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

贾平凹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平凹 著
图书标签:
  • 贾平凹
  • 散文
  • 名家散文
  • 文学
  • 彩插
  • 精选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散文集
  • 阅读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9901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207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孤独”也好,“从容”也罢,都只是他生命中闪烁过的火花。从棣花到西安,从困惑到自在,他的体量如此庞大,他的世界何其丰富——从这里看见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贾平凹。

2.由贾平凹女儿与挚友精心编选,贾平凹审阅并亲绘插图。
“能够接续古典文脉的精神和意趣,并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开出新的境界,应该是贾平凹的特点之一,也是我们编选的基本‘标准’。”本书选文不限时间不限题材,涵盖生活、艺术、情感等各个方面,总体展现贾平凹散文创作的真正面貌和他对这个世界的真实体悟。
3.收录多篇入选中小学课本的优秀篇目。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特殊的散文集,由女儿与挚友慎重编选,贾平凹亲自审阅并绘插图。
“孤独”也好,“从容”也罢,都只是贾平凹生命中闪烁过的火花。这部选本侧重的是他一贯强调的古典文脉和现代意识的融汇,从生活、艺术、情感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梳理,目的是选出一批真正脍炙人口的文章,总体性地展现他散文创作的面貌,突显他不同于其他作家的个人特点,展现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贾平凹。同时,收录多篇入选中小学课本的优秀篇目。
*个单元,以作家的生命原点为核心,向外辐射。
第二个单元,以1993至1994年他所写的谈人生百态的文章为主,以呈现他作品中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那一时期小说创作之外体现他人生状态的表达。
第三个单元,是以《卧虎说》为发端,以《〈美文〉发刊词》为旗帜,以近年来4部长篇小说后记为进一步的实践,阐述的是他的文学观念。
第四个单元,以他的书画观关联着他的文学观。他将自己多余的才情倾泻在书、画上,同时书画创作又反过来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这是他区别于当代大部分作家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个单元,谈人物,也是谈艺录。
第六个单元,有点杂谈性质,也印证了他所说“散文到了极处,往往文体不纯而类如杂说”的特点。
第七个单元,他从西安的角度回望商州,又站在商州的角度观察、认知着中国。此后的小说创作,莫不如是。
第八个单元,收录目前中小学课本中选录的优秀散文,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

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贾平凹文集》26卷。长篇小说代表作有《浮躁》《废都》《秦腔》《古炉》《带灯》《老生》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黑氏》《天狗》《五魁》《倒流河》等。散文代表作有《商州散记》《丑石》《定西笔记》等。
其作品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以及美国“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法兰西金棕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香港“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施耐庵文学奖”、“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有三十多部作品被译为美、法、德、瑞典、意大利、西班牙、俄、日、韩、越文在二十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目录

静虚村记/003
自传——在乡间的十九年/007
祭父/014
四十岁说/023
五十大话/026
写给母亲/029
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031
我的故乡是商洛/033
我不是个好儿子/036


笑口常开/043
关于父子/047
关于女人/052
说家庭/057说生病/060
说房子/062
说舍得/065
说自在/066
说请客/070
说花钱/073
说孩子/076
说奉承/079
说打扮/082
说死/085
说足球/089
说球迷/090


“卧虎”说——文外谈文之二/093
《美文》发刊词/095
《废都》后记/098走向大散文/105
《秦腔》后记/107
《古炉》后记/115
文学的大道/123
《老生》后记/128


我的诗书画/137
平凹作画记(七则)/139
在玫瑰园里/145
一条线的故事/148
张之光画集序/149
《海风山骨》序/151
读画随感(三篇)/153
释画(六篇)/158


孙犁论/165
读张爱玲/167
哭三毛/169
我说莫言/172
说话/174


西安这座城/179
天气/183
我有了个狮子军/184
古土罐/187
三目石/190
记五块藏石/192
残佛/194
坐佛/196


商州初录(节选)/199
六棵树/227
一块土地/235
进山东/243
通渭人家/247
条子沟/253
走三边/259
陈炉/268
四月三十日游青城后山/272
干雨松/273
游寺耳记/275
红狐/276
荒野地/280
秦腔/282
说棣花/289
黄土高原/298
关中论/303


