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压缩机(第3版)

制冷压缩机(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业正,李红旗,张华 著
图书标签:
  • 制冷
  • 压缩机
  • 制冷技术
  • 热力学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制冷设备
  • 空调
  • 制冷原理
  • 制冷系统
  • 制冷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3654
版次:3
商品编码:1227888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阐述了往复式制冷压缩机、回转式制冷压缩机和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热力过程分析与计算、动力过程分析与受力计算、总体结构等。对各种制冷压缩机的噪声与振动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降低噪声和振动的措施。在部分章节对制冷压缩机的内置电动机、 安全保护、 润滑系统与润滑油等做了介绍。书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容积式制冷压缩机的容量调节”,阐述制冷压缩机在部分负荷运行时,各种制冷量的调节方法。对采用环境友好工质的制冷压缩机技术也作了介绍。每章均提供了思考题与习题, 便于读者掌握重点, 加深认识和理解。
  本书双色印刷,对部分压缩机增加了结构和运动原理的视频 (扫描二维码观看)。

目录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绪论1
1.1概述1
1.2制冷压缩机的分类1
1.3制冷压缩机的名义工况7
1.4制冷压缩机发展概况9
思考题与习题12
参考文献12
第2章往复式制冷压缩机14
2.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4
2.2热力性能15
2.3驱动机构和机体部件33
2.4气阀47
2.5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的内置电动机54
2.6总体结构58
2.7润滑系统和润滑油67
2.8往复式制冷压缩机的振动和噪声72
2.9安全保护80
思考题与习题83
参考文献83
第3章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85
3.1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发展
状况85
3.2主要热力性能94
3.3动力学分析及主要结构参数101
3.4振动与噪声105
3.5摆动转子式压缩机109
思考题与习题113
参考文献113
第4章涡旋式制冷压缩机114
4.1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特点114
4.2涡旋式压缩机的啮合原理与型线117
4.3结构119
4.4密封与防自转机构125
4.5热力过程130
4.6动力过程139
4.7安全保护144
思考题与习题145
参考文献145
第5章螺杆式制冷压缩机146
5.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46
5.2螺杆转子齿形及结构参数150
5.3热力性能163
5.4吸排气孔口和内容积比调节170
5.5转子受力分析174
5.6开启式和封闭式螺杆式压缩机结构180
5.7螺杆式压缩机装置系统187
5.8单螺杆式压缩机194
5.9螺杆式压缩机的噪声和振动203
思考题与习题205
参考文献206
第6章容积式制冷压缩机的容量
调节207
6.1概述207
6.2吸气节流调节209
6.3变转速调节209
6.4改变工作容积调节215
6.5其他调节方式223
思考题与习题227
参考文献227
第7章离心式制冷压缩机229
7.1概述229
7.2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基本理论232
7.3叶轮241
7.4固定元件248
7.5相似理论及其在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
的应用254
7.6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特性曲线与运行
调节259
7.7磁悬浮离心式制冷压缩机264
思考题与习题266
参考文献266

前言/序言

  第3版前言
  制冷压缩机是蒸气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的关键部件,对于制冷空调行业产品的节能、HCFCs制冷剂的替代以及制冷产品在应用领域的拓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制冷空调产品制造大国,随着行业的发展,对制冷压缩机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制冷压缩机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机型、新的产品不断涌现。
  为了适应制冷压缩机行业的发展及其对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本书2001年3月首次出版。长期以来,本书已在众多高等院校制冷空调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选用,并成为业界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
  本书在2010年进行了修订,根据制冷压缩机行业的发展与技术状况,总结了多年的使用情况,于2011年出版了第2版。
  本次修订维持第2版的框架结构,主要做了如下改进:在各章增加了思考题与习题,便于读者掌握重点、加深认识和理解;根据新的形势需要和技术进步,增加了部分内容,如磁悬浮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天然制冷剂压缩机等;增加或更新了部分插图;对部分压缩机增加了结构和运动原理的视频(扫描二维码观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本书由西安交通大学吴业正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李红旗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张华教授主持修订。参加各章编写的有:吴业正、上海理工大缪道平(第1章),吴业正(第2章),西安交通大学晏刚、北京工业大学孙嗣莹(第3章),李红旗、孙嗣莹(第4章),上海理工大学张华、邬志敏(第5章),李红旗(第6章),西安交通大学闻苏平(第7章)。华中科技大学何国庚教授作为主审对本书的修订和出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西安交通大学曹峰教授对本书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珠海琳达压缩机有限公司、上海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和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元私地为本书提供了配套视频,特致谢意!
  由于编著人员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作者

