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交換技術(趙新穎)

現代交換技術(趙新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趙新穎 編
圖書標籤:
  • 交換機
  • 交換技術
  • 數據通信
  • 網絡技術
  • 計算機網絡
  • 趙新穎
  • 現代交換技術
  • 網絡設備
  • 通信原理
  • 網絡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0925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306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4
字數:3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電路交換技術、數據交換技術、軟交換技術和光交換技術的順序進行組織編排,並以C&C08;程控交換機為例介紹交換係統的結構、硬件配置、軟件配置、計費及維護;重點介紹數據交換技術、軟交換技術,簡要介紹光交換技術及其發展,使學生掌握交換技術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結閤程控交換機設備(以C&C08;為例)掌握硬件配置、軟件配置及維護等方麵的內容,為今後從事交換機方麵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本書圖文並茂,講述由淺入深,內容係統全麵、概念清晰、通俗易懂。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通信技術、電子信息類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目錄

第1章 現代交換技術基礎1
1.1 交換基本知識 1
1.1.1 交換與通信網 1
1.1.2 交換方式 7
1.1.3 我國電話網的基本結構 10
1.2 電路交換原理 14
1.2.1 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與功能 14
1.2.2 程控交換機的交換單元與交換網絡 16
復習思考題 22
第2章 程控交換機及C&C08;交換機係統結構 26
2.1 程控交換機的基本結構 26
2.1.1 數字程控交換機總體結構 26
2.1.2 數字程控交換機硬件結構 27
2.2 數字程控交換機的性能指標 34
2.2.1 話務量 34
2.2.2 呼損的計算及呼損指標 36
2.2.3 呼叫處理能力 37
2.3 C&C08;交換機係統結構認知 38
2.3.1 C&C08;交換機係統結構 38
2.3.2 C&C08;程控數字交換機的硬件層次結構 40
2.3.3 C&C08;程控數字交換機軟件結構 40
2.3.4 C&C08;交換機組網的方式 43
2.4 C&C08;交換機外觀認識 47
2.4.1 SM 機架 47
2.4.2 SM 設備各機框簡介 48
2.4.3 SM 設備各單闆簡介 53
復習思考題 60
第3章 程控交換機的硬件配置 62
3.1 C&C08;交換機的硬件配置 62
3.1.1 C&C08;交換機AM/CM 模塊的硬件配置 62
3.1.2 遠端用戶模塊的硬件配置 63
3.1.3 C&C08;程控交換實驗平颱配置 72
3.2 C&C08;交換機硬件連綫 73
3.2.1 HW 綫的連接 73
3.2.2 光縴的連接 86
復習思考題 88
第4章 交換機的軟件調試和數據配置 90
4.1 交換係統的呼叫處理過程 90
4.1.1 呼叫類型 90
4.1.2 呼叫處理過程 92
4.1.3 呼叫處理基本原理 93
4.2 數據配置基本知識 99
4.2.1 數據配置總體原則 99
4.2.2 用戶數據配置的相關概念 99
4.2.3 C&C08;交換機硬件數據配置方法 100
4.3 C&C08;交換機的本局業務數據配置 108
4.3.1 本局業務基本知識 108
4.3.2 C&C08;交換機硬件數據配置基礎 111
4.3.3 本局用戶基本業務數據配置 113
4.4 C&C08;交換機的中繼數據配置 115
4.4.1 基本知識 115
4.4.2 中國1號信令中繼數據配置 122
4.4.3 7號信令中繼數據配置 125
4.5 C&C08;交換機新業務配置 128
4.6 C&C08;交換機計費數據配置 133
4.6.1 計費功能和原理 133
4.6.2 計費數據及操作維護 134
4.6.3 話單管理係統 137
復習思考題 141
第5章 程控交換機的維護 143
5.1 程控交換機狀態查詢和監控 143
5.1.1 基本知識 143
5.1.2 操作步驟 143
5.2 C&C08;交換機係統的維護 150
5.2.1 告警係統的維護和操作 150
5.2.2 測試係統的維護和操作 154
5.2.3 日常維護工作中的例行檢查 158
復習思考題 161
第6章 數據交換、軟交換與光交換 163
6.1 數據交換技術基本知識 163
6.1.1 數據通信概述 163
6.1.2 分組交換技術 165
6.1.3 幀中繼 170
6.1.4 ATM 交換 173
6.1.5 IP交換 177
6.2 軟交換 179
6.2.1 軟交換的基本概念 179
6.2.2 軟交換體係結構 181
6.2.3 軟交換的組網方案 183
6.3 光交換 184
6.3.1 光交換基本知識 184
6.3.2 光交換器件 185
6.3.3 光交換網 189
6.3.4 光交換技術的發展 191
復習思考題 192
參考文獻 194

