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智庫能力評價與創新》特色:
一,我國新型智庫建設和智庫研究尚處在初級階段,應肯定智庫評價研究本身的必要性,以及當前一些評價研究報告內容的原創性、閤理性和探索性,以及填補智庫研究領域空白的開拓價值。
二,針對當前我國多數相關機構智庫研究能力尚待提升、智庫運行並發揮作用的“思想市場”環境遠未形成等原因,在智庫評價研究中應謹慎進行排名,甚至放棄各類排名研究,包括綜閤排名和所謂專業排名。智庫影響力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評齣來的。
三,立足於我國新型智庫建設及如何發揮更大作用拓展智庫研究視野和思路,突破智庫影響力研究的局限,緻力於構建反映我國智庫現實特點的理論框架。
四,將智庫能力作為智庫評價研究的新方嚮。如果說智庫影響力研究注重對智庫運行“結果”進行評價,那麼智庫能力研究則注重對智庫能力形成“過程”進行評價。由此,可以更貼近智庫運行過程及所處現實環境,使得智庫更具有可評價性。
五,藉鑒行為主義政治學中的政治係統理論,結閤我國智庫建設實踐,分彆就智庫係統的支持性輸入、要求性(壓力)輸入、內部治理、對外輸齣、互動反饋等主要環節,梳理齣影響智庫建設的八個基本能力要素,具體包括:資源汲取、協同創新、製度支持、職責要求、組織治理、成果産齣、成果傳播、溝通調適等。
六,智庫能力理論框架以“評價分析”為目標,而不是以“評價排名”為目標。在宏觀製度、中觀政策及個體治理等各個層麵上,《智庫能力評價與創新》緻力於剖析我國智庫建設中的做法、經驗和不足,為智庫建設實踐提供參考藉鑒。
七,上述基本能力要素中,可以進一步分解齣更具體的分項能力要素。在諸多能力要素中,大多屬於有利於智庫建設的“正嚮”要素,也有些屬於對智庫建設進行規範的“約束”要素,有些則應就個體智庫實際情況而論;有些屬於可以發揮智庫能動性的。主動”要素,有些屬於智庫無能為力的“被動”要素,也有些則屬於與外界“互動”的要素。
目錄
第一章 引論
一、智庫及其界定
二、智庫發展與智庫研究
三、智庫評價研究及其價值與爭議
第二章 國外智庫評價研究
一、國外智庫影響力研究
二、智庫定量評價
三、智庫定性評價
四、麥甘的《全球智庫報告》
五、埃布爾森的智庫知名度評價
第三章 國內智庫評價研究
一、國內智庫影響力研究
二、智庫評價排名成為熱點
三、《中國智庫報告》
四、《全球智庫評價報告》
五、《中國智庫影響力報告》
六、《中國智庫網絡影響力評價報告》
七、《中華智庫影響力報告》
第四章 從智庫影響力到智庫能力
一、智庫評價的主要障礙:難以測量
二、智庫評價的主要誤區:局限於影響力
三、智庫評價思路:以能力為新的視角
第五章 構建智庫能力評價體係
一、政治係統論的啓發與藉鑒
二、智庫係統的能力要素分析
三、智庫係統評價指標體係
第六章 智庫製度支持能力
一、智庫建設政策環境
二、智庫法律地位製度
三、政策意見徵集和谘詢製度
四、政策信息公開製度
第七章 智庫資源汲取能力
第八章 智庫協同創新能力
第九章 智庫內部治理創新能力
第十章 智庫成果産齣能力
第十一章 智庫成果傳播能力
第十二章 若乾類彆智庫能力評價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智庫能力評價與創新》:
第一,報告細節不夠嚴謹,存在較多明顯的漏洞和錯誤。僅就涉及中國智庫的內容而言,2012年的報告,將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的“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單獨拿齣來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一起參與排名,顯然沒有搞清楚機構之間的隸屬關係。在2013年度《全球智庫報告》中,在“全球智庫前100傢(不含美國)”排名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CICIR,排名第28)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CI-IS,排名第30)之前,但在“全球智庫前150傢”排名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排名第36,反而位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排名44)之前。《2014年全球智庫報告》中,“世界頂級智庫(含美國)”150強榜單裏排名第48名與第99名的智庫都是中國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①像這類“硬傷”還有不少,使得我們不得不懷疑我們相對陌生的國際智庫是否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實際上,該報告2009年將“麻省理工大學經濟係”單獨拿齣來排在“科學和技術類前10”中的第2名,而在此後曆年的係列報告中,該智庫再也沒有齣現過在這一類彆裏麵。2010年的報告,不一緻的地方多達20餘處。英國的“大赦國際”在“西歐前40”中隻排到第12名,卻同時又被排在瞭“世界前10(非美國)”中的第五名;在“西歐前40”中比大赦國際排名還要靠前的德國“艾伯特基金會”,卻未排進“世界前10(非美國)”類彆之中等等。更令人睏惑不解的是“布魯金斯學會”,在2012年“環境類前70”排名中位列第2名,然而布魯金斯學會卻在其官方網站上公開聲明其並不關注環境政策方麵的研究。
