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基於作物自然脆弱性評價的農業旱災風險研究》基於區域災害係統理論,從自然脆弱性的角度人手,改進災害風險評估理論和概念模型,構建農作物旱災風險評價理論模型,並引入基於物理過程的農作物生長模型,建立瞭一套農作物旱災風險評價體係,並以兩種作物種類為例在三個不同空間尺度上進行旱災風險評估的研究,驗證理論方法的可操作性,同時也對高分辨率對地觀測係統、環境減災衛星觀測係統等我國民用衛星遙感資源在農業旱災風險評估中的應用進行瞭一定的探討。
作者簡介
王誌強,民政部國傢減災中心副研究員,減災和應急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8年6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獲自然地理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從事災害風險和災害遙感應用研究,研究成果集中在旱災風險研究和災害遙感産品檢驗應用等方麵。主持完成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和參與國傢重大科技項目10餘項。在國內外SCI、EI、核心期刊發錶論文30餘篇,完成全國減災救災行業標準1項,獲3項國傢發明專利,齣版學術專著1部,閤作齣版學術著作2部。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農業旱災與糧食安全
1.2 災害係統理論的研究進展
1.3 農業旱災風險評價的研究進展
1.4 作物模型研究進展
1.5 本書研究內容
第2章 基於自然脆弱性評價的農業旱災風險理論體係
2.1 基於自然脆弱性的災害風險概念模型構建
2.2 農業旱災風險評價理論體係構建
2.3 基於自然脆弱性評價的農業旱災風險評價方法構建
第3章 數據與EPIC模型校驗
3.1 數據與預處理
3.2 空間EPIC模型開發應用
3.3 EPIC模型校驗及作物遺傳參數確定
第4章 中國小麥旱災風險評價
4.1 研究區概況
4.2 中國小麥旱災緻災因子時空規律及概率分布
4.3 中國小麥旱災自然脆弱性麯綫的建立
4.4 中國小麥旱災成災風險評價
4.5 小麥自然脆弱性麯綫對中國小麥旱災風險的影響分析
第5章 北方農牧交錯帶地區玉米旱災風險評價
5.1 研究區概況
5.2 玉米産量損失貢獻率的確定
5.3 玉米旱災緻災風險評價
5.4 玉米旱災自然脆弱性麯綫的建立
5.5 玉米旱災成災風險評價
5.6 玉米自然脆弱性麯綫對北方農牧交錯帶旱災風險的影響分析
5.7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農業旱災風險評價理論研究前景
6.3 旱災監測和旱災救助業務工作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2013年第五次IPCC評估報告指齣:1983-2012年是過去1400年來最熱的30年;除非排放量得到瞭最嚴厲的降低,否則到21世紀末,氣溫將上升1.5~2℃。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近年來全球區域性的極端天氣事件時有發生,幾十年或百年一遇的極端乾旱事件也頻繁齣現,給糧食安全帶來重大影響。古語雲“倉廩實,天下安”,氣候變化將給糧食安全問題本就十分嚴重的國傢和區域帶來嚴重影響,威脅著受影響地區的社會穩定。2016年聯閤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羅馬發布的《2016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中指齣: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瞭重要影響,並且這種影響正日益加劇。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農業大國。習近平總書記說,“隻要糧食不齣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糧食安全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是國傢發展的‘定海神針’”。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農業旱災風險問題,開展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旱災監測與風險評估研究,對於減輕農業旱災的損失,保持糧食産量穩定,保證我國糧食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農業旱災是指發生在一定的氣候、水文、土壤等孕災環境下,由於氣象乾旱對農作物生長過程的影響,造成産量損失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經濟方麵損失的災害.是一種緩慢連續纍積型的災害過程。農業旱災風險評估就是對農作物生長過程進行監測,根據農作物受到的水分脅迫及農作物自身承受打擊能力的大小,來估計農作物發生旱災的情況以及可能的産量損失,及時指導農戶和涉災部門開展災害應對,有效降低農作物旱災風險,減少農業旱災損失。
基於作物自然脆弱性評價的農業旱災風險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