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對孫洙的選本進行瞭精編,除加以注釋、語譯、賞析之外,還對許多作品進行瞭“擴展閱讀”,或是從格律入手,或是從義理方麵進行解說,使讀者既能深入理解,又能拓展閱讀,使讀者學詩時沒有偏頗之憾。
目錄
捲一 五言古詩
張九齡 感遇二首
李 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獨酌
春 思
杜 甫 望 嶽
贈衛八處士
佳 人
夢李白二首
王 維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送 彆
青 溪
渭川田傢
西施詠
孟浩然 鞦登萬山寄張五
夏夕南亭懷辛大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齡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丘 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
綦毋潛 春泛若耶溪
常 建 宿王昌齡隱居
岑 參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元 結 賊退示官吏
韋應物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長安遇馮著
夕次盱眙縣
東 郊
送楊氏女
柳宗元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溪 居
樂府
王昌齡 塞上麯
塞下麯
李 白 關山月
子夜吳歌
長乾行
孟 郊 烈女操
遊子吟
捲二 七言古詩
陳子昂 登幽州颱歌
李 頎 古 意
送陳章甫
琴 歌
聽董大彈鬍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孟浩然 夜歸鹿門歌
李 白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夢遊天姥吟留彆
金陵酒肆留彆
宣州謝朓樓餞彆校書叔雲
岑 參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齣師西徵
輪颱歌奉送封大夫齣師西徵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杜 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寄韓諫議注
古柏行
捲三 七言古詩
杜 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元 結 石魚湖上醉歌並序
韓 愈 山 石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石鼓歌
柳宗元 漁 翁
白居易 長恨歌
琵琶行並序
李商隱 韓 碑
捲四 七言樂府
捲五 五言律詩
捲六 七言律詩
捲七 五言絕句
捲八 七言絕句
精彩書摘
李白
蜀道難
噫籲嚱②,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鳬③,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韆歲,不與秦塞⑤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地崩山摧壯士死⑧,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上有六龍迴日⑨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摺之迴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⑩欲度愁攀援。青泥k何盤盤,百步九摺縈岩巒。捫參曆井l仰脅息m,以手撫膺n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o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p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硃顔。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q瀑流爭喧豗r,砯s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鬍為乎來哉。劍閣t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u,
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v雖雲樂,不如早還傢。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谘嗟w。
【注釋】
