无意识是怎样接受建筑影响的
37 梦境:建筑影响心理的另一个途径
38 建筑散发的物质是怎样影响心理的
39 建筑提供的功能具有两面性
40 我们对建筑正面影响的吸收
41 我们对建筑负面影响的反制
42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建筑师
43 例证:鬼宅是怎么回事
44 例证:趋利避害的风水学说
下篇 情感与欣赏
45 建筑怎样从“他者”成为“我者”
46 建筑的“形”与“态”
47 我们对建筑的情感投射
48 从认知到移情的投射过程
49 情感投射与建筑形象
50 对建筑同一性的情感投射
51 对建筑异质性的情感投射27
52 我们与建筑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53 我们与建筑之间的心理距离
54 对建筑的审美疲劳与情感投射
55 建筑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56 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57 建筑的美和丑、雅和俗
58 从心理学角度看建筑的异化
59 建筑异化与情感投射
60 让建筑从异化到人}生化
61 对建筑从实用到欣赏的心理转换
62 建筑欣赏什么
63 怎样欣赏建筑之美
64 中国古建筑的欣赏重点
65 例证:文人雅舍的精神追求
66 例证:亭台楼阁的诗文意境
附录
附录A 住房的功能
附录B 寻幽探奇说寨子
附录C 重庆小巷天下绝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三年前,与正权先生有过一次沟通,其主题为传统建筑与心理学的关系。当时很令人吃惊,因为本人认为正权先生在建筑学和心理学这两个领域均属局外之人。然,一个月前,当其将书稿传我并望我为其作序时,不禁大吃一惊。
诚惶诚恐拜读了正权先生的大作,令我们这些自诩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从业者汗颜。
正权先生是“杂谈”的高手,笔耕不辍三十余年,屡有作品问世,其中不乏精彩独到之作,对本土文化的研究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为此,对正权先生能把建筑学和心理学融入“杂谈”中,颇感惊诧,确也让我们这些从事传统建筑文化行业,特别是文物保护与古建筑的,有一点惭愧。
众所周知,心理学属于一门应用与行为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证学科,而建筑学从广义而言,是研究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二者的共性在于围绕着社会与人的需求产生,并服务于后者,这就是建筑心理学。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美感与成就是公认的,其各种元素,已有很多大师做了精辟的论述。然而,国内尚无一本建筑学与心理学结合的专门论著。正权先生穷三年之功,与其公子乾晋合作,在园林集团的支持和帮助下,填补了国内空白,无疑是一个创举。此破题之作,为传统建筑学开辟了新的视野,为心理学拓展了新的领域,不论是搞建筑的,还是从事心理学研究的,都可以从中吸取各自所需,都可以从阅读本书的体验中获取相应的快感。此书可读性极强,没有生涩的词汇和大堆的理论原理,通俗易懂,以“杂谈”的形式成书。一个命题,从建筑学的构架落笔,用心理学的常识去阐述,以哲学的角度去分析,加之以管理学的理论和历史学的方法去调整和论证,充分显示出作者的百科根底和自信,同时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紧紧抓住心理学这一核心,更显示出作者的独到视角。
拜读过正权先生的诸多大作,其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对区域文化的研究,如传统民居中墙、门、窗的论述,对重庆民居的分析,对文人雅舍的品评,都达到相当的深度。数以百计的专业论文,二十余部专著,都显示出正权先生的理论功底。所以,此书亦可看成是作者在深耕不辍三十余年的一个集大成之作,在这个边缘学科里,成为中国第一人,亦可说是这个领域国内的开山之作,确可贺也。
本人是学历史的,深知其另一面的可能性,于是思考:此书在三个方面可以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索与研究,使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其一,上下五千年的泱泱中华,在当今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引领下,如何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价值与体系通过心理学实证与实验来论述,从而形成这一学科的理论框架,实现其价值从理论到实践的质变,达到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目的,进而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去探索去研究去创造新的辉煌,让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其二,作为文物保护和古建筑的从业者,深谙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我辈的天职,而在这个行业的认识与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诸多的争议与不确定性。这更需要全社会来凝聚更多的共识,形成最大的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力量。如果我们大家都能来做那么一点点对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有益的小事,则吾辈之幸也。正权先生这本书,如果能够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深化,亦是能起到这个作用的。
其三,毕竟,此书的具体例证或表述大多以作者的经验与认识为主,还缺乏更完备的理论、更扎实的试验和更重要的实践检验。但愿此书的面世能带来对该学科的更多关注,亦恳望诸多建筑学、心理学、历史学的专家学者们进入此领域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让建筑心理学在建筑行业和人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杂感”对“杂谈”,是为序也。
2017年早春时节
建筑心理杂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