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而堅定,輕鬆養育好孩子

和善而堅定,輕鬆養育好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眼鏡爸比 著
圖書標籤:
  • 育兒
  • 親子關係
  • 正麵管教
  • 情緒管理
  • 兒童心理
  • 傢庭教育
  • 溝通技巧
  • 自信培養
  • 尊重
  • 耐心教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112841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08341
品牌:文通天下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12
字數:12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 我們怎樣對待孩子,孩子將來就會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承擔起社會、傢庭的責任,認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地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孩子自然而然能夠感受到、學習到,也將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

★ “養育注定是一場漸行漸遠的離彆,唯有陪伴的時光永不褪色。”陪伴孩子,不僅僅是媽媽的工作,父親的角色更加重要。

★ 培養和教育孩子,不是要求孩子比彆人優秀,更不是為瞭給父母爭麵子,而是為瞭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隻要這個生命健康,父母的行為都有意義。

★ 人生較大的失敗是孩子教育的失敗,人生較大的成功是孩子培育的成功。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源自父母,傢長懂得言傳身教,懂得用自己的行為引導孩子,都能成為育兒高手!

★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將來有齣息,能有一番作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綫上,當從教育和引導開始,傢長一定要為孩子做好榜樣!


內容簡介

職場精英如何實現?如何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為社會精英?當下育兒書籍多齣自媽媽之手,而本書是兩個用心爸爸聯手,每章獨立成文,並配有手繪漫畫,以爸爸的視角來闡釋育兒理念,觀點新穎,方法具體,通過作者陪伴孩子成長的具體經曆,講述瞭如何讓孩子快樂地成長為社會精英。


作者簡介

眼鏡爸比,原名趙文軒,管理學研究生,全球卓越品牌企業職業經理人,從事領導力、心理學研究學十多年。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眼鏡爸比在培育孩子過程中,成功地將兒童心理學與管理學融閤,創立瞭育兒管理學新理念。


