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重庆》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之一,表示了重庆市行政区划、标准地名、交通、旅游及水系、地貌等内容,旨在直观、科学、全面地反映重庆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会经济现状的面貌,是一本集自然资源图、社会经济图、普通地理图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图册。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重庆》具有广泛的读者对象,是宏观了解、认识重庆市情、县情的窗口。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重庆》内容丰富、现势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一本地图册全面读懂重庆市
全新升级版“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
美丽中国·魅力家乡
全新的行政区划;翔实的交通信息;丰富的旅游景点;简明的解读文字;适合随身携带。
序 图
2-3 重庆政区
4-5 重庆概况
6-7 重庆地形
8-9 重庆地理
10-11 重庆水系
12-13 重庆水资源、成渝地区交通
14-15 成渝地区交通
16-17 重庆交通
18-19 重庆交通概况
20-21 重庆旅游
22-23 重庆旅游资源
24-25 长江三峡库区名胜古迹
26-27 长江三峡
28-29 重庆世界遗产之旅(大足石刻 武隆 金佛山)
30-31 重庆国家级风景名胜之旅(四面山 天坑地缝 芙蓉江 潭獐峡 缙云山)
区县图
32-33 重庆市辖区
34-35 重庆市城区
36-37 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 大渡口区 大渡口城区
38-39 九龙坡城区 沙坪坝城区
40-41 江北区 渝中区 南岸区 巴南区
42-43 渝中城区
44-45 南岸城区
46-47 江北城区 巴南城区
48-49 北碚区 渝北区
50-51 北碚城区 渝北城区
52-53 涪陵区
54-55 涪陵城区
56-57 南川区
58-59 南川城区 江津城区
60-61 江津区
62-63 永川区
64-65 永川城区 合川城区
66-67 合川区
68-69 长寿区 长寿城区
70-71 綦江区 綦江城区
72-73 万州区
74-75 万州城区
76-77 黔江区 黔江城区
78-79 铜梁区 璧山区
80-81 铜梁城区 璧山城区
82-83 荣昌区 大足区
84-85 荣昌城区 大足城区
86-87 潼南区 潼南城区
88-89 丰都县 武隆县
90-91 丰都城区 武隆城区
92-93 梁平县 垫江县
94-95 梁平城区 垫江城区
96-97 忠县 巫山县
98-99 忠县城区 巫山城区
100-101 开县
102-103 开县城区 城口城区
104-105 城口县
106-107 巫溪县
108-109 巫溪城区 奉节城区
110-111 奉节县
112-113 云阳县
114-115 石柱城区 云阳城区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116-117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秀山城区
118-119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20-121 酉阳城区 彭水城区
122-123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历史沿革】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距今2万~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重庆地区。重庆古称江州,周代为巴国国都,秦置巴郡,隋为渝州,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重庆又有“三都之地”之称。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负责领导国统区、港澳及海外地区的党组织和统一战线工作,形成的“红岩精神”,是激励重庆人民的巨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目前是我国面积最大、行政辖区最广、人口最多的中央直辖市。
【巴渝文化】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彪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著称。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巴渝文化代表:川剧、川菜、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川江号子、蜀绣、龙门阵、重庆方言等。
【陪都文化】“陪都”是我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又叫“两京制度”,它始于西周。重庆,在抗战期间,是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是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具有“双都”的身份,即“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抗战期间,大批有志于民族复兴、抗日救亡的青年学子纷至沓来,一大批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来渝执教,众多文化艺术界名流也来渝工作定居,留下诸多遗迹、轶事,使陪都遗迹成为重庆今天独特的人文景观。
作为一名对地方志和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全面展示重庆历史人文风貌的书籍。这本《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重庆(2018年版)》虽然表面上是一本地图册,但它所蕴含的信息量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在翻阅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信息堆叠,而是巧妙地将历史遗迹、文化景点、著名地标等信息融入其中。例如,在描绘某个区域时,地图上不仅标注了行政边界,还会用小图标或文字简要说明该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曾在此留下足迹。这种将地理与人文巧妙结合的方式,让我能够通过地图这一载体,穿越时空,感受重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古镇和历史街区的标注,这些地方往往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能够通过地图找到它们,并了解到它们背后的故事,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为我探索重庆的历史脉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评分说实话,在购买之前,我对一本“地图册”的期望值并不算很高,可能就是提供一些基础的地理信息,方便查阅。然而,这本《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重庆(2018年版)》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实用性上都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在交通方面,它不仅标注了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甚至连一些县道和乡道都清晰可见,对于自驾游或者需要进行精细路线规划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而且,它还标注了主要的火车站、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以及重要的旅游景点,并且会用不同的符号区分,非常直观。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地图的角落里还附带了一些关于重庆的概况性介绍,比如气候特征、人口分布、经济概况等,这些附加信息让整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地图,而更像是一本关于重庆的百科全书,既有宏观的地理框架,又有微观的细节描绘。我试着查找了一些平时比较陌生的区域,发现它的信息覆盖面非常广,几乎能够满足我所有的查询需求。
评分这本《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重庆(2018年版)》给我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地图册,更像是一个精心打造的重庆缩影。从地图的绘制风格来看,它既保留了传统地图的严谨性,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理念,使得地图在清晰易读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美感。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城市内部细节的描绘,比如街道的走向、建筑的分布,甚至是公园绿地的范围,都能够被准确地呈现出来。这对于在城市中行走、熟悉城市脉络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而且,地图上还标注了一些重要的公共设施,比如医院、学校、图书馆等,这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实用。它让我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重庆的城市结构,规划出行路线,甚至是在迷路的时候,也能迅速找到方向。这本书的编纂者显然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敬意。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重庆的地形地貌感到好奇,尤其是它那复杂的山城地貌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这本《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重庆(2018年版)》在这方面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地图上对于山脉、丘陵、盆地、河谷等地形的描绘非常精细,等高线清晰可见,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重庆地势的起伏变化。特别是它对长江、嘉陵江等主要河流的描绘,不仅标注了它们的流向,还详细展示了沿岸的地形地貌,以及一些重要的河口和渡口。我甚至可以通过地图,想象出这些河流是如何切割山体,塑造出重庆独特的山水画卷的。而且,书中对一些著名的山峰、峡谷等自然景观的标注也十分准确,这对于喜欢户外探险和自然风光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它不仅仅是一份地理图,更是一部关于重庆自然之美的视觉呈现,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地理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评分这本书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原本以为只是一本普通的地图册,但翻开后才发现它的深度和广度。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十分考究,封面采用了重庆标志性的山水元素,配色沉稳而不失活力,给人一种专业且有质感的感觉。展开来看,每一页的地图都清晰得令人赞叹,地名标注、行政区划、交通线路,甚至是山脉河流的走向,都细致入微。我特别留意到它在细节方面的处理,比如一些隐藏在山间的乡镇,或者一些较小的河流,都能被准确地绘制出来。这不仅仅是一份地理信息,更像是一部关于重庆的视觉史书。它让我对重庆的地理格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以前只是知道重庆很大,但具体有多大,山脉是如何分布的,河流又从哪里穿过,这些都模糊不清。看了这本书,我仿佛能站在高处俯瞰整个重庆,感受到它的辽阔和壮美。而且,地图的色彩运用也非常恰当,不同类型的区域,比如城市建成区、林地、农田等,都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使得地图的层次感和可读性大大增强。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重庆地理概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路线指引,更是对这片土地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