上述問題,至少反映瞭幾個方麵的問題。比如,研究工作不夠嚴謹細緻,導緻低級錯誤沒有被發現;對美國之外的智庫情況並不熟悉,齣現所涉智庫所在國傢的專傢很容易發現的常識錯誤;研究力量有限,不足以支撐如此工作量大、難度高的研究任務。實際上,承擔全球智庫評價如此龐大的項目,必須擁有一支具備科學素養的研究團隊,,必須有相對穩定的財力支持。尤其是,麥甘所采用的“主觀整體印象評價法”,要求必須通過優秀的調研人員來最大程度地去除主觀評價中的偏差,這是保證“主觀整體印象評價法”有效實施的關鍵環節。然而,非常遺憾的是麥甘所進行的該評價項目隻由他一名全職工作人員負責,而這個項目的數據收集、研究和分析,不是藉助於實地調研或者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的,而是依靠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費城地區其他高校的實習學生進行的。參加全球智庫評價項目的這些實習生,本身沒有經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對於全球智庫的理解也比較粗淺,有的學生隻是把該項目作為暑期實習以此獲得調研經曆而已。由此可見,倚重這些人員所進行的調研,其質量是令人擔憂的。
第二,評價方法的信度和效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在全球智庫排名工作中,麥甘采用的是“主觀整體印象評價法”。這種評價方法的優點是簡便易行,可以快速地對大量客觀主體(比如全球智庫)進行評價,但與此同時這種評價方法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具體而言就是主觀導嚮的影響過大,評價者所處的地域、所研究的領域、所持有的觀點等等都會對全球智庫的評價産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而也必然會影響到全球智庫評價結果的準確性。我們認為,客觀且全麵的全球智庫評價方法不僅要有主觀的評價,而且更需要有大量的、多層次的客觀指標的評價。隻有主觀定性評價與客觀定量評價相結閤,纔能較為全麵地對全球智庫做齣相對公正客觀的評價。
……
前言/序言
近年來,隨著新型智庫建設興起,智庫評價成為智庫研究的一個熱點。不僅著重引介瞭國外的智庫研究成果,而且國內智庫評價報告也不斷湧現。
然而,不少智庫評價報告熱衷於智庫排名,無意中推動瞭智庫機構攀比之風。這種為排名而排名的研究取嚮,不僅無助於智庫評價研究自身,更無助於當前的新型智庫建設實際需要,甚至會將我國智庫建設方嚮引入歧途。某種程度上,這反映瞭智庫建設與研究領域的浮躁和功利。
而且,這些智庫排名本身存在社會公信力問題,排名順序爭議較大。其原因,一方麵,許多智庫評價報告的數據資料的信度和效度都存在問題;另一方麵,這些智庫評價報告的主要排名依據是智庫成果影響力,而智庫成果的特殊性及決策過程的復雜性、不透明性,使得智庫成果影響力本身存在測量瓶頸,不能簡單地通過數據采集方式方法的改進加以解決。
針對以上情況,本書提齣:
第一,我國新型智庫建設和智庫研究尚處在初級階段,應肯定智庫評價研究本身的必要性,以及當前一些評價研究報告內容的原創性、閤理性和探索性,以及填補智庫研究領域空白的開拓價值。
第二,針對當前我國多數相關機構智庫研究能力尚待提升、智庫運行並發揮作用的“思想市場”環境遠未形成等原因,在智庫評價研究中應謹慎進行排名,甚至放棄各類排名研究,包括綜閤排名和所謂專業排名。智庫影響力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評齣來的。
第三,立足於我國新型智庫建設及如何發揮更大作用拓展智庫研究視野和思路,突破智庫影響力研究的局限,緻力於構建反映我國智庫現實特點的理論框架。
第四,將智庫能力作為智庫評價研究的新方嚮。如果說智庫影響力研究注重對智庫運行“結果”進行評價,那麼智庫能力研究則注重對智庫能力形成“過程”進行評價。由此,可以更貼近智庫運行過程及所處現實環境,使得智庫更具有可評價性。
第五,藉鑒行為主義政治學中的政治係統理論,結閤我國智庫建設實踐,分彆就智庫係統的支持性輸入、要求性(壓力)輸入、內部治理、對外輸齣、互動反饋等主要環節,梳理齣影響智庫建設的八個基本能力要素,具體包括:資源汲取、協同創新、製度支持、職責要求、組織治理、成果産齣、成果傳播、溝通調適等。
第六,智庫能力理論框架以“評價分析”為目標,而不是以“評價排名”為目標。在宏觀製度、中觀政策及個體治理等各個層麵上,本書緻力於剖析我國智庫建設中的做法、經驗和不足,為智庫建設實踐提供參考藉鑒。
第七,上述基本能力要素中,可以進一步分解齣更具體的分項能力要素。在諸多能力要素中,大多屬於有利於智庫建設的“正嚮”要素,也有些屬於對智庫建設進行規範的“約束”要素,有些則應就個體智庫實際情況而論;有些屬於可以發揮智庫能動性的。主動”要素,有些屬於智庫無能為力的“被動”要素,也有些則屬於與外界“互動”的要素。
在本書的章節安排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對智庫評價研究現狀和成果進行梳理,第四章、第五章構建瞭智庫能力評價體係,第六章至第十一章就部分智庫基本能力要素結閤我國智庫建設實際進行分析,第十二章就我國部分智庫類彆進行瞭典型案例分析。
本書作為當前眾多智庫評價研究著作之一,期望為智庫進行自身建設提供參考,也可為智庫建設宏觀製度政策製定者提供參考。
智庫能力評價與創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