丑石/311
月迹/313
风雨/316
落叶/318
风筝——孩提纪事/320
一棵小桃树/325

编者后记/328

精彩书摘

静虚村记

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
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是火车东站,北去二十里地,又是一片工厂,素称城外之郭。奇怪台风中心反倒平静一样,现代建筑之间,偏就空出这块乡里农舍来。
常有友人来家吃茶,一来就要住下,一住下就要发一通讨论,或者说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或者说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或者说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如宋代的青瓷,质朴、浑拙、典雅。
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来得自然,只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绿树、庄稼包围。在城里,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陡然到了这里,便活泼泼地觉得新鲜。先是那树,差不多没了独立形象,枝叶交错,像一层浓重的绿云,被无数的树桩撑着。走近去,绿里才见村子,又尽被一道土墙围了,土有立身,并不苫瓦,却完好无缺,生了一层厚厚的绿苔,像是庄稼人剃头以后新生的青发。
拢共两条巷道,其实连在一起,是个“U”形。屋舍相对,门对着门,窗对着窗;一家鸡叫,家家鸡都叫,单声儿持续半个时辰;巷头家养一条狗,巷尾家养一条狗,贼便不能进来。几乎都是茅屋,并不是人家寒酸,茅屋是他们的讲究:冬天暖,夏天凉,又不怕被地震震了去。从东往西,从西往东,茅屋撑得最高的,人字形搭得最起的,要算是我的家了。
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昧,过路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比画画了一通,还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接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才觉得惬意。衣着朴素,都是农民打扮,眉眼却极清楚。当然改变了吃浆水酸菜,顿顿油锅煎炒,但没有坐在桌前用餐的习惯,一律集在巷中,就地而蹲。端了碗出来,却蹲不下,站着吃的,只有我一家,其实也只有我一人。
我家里不栽花,村里也很少有花。曾经栽过多次,总是枯死,或是萎缩。一老汉笑着说:村里女儿们多啊,瞧你也带来两个!这话说得有理。是花忌妒她们的颜色,还是她们羞得它们无容?但女儿们果然多,个个有桃花水色。巷道里,总见她们三五成群,一溜儿排开,横着往前走,一句什么没盐没醋的话,也会惹得她们笑上半天。我家来后,又都到我家来,这个帮妻剪个窗花,那个为小女染染指甲。什么花都不长,偏偏就长这种染指甲的花。
