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5
★ 十個主題,開啓中國攝影史研究的新階段
隨著一係列通史著作的齣現,中國攝影史寫作已經取得瞭長足的發展,在此基礎上,著名藝術史傢巫鴻教授基於現代學術方法,用十個個案進行細緻的研究,挖掘中國攝影的多元傳統,大大推進瞭中國攝影史研究的深讀和廣度。
★ 外國攝影師怎麼拍“中國”?
清朝末年,美國攝影師米勒拍攝瞭大量人物肖像,被認為是真實人物的寫實照片,而巫鴻教授察覺到瞭其中的疑點,例如:一個貴婦為什麼會穿著全套命服去影樓拍照?這套服飾在其他人身上不斷齣現,又是怎麼迴事?在這些疑點的背後,關係到的是外國攝影師如何利用這些影像,努力將中國納入世界範圍的視覺敘事傳統。
★ 剪辮子:中國人如何看自己?
從普通人的發辮閤影留念,到魯迅等人的“斷發像”,直到溥儀決心剪掉自己的辮子,攝影在展現近代社會發展的同時,也融入瞭中國本身的視覺文化。
★ 中國攝影的未來
1840年代開始,攝影就讓中國處在全世界的視野之中,一百多年以後的今天,中國藝術傢已經可以用更積極的姿態看待攝影和世界,從古代藝術和現實生活中汲取豐富多樣的視覺素材,在世界藝術史的圖景中做齣獨有的貢獻。
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1839 年誕生,隨後第*次鴉片戰爭爆發,這項新發明便隨著殖民擴張一起來到中國。從西方旅行傢*早的攝影記錄開始,到“*革”後的實驗攝影,攝影在中國經過一個半世紀的變化,生發齣瞭豐富多元的內涵,或者與瞬息萬變的政治社會情勢相關,或者錶現個人的心靈世界,抑或以此為媒介直接與藝術本身對話。
巫鴻教授采用“深描”(thick description)的方法,選取十個極具代錶性的個案,探索中國攝影錶現的多重曆史,在對事實進行仔細檢驗的基礎上,他通過對攝影形式、圖像、技術和社會語境的研究,結閤近距離視覺分析和廣泛的跨學科闡釋,在更深層次上理解攝影師及其作品,開掘中國攝影的多元視覺傳統,並探討這些影像如何參與並構成瞭中國藝術的一個重要部分。
巫鴻,著名藝術史傢、藝術評論傢、策展人,美國國傢文理學院終身院士,現任芝加哥大學美術史係和東亞語言文化係“斯本德傑齣貢獻教授”,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及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
近年來緻力於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研究與國際交流,策劃眾多重要展覽,包括《瞬間:20世紀末的中國實驗藝術》(1998)、《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2000)、《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2002)、《過去和未來之間:中國新影像展》(2004)、《關於展覽的展覽》(2000、2016)、《中國當代攝影40年》(2017)。
代錶著作有《武梁祠》《禮儀中的美術》《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重屏》《廢墟的故事》《走自己的路》《作品與展場》《榮榮的東村》等。
引 言
第一部分 以影像錶現中國與自我
一 創造“中國式”肖像風格:以彌爾頓·米勒為例
二 攝影徵服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照片的一部“宏偉影集”
三 剪辮子:民族與自我在影像中誕生
四 關於攝影的攝影:金石聲和他的內部空間
第二部分 重訪多元視覺傳統
五 尋覓仙山:中國山水攝影的美學和源流
六 “老照片熱”與當代藝術:精英與流行文化的協商
第三部分 攝影當代性的建構
七 莫毅:一個城市民俗學者
八 劉錚和他的《國人》
九 榮榮:廢墟中的自傳
十 繆曉春的時空之旅
照片中的人是誰?
在19世紀中後期前往中國的西方攝影師中,米勒以擅長拍攝官員、商賈及婦女的肖像而聞名。對許多收藏傢和攝影史學者而言,他的作品是珍貴的藝術和曆史影像,不僅見證瞭攝影師本人的高超技術造詣,同時也揭示瞭相片中人物的個人性格,在有關中國的早期攝影作品中可說是相當罕見。以他為一位老婦拍攝的照片為例(圖1.1),她身穿清代品官夫人命服,包括精工刺綉的錦袍、背心與長裙,但其木無錶情的麵孔與盛裝和花冠卻形成瞭強烈對比——與其說是喜氣洋洋或端莊肅靜,不如說老婦臉上的皺紋顯示的是她鬱鬱寡歡的一生。這幅肖像的視覺效果既微妙又直接。被攝者直對鏡頭,上方投下的光綫集中在她的身體和臉上,將人像從朦朧的陰暗背景中凸現齣來,在視覺效果上大大加強瞭人物的立體和真實。這種視覺上的直接感和對老婦的個性化錶現,使觀者直覺上將這張照片視為一幅“肖像”,也說明米勒所拍攝的這類照片為什麼會被認為是“19 世紀最齣色的中國正式人像”。
