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园林规划师、建筑设计师、艺术设计专业师生以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 1.多名古建筑专家、媒体人联袂倾力推荐。
2.内容完整。原著+注释+译文+原典图说+现代彩色图片,不仅完整地校注了《园冶》,还结合原著中的要点,给出现代建筑定义与图片,通过对比,让读者深刻理解原著内容,多方面提升建筑素养。
3.可读性、鉴赏性强,采用四色印刷,对原典中提及的古建筑,采用现代彩色图片予以诠释,直观明了,漂亮美观。
内容简介
《园冶》根据我国古代园林的建造都以自然山水作为参照物,崇尚自然成为民族欣赏心理的重要特点,提出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造园观点,意思是由人所造的园林能达到如天然生成的效果,这是造园家希望达到的高艺术境界,体现了居住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本书遵循了《园冶》原著的章节目录,但是每节后设立了“原典图说”版块,采用精美的园林实景图与优美的文字,让读者真切感受和理解计成的造园观点。每一章后增加了“本章鉴赏”版块,从鉴赏的角度对每一章做了系统的总结与梳理,让读者产生美感的共鸣,同时在原文中适当位置插入与内容相关的美图,通过美图感受园林之美的具体应用。总之,本书既是建筑园林专著,又是美文作品,还是一部园林美景画册,将专业性、赏析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地提升了原著的阅读价值。
本书适合园林规划师、建筑设计师、艺术设计专业师生以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式中充满着无限的智慧与哲学魅力。本套中国古建筑典籍解读用通俗形象化的方式将中国建筑之美再度呈现,这对于在青年学生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建筑科普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建筑学会监事会监事顾勇新教授
相比多样化的现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完整沿袭有序,我们传统建筑决不仅是靠工匠的经验便可修建而成的。经典营造法式,将古人们的智慧充分归纳并条理化,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而通过对经典的学习,读者也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沿袭的脉络,获得启发服务当代。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秘书长 王新华
古人的建造在如今看来本就是一份传奇,从构思到后现实化,靠着匠人们的口传心授,更依靠一种体系化的智慧体系。从图样到模型再到大规模的群体建筑,匠人们用着独特的“密码”体系进行着建造,形成一项专门的技术。而这套丛书或许正可以帮助大家细细品味这份独特的传统建筑传奇。
——资深媒体人,新浪网执行总编辑孟波
目录
冶序002
题词005
自序008
卷一011
兴造论——造园的整体构思/012
园说——造园的总原则/018
相地——园林地基的选择/022
(一)山林地/025
(二)城市地/027
(三)村庄地/029
(四)郊野地/031
(五)傍宅地/033
(六)江湖地/035
立基——园林的布局/039
(一)厅堂基/041
(二)楼阁基/043
(三)门楼基/045
(四)书房基/046
(五)亭榭基/048
(六)廊房基/051
(七)假山基/053
屋宇——园林中的建筑物/057
(一)门楼/061
(二)堂/063
(三)斋/065
(四)室/067
(五)房/068
(六)馆/069
(七)楼/070
(八)台/072
(九)阁/074
(十)亭/075
(十一)榭/076
(十二)轩/078
(十三)卷/079
(十四)广/080
(十五)廊/081
列架式——房梁的结构样式/082
(一)五架梁/082
(二)七架梁/083
(三)九架梁/084
(四)草架/085
(五)重椽/086
(六)磨角/087
(七)地图/088
(八)列架式/089
(九)地图式/092
装折——建筑物的装修/095
(一)屏门/098
(二)仰尘/099
(三)户槅/100
(四)风窗/102
(五)装折图式(风窗)/103
(六)槅棂式(风窗)/104
卷二115
栏杆——护栏的制作和样式/116
栏杆图示/118
卷三131
门窗——门窗的款式和装修/132
门窗图示/135
墙垣——围墙的建造样式/141
(一)白粉墙/144
(二)磨砖墙/144
(三)漏砖墙/145
(四)乱石墙/148
铺地——地面的铺设方法/150
(一)乱石路/151
(二)鹅子地/151
(三)冰裂地/152
(四)诸砖地/152
掇山——假山的施工方法和要点/159
(一)园山/162
(二)厅山/163
(三)楼山/164
(四)阁山/165
(五)书房山/166
(六)池山/167
(七)内室山/168
(八)峭壁山/169
(九)山石池/170
(十)金鱼缸/171
(十一)峰/172
(十二)峦/173
(十三)岩/174
(十四)洞/175
(十五)涧/176
(十六)曲水/177
(十七)瀑布/178
选石——假山用石的选择/181
(一)太湖石/183
(二)昆山石/184
(三)宜兴石/185
(四)龙潭石/186
(五)青龙山石/187
