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陽論壇1(增補版)》介紹瞭扶陽理論的核心思想與運用,治未病——救胃氣,保腎氣,溫陽扶正大傢吳佩衡學術思想研討,首屆扶陽論壇討論,在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座談,“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論——劉力紅給傳統班的一次課等。
扶陽理論的核心思想與運用
盧崇漢(2007年12月22日下午)
治未病——救胃氣,保腎氣
李可(2007年12月23日上午)
溫陽扶正大傢吳佩衡學術思想研討
吳榮祖(2007年12月23日上午)
首屆扶陽論壇討論
(2007年12月23日下午)
在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座談
(2007年12月25日)
“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論——劉力紅給傳統班的一次課
附錄:醫理真傳
《扶陽論壇1(增補版)》:
麻黃10~45g,製附片45~200g,遼細辛45g,高麗參15g研粉衝服(高麗參為什麼研粉衝服,因為散劑比湯劑慢,可以把下陷的中氣從下邊慢慢提到上邊,對喘證有用),生半夏45g(大傢不要怕,我一輩子用過的生半夏,書上寫的是1噸,實際我每月平均劑量30到50公斤,和附子情況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點,絕對不會齣問題,這是張仲景告訴我們的,大傢要相信醫聖是不會錯的,所有《傷寒論》的方子中半夏都是生半夏。生半夏後麵有個洗字,就是用開水衝一迴,為什麼製半夏治不瞭病,在座的可能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製半夏的製作過程,清水泡15天泡到發酵,再加水加白礬又15天,然後拿薑、甘草和到一塊再泡15天,共45天,製齣來的半夏純粹是藥渣子,治不瞭病。再一個問題,根據《神農本草經》,半夏治病是辛以潤之,它為什麼能通大便。我用生半夏先是洗一洗,洗下來的水是黏糊糊的、滑的,那個就是通大便的。凡是辛的東西都有潤的作用,産生津液,附子大辛,它也可以生津液。左季雲老先生評價附子就是通陽生津液,陽生陰長。我知道盧老師的觀點也是這樣,陽不生,陰不長,所以生半夏絕對無害,民國初期的張锡純老先生就是用生半夏,近代的硃良春老先生也是用生半夏治病,生半夏治病非常快,剛纔介紹的這兩種病用製半夏完全不會起作用),乾薑30g,五味子30g,製紫菀15g,製款鼕花15g,殼白果打20g,腎四味各30g,炙甘草60g,桂枝45g,赤芍45g。
……
《扶陽論壇1(增補版)》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豁然開朗”。我一直覺得中醫的理論太玄乎,很多概念都聽得雲裏霧裏,但這本書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這些概念都講明白瞭。作者在開篇就非常直白地指齣瞭“陽氣”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核心地位,並將其與“陰”進行對比,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問題的關鍵。 書中對“虛陽證”的論述,簡直是讓我如獲至寶。我之前一直對一些“虛不受補”的病例感到睏惑,看瞭這本書之後纔明白,原來很多時候是陽氣不足,無法運化藥物所緻。作者詳細地分析瞭虛陽的各種錶現,以及如何通過溫陽散寒、益氣養血等方法來糾正,讓我對臨床治療有瞭更清晰的方嚮。增補的部分更是把一些我平時接觸不到的疑難雜癥的治療經驗都囊括進去瞭,讓我感覺像是在偷學一位名醫的秘籍。這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但內涵卻極其豐富,每次重讀都能有新的發現。
評分這本《扶陽論壇1(增補版)》給我帶來的,是一種“頓悟”的感覺。長期以來,我一直對中醫的“治未病”理念心嚮往之,但總覺得理論層麵很難落地。這本書則提供瞭一個非常具象化的切入點——“扶陽”。作者通過對“陽氣”的細緻剖析,讓我明白瞭“陽氣”如何影響人體的健康,以及一旦陽氣不足,會引發哪些連鎖反應。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少火”和“壯火”的區分,以及它們在維持人體生理功能中的不同作用。這讓我對“火”的認識不再是單一的“發熱”,而是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在講解的過程中,並沒有迴避一些比較深奧的理論,但又善於用形象的比喻和精煉的語言將其闡釋清楚,讓我既能感受到中醫的博大精深,又不至於望而卻步。增補的內容更是讓我驚嘆,作者將“扶陽”的理念延伸到瞭對一些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慢性疲勞、亞健康狀態的調理上,並且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跟一位經驗豐富、醫術精湛的老師傅學習,收獲滿滿。
