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维持生命,每个人都要吃饭喝水。这是一本关于饮食的化学。食物含有的营养素有差异,人体状况也各有差别,只有具备了一些食品营养学常识的人才能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正确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食物。想保护大脑、心脏、骨骼、眼睛,预防癌症、心血管疾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等,都可以依据本书知识正确选择食物。同时,本书还可以帮您避免轻信传言,如指出了素食主义的谬误原因,味精有害健康和致癌的错误等等。
马永祥,男,汉族。 1933年9月3日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祖籍山东淄博。1957年兰州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58年5月~1960年1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深造;1961年11月~1962年10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学生预备部学俄语;1962年11月~1965年7月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石油与天然气学院担任访问学者。在兰州大学工作期间历任助教、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意大利国际著名刊物Inorganica Chimica Acta 评审人(1992~1995年),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杂志第三届编委(1997~2002年)。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退休。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那些教科书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公式和定义。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分享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他常常会从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或者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切入,然后层层剥茧,引出背后的化学原理。我记得有一段讲到烹饪,书中详细解释了为什么煎炸食物会产生诱人的香味,以及不同烹饪方式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每天都在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化学实验,只不过我之前一直对此浑然不觉。作者的语言非常有感染力,他用词考究,句式多变,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又发人深省,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让人越读越想读下去,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用心了,封面采用的是一种哑光材质,触感温润,图案是抽象的分子式与花朵交织在一起,既有科学的严谨感,又不失艺术的灵动性。翻开内页,纸张的厚度和质感都非常棒,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服,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之间设置了一些精美的插图和照片,那些照片不仅清晰,而且色彩饱满,比如介绍植物光合作用的那一页,那张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示意图,真的是画龙点睛,让我这个理工科小白也能瞬间领悟其中的奥妙。而且,书中偶尔还会穿插一些有趣的漫画小故事,用幽默的方式解释一些复杂的化学原理,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甚至让人忍俊不禁。每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在探索一个充满惊喜的宝藏,它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作者和出版方的匠心独运。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然科学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科普读物。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它并没有局限于某一具体的学科分支,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将化学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巧妙地联系起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绿色化学”的探讨,作者不仅介绍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还呼吁大家关注可持续发展,思考如何用更环保的方式来利用化学能源和化学材料。这种将科学知识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更是一本具有启迪意义的读物。它让我开始思考,作为个体,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化学的力量,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传统的化学分类来编排的,而是围绕着“生活”这个主题展开。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能够窥探到化学在不同领域的神奇应用。比如,在介绍“衣”这一章节时,书中不仅讲述了各种纺织品的化学成分和制造过程,还深入探讨了染料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在“食”的章节,则详细解析了食物的营养成分、防腐剂的原理,甚至连我们喜欢的各种零食背后的化学奥秘也一一揭露。这种“化整为零”的讲解方式,让化学知识不再显得庞杂和难以捉摸,而是变得具体而生动,触手可及。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份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与其说是知识的灌输,不如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以前总觉得化学离我的生活很遥远,它似乎只存在于实验室里,是那些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们研究的专业领域。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化学,就隐藏在我们身边最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从早晨刷牙的牙膏,到晚上吃的晚餐,再到我们呼吸的空气,甚至是我们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活动,无一不与化学息息相关。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那些看似高深的化学概念,解读得通俗易懂。比如,他描述血液中的氧气运输,就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快递系统,让我这个对生物化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清晰地勾勒出其中的过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科普方式,让我觉得学习化学不再是枯燥的背诵,而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