①蜀道難:古樂府名,屬於“相和歌瑟調麯”。②噫籲嚱(yīxūxī):驚嘆聲,蜀地方言,北宋宋庠《宋景文公筆記》載:“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籲嚱’,李白作《蜀道難》,因用之。”③蠶叢及魚鳬:從蠶叢到魚鳬。蠶叢、魚鳬皆傳說中古蜀王之名,揚雄《蜀本王紀》載:“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鳬、蒲澤、開明……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韆歲。”④爾來:從那時以來。⑤秦塞:指秦地(今陝西省中南部和甘肅省東部),秦地四周有山川險阻,古稱“四塞之地”,故名秦塞。⑥太白: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今天陝西省眉縣、太白縣一帶。⑦橫絕:橫越。⑧地崩山摧壯士死:典齣《華陽國誌蜀誌》,載:“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於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並將從,而山分為五嶺。”⑨六龍迴日:《淮南子》注載:“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禦之。日至此麵而薄於虞淵,羲和至此而迴六螭。”螭即龍的一種。⑩猿猱:指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猱是猿猴的一種,又名“狨”或“獼猴”,《詩小雅角弓》有“毋教猱升木”句。k青泥:指青泥嶺,在今天甘肅省徽縣南、陝西省略陽縣北。《元和郡縣誌》載:“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裏,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l捫參曆井:參、井是二星宿名,古人以天上星宿分配地上州國,稱為“分野”,參星為蜀地分野,井星為秦地分野。捫是用手摸,曆是經過,此為互文,即捫參、井,並曆參、井。m脅息:屏住呼吸。n撫膺(yīng):膺即胸口,撫膺指撫摩或捶拍胸口,以抒惋惜、哀嘆、悲憤等情。潘嶽《哀永逝文》有“聞鳴雞兮戒期,鹹驚號兮撫膺”句。o巉岩:險惡陡峭的山壁。p子規:杜鵑鳥的俗名,《蜀記》載:“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杜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q飛湍(tuān):飛奔而下的急流。r喧豗(huī):水流轟響聲。s砯(pīng):水擊岩石之聲。t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省劍閣縣北,地勢險要,張載《劍閣銘》稱:“一人荷戟,萬夫趦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u匪親:“匪”通“非”,匪親意為非可信賴之人。v錦城:即錦官城,成都的彆名。w谘嗟:嘆息。
【語譯】
啊呀呀,真是太高峻瞭啊,蜀道之難行,更難於上青天!從蠶叢直到魚鳬,蜀國的開基是多麼遙遠的事情啊,但是從那以後整整四萬八韆年,都未能與四塞的秦地人煙相通。
西麵的太白山上,據說有隻有飛鳥纔能逾越的道路,可以橫渡峨眉的巔峰。因為傳說中五丁開山,地裂山崩,五丁被壓死,然後纔有通天的階梯、石製的棧道,把蜀、秦兩地連通起來。這條蜀道啊,其上有能夠使牽拉日車的六條螭龍都到此而返的高峰,其下有麯摺奔流、洶湧澎湃的江水。就算黃鶴也難以飛渡啊,就算猿猴想要逾越,都發愁難以攀援。還有那麯摺盤繞的青泥嶺,走百步便有九重拐彎,圍繞著高峻的山岩。蜀地可以摸到參星,到瞭秦地可以摸到井宿,仰天而望呼吸難,不禁長嘆手撫胸。
試問您西遊蜀地,要何時纔能歸來啊,那險峻的道路、陡峭的山壁,真是太難攀登瞭呀。一路上隻能聽到悲淒的鳥兒在古樹上哀號,雄鳥在前,雌鳥在後,徘徊在林間。又聽那杜鵑鳥朝著夜間明月聲聲啼鳴,惆悵那山間的空曠。蜀道之難行,更難於上青天啊,讓人聽到這些鳥叫不禁容顔頓改。
連綿的山峰,似乎距離高天僅不到一尺,絕壁上倒掛著枯萎的鬆樹。飛流的瀑布喧囂震響,衝擊著山崖和岩石,仿佛韆山萬壑中都響起驚雷。蜀道是如此危險,慨嘆那些遠到之人究竟為何要到這裏來呢?那劍閣又如此崢嶸,古樹森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守備之人倘若不可信賴,便會化作豺狼,白天似猛虎,晚間似長蛇,磨著牙齒吮著血,殺害百姓如亂麻。雖說錦官城是個好去處,但還是早些迴傢吧。蜀道之難行,更難於上青天啊,我側過身去嚮西望,不禁發齣長長的嘆息聲。
【賞析】
關於這首詩的背景,曆來有多種說法,或雲諷諫避亂入蜀的唐玄宗,或雲規勸房琯、杜甫二人齣蜀,或雲諷刺章仇兼瓊不聽朝廷節製。但此詩最早見錄於殷璠所編纂的《河嶽英靈集》,該書成於753年,也即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安史之亂”尚未爆發,房、杜也未入蜀,可見前兩說不確。而章仇兼瓊守蜀,雖然恣行不法,卻也並無割據之意,第三說也值得商榷。能夠確定的是,此詩當作於天寶十二載之前,詩中有“問君西遊何時還”句,可知是送友人入蜀之作。蜀道難行,友人韆裏入蜀,李白深感擔憂,故作此詩。
這是李白歌行詩的代錶作,想象奇特、氣概豪雄、節奏鏗鏘、逸興雲飛,極言蜀道之難,並隱含憂國之意。開篇即以蜀地俗語高呼“噫籲嚱”,直言“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此後又多次重復喟嘆,直至“側身西望長谘嗟”為終。詩的第一部分竟然從古史傳說寫起,言蜀道艱難,故而閉塞,雖接秦塞,卻“四萬八韆歲”不通人煙。其後再述五丁開山的傳說,言即使有此艱難蜀道亦為天開,非人力所能造成。蜀道因何而艱難?詩人總言群嶺高峻,竟然能夠阻礙紅日之移,並使黃鶴難過,猿猱難攀。既而再言道路之麯摺,巉岩重重,使人“以手撫膺坐長嘆”,即使林中鳥鳴之聲,聽到旅人耳中,都似乎充滿瞭無限的哀傷和惆悵。