  第2版前言
  本书第1版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于2001年出版,已历经十个春秋。十年来,制冷压缩机技术飞速发展,目标是设计和制造出更加节能环保的制冷压缩机。现在,降低制冷压缩机能耗的变转速技术已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制冷压缩机;借助于变容量技术开发的数码涡旋制冷压缩机在我国已实用化;为保护大气臭氧层、降低制冷剂的温室效应而开发的二氧化碳制冷压缩机,已用在制冷空调领域。
  为了适应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并反映制冷压缩机的现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映,作者重新编排了全书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更新,在确保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加入当代科技发展的一些内容。制冷压缩机(第2版)将原有的全书八章调整为七章。删去了第1版的第2章和第7章,增加了“容积式压缩机的容量调节”这一章,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系统和深入,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根据国标GB 3102��4—1993,书中将表示热流量的制冷量符号改写成Φ而不是第1版的Q,请读者注意。
  本书由西安交通大学吴业正、北京工业大学李红旗和上海理工大学张华主持修订。参加书稿撰写的老师有:缪道平(上海理工大学,第1章)、吴业正(第1、2章)、孙嗣莹(北京工业大学,第3、4章)、晏刚(西安交通大学,第3章)、李红旗(第4、6章)、张华(第5章)、邬志敏(上海理工大学,第5章)、闻苏平(西安交通大学,第7章)。
  华中科技大学郑贤德教授和何国庚教授担任本书主审,他们对本书内容的取舍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撰写过程中得到西安交通大学吴青平老师、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王迪、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陈世军和王欢乐的支持和帮助,作者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作者于西安

  第1版前言
  在众多类别的制冷机中,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占有主要的地位。制冷压缩机是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心脏,承担压缩和输送制冷剂的重任。因为制冷压缩机需要在宽广的制冷量和蒸发温度范围内工作,单靠一种机型已不能满足要求,因而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制冷压缩机,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机型还在不断产生。
  为了适应制冷压缩机产业的发展,相应的专业人材培养备受重视。这些专业人材既要对各类制冷压缩机有全面的了解,又要具有良好的适应制冷压缩机技术发展的能力。过去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的有关课程和使用的教材,曾对人材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因受专业分工过细的影响,内容偏窄,因而急需一些新教材,以适应当今的教学改革和科技发展之需。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撰写的,并被确定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书中涉及往复式、回转式和离心式三大类制冷压缩机,详细地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总体结构、主要零部件、辅助设施等。取材时,除了基本的理论和知识外,还包括了一些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机型。因氯氟烃类制冷剂被淘汰而导致的制冷压缩机技术。


