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图例解析(多工位级进模)

冲压模具设计图例解析(多工位级进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龙建 著
图书标签:
  • 冲压模具
  • 级进模
  • 模具设计
  • 图例
  • 多工位
  • 冲压工艺
  • 机械制造
  • 工业设计
  • 模具制造
  • 生产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304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982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2
字数:62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金龙建编著的《冲压模具设计图例解析(多工位级进模)》一书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容先进。本书收集了148种常用的多工位级进模,力求内容体系完整,反映当今级进模技术的新兴成果和先进经验。
2. 实用性强。归纳了各类常用的多工位级进模,采用图形结构与文字阐述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对模具结构进行了分析,便于讲授和自学。
3. 重点突出,取材有简有详。对一般模具结构,图样及讲解从简,对复杂模具结构图样及讲解从详,做到完整阐述。
4. 紧贴生产实际。书中所列图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大多为作者亲自设计过的模具产品。

内容简介

归纳148种常用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图例
内容涵盖:冲裁级进模;冲裁、弯曲级进模;冲裁、拉深级进模;冲裁、成形级进模
每种模具均给出产品零件图、排样图、模具结构图
总结典型结构
讲解关键技术
反映当今多工位级进模的先进经验
本书内容实用,易读易懂,可供从事冲压模具设计及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冲裁级进模1
1.1滤网架级进模1
1.2过滤网级进模3
1.3微型网孔级进模5
1.4挡板级进模8
1.5支承片级进模10
1.6垫圈级进模12
1.7连接板级进模14
1.8方形垫板级进模16
1.9调整片级进模18
1.10长形触片级进模20
1.11铁芯片级进模22
1.12垫片级进模24
1.13三角形垫片级进模26
1.14M10六角螺母级进模28
1.15铜触头级进模30
1.16接触片级进模32
1.17连接环级进模34
1.18引线框骨架级进模36
1.19小垫圈、中垫圈、大垫圈级进模38
1.20自行车碟刹片级进模41
1.21磁电机转子级进模43
1.22微电机定、转子片级进模46
1.23铁链垫片级进模49
1.24拨叉级进模52
1.25电脑机箱挡板级进模54
1.26马达铁芯片级进模56
1.27电器接触片级进模60
1.28电机定、转子铁芯片级进模62
1.29模内带自动送料装置卡片级进模65
1.30微电机垫片级进模68

第2章 冲裁、弯曲级进模71
2.1端罩级进模71
2.2悬架级进模73
2.3磁芯簧级进模75
2.4钟表元件二轮压簧级进模77
2.5托架级进模79
2.6U形支架级进模81
2.7电器连接片级进模84
2.8电子表离合杆级进模87
2.9机芯自停连杆级进模89
2.10簧夹级进模91
2.11电器插座级进模94
2.12小电机风叶级进模96
2.13U形连接板级进模100
2.14方盒级进模102
2.15方形垫片级进模104
2.16侧弯支座级进模107
2.17角片级进模109
2.18卷圆件级进模111
2.19负极片级进模114
2.20铰链支座级进模116
2.21小连接板级进模119
2.22滑板级进模122
2.23连接支架级进模124
2.24窗帘支架弹片级进模126
2.25蒸发器右管板级进模130
2.26接触器触头托片级进模132
2.27爪件级进模135
2.28铰链级进模138
2.29弹簧卡片级进模141
2.30电器支架级进模143
2.31护板级进模145
2.32连接板级进模147
2.33电器开关过电片级进模150
2.34接线片级进模152
2.35蓝牙屏蔽盖级进模154
2.36弹簧钩级进模156
2.37汽车电器支架级进模158
2.38常闭触头级进模160
2.39非对称爪件级进模162
2.40合页扣件级进模165
2.41电器接片级进模167
2.42安装板级进模170
2.43键盘接插件外壳级进模173
2.44弯曲压板级进模176
2.45扣件级进模179
2.46B形插座端子级进模182
2.47电子枪G1帽级进模185
2.48管子卡箍级进模188
2.49缝纫机支架A、B、C三个零件级进模193
2.50U形钩级进模198
2.51电源连接器面板级进模201
2.52USB插座外壳级进模204
2.53导电片级进模208
2.54191°折弯端子级进模211
2.55插头簧片级进模214