精彩書評

◎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濛颱梭利

◎養育注定是一場漸行漸遠的離彆,唯有陪伴的時光永不褪色。——作者魚爸


目錄

第一章 姐姐和妹妹

有瞭妹妹,爸爸媽媽一樣愛你002

姐姐得到禮物瞭005

為妹妹攢零花錢008

我要小黑貓010

這雙鞋子不想給妹妹012

打架的姐妹014

姐姐是老師017

感謝妹妹的媽媽019

二胎,你真的準備好瞭嗎021

第二章 堅韌不拔的意誌

彆跟孩子做交易026

早上起得瞭床029

說完再見請立即轉身033

吃完早飯纔可以去上學035

孩子不辛苦037

讓孩子學會去贏039

傢長要忍住總為孩子作主的行為042

孩子,勇敢地參與競爭吧045

學習彆人的優秀047

孩子生病時,需要堅強的是傢長048

孩子,無論你齣身如何都應該努力050

第三章 善良的源泉來自內心

爸爸與孩子兩個人共吃一隻雞腿054

送陌生人去汽車站057

送小夥伴一輛自行車059

小豬061

女孩要做“白富美”,男孩要做“高富帥”064

傳奇傢族與流氓傢族067

第四章 勇敢地去承擔責任

能不能不去幼兒園072

必須做傢務075

調控好孩子看電視的時間078

孩子送錢給外婆081

讓孩子規劃零花錢083

生氣沒有用085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087

自己吃飯089

第五章 幸福的傢庭

孩子,爸媽的幸福就是陪你一起成長092

不吵架的傢庭095

父愛,不可以缺失097

全傢一起吃晚飯099

聖誕老人今年到底會不會來102

嚮孩子鞠躬106

父母對傢庭貢獻沒有大小之分109

做遠離暴力的大人111

摔倒瞭,要抱起來嗎113

不讓孩子孤獨115

不恐嚇孩子117

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119

第六章 孩子的成績可以一直很好

讓孩子自己完成作業122

天天學習的暑假125

認字魔法卡127

開小賣部學數學129

自我學習總結131

與孩子談蘇東坡133

寫詩的一年級小孩135

傢長會138

和孩子一起讀故事140

讀什麼課外書142

駁讀書無用論145

需要死記硬背嗎147

提前上學好嗎150

幼小銜接班152

要不要上放心班154

學習的大人156

第七章 給孩子快樂童年

不要讓孩子“傷”在起跑綫上160

請不要提前榨乾孩子163

要和熊孩子玩嗎165

嚮孩子道歉167

請給孩子擠齣玩的時間169

耐心和孩子做遊戲,即使很無聊171

父母帶孩子173

不能否定孩子175

不對比孩子177

第八章 嚮不良行為說不

不得無禮180

不許捉弄我的孩子182

鼓勵孩子勇敢地說“不”184

公眾場閤小聲說話186

見麵問候188

賴皮不妥協190

不玩手機的孩子192

闖紅燈的人194

做一個讓人舒心的人196

第九章 遠大的理想

孩子,尊重你是位普通人200

帶孩子去遊學203

爸爸,我考上清華大學你會怎麼樣205

勇敢地去做主持人208

結束語

爸爸不是聖人210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姐姐和妹妹

有瞭妹妹,爸爸媽媽一樣愛你

一對中年夫婦好不容易懷上二胎,然而13歲的女兒卻百般不願意,相繼以逃學、離傢齣走、跳樓相威脅。在女兒嘗試用刀片割手腕後,懷孕13周零5天的媽媽不得不含淚到醫院終止瞭妊娠。

這一消息被媒體報道後,一片嘩然。關於二孩教育的問題再一次被關注和熱議。

二孩政策的調整是整個國傢層麵的社會性問題,本來父母希望給孩子一個弟弟妹妹,卻不曾想成瞭孩子的敵人,許多父母無奈、痛苦,也使一些準備生二孩的傢庭陷入深深的糾結中。

在我們的第二個孩子即將齣生前的某一天,我與大女兒小溪在小區裏麵玩,她和小朋友們一起嬉戲,我則坐在不遠處的石凳上。

“你媽媽什麼時候生小妹妹呀?”一個聲音在問小溪。

“快瞭吧!”小溪開心地迴答著。

“你媽媽生瞭小妹妹,就不喜歡你瞭,你怎麼辦?”

我抬頭看到,和小溪對話的是一名中年女性。這位女性我認識,她經常在我們小區收廢品,可能住在附近,沒事的時候會與小區的人一起聊天。

此時的小溪隻有6歲,非常茫然地站在那個地方,漠然地看著一個方嚮,不言不語,也不再與其他小朋友嬉戲,眼裏流露齣深深的憂慮,這憂慮中帶著明顯的不安。她,已不知如何是好。

“阿姨和你說著玩呢!”我走過去輕輕地告訴那位阿姨,不要嚇唬孩子。然後俯下身去,安慰小溪,抱瞭抱她,帶她走瞭。隨後我又引導她重新投入到和小朋友們的玩耍當中,以轉移剛纔影響她的消極、不安情緒。

看著她開心地玩耍,不安的情緒卻轉移到瞭我的身上,我看似平靜地坐著,心中卻焦慮起來。因為這不是小溪第一次聽彆人這樣說瞭。之前,還有位鄰居的媽媽也這樣和小溪說過。而在此之前,一位同學的媽媽曾多次在自己的大孫子麵前講,如果他有弟弟以後,弟弟要和他分傢産;如果沒有弟弟的話,傢産就全是他的瞭,以至於她的大孫子一直對他的弟弟很排斥。

晚上,小溪來到我們的房間,哭瞭,不是大喊大叫的哭,是那種壓抑的哭,也是傷心的哭。

在我們問及原因後,她抽泣著問我們:“是不是有瞭小妹妹,你們就不喜歡我瞭?”

我們一起安慰她,肯定不會。我們還告訴她,因為小妹妹的到來,我們傢裏就多瞭一個傢庭成員,小溪將多一個小夥伴,小溪將會幫助她,喂她吃飯,抱她,給她講故事,陪她玩;小妹妹會叫她姐姐,她也愛著姐姐,有許多東西會與姐姐分享——分享玩具,分享快樂;我們會給做姐姐的她一些錢,委托她帶妹妹去買東西吃。於是,小溪的情緒漸漸穩定瞭下來,開始撫摸她懷裏的那隻叫裏拉多的小狗玩具。

“等小妹妹齣生後,你會照顧她嗎?”我問小溪。

“嗯!我會抱她,給她買奶瓶,和她玩,我的零花錢都用來給她買東西。”小溪高興地迴答著,隻見她眉飛色舞,沒有瞭剛纔的焦慮和憂傷。

孩子的敏感度非常高,此時孩子在心理上産生的巨大壓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疏通,一定會留下陰影,甚至可能會做齣一些極端的事情。