前言/序言

本書根據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最新教學改革思想,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纔為目標,本著實用、好用的原則,按照電路交換技術、數據交換技術、軟交換技術和光交換技術的順序進行組織編排,全書采用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閤的模式編寫,以使學生畢業後能較快適應交換技術方麵的工作。書中結閤C&C08;交換機的結構、硬件配置、軟件配置,對電路交換技術、數據交換技術、軟交換技術和光交換技術進行瞭詳細講解,重點介紹各種交換技術的特點、應用及組網,使學生掌握交換技術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較快地掌握程控交換機設備的硬件配置、軟件配置及維護等方麵的內容,達到學以緻用,為今後從事交換機方麵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本書內容圖文並茂,講述由淺入深,知識點係統全麵,概念清晰,通俗易懂。全書共分6章,第1章首先介紹瞭交換的基本知識及電路交換原理,第2章在第1章的基礎上,以典型C&C08;交換機為例,介紹瞭程控交換機係統結構,第3~5章依次由淺入深,分彆介紹瞭程控交換機的硬件配置、軟件配置及維護等知識。第6章介紹瞭數據交換、軟交換與光交換技術。
本書在各章安排瞭[本章概要]、[教學目標],並附有各種類型的復習思考題,以方便學生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
本書第1章由謝丹編寫,第2章由趙新穎編寫,第3章由硃錦編寫,第4章4.1~4.3由硃彥龍編寫,4.4~4.6由張衛民編寫,第5章由於彥峰編寫,第6章由羅坤編寫。全書由趙新穎主編,硃錦副主編張惠敏主審。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通信技術、電子信息類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7.10
《現代交換技術(趙新穎)》圖書簡介 一、 核心概念與技術演進 《現代交換技術(趙新穎)》深入剖析瞭通信網絡中交換技術的核心原理、發展脈絡及前沿應用。本書聚焦於如何高效、可靠地在不同節點間傳輸數據,尤其是在日益復雜的現代通信環境中。 交換的本質與分類: 交換是通信網絡的基礎,其核心在於根據目標地址將信息從源節點路由到目標節點。本書首先界定瞭交換的基本概念,並詳細闡述瞭兩種主要的交換方式: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電路交換在通信雙方建立一條獨占的物理或邏輯通路,適用於對實時性要求極高的語音通信,但資源利用率較低。分組交換則將數據分割成更小的包,每個包都帶有目標地址信息,可以獨立路由,顯著提高瞭網絡資源的利用率,是現代數據通信的主流。 從傳統到現代的演進: 本書追溯瞭交換技術從早期的手動電話交換機、機電式交換機,到電子式交換機,再到今天的數字交換技術和IP交換技術的演進曆程。重點介紹瞭數字信號處理(DSP)在語音和數據信號交換中的革命性作用,以及微處理器控製下的智能交換係統如何實現更復雜的功能和更高的效率。 核心交換原理: 電路交換: 重點講解瞭三次握手建立連接、數據傳輸和四次揮手釋放連接的過程。雖然在現代數據網絡中應用較少,但其在傳統電話網絡中的地位和對實時性的保障作用不容忽視。 分組交換: 這是本書的重點。深入解析瞭數據包的構成(頭部、載荷、尾部),以及不同類型的分組交換技術,如: 報文交換(Message Switching): 將整個報文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存儲和轉發,適用於傳輸大量短報文的場景。 數據報交換(Datagram Switching): 每個數據包獨立路由,無連接,網絡節點不維護連接狀態,具有高靈活性和可靠性,是IP網絡的基礎。 虛電路交換(Virtual Circuit Switching): 在通信雙方建立一條邏輯上的“虛電路”,所有數據包沿該虛電路傳輸,有連接,簡化瞭路由決策,提高瞭傳輸效率,常用於ATM和幀中繼等技術。 二、 關鍵技術與協議 《現代交換技術(趙新穎)》詳細介紹瞭支撐現代交換體係的關鍵技術和相關協議,這些技術共同構建瞭高效、可靠的通信基礎設施。 高速交換架構: 硬件交換(Hardware Switching): 強調瞭ASICs(專用集成電路)和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在實現高速、低延遲交換中的作用。這些專用硬件能夠直接處理數據包的轉發,繞過軟件處理的瓶頸,從而實現每秒數 Tbps 的交換速率。 緩衝技術: 詳細探討瞭交換機內部緩衝區的不同設計,如輸入緩衝、輸齣緩衝、共享緩衝等,以及它們在緩解網絡擁塞、減少丟包方麵的作用。分析瞭在高速交換場景下,如何優化緩衝區大小和管理策略以提升性能。 交叉開關(Crossbar Switch): 詳細介紹瞭交叉開關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如何通過多條獨立的交叉路徑同時連接輸入端口和輸齣端口,實現無阻塞或低阻塞的交換。分析瞭其在多端口交換機中的應用。 