第3章 冲裁、拉深级进模218
3.1限位盖板级进模218
3.2小压盖级进模220
3.3小凸缘底筒形件级进模223
3.4筒形件级进模225
3.5消声罩级进模227
3.6矩形隔离罩级进模230
3.7六角螺母级进模232
3.8小圆筒形件级进模234
3.9阶梯锥形件级进模236
3.10端盖级进模240
3.11外壳基座级进模243
3.12晶体管管座级进模246
3.13烤盘零件级进模249
3.14电位器外壳级进模251
3.15电机盖级进模255
3.16黄铜管帽级进模258
3.17开关座级进模261
3.18集装箱封条锁下盖级进模264
3.19压簧圈级进模267
3.20长圆筒形件级进模270
3.21方孔焊片级进模273
3.22止动帽级进模275
3.23内齿圈壳体级进模278
3.24连接片级进模281
3.25屏蔽内罩级进模283
3.26双孔焊片级进模286
3.27管壳级进模288
3.28插头外套级进模291
3.29天线外壳级进模293
3.30电机端盖级进模296
3.31凸缘正方盒级进模299
3.32焊片级进模303
3.33锥形件级进模306
3.34电机盖连续拉深级进模309
3.35汽车开关接触片级进模312
3.36石英晶体振荡器管帽级进模315
3.37阶梯圆筒形级进模319
3.38A侧管连续拉深级进模322
3.39接线片级进模328
3.40管座与管壳套料及自动攻丝级进模331
3.41管帽级进模335
3.42等离子电视连接支架级进模338

第4章 冲裁、成形级进模341
4.1管夹上卡级进模341
4.2仪表底盘级进模344
4.3通孔凸缘级进模346
4.4碟形弹簧级进模348
4.5电表指针级进模350
4.6环形撕拉盖级进模352
4.7微型接触片级进模354
4.8密封盖级进模356
4.9外链板级进模358
4.10钢棘爪成形精冲级进模360
4.11压簧级进模363
4.12电机离合器支架级进模365
4.13瓶塞压臂级进模367
4.14膜合开关转盘级进模369
4.15接地板级进模372
4.16灯座三角盘级进模374
4.17高速列车安装板级进模378
4.18左前座椅外侧后支架级进模384
4.19长圆形连接片级进模386
4.20三极管引线框架级进模389