制冷压缩机(第3版):深入探索制冷核心动力 本书概述: 《制冷压缩机(第3版)》是一部系统、深入地介绍制冷压缩机原理、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及最新技术进展的权威著作。本书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修订,紧密结合当前制冷行业的发展趋势,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的广阔范畴,旨在为广大制冷工程师、技术人员、研究学者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权威的学习与参考平台。本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关于制冷压缩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本书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制冷压缩机基础理论与分类 制冷循环与压缩机作用: 本部分将首先回顾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明确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扮演的关键角色——提升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驱动制冷剂在系统内循环流动。深入剖析压缩机如何通过对制冷剂做功,实现能量的转移,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详细阐述不同类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内部关键部件(如活塞、气缸、曲轴、阀门、涡旋盘、螺杆等)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实现制冷剂的吸入、压缩和排出。通过生动的图示和详细的文字描述,帮助读者直观理解各种压缩机的工作过程。 压缩机的主要分类: 本部分将对制冷压缩机进行系统性的分类。 按结构型式分类: 重点介绍往复式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包括转子式、滑片式、涡旋式、螺杆式)、离心式压缩机等主流机型。对于每种类型,都将详细介绍其结构特点、性能优势、适用范围以及在不同制冷系统中的应用实例。例如,往复式压缩机的广泛应用及其在精密控制方面的优势;旋转式压缩机的紧凑设计与高效率;涡旋式压缩机的静音运行与可靠性;螺杆式压缩机的大制冷量与变频调速潜力;以及离心式压缩机在大型中央空调及工业制冷领域的统治地位。 按驱动方式分类: 讨论半封闭式、全封闭式、开放式压缩机的区别,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例如全封闭式压缩机一体化程度高、噪音低、维护方便,但维修困难;半封闭式压缩机易于维护,但对安装环境要求较高;开放式压缩机灵活性高,但需要联轴器传动,且存在泄漏风险。 按制冷剂种类分类: 简要提及不同制冷剂(如氟利昂类、氨、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等)与压缩机之间的匹配性,以及特定制冷剂对压缩机材料、设计和润滑的要求。 压缩机的性能参数: 介绍评价压缩机性能的关键参数,如制冷量、输入功率、能效比(EER)、季节能效比(SEER)、性能系数(COP)、排气温度、效率(容积效率、指示效率、机械效率、总效率)等。详细解释这些参数的计算方法、意义以及它们对制冷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 第二部分:压缩机的设计、制造与材料 设计原则与计算: 深入探讨压缩机的设计依据和基本计算方法,包括气缸容积、活塞行程、曲轴转速、阀片设计、密封结构等的设计考虑。介绍如何根据制冷量、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等工况参数,进行初步的型号选型和关键参数的计算。 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 详细阐述压缩机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细节和制造工艺,如: 气缸与活塞(往复式): 材料选择(高强度铸铁、合金钢)、加工精度、表面处理(如珩磨、镀层)对容积效率和寿命的影响。 涡旋盘与壳体(涡旋式): 精密加工技术、材料(铝合金、铸铁)的强度和耐磨性要求。 螺杆(螺杆式): 螺杆齿形设计、加工精度(高精度磨削)、表面硬化处理。 叶轮与扩压器(离心式): 流体动力学设计、材料强度、动平衡。 阀门系统: 阀片材料(簧钢)、开启与关闭特性、泄漏控制。 密封技术: 轴封(油封、机械密封)、静密封(垫片、O型圈)的设计与失效分析,以及对制冷剂泄漏的控制。 材料选择与性能: 详细讨论用于制造压缩机各部件的材料,包括各类金属材料(铸铁、球墨铸铁、铝合金、钢材、不锈钢等)和非金属材料(耐磨塑料、橡胶、密封材料)。分析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耐磨性、热导性等,以及材料选择对压缩机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 介绍压缩机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如精密铸造、锻造、数控加工、焊接、装配、清洗、防锈处理等。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包括尺寸检验、材料检测、无损检测、性能测试等,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第三部分:压缩机的运行、维护与故障诊断 运行原理与参数监测: 详细说明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强调关键运行参数(如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吸气温度、排气温度、线圈温度、油温、油压、电流、电压)的监测与分析。介绍常用的监测仪表和数据采集系统。 润滑系统: 深入探讨压缩机的润滑原理、润滑油的选择(矿物油、合成油、酯类油等)、润滑方式(油浴、喷射、压力供油)以及润滑系统的工作流程。分析润滑不良可能导致的故障,并给出预防措施。 冷却系统: 介绍压缩机的冷却方式(油冷却、气冷却、水冷却),分析冷却系统的作用,以及冷却不足或过度的潜在影响。 运行安全与保护: 讲解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保护装置(如过载保护、过热保护、高低压保护、相序保护、缺油保护、防冻保护等)。说明这些保护装置的作用原理及其在保障压缩机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 常见故障分析与诊断: 系统地分析压缩机可能出现的各种典型故障,如不启动、启动困难、制冷量不足、噪音过大、振动异常、漏油、过热、内部损坏等。提供一套系统的故障诊断流程,包括从外观检查、声音判断、参数测量到内部拆检等一系列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原因。 