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這一門課程,過去在不同的高等學校中,在不同的時期內,有種種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是當做曆代文選來教,有的是當做文言語法來教,有的把它講成文字、音韻、訓詁,有的把它講成漢語史。目的要求是不一緻的。
經過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傢進一步認識到教學必須聯係實際,許多高等學校都重新考慮古代漢語的教學內容,以為它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而要達到這一個目的,必須既有感性知識,又有理性知識。必須把文選的閱讀與文言語法、文字、音韻、訓詁等理論知識密切結閤起來,然後我們的教學纔不是片麵的從而提高古代漢語的教學效果。至於漢語史,則應該另立一科;漢語史是理論課,古代漢語是工具課,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學在1959年進行瞭古代漢語教學的改革,把文選、常用詞、古漢語通論三部分結閤起來,取得瞭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還有許多高等學校都以培養閱讀古書能力作為目的,改進瞭古代漢語的教學。
北京大學1959年度的古代漢語講義隻印瞭上中兩冊,1960年經過瞭又一次改革,另印瞭上中下三冊,都沒有公開發行。講義編寫主要由王力負責,參加工作的有林燾、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趙剋勤、陳紹鵬。此外,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語言專業1957級同學也參加瞭1960年度的古代漢語中下兩冊的文選部分的編寫工作,研究生陳振寰、進修教師徐朝華也參加瞭上冊的部分編寫工作。
1961年5月,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編選計劃會議開過後,成立瞭古代漢語編寫小組,決定以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講義為基礎並參考各校古代漢語教材進行改寫,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科書。
編寫小組集中瞭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古代漢語教學方麵一部分人力,分工閤作,進行編寫。
本書除由主編王力負責全盤工作外,編寫小組內部再分為文選組和常用詞通論組。文選組由蕭璋負責,常用詞通論組由馬漢麟負責。具體分工如下:
文選部分執筆人:
蕭璋(北京師範大學)劉益之(中國人民大學)
許嘉璐(北京師範大學)趙剋勤(北京大學)
常用詞部分執筆人:
王力(北京大學)吉常宏(北京大學)
通論部分(包括緒論及附録)執筆人:
馬漢麟(南開大學)郭锡良(北京大學)
祝敏徹(蘭州大學)
編寫小組的任務是艱钜的。北京大學的講義隻是初稿,距離公開齣版的要求尚遠。這次幾個學校的同誌在一起閤作,除瞭肯定文選、常用詞、通論三部分結閤的總原則以外,一方麵充分利用瞭北京大學原有的成果,另一方麵又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補充。文選部分更換瞭一些篇目,重寫瞭解題和說明,特彆是在注釋方麵作瞭很大的變動。常用詞部分變更瞭一些體例和解釋,並且隨著文選的更換而改變瞭詞修的次序。通論的章節和內容也都作瞭很大的變動。
每一篇稿子都經過組內討論,組外傳觀並簽注意見,最後由主編人決定。有些比較重要的問題還經過全體討論。我們自始至終堅持瞭這種討論方式;我們認為這樣做可以集思廣益,更好地貫徹百傢爭鳴的精神和發揮集體主義精神,從而進一步提高瞭書的質量。
1962年1月,上冊討論稿齣版。在這個時候,召集瞭座談會,齣席者有丁聲樹、硃文叔、呂叔湘、洪誠、殷孟倫、陸宗達、張清常、馮至、魏建功諸先生,薑亮夫先生也提齣瞭詳細的書麵意見。會議共開瞭一個星期,主要是討論上冊的內容,但最後也對中下冊的內容交換瞭意見。
上冊討論稿分寄各高等學校和有關單位後,陸續收到瞭迴信。有些是集體的意見,有些是專傢個人的意見。從1962年1月下旬起,我們開始進行上冊的修訂工作,同時考慮到,上中下三冊應該壓縮為上下兩冊,以便更適閤於教學計劃的要求。體例上也作瞭改動,把文選各篇的說明移作注解,或逕行刪去。我們的修訂工作除充分地吸收專傢們和各校的意見,進行必要的修改外,還趁此機會再深入發現問題,改寫瞭不少的地方,上冊增加瞭一個單元,其他單元也進行瞭部分的改寫。因此,直到同年7月底,纔算把上冊修訂完畢。
本書全稿曾請葉聖陶先生審閱。
總起來說,這一本《古代漢語》上冊已經四易其稿。我們知道其中的缺點還是很多的;如果有若乾成續的話,那是和黨的領導分不開的,也是和全國專傢們以及擔任古代漢語的教師同誌們的鼓勵和幫助分不開的。我們編寫小組雖然祇有九個人,但是這一本書的編成,則有韆百人的勞動在內。我們謹在這裏嚮曾提寶貴意見的專傢們和同誌們錶示深切的謝忱。
最後,我們希望讀者特彆是從事古代漢語教學工作的同誌們隨時不吝賜教,讓我們能夠根據廣大群眾的意見來修訂這本書,使它逐漸趨於完善。
王力
1962年7月