参考文献391

前言/序言

冲压是一种先进的少、切削加工方法,具有生产率高、加工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制品尺寸精度稳定,易于达到产品结构轻量化、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等一系列优点。在现代汽车制造业中,有60%~70%的零件是采用冲压工艺制成的,冲压生产所占的劳动量为整个汽车工业劳动量的25%~30%,冲压件的产值占总产值的59%左右。在机电及仪器、仪表生产中,有60%~70%的零件是采用冲压工艺来完成的。在电子产品中冲压件的数量约占零件总数的85%以上。
级进模是冲压模具中一种先进高效的冲压模具,是确保冲压加工质量稳定的一种模具结构形式,也是实现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装备。对某些形状较为复杂的,具有冲裁、弯曲、成形、拉深等多工序的冲压零件,可在一副级进模上冲制完成。级进模合理的模具结构既要保证生产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又要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已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对模具高质、高效、低成本的要求。
本书是笔者在长期从事冲压工艺及级进模设计、制作、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吸收国内外级进模的先进工艺和典型结构编写而成。全书共分四大部分,从实用角度和生产程序出发,介绍了冲裁级进模,冲裁、弯曲级进模,冲裁、拉深级进模及冲裁、成形级进模,按照产品零件图、排样图及模具结构图的顺序编排。总结了这些级进模的典型结构,并对各结构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先进本书收集了147种常用的多工位级进模,力求内容体系完整,反映当今级进模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经验。
2.实用性强归纳了各类常用的多工位级进模,采用图形结构与文字阐述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对模具结构进行了分析,便于讲授和自学。
3.重点突出,取材有简有详对一般模具结构,图样及讲解从简,对复杂模具结构图样及讲解从详,做到完整阐述。
4.紧贴生产实际书中所列图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大多为作者亲自设计过的模具产品。
本书可供从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由金龙建编著,陈杰红、金龙周、金欢欢、金小霞、聂兰启、张灿红、卢鸳凤、蒋红超参加了书稿的整理工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陈炎嗣高级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洪慎章教授和吴公明教授、《模具制造》编辑部杜贵军及《模具工业》编辑部执行主编李捷、重庆市轻工业学校高级讲师赵勇、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教务处主任张骜老师热情的帮助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妥之处敬请广大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金龙建
《冲压模具设计图例解析——多工位级进模》 本书旨在为冲压模具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系统、详尽的图例解析,重点聚焦于复杂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通过深入浅出的图示和清晰易懂的文字阐释,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多工位级进模的精密世界,理解其设计原理、结构组成、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 本书结构与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多工位级进模基础理论与设计要素 冲压工艺与模具分类概述: 简要回顾冲压工艺的基本概念,介绍单工程模、复合模、级进模等不同类型模具的特点与适用范围,为深入理解多工位级进模奠定基础。 级进模的设计优势与挑战: 详细阐述级进模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同时剖析其在设计、制造和维护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如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易损件多等。 多工位级进模核心设计要素: 工位划分与顺序安排: 讲解如何根据零件的成形工艺和技术要求,合理划分冲压工位,并确定最优的冲压顺序。重点分析不同工位间的衔接方式、材料的输送与引导,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工位间的干涉。 材料步距与导料系统: 深入探讨材料步距的计算方法,包括拉伸、翻边、弯曲等工序对步距的影响。详细介绍各种类型的导料器(如导料板、侧导板、滚轮导料等)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选用原则,强调导料系统在保证材料精确进给中的关键作用。 冲压力的计算与模具强度校核: 介绍常用冲压件的冲压力和模具主要零部件(如凸模、凹模、刀口、支承板等)的强度校核方法,包括材料强度、刚度、疲劳强度等方面的考量,确保模具在承受反复冲压载荷时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滑块与导轨系统: 解析多工位级进模中滑块的类型、结构及其驱动方式(如机械滑块、液压滑块等)。重点阐述导轨的结构设计、导向精度要求以及润滑系统,确保滑块运动的平稳性和精确性。 卸料与出件装置: 详细介绍各种卸料装置(如弹压卸料、气压卸料、液压卸料等)的设计原理和应用场景。探讨不同形式的出件装置(如推件器、承接盘等)如何确保冲压件的顺利排出,避免与模具发生二次干涉。 安全与防护装置: 强调模具安全设计的重要性,介绍光电保护、安全门、急停开关等常用安全装置的功能与安装要求。 第二部分:多工位级进模典型结构图例解析 本部分将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多工位级进模案例,以详细的结构图纸和分解图为载体,逐一解析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功能、配合关系以及设计要点。 案例一:某电子连接器端子级进模设计解析 零件工艺分析与模具结构布局: 分析连接器端子零件的成形工艺,如落料、冲孔、弯曲、卷曲、铆接等,并据此进行合理的工位划分和模具结构布局。 凸模组与凹模组详解: 详细解析本例中凸模组(包括固定板、导套、凸模座、凸模、导正销等)和凹模组(包括固定板、凹模座、凹模、卸料板等)的结构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关系。 导料与送料系统图解: 重点展示本例中导料板、侧导板、滚轮送料等关键组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卸料与出件装置剖析: 解析弹压式卸料板与推件杆的配合,以及出件机构的设计。 关键零部件加工与装配要点: 提示本例中易损件(如凸模、凹模)的选材、热处理及表面处理要求,以及总装时的精度控制。 案例二:某汽车零部件(如卡箍)级进模设计解析 复杂变形工序级进模设计: 针对具有拉伸、翻边、胀形等复杂变形工序的汽车零部件,重点解析其级进模的设计难点与解决方案。 拉伸工位与凹模设计: 详细介绍拉伸凹模的结构特点,包括拉伸圈、拉伸斜度、圆角半径等,以及如何防止起皱和拉裂。 翻边与胀形工位的工艺与模具: 解析翻边凸模、凹模的结构,以及胀形工位的气动或液压驱动装置。 卸料与定型装置: 探讨针对复杂形状零件的卸料装置设计,以及防止零件变形的定型结构。 整体模架设计与强度分析: 介绍本例中模架的选型与设计,以及关键受力件的强度校核。 案例三:其他类型多工位级进模(如家电面板、五金件等) 将选取更多不同行业、不同复杂程度的级进模案例,以更精炼的图例形式,快速展示不同工序组合下的模具结构特点,涵盖冲切、弯曲、成形、压印、铆接等多种工序的集成应用。 第三部分: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优化与维护 模具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介绍常用模具钢材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及热处理工艺,以及对关键零部件(如凸模、凹模、导套、导板等)的材料选择建议。 模具精度与公差配合: 阐述多工位级进模各配合部位的公差要求,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和加工手段保证模具的整体精度。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总结多工位级进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故障,如冲压废品、卡料、断件、模具损坏等,并提供相应的分析方法和排除建议。 模具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介绍多工位级进模的润滑、清洁、检查、修磨等日常维护保养措施,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模具制造与调试经验分享: 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分享模具加工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新模具的调试流程与技巧。 本书特色: 图例丰富,解析详尽: 大量采用高精度、多角度的结构图、分解图和工作原理示意图,直观展现模具的每一个细节。 案例典型,覆盖面广: 选取不同行业、不同复杂程度的代表性案例,满足不同读者的学习需求。 理论联系实际,易于理解: 将抽象的设计原理与具体的模具结构紧密结合,使读者能够快速掌握核心技术。 语言精练,专业性强: 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同时力求表达清晰,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描述。 实用性强,可操作性高: 旨在为读者提供直接的设计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适用读者: 冲压模具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模具制造技术人员、技师。 机械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 对冲压模具设计感兴趣的行业从业人员。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系统掌握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提升模具设计和制造能力,为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挑战提供有力的支持。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多次被作者对细节的关注和严谨的逻辑所折服。这本《冲压模具设计图例解析(多工位级进模)》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次思维的训练。它引导我从宏观的整体结构,到微观的每一个零件细节,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废料分类和回收”的处理方式。在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中,废料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作者通过具体的图例,展示了如何根据产品的形状和生产流程,设计出高效的废料分离和排出系统,从而避免废料缠绕、堵塞等问题,保证生产的连续性。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指导,更是对生产效率和环保理念的深刻体现。