此後的日子,我們常常問小溪,今天妹妹乖不乖呀?我們為妹妹準備什麼禮物呢?這件衣服妹妹會喜歡嗎?我們還讓她趴在媽媽肚子上聽妹妹的聲音,妹妹胎動的時候,讓她去摸媽媽的肚子,讓她感受小生命在媽媽肚子中動。我們告訴小溪,她沒有齣生的時候也是這樣。這個時候,她也想知道曾經的自己,從而形成對妹妹強烈的期待心理,期盼早日和她見麵。

媽媽要生産的時候,我帶著小溪一起在醫院等待,當醫生說小孩子不能進産房時,她跑到醫院的拐角處難過地哭瞭。在妹妹齣生後被推齣産房的一刹那,小溪飛奔到妹妹麵前,眼睛一直看著妹妹,喜形於色。隨後她要求自己來推嬰兒車,推車的時候,像是推著自己最重要的寶貝,如此小心翼翼!

姐姐得到禮物瞭

妹妹齣生瞭,名字叫小舒。

對於妹妹的到來小溪非常高興,每天圍著妹妹看。妹妹齣生後,許多親朋好友都來看望,看望的人肯定會帶禮物來。

第一位朋友送瞭媽媽鮮花,給姐姐一隻小馬寶莉的玩具,姐姐很喜歡這件禮物;

第二位朋友送姐姐一隻發光的帶hello kitty貓的挎包,姐姐愛不釋手,玩著玩著,她發現裏麵還有一隻金製的hello kitty貓掛件,她忙問這是送誰的。麵對這個提問,我與媽媽都沒有正麵迴答,因為這個禮物顯然是給妹妹的,我們便讓小溪先掛上,於是她高興地掛到自己身上;

第三位朋友送瞭兩件黃金掛件,一隻小牛,一隻小羊,小牛是小溪的生肖,而小羊是小舒的生肖,小溪很高興;

第四位訪客送的禮物是掛在嬰兒床上的音樂鈴,因為隻有這一件禮物,小溪顯然不高興瞭,因為她覺得這件禮物應該不是她的。

接下來的日子,小溪非常關注禮物是什麼,甚至當著客人的麵就迫不及待地打開禮物看個究竟。如果是給她的,便非常高興;如果明顯是給妹妹的,她則非常不悅;如果她看不齣來這個禮物是送給誰的,就會一直追問它到底是送給誰的——是她,還是妹妹?

當看到一個盒子上寫著“0 ~ 3歲”字樣時,小溪很生氣地說道:“這是給小舒的,這照片上都是嬰兒,還寫著0到3歲,我都6歲瞭。你們都喜歡小舒,不喜歡我,哼!”

當老二齣生後,對老大的關注度自然會減少,而以前的獨占欲望現在遭遇到瞭極大的挑戰,對於這樣的一個心理轉變,顯然是需要大人重視的,這不僅會影響兩個孩子的感情,更會對老大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我告訴小溪:“妹妹所有的衣服都是你的舊衣服,她從來不嫌棄;彆人送來的所有玩具,妹妹一個也沒有玩,都給你玩瞭。如果沒有妹妹,你會有這麼多禮物嗎?”

“不會!”小溪似乎有一些動情,也覺得有一些理虧。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妹妹呢,感謝妹妹為你帶來瞭禮物!”

“是的!”小溪肯定地迴答。

“我們傢你最喜歡誰呢?”

“我最喜歡妹妹,她太可愛瞭!”小溪高興地迴答。

盡管是姐姐,但畢竟還是一個很小的孩子,這個時候,她一定會敏感,一定會嫉妒,一定會失落,因為她覺得妹妹在搶她的東西,這期間務必注意引導,那就是不能因為妹妹的齣生而忽略對老大的愛;更不能去責備姐姐不懂事,責備會造成姐姐對妹妹更大的敵視,而應該引導姐姐對妹妹心存感激,因為她的快樂許多時候是妹妹帶來的。

這裏,我要非常感謝我的朋友們,我的所有朋友都精心準備瞭一件送給老大的禮物,而沒有送老大禮物的人通常是一些未婚的同事或者一些對幼兒教育不太懂的親戚。他們可能沒有讀過幼兒教育方麵的書,可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可能沒有想到這一點。

如果你的親戚朋友傢有第二個孩子齣生,請記得給老大買一份禮物,這是關愛兩個孩子最好的做法。

同樣,如果你準備要第二個孩子,可以在孩子齣生前講這個故事給朋友聽,提示朋友準備兩份禮物,因為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一個傢庭的事,更需要引起整個社會的重視。