王力教授(1900-1986)字瞭一,廣西博白人。著名語言學傢,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學,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啓超、趙元任等,1927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後返國,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閤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授,並先後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學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第四、五、六屆委員,第五、六屆常務委員等職。王力先生從事中國語言學研究逾半個多世紀,他在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詞匯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麵齣版專著四十餘種,發錶論文200餘篇。他研究領域之廣,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語言學傢中是極其突齣的。王力先生的語言學研究始終是與教學聯係在一起的,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瞭一批又一批語言學專門人材,為中國語言學事業的發展作齣瞭重要貢獻。王力先生在法國留學期間,翻譯齣版二十餘種法國小說、劇本;抗戰期間,寫瞭大量的散文,被譽為戰時學者散文三大傢之一。
緒論
第一單元
文選:左傳
鄭伯剋段於鄢齊桓公伐楚
宮之奇諫假道燭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晉靈公不君
齊晉鞌之戰楚歸晉知罃
祁奚薦賢子産不毀鄉校
常用詞(一)
古漢語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
(二)古今詞義的異同
(三)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
(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第二單元
文選: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趙威後問齊使
江乙對荊宣王莊辛說楚襄王
魯仲連義不帝秦觸讋說趙太後
常用詞(二)
古漢語通論:(五)漢字的構造
(六)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第三單元
文選:論語
學而為政裏仁
公冶長雍也述而
泰伯子罕鄉黨
先進顔淵子路
憲問衛靈公季氏
陽貨微子子張
禮記
有子之言似夫子戰於郎
苛政猛於虎大同
教學相長博學誠意
常用詞(三)
古漢語通論:(七)判斷句,也字
(八)敘述句,矣字,焉字
(九)否定句,否定詞
(十)疑問句,疑問詞
第四單元
文選:孟子
寡人之於國也齊桓晉文之事
文王之囿所謂故國者
夫子當路於齊許行
攘雞陳仲子
弈鞦舜發於畎畝之中
常用詞(四)
古漢語通論:(十一)詞類的活用
(十二)人稱代詞,指示代詞,者字,所字
這套書簡直是打開瞭通往古代世界的一扇窗戶,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抱有深深敬意的學習者,我不得不說,它的齣現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研究工具箱。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語法變遷脈絡時所展現齣的深厚學養和嚴謹態度。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分析所摺服,仿佛親曆瞭語言在曆史長河中不斷自我塑造和完善的整個過程。那種對早期文獻的精準把握和對後世影響的深刻洞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能夠達到的。比如,在探討某個特定詞匯的語義漂移時,作者引用的例證之豐富、考證之細緻,讓我深感震撼。這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部精心編纂的語言史詩,它沒有絲毫故作高深的晦澀,而是用清晰、有力的論證構建起一座知識的殿堂。每當我閤上書頁,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迫不及待地想要繼續探索下一章的奧秘。對於任何想真正深入理解漢語前世今生的同道中人來說,這本書的價值無可替代,它奠定的基礎是如此堅實,讓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評分坦白講,許多權威教材往往將“權威”二字做得過於沉重,讓人望而卻步,總覺得隻有科班齣身的學者纔能完全領會其精髓。但這本書,在內容紮實無可挑剔的前提下,展現齣一種令人欣喜的“可親近性”。作者似乎深諳學習者的痛點,總能在關鍵時刻提供恰到好處的解釋和類比,讓那些晦澀難懂的語言學概念,變得可以被普通學習者消化吸收。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學派觀點的兼容並蓄,它並非固步自封於某一傢之言,而是展現瞭一種開放的學術胸襟,鼓勵讀者去思辨,去形成自己的判斷。這種鼓勵思考而非盲目接受的教育方式,在如今的學術界尤為可貴。它不僅教會瞭我知識,更教會瞭我如何帶著批判性思維去麵對紛繁復雜的古代文本。對於想要從零開始、但又不甘於隻停留在錶麵閱讀的愛好者來說,這無疑是市場上最值得信賴的嚮導。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係統性重建。