(六)灵璧石/189
(七)岘山石/191
(八)宣石/192
(九)湖口石/193
(十)英石/194
(十一)散兵石/195
(十二)黄石/197
(十三)旧石/198
(十四)锦川石/200
(十五)花石纲/201
(十六)六合石子/203
借景——园林取景的艺术/207
自识212
参考文献213
前言/序言
《园冶》作者计成,“少以绘名……喜关仝、荆浩笔意”,“所为诗画,甚如其人”。作为优秀的造园师,他不仅营造了五亩园、寤园、影园等名园,而且创作了造园名著《园冶》。《园冶》初名《园牧》,曹元甫改为《园冶》,取“冶”字“开创、开拓”之意。《园冶》根据我国的古代园林建造都以自然山水作为参照物,崇尚自然成为民族欣赏心理的重要特点,提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观点,意思是由人所造的园林能达到如天然生成的效果,这是造园家希望达到的高艺术境界,体现了居住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如果说建造园林的高标准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那么,达到此标准的具体造园步骤就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者”,即指“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指“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作为造园“要者”的“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使“极目所至”互相紧密联系起来,使园林不只是风景的代名词,更是人的情感的栖息地,从而使造园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为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
中国传统园林可分为皇家御苑、寺庙宫馆、私家园林、天然名胜四大类,其中私家园林能代表中国园林的写意特色。《园冶》作为中国现存早的、系统的造园著作,与中国悠久的造园传统密不可分。《园冶》不仅在理论上有极高的水平,而且对造园实践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书中许多观点和造园手法指导着一代又一代造园者的实践,即使到现在,仍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遵循了《园冶》原著的章节目录,在编写的过程中,为了增加美观性、实用性,在每节后设立了“原典图说”版块,通过精美的园林实景图与优美的文字,让读者真切感受和理解计成的造园观点。每一章后增加了“本章鉴赏”版块,从鉴赏的角度对每一章做了系统的总结与梳理,让读者产生美感的共鸣,同时在原文中适当位置插入与内容相关的美图,通过美图感受园林之美的具体应用。总之,本书是建筑园林专著,又是美文作品,它还是一部园林美景画册,将专业性、赏析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地提升了原著的阅读价值。
本书由吴吉明译注,张跃、杨承清、王玉静、高海静、葛新丽、刘海明、许春霞、刘梦然、李长江、江超、王丹丹、臧耀帅、吕君、陈凯、武鹏、李亚奇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对他们付出的劳动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和水平有限,尽管编者尽心尽力,反复推敲核实,但难免有疏漏及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园冶》注释与解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园冶》根据我国古代园林的建造都以自然山水作为参照物,崇尚自然成为民族欣赏心理的重要特点,提出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造园观点,意思是由人所造的园林能达到如天然生成的效果,这是造园家希望达到的高艺术境界,体现了居住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评分
☆☆☆☆☆
《园冶》根据我国古代园林的建造都以自然山水作为参照物,崇尚自然成为民族欣赏心理的重要特点,提出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造园观点,意思是由人所造的园林能达到如天然生成的效果,这是造园家希望达到的高艺术境界,体现了居住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评分
☆☆☆☆☆
这本书比我想象中得要薄,书的包装很好,
评分
☆☆☆☆☆
嗯还行
评分
☆☆☆☆☆
不错
评分
☆☆☆☆☆
嗯还行
评分
☆☆☆☆☆
这本书比我想象中得要薄,书的包装很好,
评分
☆☆☆☆☆
不错
评分
☆☆☆☆☆
《园冶》根据我国古代园林的建造都以自然山水作为参照物,崇尚自然成为民族欣赏心理的重要特点,提出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造园观点,意思是由人所造的园林能达到如天然生成的效果,这是造园家希望达到的高艺术境界,体现了居住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