维护与保养: 详细介绍压缩机的日常维护、定期保养项目,包括清洁、检查、紧固、润滑、更换易损件(如阀片、密封件、油过滤器)等。强调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以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维修技术: 介绍压缩机的拆卸、清洗、检测、修理和组装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压缩机,提供具体的维修指导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新型制冷压缩机技术与发展趋势 变频调速技术: 深入阐述变频调速技术在制冷压缩机中的应用,分析其如何通过改变压缩机转速来精确匹配制冷负荷,实现节能和提高系统舒适性的目标。介绍变频器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与压缩机的匹配。 高效压缩机技术: 介绍当前正在开发和应用的新型高效压缩机技术,如: 高效电机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等在制冷压缩机中的应用。 优化气流组织: 改进内部流道设计,降低流动阻力,提高容积效率。 先进的阀门技术: 低阻力阀、柔性阀等。 智能控制技术: 微处理器控制、传感器技术在提升压缩机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作用。 环保型制冷剂与压缩机: 讨论低GWP(全球变暖潜能值)和ODP(臭氧消耗潜能值)的新型制冷剂(如R32、R410A、R290、R744等)的应用,以及与之配套的压缩机设计方面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智能与物联网(IoT)应用: 探讨制冷压缩机在智能化和物联网方面的最新进展,如远程监控、故障预测、自诊断、云端数据分析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提升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特种应用压缩机: 简要介绍在特定领域(如汽车空调、热泵、冷链物流、工业冷冻等)应用的特殊压缩机类型及其技术特点。 本书特点: 内容全面深入: 涵盖制冷压缩机的理论、设计、制造、运行、维护、故障诊断及前沿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构逻辑清晰: 全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从基础到高级,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图文并茂: 大量精美的示意图、结构图、性能曲线图和实例照片,直观形象地展示复杂的技术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提升读者的解决问题能力。 紧跟行业前沿: 重点介绍最新的技术发展和行业趋势,为读者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面向广泛读者: 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适合专业工程师深入研究,是制冷行业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 本书的价值: 《制冷压缩机(第3版)》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实用的技术手册。本书能够帮助读者: 扎实掌握制冷压缩机的基础理论和工作原理。 深入理解压缩机的设计、制造过程及其关键技术。 提升压缩机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和故障诊断能力。 了解并应用最新的高效、环保、智能化制冷压缩机技术。 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无论您是制冷行业的从业者、研究人员,还是学生,本书都将是您提升专业素养、拓展技术视野的宝贵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制冷压缩机(第3版)》简直就是我制冷知识体系中的“圣经”!作为一名对制冷技术充满热情的研究人员,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制冷压缩机的书籍,而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涵盖了市面上主流的各种压缩机类型,而且对每种类型的原理、结构、性能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离心式压缩机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叶轮的气动设计、扩压器的工作原理、稳定运行区域的形成机理以及如何避免喘振等关键问题。同时,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和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学习螺杆式压缩机时,书中对螺杆型线的生成原理、不同型线的特点以及如何优化设计以提高效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还介绍了螺杆压缩机在变频控制下的性能变化和控制策略。这对于我进行更高效的制冷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对活塞式压缩机的讲解也十分详尽,它不仅分析了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循环、容积效率、功率消耗,还对气阀、密封、润滑等关键部件的失效原因和维修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理解压缩机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涡旋压缩机的独特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让我对其在高效率、低噪音方面的优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了解了其在小型化制冷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书中还对半封闭、全封闭和开放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指导读者如何进行合理的选型。书中还介绍了压缩机的控制和保护技术,包括启动方式、过载保护、欠压保护以及变频调速技术在压缩机应用中的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翔实,论述严谨,图文并茂,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制冷压缩机技术的专业人士来说,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