评分

我是一个对事物原理有着强烈探究欲的设计师,市面上很多模具设计书籍虽然图文并茂,但往往止步于“描述”而未能深入“解析”。这本《冲压模具设计图例解析(多工位级进模)》则完全不同,它真正做到了“解析”。每一页的内容都充满了“为什么”和“如何做”的答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导料装置”和“挡料销”的细致讲解。在多工位级进模中,材料的精确进给是保证后续工位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作者通过丰富的图例,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导料装置(如导料块、导板)的设计原理、精度要求以及磨损与维护,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如何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冲压速度来选择最合适的导料方式。这让我对这些看似不起眼但至关重要的零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老工匠来说,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但知识更新同样重要。这本书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涵盖了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基础理论,比如材料力学、金属塑性变形等,还通过大量图例,将这些理论落实到了具体的模具结构设计中。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废料处理和排出”的章节,这往往是影响级进模连续稳定生产的关键因素。作者详细讲解了不同废料收集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产品形状和生产批量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并且提供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和设计实例,这对于我优化现有模具设计,提高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在生产一线负责模具调试和维修的技术人员,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并非教材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本《冲压模具设计图例解析(多工位级进模)》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设计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通过生动的图例,一步一步地指导你如何“看懂”模具,“理解”模具,“优化”模具。书中关于“卸料板和推件装置”的设计解析,就让我受益匪浅。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装置的失效往往是导致停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卸料方式(如弹压卸料、气压卸料、固定卸料等)的适用范围、设计要点和失效原因分析,并且提供了具体的计算公式,让我能够更精准地进行设计和维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评分