啥树都有,最多的,要数槐树。从巷东到巷西,三搂粗的十七棵,盆口粗的家家都有,皮已发皱,有的如绳索匝缠,有的如渠沟排列,有的扭了几扭,根却委屈得隆出地面。槐花开时,一片嫩白,家家都做槐花蒸饭。没有一棵树是属于我家的,但我要吃槐花,可以到每一棵树上去采。虽然不敢说我的槐树上有三个喜鹊窠、四个喜鹊窠,但我的茅屋梁上燕子窝却出奇地有了三个。春天一暖和燕子就来,初冬逼近才去,从不撒下粪来,也不见在屋里落一根羽毛,从此倒少了蚊子。
最妙的是巷中一眼井,水是甜的,生喝比熟喝味长。水抽上来,聚成一个池,一抖一抖地,随巷流向村外,凉气就沁了全村。村人最爱干净,见天天有人洗衣。巷道的上空,即茅屋顶与顶间,拉起一道一道铁丝,挂满了花衣彩布。最艳的,最小的,要数我家:艳者是妻子衣,小者是女儿裙。吃水也是在那井里的,须天天去担。但宁可天天去担这水,不愿去拧那自来水。吃了半年,妻子小女头发愈是发黑,肤色愈是白皙,我也自觉心脾清爽,看书作文有了精神、灵性了。
当年眼羡城里楼房,如今想来,大可不必了。那么高的楼,人住进去,如鸟悬窠,上不着天,下不踏地,可怜怜掬得一抔黄土,插几株花草,自以为风光宜人了。殊不知农夫有农夫得天独厚之处。我不是农夫,却也有一庭土院,闲时开垦耕耘,种些白菜青葱。菜收获了,鲜者自吃,败者喂鸡,鸡有来杭、花豹、翻毛、疙瘩,每日里收蛋三个五个。夜里看书,常常有蝴蝶从窗缝钻入,大如小女手掌,五彩斑斓。一家人喜爱不已,又都不愿伤生,捉出去放了。那蛐蛐儿就在台阶之下,彻夜鸣叫,脚一跺,噤声了,隔一会儿,声又起。心想若是有个儿子,儿子玩蛐蛐就不用跑蛐蛐市掏高价购买了。
门前的那棵槐树,唯独向横的发展,树冠半圆,如裁剪过一般。整日看不见鸟飞,却鸟鸣声不绝,尤其黎明,犹如仙乐,从天上飘了下来似的。槐下有横躺竖蹲的十几个碌碡,早年碾场用的,如今有了脱粒机,便集在这里,让人骑了,坐了。每天这里人群不散,谈北京城里的政策,也谈家里婆娘的针线,谈笑风生,乐而忘归。直到夜里十二点,家家喊人回去。回去者,扳倒头便睡的,是村人;回来捻灯正坐,记下一段文字的,是我呢。
来求我的人越来越多了,先是代写书信,我知道了每一家的状况,鸡多鸭少,连老小的小名也都清楚。后来,更多的是携儿来拜老师,一到高考前夕,人来得最多,提了点心,拿了酒水。我收了学生,退了礼品,孩子多起来,就组成一个组,在院子里辅导作文。村人见得喜欢,越发器重起我。每次辅导,门外必有家长坐听,若有孩子不安生了,就进来张口就骂,举手便打。果然两年之间,村里就考中了大学生五名,中专生十名。
天旱了,村人焦虑,我也焦虑,抬头看一朵黑云飘来了,又飘去了,就咒天骂地一通,什么粗话野话也骂了出来。下雨了,村人在雨地里跑,我也在雨地跑,疯了一般,有两次滑倒在地,磕掉了一颗门牙。收了庄稼,满巷竖了玉米架,柴火更是塞满了过道,我骑车回来,常是扭转不及,车子跌倒在柴堆里,吓一大跳,却并不疼。最香的是鲜玉米棒子,煮能吃,烤能吃,剥下颗粒熬稀饭,粒粒如栗,其汤有油汁。在城里只道粗粮难吃,但鲜玉米面做成的漏鱼儿、搅团儿,却入味开胃,再吃不厌。
小女来时刚会翻身,如今行走如飞,咿呀学语,行动可爱,成了村人一大玩物,常在人掌上旋转,吃过百家饭菜。妻也最好人缘,一应大小应酬,人人称赞,以至村里红白喜事,必邀她去,成了人面前走动的人物。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坐地,静静地思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冥,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
鸡年八月,我在此村为此村记下此文,复写两份,一份加进我正在修订的村史前边,作为序,一份则附在我的文集之后,却算是跋了。
1982年