在此之前,我對古代漢語的認識是碎片化的,可能對某些特定的現象有所瞭解,但缺乏一個宏觀的、能夠統領全局的理論體係。閱讀這套書,就像是獲得瞭一份高分辨率的地圖,它把那些散落在各處的知識點,精確地標注在瞭正確的位置上,並清晰地勾勒齣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和製約機製。例如,它對“體”和“時”的區分論述,徹底厘清瞭我長期以來的睏惑,讓我明白瞭古人是如何通過語序和語氣詞來錶達時間維度的復雜性的。這種由點到麵的梳理,不僅幫助我攻剋瞭閱讀理解上的難關,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一種審視語言的“古代視角”。它迫使我們暫時放下現代漢語的思維定勢,去接納一種與我們日常習慣有差異的錶達邏輯。這種心智上的轉變,纔是此類經典著作最寶貴的饋贈,它真正實現瞭對曆史語言的“再現”。
評分說實話,我剛開始接觸這類專業書籍時,內心是有些抗拒的,總覺得它們會像教科書的“老大哥”一樣,充滿瞭枯燥的規則和令人望而卻步的術語。然而,這本特定的讀物徹底顛覆瞭我的成見。它以一種近乎“敘事”的方式,將那些原本被視為冰冷條文的語言現象,變得鮮活起來。作者在文字中流淌齣的那種對語言藝術的熱愛,是能真切地感染讀者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特定句式在不同曆史時期功能側重的比較分析,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讓人驚覺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錶達方式背後,蘊含著如此復雜的曆史演變邏輯。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是什麼”,而是深入探究“為什麼會是這樣”。這種探究的深度,使得學習過程不再是機械的記憶,而更像是一場充滿驚喜的考古發掘。讀完一部分,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在腦海中重新構建知識圖譜,理清作者鋪設的邏輯路徑。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教會你如何“思考”古代漢語,而不是僅僅“使用”它。
評分作為一個常年與古籍打交道的業餘愛好者,我深知一套優秀工具書的重要性,而這本讀物的排版和結構設計,簡直是為我們這類“挑剔”的用戶量身定製的。清晰的章節劃分、詳盡的索引,以及關鍵概念的特彆標注,都極大地提升瞭閱讀和檢索的效率。在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中尋找支持論點的證據,本身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這本書提供的係統性框架,無疑為我們搭建瞭一個堅實的腳手架。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並沒有犧牲閱讀的流暢性。作者的文筆平實卻富有力量,避免瞭冗長拖遝的議論,直擊問題核心。對於需要快速建立起對某個語法點的全麵認知的人來說,這種高效的學習體驗至關重要。我特彆留意瞭它在校注和引文處理上的規範性,體現瞭齣版方對學術質量的極緻追求。可以說,它在工具書的實用性和學術著作的深度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
評分非常好的古代漢語,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評分書質量挺好的,基本無錯字
評分很好,就是有些貴,備課有參考瞭。
評分618買的書,用瞭幾張券,真是很劃算,一開始我為可能收不到書感到擔憂,但是還好,最後寄的ems
評分淞滬速度挺快,唯一有點缺點就是書不知道被啥弄破瞭一疊小口子,好在不影響使用。
評分古代漢語這一門課程,過去在不同的高等學校中,在不同的時期內,有種種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是當作曆代文選來教,有的是當作文言語法來教,有的把它講成文字、音韻、訓詁,有的把它講成漢語史。目的要求是不一緻的。 經過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傢進一步認識到教學必須聯係實際,許多高等學校都重新考慮古代漢語的教學內容,以為它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而要達到這一個目的,必須既有感性知識,又有理性知識。必須把文選的閱讀與文言語法、文字、音韻、訓詁等理論知識密切結閤起來,然後我們的教學纔不是片麵的從而提高古代漢語的教學效果。至於漢語史,則應該另立一科;漢語史是理論課,古代漢語是工具課,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學在1959年進行瞭古代漢語教學的改革,把文選、常用詞、古漢語通論三部分結閤起來,取得瞭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還有許多高等學校都以培養閱讀古書能力作為目的,改進瞭古代漢語的教學
評分不錯不錯 京東自營就是好 價格便宜服務好快遞速度快質量也沒得說 網購認準京東自營
評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評分經典永遠就是經典,是不可撼動的。想學習古漢語這款書,還是要建議讀一讀,那種體係十分完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