路由與尋址: 路由算法: 深入講解瞭各種路由算法,包括距離嚮量(Distance Vector)算法(如RIP)和鏈路狀態(Link State)算法(如OSPF)。分析瞭這些算法的工作原理、收斂特性以及在不同網絡拓撲下的優缺點。 IP尋址與子網劃分: 詳細闡述瞭IPv4和IPv6的地址結構、子網劃分(Subnetting)和無類域間路由(CIDR)等概念,解釋瞭它們如何實現全球範圍內的高效尋址和路由。 路由協議: 重點介紹瞭邊界網關協議(BGP)在互聯網路由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內部網關協議(IGP)如OSPF、IS-IS等在自治係統內部的路由選擇。 傳輸層與網絡層協議: TCP/IP協議族: 詳細介紹瞭TCP(傳輸控製協議)和UDP(用戶數據報協議)在傳輸層的功能。TCP提供可靠的、麵嚮連接的傳輸服務,通過序列號、確認應答、流量控製和擁塞控製等機製保證數據完整性和順序;UDP提供不可靠的、無連接的傳輸服務,但延遲低,適用於實時應用。 IP協議: 詳細解釋瞭IP協議在網絡層的作用,包括數據包的封裝、分片與重組、尋址和路由。 三、 現代交換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現代交換技術(趙新穎)》不僅關注底層技術,更著眼於這些技術在各類通信場景中的實際應用,並展望瞭未來的發展趨勢。 數據中心網絡交換: 探討瞭現代數據中心對超高帶寬、低延遲交換的需求,以及Clos網絡拓撲、SDN(軟件定義網絡)等技術如何滿足這些需求。分析瞭Leaf-Spine架構的優勢,以及其在大規模數據中心中的應用。 城域網與骨乾網交換: 介紹瞭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技術如何在IP網絡中實現更高效的流量工程和VPN(虛擬專用網絡)服務。分析瞭OTN(光傳輸網)在構建高容量、長距離骨乾網絡中的作用。 無綫通信與移動交換: 講解瞭在移動通信網絡中,如何利用分組交換技術實現大量移動終端的數據接入和高效傳輸,以及相關的移動IP技術。 SDN與NFV(網絡功能虛擬化): SDN: 詳細闡述瞭SDN將控製平麵與數據平麵分離的架構,以及其如何通過集中的控製器實現網絡的集中管理、靈活編程和自動化部署。分析瞭SDN在簡化網絡管理、提升網絡敏捷性方麵的優勢。 NFV: 介紹瞭NFV如何將傳統硬件網絡功能(如防火牆、負載均衡器)虛擬化到通用服務器上,從而降低成本、提高靈活性和部署速度。探討瞭SDN與NFV的結閤如何構建更加智能和彈性的網絡。 量子交換與未來展望: 盡管處於早期研究階段,本書也對量子交換的潛在原理和未來可能性進行瞭探討,預示著交換技術可能迎來下一輪的顛覆性變革。 四、 總結 《現代交換技術(趙新穎)》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全麵、深入瞭解通信網絡核心——交換技術的知識體係。從基本原理到前沿技術,從理論分析到實際應用,本書緻力於構建一個連貫的學習路徑,幫助讀者理解現代通信網絡是如何構建、運行和不斷演進的。通過對電路交換、分組交換,特彆是數據報和虛電路交換的細緻講解,以及對高速硬件交換、路由算法、傳輸協議、SDN、NFV等關鍵技術的深入剖析,本書能夠幫助工程師、研究人員和學生掌握現代通信網絡設計的核心技能,並為未來網絡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位對通信技術充滿好奇心的學生,一直以來,我對於“現代交換技術”這個概念感到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熟悉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使用電話、互聯網,這些都離不開交換技術的支持;陌生則是因為我對它背後的原理和發展脈絡瞭解甚少。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時,我非常希望能從中找到答案。我尤其關注這本書是否能以一種生動、易懂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高深的技術概念娓娓道來。例如,我想瞭解不同類型的交換技術(如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幀交換、分組交換)在曆史上的齣現順序、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它們是如何一步步推動通信效率的提升的。我對於時分復用(TDM)、頻分復用(FDM)這些基礎的復用技術也有很多疑問,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對它們有更清晰的認識。更進一步,我對 IP 網絡中的各種路由協議,如 OSPF、BGP 等,以及它們的實現原理和在大型網絡中的應用場景非常感興趣,期待書中能有詳盡的講解。當然,任何一本好的技術書籍,都應該有實際的案例分析,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現實世界中通信網絡的建設和演進案例,那就更好瞭,這樣我能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聯係起來。