四十岁说
无论中国的文学怎样伟大或者幼稚,事实是我们就在其中,且认真地工作着,已经不止一次,十次八次,说过许多追求和反省,回过头来都觉得很坏。作家实在是一种手艺人,文章写得好,就是活儿做得漂亮。窗外的空地上有织网套的,斜斜地背了木弓,一手拿木槌掸敲弓弦,在嗡嗡铮儿的音律里身子蛮有节奏地晃动,劳动既愉悦了别人,也愉悦了自己,事情就这么简单。如果说,作家职业是最易心灵自在,相反的,也最易导致做作——好作家和劣作家就这么分野了。——目下的现实里,甚多的人热衷于讲“世界”,讲到很玄乎的程度如同四个字的“深入生活”,原本简单普通的话,没生活拿什么去写呀,但偏偏说得最后谁也不知道深入生活为何物了。还是不要竭力去塑造自己庄严形象,将一张脸面弄得很深沉,很沉重;人生若认作荒原上的一群羊,哲学家是上帝派下来的牧人,作家充其量是牧犬。
文坛是热闹场,尤其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期,贾母在大观园里说过孙女们一个与一个都漂亮得分不清,在化妆品普遍被妇女青睐的今日,我们常常在街头惊叹美女如云。文学上的天才和小丑几乎无法分清,各种各样的创作和理论曾经撵得我们精疲力竭(一位农村的乡长对我说过,落实层层上级的指示,忙得他没有尿净一泡尿的时间,裤裆总是湿的)。忽然一想,许多的创作和理论,不是为着自己出头露面的欲望吗?它其实并没有自己大的志向,完整的体系,目的是各人在发表自己的文章而已,蝌蚪跟着鱼儿浪,浪得一条尾巴没有了。
供我们生存的时空越来越小,古今的、中外的大智慧家的著作和言论,可以使我们寻到落脚的经纬点。要作为一个好作家,要活儿做得漂亮,就是表达出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一份态度,这态度不仅是自己的,也表达了更多的人乃至人类的东西。作为人类应该是大致相通的。我们之所以看懂古人的作品,替古人流眼泪,之所以看得懂西方的作品,为他们的激动而激动,原因大概如此。近代的中国史上一句很著名的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进而发展的在文学史上只能借鉴西方写作技巧的说法,我觉得哪儿总有毛病发生。文学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是要阐述着人生的一种境界,这个最高境界反倒是我们要借鉴的,无论古人与洋人。中国的儒释道,扩而大之,中国的宗教、哲学与西方的宗教、哲学,若究竟起来,最高的境界是一回事,正应了云层上面的都是一片阳光的灿烂。问题是,有了一片阳光,还有阳光下各种各样的,或浓或淡,是雨是雪,高低急缓的云层,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形态和美学。这就要分析东西方人的思维了,水墨画和油画,戏曲和话剧,西医和中医。我们应该自觉地认识东方的重整体的感应和西方的实验分析,不是归一和混淆,而是努力独立和丰富,通过我们穿过云层,达到最高的人类相通的境界中去。“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言论,关键在这个“民族的”是不是通往人类最后相通的境界去。令人困惑的是理论界和创作界总有极端的思潮涌起,若不是以中国传统(实际上很大程度并不是中国传统)的一套为标准,就是以西方的作规则,合者便好,不合者便孬,制造了许多过眼烟云的作品,又是混乱了许多的创作不知所措。或许也偏颇了,我倒认作对于西方文学的技巧,不必自卑地去仿制,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的技巧也各有千秋。通往人类贯通的一种思考一种意识的境界,法门万千,我们在我们某一个法门口,世界于我们是平和而博大,万事万物皆那么和谐又充溢着生命活力,我们就会灭绝所谓的绝对,等待思考的只是参照,只是尽力完满生命的需要。生命完满得愈好,通往大境界的法门之程愈短。如果是天才,有夙愿,必会修成正果,这就是大作家的产生。
在美国的张爱玲说过一句漂亮的话:人生是件华美的睡袍,里面长满虱子。人常常是尴尬的生存。我越来越在作品里使人物处于绝境,他们不免有些变态了,我认作不是一种灰色与消极,是对生存尴尬的反动;突破和超脱。走出激愤,多给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来,幽默由此而生。爱情的故事里,写男人的自卑,对女人的神驭,乃至感应世界的繁杂的意象,这合于我的心境。现在的文学,热衷于写西方气质的男子汉,赏观中国的戏曲,为什么有一个“小生”呢,小生的装扮、言语,又为什么是那样,这一切是怎样形成的呢?古老的中国的味道如何写出,中国人的感受怎样表达出来,恐怕不仅是看作纯粹的形式的既定,诚然也是中国思维下的形式,就是马尔克斯和那个川端先生,他们成功,直指大境界,追逐全世界的先进的趋向而浪花飞扬,河床却坚实地建凿在本民族的土地上。
我是一个山地人,在中国的荒凉而瘠贫的西北部一隅,虽然做够了白日梦,那一种时时露出的村相,逼我无限悲凉,我可能不是一个政治性强的作家,或者说不善于表现政治性强的作家,我只有在作品中放诞一切,自在而为。艺术的感受是一种生活的趣味,也是人生态度,情操所致,我必须老老实实生活,不是存心去生活中获取素材,也不是弄到将自身艺术化,有阮籍气或贾岛气,只能有意无意地,生活的浸润感染,待提笔时自然而然地写出要写的东西。
还是寻出两句话吧,这是我四十岁里读到的,闷了许多日,再也不可能忘掉的话——
之一,是我跟一位禅师学禅,回来手书在书房的条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之二,夜读《八大山人画集》,忽见八大山人,字个山,画像下几行小字:“ 咦,个有个而立于-=≡×之间也,个无个而超于×≡=-之外也,个山个山,形上形下,圆中一点。”