我必须说,《制冷压缩机(第3版)》这本书,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知识的“洗礼”!作为一名对制冷技术一直充满好奇心的业余爱好者,我尝试过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但总感觉不够系统和深入。这本书则不同,它就像一个百科全书,将各种类型的制冷压缩机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且讲解得非常专业、透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离心式压缩机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不仅深入剖析了叶轮、扩压器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原理,还详细解释了影响其性能的各种因素,例如气动噪声、喘振以及油分效率等。书中对螺杆式压缩机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深入分析了螺杆型线的生成原理、不同型线的特点以及如何优化设计以提高效率,并且还介绍了螺杆压缩机在变频控制下的性能变化和控制策略。这对于我理解现代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非常有帮助。书中对活塞式压缩机的分析也细致入微,它详细介绍了气阀、密封、润滑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和性能,并且结合实际运行中的常见故障,给出了排查和解决的建议。此外,书中对涡旋压缩机的独特设计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解释了其高效率、低噪音以及紧凑体积的优势,以及在不同制冷系统中的应用。书中还对半封闭、全封闭和开放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且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指导读者如何进行合理的选型。书中还介绍了压缩机的控制和保护技术,包括启动方式、过载保护、欠压保护以及变频调速技术在压缩机应用中的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翔实,论述严谨,图文并茂,非常适合作为制冷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参考资料,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构建起关于制冷压缩机的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制冷压缩机(第3版)》真的是太棒了!作为一个在制冷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和深化我对各种制冷压缩机理解的书籍,而这本恰好满足了我的期望。书中的内容组织非常有条理,从最基础的压缩机工作原理,到各种主流压缩机类型的详细讲解,再到一些新兴技术和应用场景的探讨,可以说是一应俱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涡旋压缩机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描述其“无泄漏”的特点,而是深入剖析了涡纹设计对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密封技术在不同工况下的可靠性,并且详细讲解了涡旋压缩机在变频控制下的性能变化。这些细节的阐述,让我对涡旋压缩机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谈到离心式压缩机时,书中对叶轮气动设计的讲解尤为细致,包括如何通过改变叶片角度、厚度来优化流动和降低损耗,以及在不同比转数下的设计考量。同时,它还就稳定运行区域(surge line)的形成机理和避免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对于实际工程应用至关重要。书中对螺杆压缩机的介绍也十分到位,不仅仅是简单的原理介绍,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螺杆长径比、齿数以及采用不同型线(如非对称型线)来提高容积效率和降低能耗。对于变频驱动螺杆压缩机的性能特点和控制策略,书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进行阐述,这对于现代制冷系统设计非常有参考价值。此外,作者还对半封闭和全封闭活塞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润滑方式、冷却机制以及性能曲线的解读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并结合实际运行中的常见故障,给出了排查和解决的建议。书中还提及了往复式压缩机在工业制冷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其在低温、高压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以及相应的技术改进。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例如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选择,书中也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和案例分析。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翔实,结构清晰,论述严谨,图片丰富,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专业技术参考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制冷压缩机技术的专业人士来说,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