為妹妹攢零花錢

許多小孩都有自己的錢,比如壓歲錢,而許多傢長都不會把彆人給孩子的壓歲錢再收迴來,而是作為孩子自己的零用錢。這個錢給孩子自己保管,沒有問題,因為孩子從小就應該接觸錢,理解錢的價值,也就是財商。更因為人的整個生活都需要使用錢作為交換媒介,所以讓孩子早些理財沒有錯。但如何教孩子正確使用這些零用錢,卻是傢長需要思考的。

小溪每年都會收到壓歲錢,她用兩隻錢包收好,偶爾拿齣來看看。由於她尚不能算齣麵額有多少,於是常常用張數來管理。這些錢她從來沒有提齣要去花,我們也沒有問過。有一天,小溪告訴我們,她現在積攢瞭許多壓歲錢,等妹妹齣生後,要把這些錢留給她買奶粉、買衣服、買玩具、買嬰兒車等許多東西,全部花完瞭她也不心疼。

這是讓傢長備感欣慰的,於是,我們對她給予瞭非常大的肯定與錶揚。

妹妹齣生後,有一次去商場買衣服,媽媽問姐姐是否用自己的錢給妹妹買衣服,姐姐愉快地同意瞭。因為姐姐沒有隨身帶錢,媽媽錶示她可以先墊上,待迴傢後姐姐把給妹妹買衣服的錢還給媽媽。

到瞭傢中,小溪問媽媽:

“今天給妹妹買衣服花瞭多少錢,說好瞭,這次我付錢?”

“一共是107元。”媽媽迴答。

小溪去拿錢瞭,在媽媽的提示下,她確認好金額後把錢給瞭媽媽,媽媽立刻收下。

當孩子願意為彆人真誠付齣,樂於分享和幫助彆人時,傢長要給予全力的支持。而當真正付錢的時候,傢長一定要堅持讓孩子齣錢,切記說:“算瞭,算瞭,不需要你付錢。”否則孩子無法體會真正的失去和付齣,而當孩子能坦然麵對付齣時,她的胸襟纔能真正變得開闊,因為幫助彆人不一定要得到迴報,而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奉獻。

我要小黑貓

同事送瞭我兩隻玻璃的小貓,尾巴長長的那種,可以作為裝飾品放在傢中,其中一隻是黑色的,一隻是紅色的,小貓咪錶情豐富,製作工藝精美,非常可愛。

迴傢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老二小舒太小,根本不會去選擇,那一定是姐姐先選瞭。而兩隻小貓,紅色的色彩鮮艷,看起來更漂亮一些,估計女孩都應該會喜歡那隻紅色的。

姐姐迎上來,看見這兩隻小貓咪,非常高興地喊著:“啊!好可愛的兩隻小貓咪呀,我和妹妹正好一人一個,啊!好可愛呀,我要黑色的這一隻!”

聽到小溪要黑色的,有些齣乎我的意料,便問她為什麼要黑色的這一隻。

“因為紅色的更漂亮,我要把更漂亮的給妹妹!”

原來如此!

看著6歲的老大,內心一陣感動,我們大人常常以自己的感知來判斷孩子的想法,這是多麼的武斷和可悲,而大人永遠也不知道孩子的下一句話是什麼,光憑自己的判斷可能隻會傷害瞭孩子。所以,請告訴自己:等一等,請讓孩子把話說完,完整地聽完孩子的看法再發錶自己的看法吧。

孔融讓梨的故事在中國傢喻戶曉,這是中國禮儀文化的典範。在這種文化滋潤下的禮儀和愛能在我的傢中齣現,能在她們的姐妹情深中予以體現,我感覺非常榮幸。

這個故事到這裏沒有結束,我在感動之餘告訴老大:

“小溪,如果這個小紅貓給妹妹的話,你隻有一個小黑貓,妹妹也隻有一個小紅貓。如果你們兩個人共同分享這兩個小貓咪的話,你們每個人就都擁有兩隻小貓咪瞭。你想擁有一個還是共同擁有兩個呢?”

“共同擁有兩個!”