1991年


《山魂:中国西部自然风物志》 内容梗概: 《山魂:中国西部自然风物志》是一部深入探寻中国西部壮丽自然风貌的散文集。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饱含深情的文字,带领读者踏上一次穿越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史诗级旅程。全书围绕着“山”这一核心意象,却又不止于山,它延展至山间的溪流、苍茫的戈壁、奔腾的江河、险峻的峡谷,以及栖息在这些土地上的万物生灵。 本书不拘泥于地理的描绘,而是将自然的景观与人文的情感、历史的记忆、哲学的思考融为一体。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景物,而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捕捉其背后蕴含的生命力、时间流逝的痕迹以及宇宙的神秘韵律。他将西部广袤而粗犷的山川草木,赋予了生命与灵魂,使其仿佛拥有了自己的呼吸与心跳。 详细内容: 第一章:黄土高原的血脉 本章聚焦于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作者从远古的洪荒时代讲起,追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以及它如何在亿万年的风雨侵蚀中塑造出独特的“千沟万壑”地貌。他描绘了延河岸边的黄河,那浑浊却又充满力量的河流,是这片土地的母亲河,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文明的起源。 笔触深入到高原上的每一个村落,每一个窑洞。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农耕方式,以及他们与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他记录了麦浪翻滚的季节, farmers' faces etched with the sun and wind; the stark beauty of Loess earth in autumn, after the harvest; the resilient life that springs from seemingly barren land. 对于高原上的植物,作者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描绘了芨芨草在风中摇曳的坚韧,野艾蒿散发的独特气味,以及在贫瘠土地上顽强生长的野花。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在作者的笔下,都成为了生命的象征,诉说着这片土地不屈的生命力。 第二章:青藏高原的呼吸 这一章将读者带入雪域高原的圣洁与苍茫。作者描绘了珠穆朗玛峰的巍峨,那直插云霄的冰雪世界,以及它所代表的极致的高度与寂静。他讲述了高原湖泊的湛蓝,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宝石,反射着天空的纯净,以及那些湖泊背后可能隐藏的古老传说与信仰。 作者深入描写了高原上的气候特征,那稀薄的空气、剧烈的温差、狂暴的季风,以及突如其来的暴雪。他记录了高原上的野生动物,如藏羚羊的奔跑、雪豹的踪迹,以及它们在严酷环境中生存的智慧。这些生灵,与高原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这片神奇土地的生命画卷。 同时,本章也探讨了高原上的藏传佛教文化。作者描绘了寺庙的庄严,转经筒的嗡鸣,以及僧侣们虔诚的身影。他试图理解信仰在这片土地上的力量,以及它如何塑造了当地人民的精神世界。作者将自然的力量与人文的虔诚相结合,展现了青藏高原独特的精神气质。 第三章:云贵高原的低语 本章的焦点是云贵高原独特的地质构造和生态多样性。作者描绘了喀斯特地貌的奇幻,那些形态各异的石林、溶洞、天坑,如同大地鬼斧神工的杰作。他讲述了地下暗河的神秘,以及雨水如何在石灰岩的土壤中穿梭,滋养着这片土地。 作者深入到高原的森林和峡谷。他描绘了原始森林的幽深,参天古木的挺拔,以及隐藏在密林中的奇花异草。他记录了峡谷中奔腾的河流,那咆哮的水声,以及在激流中生存的生命。 这一章也着重描写了高原上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者描绘了苗寨吊脚楼的精巧,侗族大歌的悠扬,以及各民族人民独特的服饰、节日和生活习俗。他试图理解这些多样的文化如何在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和发展。作者将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的多彩斑斓相结合,展现了云贵高原的独特魅力。 第四章:西部之魂:山川的回响 在经历了黄土高原的浑厚、青藏高原的圣洁、云贵高原的奇幻之后,本章将全书的思考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作者试图总结西部自然风物带给他的感悟,并将其升华为一种哲学性的思考。 他讨论了“山”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高耸,更是生命力、坚韧、孤独、永恒的象征。他将山川比作民族的精神图腾,是古老文明的载体,是历史变迁的见证。 作者也深入探讨了西部土地的“魂”。这种“魂”,不是虚无缥缈的存在,而是融化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每一棵草木,每一滴水中,每一个生命中。它包含了自然的伟力,生命的顽强,以及岁月沉淀的智慧。 本书通过对西部自然风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与敬畏。他试图通过文字,让读者感受到西部那粗犷、辽阔、神秘、又充满生命力的独特魅力。这不仅仅是一部自然风物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场对生命、对自然、对民族根脉的深刻探索。 《山魂:中国西部自然风物志》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散文集。它以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中国西部壮丽的山川河流,感受这片土地上生命的坚韧与力量,并从中获得对自然、对人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发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与这片土地产生共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确切地说,是带给我的那种阅读体验,超乎想象。我一直以为散文是比较平实的文字,但贾平凹先生的文字,却有着一种独特的张力,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的语言,就像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觉得醇厚,但细品之下,便能尝出回甘,品出百味。我在这本书中,似乎看到了大地的厚重,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他对于自然的描绘,不是那种简单的写景,而是将自然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让山川草木都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灵性。我记得其中有些篇章,描写着一些寻常的景物,比如一棵老树,一条小河,甚至是一粒尘埃,但在他的笔下,它们都变得生动起来,充满了故事感。我被他对于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所折服,那种洞察力,仿佛能穿透事物的表象,直抵其内在的本质。这本选集,让我重新审视了“散文”这个文体,它不只是记录生活,更是承载情感,是表达思想的载体。我在这书中,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是在与一个灵魂对话,感受他对于世界、对于生命的独特理解。