《制冷压缩机(第3版)》这本书,真的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我带进了制冷压缩机的奇妙世界!我之前对压缩机的了解,更多的是零散的片段,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感觉知识体系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书中的内容非常全面,从最基础的制冷原理,到各种主流压缩机类型的详细介绍,再到一些前沿的技术发展,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离心式压缩机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分析了叶轮设计、扩压器选择、效率损失的来源以及如何优化等关键问题。这让我对离心压缩机的理解更加透彻。在学习螺杆式压缩机时,书中对螺杆型线的设计原理以及不同型线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并且还介绍了如何根据实际的制冷负荷和工况选择合适的螺杆压缩机。关于变频螺杆压缩机的性能特点和控制策略,书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进行阐述,这对于我进行更高效的制冷系统设计非常有价值。书中对活塞式压缩机的分析也细致入微,它详细介绍了气阀、密封、润滑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和性能,并且结合实际运行中的常见故障,给出了排查和解决的建议。此外,书中对涡旋压缩机的独特设计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解释了其高效率、低噪音以及紧凑体积的优势,以及在不同制冷系统中的应用。书中还对半封闭、全封闭和开放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且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指导读者如何进行合理的选型。书中还介绍了压缩机的控制和保护技术,包括启动方式、过载保护、欠压保护以及变频调速技术在压缩机应用中的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翔实,论述严谨,图文并茂,非常适合作为制冷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参考资料,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构建起关于制冷压缩机的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制冷压缩机(第3版)》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追求精益求精的技术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和深化我对各种制冷压缩机理解的书籍,而这本恰好满足了我的期望。书中的内容组织非常有条理,从最基础的压缩机工作原理,到各种主流压缩机类型的详细讲解,再到一些新兴技术和应用场景的探讨,可以说是一应俱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涡旋压缩机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描述其“无泄漏”的特点,而是深入剖析了涡纹设计对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密封技术在不同工况下的可靠性,并且详细讲解了涡旋压缩机在变频控制下的性能变化。这些细节的阐述,让我对涡旋压缩机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谈到离心式压缩机时,书中对叶轮气动设计的讲解尤为细致,包括如何通过改变叶片角度、厚度来优化流动和降低损耗,以及在不同比转数下的设计考量。同时,它还就稳定运行区域(surge line)的形成机理和避免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对于实际工程应用至关重要。书中对螺杆压缩机的介绍也十分到位,不仅仅是简单的原理介绍,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螺杆长径比、齿数以及采用不同型线(如非对称型线)来提高容积效率和降低能耗。对于变频驱动螺杆压缩机的性能特点和控制策略,书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进行阐述,这对于现代制冷系统设计非常有参考价值。此外,作者还对半封闭和全封闭活塞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润滑方式、冷却机制以及性能曲线的解读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并结合实际运行中的常见故障,给出了排查和解决的建议。书中还提及了往复式压缩机在工业制冷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其在低温、高压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以及相应的技术改进。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例如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选择,书中也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和案例分析。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翔实,结构清晰,论述严谨,图片丰富,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专业技术参考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制冷压缩机技术的专业人士来说,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制冷压缩机(第3版)》真的太对我的胃口了!作为一个在制冷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一直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市面上关于制冷压缩机的书籍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要么就是更新不够及时。《制冷压缩机(第3版)》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从目录就能看出编者花了不少心思,涵盖了从基础原理到各种类型压缩机的详细介绍,甚至连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都有提及。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离心式压缩机部分时,那种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的方式。它并没有简单罗列公式,而是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详细分析了叶轮设计、扩压器选择、效率损失的来源以及如何优化等关键问题。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交流,他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和“怎么办”。书中对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循环、容积效率、功率消耗的分析也鞭辟入里,那些看似复杂的图表和计算,在作者的讲解下变得清晰明了。它还对制冷剂在压缩机内的流动状态、换热过程做了细致的描绘,这对于理解压缩机的实际性能至关重要。另外,这本书对于螺杆式压缩机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阐述了螺杆的啮合原理、型线设计、泄漏损失以及不同类型螺杆(如单螺杆和双螺杆)的优缺点对比,并结合实际的机组参数,讲解了如何根据负载需求选择合适的螺杆压缩机。书中的插图和示意图质量极高,清晰直观,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复杂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即便是一些比较冷门但技术含量很高的压缩机类型,如涡旋式压缩机,书中也给予了详尽的介绍,包括其独特的工作方式、密封技术以及在小型制冷设备中的广泛应用。整体而言,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出色,对于想深入了解制冷压缩机原理及应用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甚至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制冷压缩机的百科全书,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读完这本《制冷压缩机(第3版)》,我感觉自己对制冷压缩机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太深入了,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各种压缩机型号的书,更是对制冷压缩机背后的科学原理、工程设计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离心式压缩机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叶轮、扩压器、回流装置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还深入分析了影响压缩机效率和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例如气动噪声、喘振以及油分效率等。书中对螺杆式压缩机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阐述了螺杆型线的生成原理和不同型线的优缺点,还详细分析了容积效率、功率消耗以及泄漏损失等关键性能指标,并且结合实际的机组参数,讲解了如何根据负载需求选择合适的螺杆压缩机。对于变频驱动螺杆压缩机的性能特点和控制策略,书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进行阐述,这对于提升系统能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对活塞式压缩机的分析也细致入微,它详细介绍了气阀、密封、润滑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和性能,并且结合实际运行中的常见故障,给出了排查和解决的建议。此外,书中对涡旋压缩机的独特设计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解释了其高效率、低噪音以及紧凑体积的优势,以及在不同制冷系统中的应用。书中还对半封闭、全封闭和开放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且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指导读者如何进行合理的选型。书中还介绍了压缩机的控制和保护技术,包括启动方式、过载保护、欠压保护以及变频调速技术在压缩机应用中的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翔实,论述严谨,图文并茂,非常适合作为制冷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参考资料,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构建起关于制冷压缩机的知识体系。