評分

作為一名在通信行業摸爬滾打瞭多年的工程師,對於“現代交換技術”這個書名,我首先想到的是它在我們日常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介紹幾款設備或者幾個協議,它更像是一本武林秘籍,記錄瞭通信世界從古至今,特彆是近現代以來,如何從最初的簡單綫路連接,一步步演進到如今高度智能化、融閤化的復雜網絡架構。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那些奠定現代通信基石的關鍵技術,比如電路交換嚮分組交換的演進曆程,這其中蘊含的創新思想和技術突破,對於理解我們今天所處的網絡環境至關重要。此外,隨著5G、甚至未來6G的到來,網絡帶寬、時延、連接數等指標都在經曆指數級的增長,書中對這些技術趨勢的前瞻性分析和技術實現路徑的解讀,無疑會給我帶來很多啓發。我個人對 SDN (軟件定義網絡) 和 NFV (網絡功能虛擬化) 等技術抱有濃厚興趣,希望書中能對它們有詳實的論述,探討如何在這些新型架構下實現更靈活、高效的網絡管理和業務部署。畢竟,在快速變化的通信領域,瞭解“現在”是為瞭更好地“未來”,而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成為指引我前進的燈塔。

評分

作為一名資深的網絡架構師,我始終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提升網絡設計和優化能力的工具和知識。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現代交換技術”這個主題,在我看來,是構建穩定、高效、可擴展通信網絡的核心。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當前主流交換設備的硬件架構和軟件設計,例如ASIC(專用集成電路)在交換芯片中的應用,以及各種交換芯片的性能指標和技術特點。同時,對於大型數據中心和運營商網絡中的核心交換機,其麵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比如高吞吐量、低延遲、大容量的實現,我非常希望能看到書中提供深入的見解。此外,隨著雲原生技術和微服務架構的普及,網絡流量的動態性和復雜性都在不斷增加,SDN 控製器和 OpenFlow 等開放式接口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利用它們來實現智能化的流量調度和網絡管理,是我非常關注的重點。這本書能否提供關於這些方麵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指導,是我評判其價值的重要標準。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疊,更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評分

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正在積極為進入職場做準備。“現代交換技術”這個書名,是我學習階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我理解整個通信網絡體係的關鍵。我非常渴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梳理清楚從物理層到應用層的各個交換環節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我想深入瞭解以太網的演進,包括不同速度(如10M、100M、1G、10G、40G、100G)的以太網技術,以及它們在交換機上的實現。對於多層交換機(Layer 3 Switch)的概念和工作原理,以及它如何在網絡中承擔路由功能,我希望能夠有清晰的認識。此外,我對於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技術在骨乾網絡中的應用,以及它如何提高傳輸效率和實現流量工程,有著濃厚的興趣。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數據包在交換機內部轉發路徑的分析,以及不同交換算法(如存儲轉發、直通轉發)的性能對比,對我理解交換機的效率瓶頸將非常有幫助。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成為我打通通信網絡知識體係的“任督二脈”。

評分

我是一位對網絡安全充滿警惕的IT管理員,在日常工作中,網絡交換是信息流動的咽喉,一旦交換環節齣現漏洞,整個網絡的安全都會岌岌可危。“現代交換技術”這個書名,在我看來,也包含瞭構建安全、可靠通信網絡的重要保障。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在交換機層麵可以采取哪些安全防護措施,比如訪問控製列錶(ACL)、端口安全(Port Security)、VLAN(虛擬局域網)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它們來隔離敏感區域、限製非法訪問。另外,對於網絡入侵檢測(NIDS)和網絡入侵防禦(NIPS)係統,它們與交換技術的結閤,以及如何在交換機上進行流量鏡像(SPAN)以供安全分析使用,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配置和管理交換機以抵禦DDoS攻擊、ARP欺騙等常見網絡威脅的實用技巧。畢竟,瞭解“現代交換技術”的精髓,不僅意味著理解其高效性,更意味著掌握其安全性,從而纔能為我們的業務提供堅實可靠的網絡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