評分讀《扶陽論壇1(增補版)》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我一直認為中醫的精髓在於“理”,而這本書恰恰是把“理”講透瞭。它不是那種隻告訴你“怎麼做”的書,而是深入探討“為什麼這麼做”的根源。作者在論述“扶陽”理論時,會追溯到《黃帝內經》的經典原文,並結閤曆代醫傢的認識,進行梳理和辨析,展現瞭深厚的學術功底。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對這本書的信賴度大大提高。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闡述“陽氣”的功能時,不僅僅局限於“溫煦”和“推動”這些基礎概念,還會進一步探討陽氣在“固攝”、“氣化”等方麵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與陰液、精血等物質相互配閤,共同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這種對生命現象的精微觀察和深刻理解,讓我看到瞭中醫理論的博大精深。增補的內容更是將這些理論與臨床實際更加緊密地結閤起來,通過一個個鮮活的病例,讓我看到瞭“扶陽”理論在解決疑難雜癥中的巨大潛力。這本書讀起來需要一定的思考,但每一次的思考都能帶來新的領悟,這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是在其他很多書籍中都難以獲得的。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酣暢淋灕”。我之前嘗試過一些關於中醫基礎理論的書籍,但往往是“點到為止”,很多關鍵的概念都隻是淺嘗輒止。而《扶陽論壇1(增補版)》則不然,它以“扶陽”為綫索,將中醫的很多核心概念都串聯瞭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作者在講解“陽氣”與“陰陽失調”的關係時,用瞭非常多的篇幅去闡述,讓我對“病由陽虛起”這一觀點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扶陽”在不同病癥中的應用的論述。從內科的雜病,到婦科的月經不調,再到兒科的體質虛弱,作者都一一列舉瞭具體的證候和相應的治法。而且,他不僅僅是給齣方劑,更重要的是講解瞭每一個方劑的組成原理,以及藥物之間的配伍關係,為什麼這樣配伍能夠達到扶陽的目的。這種“授人以漁”的教學方式,讓我覺得收獲頗豐。增補版在原有的基礎上,還增加瞭不少現代醫學對某些病癥的研究成果,將中醫的辨證論治與現代醫學的病理生理學有機結閤,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對中醫的認識更加立體和全麵。
評分這本《扶陽論壇1(增補版)》真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對中醫的理論體係很感興趣,但很多書都寫得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就是太過淺顯,讓人覺得不過癮。這本書恰好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開篇的幾章就對“扶陽”這一核心概念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釋,讓我這個中醫門外漢也能逐漸領會其精髓。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在娓娓道來,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他善於用生動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例子來解釋復雜的理論,比如在講到“陽氣”的重要性時,他會拿太陽、火苗來類比,讓我瞬間就能get到陽氣對於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性。 而且,書中對於臨床案例的分析也極為到位。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病癥和方藥,而是詳細地講解瞭辨證思路,一步步地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用藥,藥方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我特彆喜歡其中一個關於“虛陽上越”的案例,作者通過對病人心神不寜、潮熱盜汗等癥狀的細緻觀察,層層剝繭,最終找到瞭問題的根源在於脾腎陽虛。這種抽絲剝繭的分析過程,讓我感覺自己也參與到瞭診療過程中,極大地提升瞭我對中醫臨證思維的理解。增補版的內容更是錦上添花,對一些經典理論進行瞭更細緻的補充和現代醫學視角的解讀,讓古老的中醫理論煥發齣新的生命力。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滿意。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套書
評分書包裝的好,沒有摺損,本身也是好書
評分慢慢翻閱,期待不讓我失望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書包裝的好,沒有摺損,本身也是好書
評分滿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