评分

《制冷压缩机(第3版)》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制冷压缩机知识体系的“救星”!之前我对压缩机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比较表面的理解,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书中的内容非常系统和全面,从最基础的制冷循环原理,到各种类型压缩机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再到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型和设计,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离心式压缩机的讲解,作者不仅仅是列出公式,而是通过详细的图示和深入的分析,解释了叶轮的几何参数、气流组织、效率损耗的来源,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效率。对于稳定运行区域(surge line)的讲解也让我豁然开朗,明白了为什么会发生喘振以及如何避免。在螺杆式压缩机的章节,书中对不同螺杆型线(如对称型线、非对称型线)的设计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并且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实际的制冷负荷和工况选择合适的螺杆压缩机。对于变频螺杆压缩机的性能特点和控制策略,书中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对于现代节能型制冷系统设计非常有价值。书中对活塞式压缩机的介绍也十分到位,详细分析了气阀、密封、润滑等关键部件的性能影响,并且给出了实际的维修和维护建议。对于一些特定应用场景,如低温制冷、热泵系统等,书中也结合了相应的压缩机类型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讲解。书中还提及了涡旋压缩机的独特结构和工作原理,解释了其在高效率、低噪音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小型化制冷设备中的广泛应用。此外,书中还对半封闭、全封闭和开放式压缩机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指导读者如何进行合理的选型。书中还介绍了压缩机的控制技术,包括启动方式、保护措施以及变频调速技术在压缩机应用中的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翔实,论述严谨,非常适合作为制冷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参考资料,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构建起关于制冷压缩机的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制冷压缩机(第3版)》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新入行的制冷工程师,我常常感到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鸿沟,而这本书恰好很好地弥合了这一差距。它不仅仅是教科书式的讲解,更是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制冷压缩机的复杂性。书中对不同类型压缩机的分类和介绍非常清晰,从大家熟知的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到一些更专业的涡旋式、转子式,都有详细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离心式压缩机的章节印象深刻,它不仅讲解了离心压缩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还深入分析了叶轮、扩压器、密封等关键部件的设计要点,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这些部件来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和可靠性。书中还对离心式压缩机的稳定运行区域(surge line)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给出了避免喘振的措施,这对于实际系统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在学习螺杆式压缩机时,书中对螺杆型线的设计原理以及不同型线(如对称型线、非对称型线)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并且还介绍了如何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螺杆压缩机。关于变频螺杆压缩机的性能特点和控制策略,书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进行阐述,这对于提升系统能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活塞式压缩机,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循环、容积效率、功率消耗,还对气阀、密封、润滑等关键部件的失效原因和维修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对于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涡旋压缩机的讲解也相当到位,它深入剖析了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了其在制冷、空调等领域的应用优势,特别是其高效率、低噪音和紧凑的特点。书中还对半封闭、全封闭以及开放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这有助于我在项目初期做出更合理的选型决策。书中还对一些新兴的压缩机技术,例如磁悬浮离心压缩机,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让我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初步的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对于任何希望系统学习和掌握制冷压缩机技术的专业人士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参考资料。

评分

说实话,《制冷压缩机(第3版)》这本书的出现,真的让我感觉像发现了一个宝藏!作为一个长年在一线从事制冷设备维修和技术支持的人,我深切体会到,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多问题是很难根治的。这本书恰好弥补了我在理论深度上的不足。它不仅仅是介绍各种压缩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影响压缩机性能的各种因素,并且给出了实际的解决方案。比如,在讲解活塞式压缩机时,它详细分析了气阀漏气、活塞环磨损、气缸拉伤等原因是如何影响容积效率和功率消耗的,并且结合实际的检测手段,给出了判断和维修的方法。这一点对我来说太有用了!书中对离心式压缩机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压缩机组的选型和系统匹配的部分。它不仅讲解了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实际的冷负荷需求、运行工况以及制冷剂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离心压缩机型号,避免出现“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对于螺杆式压缩机,书中对螺杆型线的设计和优化的讲解,以及如何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螺杆压缩机(例如,单吸入和双吸入螺杆压缩机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负荷下的效率表现),都让我对螺杆压缩机的理解更加深入。书中对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的介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涡旋压缩机在小型制冷设备中如此受欢迎,特别是关于其高效率、低噪音和紧凑体积的优势。它还详细介绍了不同涡旋压缩机的密封方式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其可靠性和寿命。书中还对一些不太常见但同样重要的压缩机类型,如转子式压缩机和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分析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适用的工况。在讨论制冷剂方面,书中还结合了新一代制冷剂(如R32、R290等)的特性,对压缩机的设计和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量。书中对压缩机过载保护、启动控制以及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 modern 制冷系统的节能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非常强,非常适合一线技术人员参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