如果有兩個或者更多的孩子的話,傢長不能指望孩子都成為孔融,畢竟孔融隻有一個。但你卻可以引導孩子真正學會分享。這樣的孩子將來走嚮工作崗位後,一定善於與彆人閤作,進而取得共贏,有機會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傢。

這雙鞋子不想給妹妹

一年級的姐姐希望外婆每天都帶著妹妹在學校門口接她,這樣姐姐一齣門就能看到妹妹,而見麵後姐姐一定要抱著妹妹,親妹妹的額頭和臉頰。

這天我和媽媽一起帶著小溪去剪頭發,迴來的路上,小溪一邊走路一邊踢著一塊小石頭,小石頭被踢到哪裏,她就追到哪裏。

我告訴她,這樣不僅會多走路,鞋子也會被踢壞,如果鞋子踢壞瞭,妹妹將來也就沒有辦法穿瞭。因為妹妹一直穿著姐姐穿過的衣服和鞋子。

“我不想把這雙鞋子給妹妹!”小溪有些情緒化地迴應我。


我聽瞭這句話,覺得有些奇怪,因為她一直非常喜歡妹妹,所以我想知道她的理由是什麼。

“是不是這雙鞋子太舊瞭,你想給妹妹買一雙新的鞋子呀?”媽媽問。

“是的,我要給妹妹買雙新的鞋子!”小溪肯定地迴答。

我們一直鼓勵妹妹穿姐姐的舊衣服,這個過程需要平衡兩個孩子的心理。在讓妹妹穿的時候,我們會告訴妹妹,姐姐的衣服都送給瞭妹妹,所以妹妹應該感謝姐姐。同時我也會告訴姐姐,要感謝妹妹不嫌棄姐姐的舊衣服,看著妹妹穿自己的衣服成長,就像看電影迴放一樣,看著自己又長大瞭一遍。

其實孩子都長得很快,舊衣服其實並沒有多舊,給老二穿時也就洗過幾次而已。這樣做更環保,也能讓孩子學會勤儉、不浪費的美德。

當然,對舊衣服的選擇應當有個度,如果太舊或者已壞瞭的衣服就不要再給老二穿瞭,應適當買一些新衣服給老二,讓孩子體會到全傢對她的愛。

打架的姐妹

晚上吃飯的時候,兩個孩子坐在桌邊,似乎在用腳踢著對方,我低頭一看,看見姐姐踢瞭妹妹一腳。

“你為什麼踢妹妹呀?”

“是她先踢我的!”姐姐錶示抗議。

“你是姐姐,應該讓一下妹妹,你看看,妹妹還這麼小。”

許多傢長可能會這麼說。而如果這樣說,問題就齣現瞭,因為這樣的話錶明大人希望姐姐做齣讓步,但是要知道姐姐也隻是個小孩子。心理學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同胞競爭”,說的就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間相處的微妙關係。一個傢庭中有瞭兩個或是兩個以上孩子後,孩子之間必然會有比較和競爭,關鍵是父母要善於妥善處理其中的關係。

此時,我對老二說:“你怎麼踢瞭姐姐呀,這樣不好,嚮姐姐道歉!”

妹妹的道歉方法就是點頭,因為不會鞠躬,她一直以點頭錶達“對不起”。此時姐姐很高興地說:“沒關係,妹妹!”

畢竟是孩子,兩個孩子在一起不可能沒有衝突。比如姐姐在寫作業,妹妹趁姐姐不注意跑過去在她的作業本上亂畫;比如妹妹睡覺瞭,姐姐大喊大叫吵醒瞭她;比如兩人爭奪同一個玩具……

我在上高中的時候就讀過硃自清先生的文章《兒女》,當時硃先生30歲,已是5個孩子的父親瞭。文章以話傢常的方式娓娓道來,真切而生動,極具感染力。即使是硃自清先生麵對一群孩子的瑣事、小事時也力不從心,生氣的時候會去打孩子,下手很重,而後又無奈、自責。

作為傢長,你是否也有共鳴?

我的兩個女兒很少發生這種事情,而我們更沒有因為她們的衝突而打罵、叱責任何一個孩子。相反,她們非常喜歡對方,一見麵兩人就緊緊抱在一起,如果早上一個先醒來,就會去親對方,撫摸對方,終於把對方弄醒。當被弄醒的孩子睜開眼看到對方時,從不生氣,一定是親切地叫一聲“姐姐”或是“妹妹”,繼而甜甜地抱在一起,讓我們都嫉妒瞭。

這裏,我們就對兩個孩子的平衡問題作一下總結:

(一)傢長心中不能有更喜歡誰的意識,如果傢長一旦說齣更喜歡誰,即意味著傢長有著極大的自我提醒與暗示,心中已給自己貼上瞭更喜歡哪個孩子的標簽。

(二)需要長期培育孩子樂於分享的行為,即使不準備要第二個孩子,也應該鼓勵孩子與人分享,這樣他纔能形成接納彆人的習慣。一個習慣與彆人分享的小朋友,一定更願意與親人分享。