评分

终于拿到这本《贾平凹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迫不及待地翻开,那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插画就先声夺人。我一直对贾平凹先生的文字有着莫名的亲近感,总觉得他的笔触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古朴和深沉,如同乡间泥土的芬芳,又仿佛远山古刹的钟声,涤荡着内心深处的尘埃。这次精选的本子,收录的都是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每一篇都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他内心深处的风景。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乡土人情、自然风物的篇章,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土地的眷恋,对生命流转的体悟。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轻易触动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我能感受到他对于故乡的深情,对于逝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于人生百态的洞察。虽然书中没有出现具体的散文题目,但仅凭着他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就足以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他所描绘的世界,感受那份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情感。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在安静的午后,与我促膝长谈,分享着岁月的智慧和人生的感悟。

评分

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在开启一段新的探索。贾平凹先生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是时间的沉淀,又像是历史的回响。他笔下的世界,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以及对于生死的哲思。我在这书中,看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赞叹,也看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的文字,如同山间的清泉,流淌着纯净而又深邃的情感。我在这书中,仿佛看到了许多不同的人生片段,有喜悦,有悲伤,有平凡,也有伟大。他能够将最寻常的生活细节,赋予深刻的意义,让我在阅读时,不断地产生共鸣。我在这书中,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是在体悟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面对世界的智慧。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在我迷茫时,给我指引;在我疲惫时,给我慰藉。我在这书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文字的温度,以及人性的光辉。

评分

这本《贾平凹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震撼。贾平凹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最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不平凡的意义。我在这书中,看到了他对故土的深情,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他笔下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涤荡着我内心的浮躁,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生活。我在这书中,看到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许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缩影,但经过贾平凹先生的刻画,都显得格外生动,格外感人。我在这书中,不仅仅是阅读,更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深刻的精神对话,感受他对于生命、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这本书,让我对“散文”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抒发,思想的表达,以及灵魂的共鸣。

评分

阅读的过程,是一种奇妙的旅行。我如同一个无声的旅人,跟随贾平凹先生的文字,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穿行。我看到了他笔下的故乡,那片承载着他童年记忆和乡愁的土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温情。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听到虫鸣鸟叫,感受到淳朴的人情。他的文字,有一种洗涤心灵的力量,能将我从都市的喧嚣中抽离出来,回归内心深处的宁静。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人性的描绘,那些朴实而又饱含智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悲悯。我在这书中,仿佛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身影,他们或许就是我身边的普通人,但经过贾平凹先生的笔触,都焕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这本书,让我对“人”这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生命有了更广阔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的世界,也启发了我对生活更深层次的感悟。

评分

孩子喜欢这个系列的书籍。

评分

商品质量很好,很满意,配送速度快啊,而且配送员态度也非常好。

评分

这是一位语文老师推荐的阅读资料,还没看呢,应该很不错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很快就到了。感觉质量不错

评分

很好的文集!送货也挺快!!好!!!

评分

京东品质,值得信赖,书香节价格棒棒哒,支持正品。有四五张彩图。

评分

买给侄女儿的,很喜欢,书的质量很好,赞,618活动,书的价格太合适了。

评分

好书推荐你,印刷设计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