子規即杜鵑,又名杜宇,傳說為蜀帝杜宇死後所化,其叫聲淒厲,類似於“不如歸去”。李白即以此典為轉摺,引齣“問君西遊何時還”的試問。於是在反復詠嘆蜀道之高、之險之後,突然慨嘆國事,說如此險要之處,“所守或匪親”,定必為百姓之禍,既然如此,那麼“錦城雖雲樂”又有什麼意義呢?還“不如早還傢”算瞭。天寶初年,唐朝雖然盛極而衰,但禍患始萌、暴亂未興,能夠提前預見到亂動的苗頭,為此而發齣如此哀嘆,可見李白對當時社會矛盾有著相當清醒的認知。
此詩一大特色在於誇張。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的標杆,他的想象極為雄奇,誇張修辭之從心所欲、不憚其極,是旁人所無法比擬的。古蜀之開國,其實也不過數韆年,《蜀王本紀》雲“三萬四韆歲”本來就已經很誇張,李白猶嫌不足,而言“四萬八韆歲”。民謠言蜀山之高,有“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句,李白更言“不盈尺”。蜀道難行,便言“難於上青天”,蜀山高峻,便言“六龍迴日”、“捫參曆井”,飛瀑擊石,便言“萬壑雷”,再加上穿插以種種神話、傳說(古蜀開國、五丁開山、六螭禦日、杜宇啼血等),則李白筆下的蜀山、蜀道,直非人間之山、之路,而是他雄奇想象中虛構齣來的神話境界。吟詠此詩,還可以參看《夢遊天姥吟留彆》一詩,李白筆下的山水風光,大抵如是。
然而李白本為蜀人,蜀道雖難,他齣入來迴也非一次,比起《夢遊天姥吟留彆》來,他筆下的蜀山、蜀道,既有虛幻的一麵,又有真實的一麵。詩歌先寫太白、峨眉,再寫青泥,繼而是劍閣,直抵成都(錦城),正是由秦入蜀一路之所經。仿佛詩人的魂魄跟隨著入蜀的友人,步步行來,步步規勸,使詩意連綿貫穿,雖然反復言其險峻難行,卻毫無細碎之感,而渾然一體,章法嚴謹。
……
前言/序言
孫洙,字臨西,一字芩西,號蘅塘,晚號退士,世稱蘅塘退士,江蘇無锡人。早年入京師國子監學習,乾隆九年(1744年)中舉,乾隆十一年(1746年)齣任江蘇上元縣學教諭。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以後曆任順天府大城縣知縣、直隸盧龍縣知縣、山東鄒平縣知縣、江寜府學教授等職。在任知縣期間,孫洙深入民間訪問人們的疾苦,視百姓如傢人,每當卸任之時,百姓攀轅哭泣,為他送行。直至告老還鄉,仍兩袖清風。
孫洙鑒於當時通行詩歌選本《韆傢詩》“工拙莫辨”,因此決定編輯一部唐詩選集取而代之。在繼室徐蘭英的協助下,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編成《唐詩三百首》,以“蘅塘退士”署名。
唐朝承接隋朝,曆經將近三百年,無論文治武功,還是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都可以說是中國數韆年封建社會的巔峰,曾齣現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封建社會最鼎盛時期,也曾有“安史之亂”“涇原兵變”等民不聊生的悲慘境況。單從文學而言,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中國詩歌的巔峰,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傢輩齣。詩歌是當時文學的最高代錶,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亮麗的風景綫。唐詩與宋詞、元麯並稱,題材寬泛,眾體兼備,格調高雅,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奇跡,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曆朝曆代的文人都奉唐詩為圭臬,奉唐人為典範。
早在唐代,流傳的唐詩選本就已有瞭不少品種,宋、元、明、清各代也齣現瞭各種不同類型和版本的唐詩選本,眾多選本中,以孫洙的《唐詩三百首》流傳廣、影響大,風行海內,老幼皆宜,雅俗共賞。
唐詩數量極多,清代康熙年間編訂的《全唐詩》,收錄詩四萬八韆九百多首,而此書中仍有不少遺漏。自然如此巨量的詩句,常人難以全讀。此後,瀋德潛以《全唐詩》為藍本,編選《唐詩彆裁》,收錄詩一韆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難以全讀。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齣:“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傢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
孫洙以《唐詩彆裁》為藍本,編選《唐詩三百首》,選入唐代詩人七十七位,總計三百一十首詩,包括五言古詩、樂府、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等。詩人選擇上,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都有入選,展現瞭唐詩各個時期的精髓之作。
《唐詩三百首》以成功務實的編法、簡易適中的篇幅、通俗大眾的觀點、入選的精美詩歌打動瞭讀者,成為兒童成功的啓濛教材、瞭解中國文化的模範讀本。
本書對孫洙的選本進行瞭精編,除加以注釋、語譯、賞析之外,還對許多作品進行瞭“擴展閱讀”,或是從格律入手,或是從義理方麵進行解說,使讀者既能深入理解,又能拓展閱讀,使讀者學詩時沒有偏頗之憾。
唐詩三百首全解(純美典藏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