(三)弟弟妹妹齣生後,對老大的關注度的轉移不能明顯,需要循序漸進。

(四)即使孩子們有衝突時,也不應使用強權去迫使某一方讓步,而是讓雙方都去總結和承認錯誤,相互道歉,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五)培育孩子們的共享心理,共同擁有玩具、共同擁有衣服、共同齣去玩,彼此照顧,避免他們過早地産生物品私有的觀念,形成他們各自的獨立王國。待孩子們長大後,他們慢慢會學會區分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

姐姐是老師

“姐姐吃完飯後就主動洗碗,姐姐真棒,是個勤勞的好孩子,我們小舒妹妹要嚮姐姐學習,好不好?”

“好!”小舒高興地迴答,不遠處,正在洗碗的小溪更認真瞭。

當兩個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常常鼓勵妹妹嚮姐姐學習,這種做法對姐姐來說不僅是肯定,更是鞭策,提醒姐姐要維護好自己的榜樣形象;對於妹妹來說,不僅讓她有學習的具體目標,更是讓她時刻懷有感恩之心。

我們常常鼓勵姐姐教妹妹東西,這樣姐姐可以體會幫助彆人的快樂。而許多時候讓姐姐做妹妹的老師,更是在要求姐姐,這是一種對姐姐的暗示,而所有暗示的內容都是正麵的。如姐姐是個誠懇的孩子,努力的孩子,勇敢的孩子,樂於助人的孩子,善良的孩子,勤奮的孩子……妹妹在這個過程中也漸漸明白,什麼是好的行為,什麼是讓人喜歡的行為,什麼是她應該做的行為。這個過程也是姐妹倆教學相長的過程。不僅幫助瞭姐姐溫故而知新,也幫助妹妹不斷取得進步。

贊美,是一種神奇的力量。美國管理學傢肯·布蘭佳有一部作品叫《鯨魚哲學》。這是一本揭示瞭積極人際關係力量的書,書中講述瞭一頭白鯨從和訓練師在一起的第一天開始,直到退役,期間訓練師永遠都是用一種鼓勵的話語來贊美鯨魚,而鯨魚在這種贊美之中,技能得到提升,給觀眾呈現齣完美的視覺盛宴。

一頭鯨都能在贊美中成為神奇的錶演者,何況是人類呢?

我們常常對陌生人都不吝嗇掌聲,但對自己的孩子卻極為吝嗇,這難道不愚蠢嗎?

感謝妹妹的媽媽

周末,兩個孩子隨外公、外婆迴老傢瞭,而我和孩子的媽媽在蘇州有些事情要處理,沒有一起迴去。

星期天晚上,他們4人迴到瞭蘇州。媽媽告訴我,待會他們到傢的時候,我們一起先抱小溪,理由是要讓小溪知道,我們沒有因為小舒的齣生而減少對她的愛。

當他們到傢後,我們如約先去抱小溪,媽媽先抱完小溪後,纔去抱幾個月的小舒,然後悄悄地親瞭親小舒;而我則是將小溪抱起來轉瞭一圈纔放下,過瞭一段時間後纔從媽媽手中接過小舒。

後來,小溪問媽媽:“媽媽,星期一你還是不上班嗎?”

“是的,媽媽現在不用上班,因為媽媽在休産假。”

“什麼是産假呢?”

“産假就是媽媽生瞭妹妹,可以98天不上班,所以呀,媽媽特彆感謝妹妹,因為妹妹的到來,媽媽纔能休息這麼多天,利用這樣的時間來陪你和妹妹,因此,我們全傢都要感謝妹妹!”媽媽嚮小溪解釋著。

“哦!”

感謝妹妹的言語多瞭,姐姐也同樣會被感染,她會更珍惜妹妹,會更加疼愛妹妹。

感謝孩子,要大聲說齣來。

二胎,你真的準備好瞭嗎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傢庭和睦;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溫馨陪伴;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陽光歡樂。

我的體會卻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一個弟弟或妹妹。這帶給孩子的幸福感是其他東西無法替代的。

兩個孩子能摟在一起兩分鍾也不煩;他們能整整一個下午都做大人看來是最無聊的遊戲;他們能臥談至深更半夜,時而一起哈哈大笑;他們會彼此耳語一些不願意告訴大人的秘密。

我齣身於一個多子女傢庭,上麵的一切我都經曆過。

我愛人則是獨生女,我們兩人在截然不同的傢庭環境中成長,因此,要不要第二個孩子,需要全傢統一思想。我談一下我們傢的體會:

兄弟姐妹,在成長中是一種陪伴。多子女傢庭的孩子並非全部能包容彆人,但多子女傢庭的孩子普遍更容易包容彆人,他們更願意去關愛,為對方著想,而習慣於獨占資源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

兄弟姐妹能一起分擔傢庭壓力。當傢庭遇到大的事情的時候,尤其是老人的問題,獨生子女必須自己做齣所有決定,優點是他能直接決定,沒有任何人與他扯皮;但同樣也沒有人為他分擔憂愁,有時會顯得力不從心。

擁有兩個孩子的傢庭中,可以有一個孩子隨媽媽姓。當前許多傢庭為孩子的姓氏而爭論,女方希望跟母親姓,男方希望跟父親姓。一次,我在外齣差,晚宴的時候,組織方的一個人談及孩子姓氏的問題時說:“在我們這裏,如果小孩跟他媽姓,那是一件很沒有麵子的事情。”

“這有什麼呀,我的兩個孩子都是隨媽媽姓的,我從來都沒有覺得這是一個問題。”接過話題的是我同行的一位朋友,他擔任一傢德資公司的總經理,愛人是大學教授,自然是有一定身份的。

就我們傢來說,孩子沒有齣生時,我們就計劃一個隨媽媽姓,一個隨爸爸姓,這一點得到瞭包括雙方老人的一緻同意,達成瞭我們重要的共識。都說要尊重女性,平等地對待女性,孩子隨母親姓,應該是尊重母親的方法之一。我在蘇州最好的幾位朋友,但凡傢中有兩個孩子的,都有一個孩子的姓隨瞭母親,這幾個朋友的共性是都受過良好的教育,都在單位裏擔任著重要的職務。

是否要兩個孩子,必須考慮傢庭的實際情況,尤其是經濟壓力。兩個孩子的成本並不是1+1=2,也就是說並不是養兩個孩子成本是養一個孩子成本的兩倍,如果老二都使用老大的舊東西,除瞭吃,前幾年成本並不大。但養孩子的成本不僅是吃穿,巨大的教育投入是必須麵對的,假如不符閤所在地的入學標準,就有可能需要讀私立學校、民工子弟學校,外地人還可能要迴鄉就讀,這都是需要大人認真對待的問題。此外,兩個孩子有沒有人帶,大人有沒有精力輔導孩子學習,都需要傢長考慮清楚。

“貧賤夫妻百事哀”,如果負擔太大,原本相對稀缺的資源還要被兩個孩子分擔,這樣對兩個孩子的成長都可能不太好。

從我們傢兩個孩子的培養過程來看,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我們傢長的心態一直在轉變。對於老大來說,她所有的東西都是新的,新衣服、新玩具、新書,集所有大人對她的愛於一身,她的物質條件顯然優於妹妹。對於老二來說,她的衣服、玩具、書當中許多都是姐姐用過的,她的物質條件顯然不如姐姐。但此時,作為傢長的我們更懂得老二需要什麼,對老二有更多的耐心與包容力,更理解與尊重老二。盡管物質上她可能不及姐姐,但她對生活的熱愛比姐姐更勝一籌。不是父母更疼愛誰,而是父母也在一步步走嚮更成熟。

有一種情況,我堅決不建議要第二個孩子,那就是認為孩子是負擔的傢庭,這種傢庭最好不要第二個孩子——心理上原來就存在的抵觸情緒更甚於物質上的匱乏。我相信把第二個孩子看作是負擔的傢庭是培育不好第二個孩子的,即使勉強生下來,兩個孩子相互間也不會有很深的感情,可能會使傢庭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前言/序言

作為兩個女兒的父親,我一直在享受著與她們共同成長帶來的快樂。快樂之餘,常常會陷入思考,那就是我是否可以成為兩個擁有健康人生觀孩子的父親?

傢長都渴望培育齣優秀的孩子。卻時常羨慕彆人:孩子樂觀開朗、待人禮貌、體貼父母、成績優異,大人小孩其樂融融;而自己卻苦於:孩子不爭氣、不努力、不理解大人的苦口婆心,大人的嘔心瀝血,換來的卻是孩子的無知與無情。父母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綫上,問題是,起跑綫到底在哪兒?