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清晰、精美的图纸,这对于我们这些“看图说话”的工程师来说,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每一个图例都经过精心绘制,标注得一丝不苟,不仅仅是标注了尺寸,更关键的是标注了设计的意图和原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凸模和凹模的结构设计”这一章节的讲解。很多时候,模具失效的根源就出在这些看似微小的结构上。作者详细地剖析了各种凸模和凹模的断屑槽设计、卸料装置的匹配、以及镶块的固定方式,并且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不同的设计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生产后果。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形状零件的冲压,书中的解析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让我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因设计不当而导致的模具损耗和产品缺陷。

评分

坦白说,市面上关于模具设计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触及到“多工位级进模”核心技术并做到如此详尽解析的,我印象中屈指可数。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解析”二字。它不是简单地展示“什么是什么”,而是深入到“为什么是这样”。例如,在讨论“模架选型和设计”时,作者并没有给出单一的“最优解”,而是分析了不同模架结构在承受载荷、导向精度、维修便利性等方面的优劣,并引导读者根据具体工况进行权衡。这一点非常可贵,因为它培养的是工程师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复制现有的方案。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深入理解,我感觉自己在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时,思路更加开阔了,也更有底气了。

评分

从一名使用者和后来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实践性”。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充满了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模具精度和公差分析”的部分。在级进模的设计中,每一个微小的精度误差都可能被放大,最终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模具的寿命。作者通过大量的图例,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尺寸和形状零件的公差是如何在模具设计中得到体现和控制的,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检验手段。这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让我能够避免一些常见的低级错误,并且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精度问题。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模具设计新手,一直以来都对多工位级进模这个复杂而高效的模具形式充满好奇。在学习过程中,我曾一度感到迷茫,不知道从何入手。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冲压模具设计图例解析(多工位级进模)》,才感觉找到了“救星”。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图例清晰直观,一步一步地引导我理解了这个复杂模具的设计流程和关键要点。书中对每一个工位的“功能”和“相互作用”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完整的级进模是如何将复杂的冲压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简单而有序的步骤的。特别是对于“步距”和“展开长度”的计算,书中提供了多种方法和详细的推导过程,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模具咨询服务的工程师,我见过太多因为基础设计不扎实而导致的模具问题。这本《冲压模具设计图例解析(多工位级进模)》的出现,无疑为整个行业带来了福音。它将复杂精深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知识,以一种非常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特别看重书中关于“模具寿命和维护”的章节。很多时候,设计师仅仅关注于完成冲压功能,而忽略了模具的长期使用成本。作者通过大量的图例和案例,详细讲解了影响模具寿命的各种因素,如材料的选用、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等,并且提供了具体的改进建议。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优秀的设计不仅仅是实现功能,更是要兼顾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评分

作为一名在模具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工程师,手里捧着这本《冲压模具设计图例解析(多工位级进模)》,感觉就像是找回了久违的“老朋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多工位级进模”这个概念的深入剖析,这可不是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教材能比拟的。在实际工作中,多工位级进模的应用之广泛,相信很多同行都有切身体会,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但同时,其设计的复杂性和对细节的要求也远超一般模具。本书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几个案例,而是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设计细节,每一个图例的解析都详尽得让人拍案叫绝。例如,在讲解“送料机构”的部分,作者不仅仅是展示了不同类型的送料装置,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工位、不同材料特性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进行精确的计算和选型,这对于避免生产中常见的“送料不到位”或“送料过量”等问题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