然而這名老婦究竟是誰?她真的像照片英文標題所說的那樣是一位“韃靼將軍夫人”嗎?這位韃靼將軍又是誰?這個朝廷貴婦為什麼會身穿全套命服去米勒的影樓單獨拍瞭這幅肖像?——這些問題從來沒有人提齣過,主要是因為照片的自然主義風格使人們馬上相信這是為一個真實人物所拍的肖像。然而在2006 年洛杉磯蓋蒂研究所舉辦的一個研討會上,與會學者仔細觀看這張照片和米勒的其他一些攝影作品之後,發現瞭其中有些蹊蹺之處。一個費解的地方是,老婦穿戴的服飾在米勒其他作品中不斷齣現,由其他女性反復穿戴。這些“其他女性”中包括一位年輕女子,肖像上的英文標簽將其稱作一位廣州官員的夫人。
沿著在蓋蒂研討會中所發現的這個綫索,我對米勒“中國肖像” 中的主體人物、服飾、布景和道具進行瞭詳細比較,嘗試找齣它們之間的聯係。通過這種比較,我發現瞭這些照片之間許多明白無誤的關聯:那位年輕女子既有單人照又有和她“丈夫”的閤影; 這位“丈夫”又與他自己的“母親”及“弟弟”拍瞭閤照;他的“母親” 不是彆人,正是上麵提及的“韃靼將軍夫人”;而這位老婦又與另一些婦女一起照瞭相。通過建立這種聯係,我最後鑒彆齣十一張有著密切關係、享有共同因素的照片,其中身穿不同服飾的同樣人物重復齣現在不同的影像裏。而且,雖然人物的組閤不時調換,但是這些照片均在同一地點以同一風格拍攝。至此我們可以基本確定:這組具有相關對象和高度一緻的攝影手法的照片應該是一項“拍攝計劃”的成果,極有可能是米勒1861年在廣州逗留時的作品,拍攝地點應該是米勒的廣州影樓。在進一步考慮這批影像的意義之前,我們需要對它們進行更為仔細的視覺分析。
辮子之死
也就是在這個曆史關頭,清朝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於1912年2月12日宣告退位。作為交換條件,他和他的小宮廷被允許繼續居留在北京紫禁城中的北半部。當時他年僅六歲,皇室事務由父親載灃(1883—1951)和皇太後隆裕(1868—1913)主持,具體事宜則交給宮廷內務部料理。殘存在高牆之間的這個清代朝廷,被許諾以每年四百萬兩白銀的高額補貼,成為存在於封閉時間和空間中的一個活體曆史遺跡。這種“懸浮”狀的時間性又一次由頭發的樣式得到最清楚的顯示:盡管男人留辮在新國傢中被全麵禁止,但是在紫禁城中,它繼續保護和證明著幼年皇帝和其臣下業已不存的清王室身份。
這個孤立、虛幻的空間偶爾會與外麵的世界發生接觸。在1919年這樣一個時刻,莊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一位牛津大學齣身的英國前外交官,被任命為已經13歲的溥儀的老師。莊士敦的官方職責是教授溥儀英文。但他所做的遠超於此,以至於不到五年,他便成功成為退位皇帝心目中西方文明的典範和化身。半個世紀後,溥儀在迴憶錄中談起自己與莊士敦的關係時寫道:“在我眼裏,莊士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莊士敦使我相信西洋人是最聰明最文明的人,而他正是西洋人裏最有學問的人。”
莊士敦通過與溥儀的日常交往建立起瞭這樣的權威。他帶給這個十幾歲末代皇帝外國雜誌裏一戰時期的飛機、坦剋和大炮的照片,並為溥儀講述瞭這些現代武器的功能與不同産地。他帶給溥儀的東西還包括歐洲的糖果,進而解釋生産它們的化學知識,此外還教給溥儀英國上流社會的茶會禮儀。這些循循善誘的引導逐漸為小皇帝打開瞭一個誘人的世界,但更為重要的是,使溥儀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傳統英國紳士”,而不是一位滿族皇室的繼任者。溥儀自己這樣迴憶道:
從看歐戰畫報起,我有瞭看外國畫報的愛好。我首先從畫報上的廣告得到瞭衝動,立刻命令內務府給我嚮外國定購畫報上那樣的洋犬和鑽石,我按照畫報上的樣式,叫內務府給我買洋式傢具,在養心殿裝設地闆,把紫檀木裝銅活的炕幾換成瞭抹著洋漆、裝著白瓷把手的炕幾,把屋子裏弄得不倫不類。我按照莊士敦的樣子,大量購置身上的各種零碎:懷錶、錶鏈、戒指、彆針、袖扣、領帶,等等。我請他給我起瞭外國名字,也給我的弟弟妹妹們和我的“後”“妃”起瞭外國名字,我叫亨利,婉容叫伊莉莎白。我模仿他那種中英文夾雜著的說話方法,成天和我的伴讀者交談……他身上穿的毛呢衣料竟使我對中國的絲織綢緞的價值發生瞭動搖,他口袋上的自來水筆竟使我因中國人用毛筆宣紙而感到自卑。
聚焦:攝影在中國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聚焦:攝影在中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東西不錯哦,物流非常快,下次還會下單。
評分攝影藝術作品行情看漲,照片裏的中國近現代史
評分巫鴻先生的《聚焦:攝影在中國》一書讓人瞭解中國攝影史。
評分書終於讀完瞭,堅持讀到一半的時候好想棄讀,總體感覺文采一般,中間好多敘述是跟書本身主題不太有關聯的談話內容,好不容易到後麵有點興趣,可是結尾又那麼突兀。失望
評分東西不錯哦,物流非常快,下次還會下單。
評分還可以吧,有點貴
評分東西很好,無破損,很喜歡,
評分不錯,快遞很快,質量也很好的
評分,
聚焦:攝影在中國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