孩子真正的起跑綫是職場。人生所有的較量都是職場的較量,而之前的所有準備,無論是孩子的責任心、成績、待人的禮節,還是忠誠、果敢堅毅、自強不息的品格,都隻是為職場較量鋪路而已。

許多傢長一直奔波於職場,為瞭事業和生活而拼搏,在事業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迴看自己的孩子,忽然覺得孩子培養得很失敗,除瞭失望還是失望。於是決定賭一把,再生一個孩子,希望老大的悲劇不要在老二身上重演。這樣的心態著實令人擔憂,因為第二個孩子從未齣生起,傢長就開始人為地製造不公平瞭。這種不公平勢必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不滿,也造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矛盾。這樣的傢庭氛圍溫馨與否,是可以想象的。

本書以我的兩個女兒小溪和小舒作為主綫。她們兩人相差整整6歲,兩個孩子的教育方式肯定與獨生子女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因為兩個孩子有一個融閤的過程。當孩子的世界中突然增加瞭一個孩子,這種融閤絕不能讓孩子自我調整,能幫助孩子的隻有父母。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人們永遠也不會被‘教 ’會。”

因而我也不敢指望教會大傢什麼,本書隻是一名傢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心得與總結而已。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翻閱瞭所有與孩子有關的文字記錄,許多事情如果不是通過當時的文字記錄,或許早已忘卻瞭。當翻開舊日記的時候,那些曾經一起走過的日子與當時的心得體會,便一幕幕地呈現於眼前。一段一段的迴憶,點點滴滴,有感觸、有溫情、有感動、有幸福,全然交織在一起。

藉此機會,非常感激我的搭檔徐濤先生,所有的插圖均是徐先生利用業餘時間完成的。徐先生是法學碩士,培育瞭一位非常優秀的女兒阿來。阿來知書達理,多纔多藝,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盡管書中以小溪、小舒為主人公,但許多事情和阿來是很相似的,因為我們這兩個父親有著相近的育兒觀。

特彆感謝我的愛人對兩個孩子的辛勤付齣,非常感謝兩個孩子的外公、外婆對她們細緻入微的照顧。

誠然,因為水平有限,我的一些教育方法不一定正確,請讀者批評指正,不到之處,懇請諒解!

趙文軒

2017年10月26日於蘇州

【序】

能為本書配圖,實屬偶然中的偶然。

先說第一層偶然:

繪畫並非我的專業,甚至兒時美術課也沒上過幾次。但小時候喜歡在課本上塗鴉,同學的歡喜換來的卻是老師的不悅。漸漸的,畫畫的念想隨風而逝瞭。

2000年時,我成瞭一名父親。

女兒讀幼兒園和小學時,我在幫著對付作業的過程中,繪畫纔能得到瞭她的肯定。2015年年末,女兒得到一本同學贈送的精美速寫本,她遞交到我手裏,深情款款地對我說:“老爸,這本子空瞭可惜,你每天為我畫一幅畫吧,把它畫滿,算是給我的禮物。我覺得你行的!”就這樣,我激動地開始瞭漫畫票友之路。

當禮物交至女兒手上時,我也收獲瞭繪畫的樂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堅持到瞭現在。兩年時間裏,在報刊發錶瞭近500幅作品,還開設瞭一個漫畫專欄。正像本書裏強調的——好的教育應該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我算是一個佐證。在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道路上,我改變瞭孩子,孩子也改變瞭我。

再說第二層偶然:

我在漫畫創作後,每日都有作品發在微信朋友圈裏,受到不少人的喜歡。後來有個朋友問我,她朋友的朋友寫瞭本教育方麵的書,想找人配圖,我是否有意嚮閤作。此人除瞭對繪畫水平有要求外,還提齣瞭一個奇怪的要求,配圖者要有孩子,而且喜歡孩子。

就這樣,我和眼鏡爸比坐到瞭同一張咖啡桌前,我們一見如故,教育問題上引為知己,於是有瞭這本書的閤作機緣。

我應該是本書最早的讀者吧。

書中源於生活的小故事,富有見地、理性卻又不失溫暖的文字,讀者自會有感悟和收獲。我最強烈的感受是,對孩子的教育,固然有各種各樣的方法與技巧,但最重要的是父母對教育的態度。作為父親,我們或許應該更多思考的是:不僅維護孩子健康的生命,更需塑造孩子飽滿的人格;不以教育為苦,而以人生最大之榮耀和快樂。

願所有的父親都能充分享受這一無比的榮光和歡樂!

徐濤

2017年9月19日於蘇州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