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3
1.该书是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力作,篇幅精炼,内涵丰富;2.该书结构明晰,深入浅出,是不可错过的通俗理论读本。
全书对应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系统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方位与战略布局、总体构想与愿景展望、进展与主要成效,并重点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在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完善协同发展制度保障、借鉴世界级城市群成功经验等角度进行深度阐释,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该书内容丰富,结构明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优良之作。
第一章
国家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扬帆启航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领导人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4年2月26日,领导人总书记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七点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既是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与突破,也能为推动全国其他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积极借鉴与示范作用。
一、历史方位与战略价值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着眼于我国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是集中体现了领导人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思路,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新理念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对于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是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空间优化布局的新模式。北京“大城市病”的深层次原因,是城市功能过多且空间结构不合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跳出北京,统筹与周边区域发展。其中,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突破了原有“摊大饼”的发展模式,是“跳出去建新城”的重大实践,有利于优化首都空间格局,打造北京新的“两翼”。加快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及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符合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能够为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及优化区域功能布局等提供基础支撑。
三是深化跨区域产业对接、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天津的研发转化能力、河北的产业化资源条件,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京津冀三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成为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特别是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要通过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建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新高地,这对于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结构、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四是打破行政壁垒探索协同发展新机制,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借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按照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着力破除制约要素流动的制度瓶颈,加快建立有利于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践中,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为全国破除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二、总体构想与愿景展望
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功能定位和三省市各自功能定位,提出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部署了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
(一)《规划纲要》绘就协同发展蓝图
《规划纲要》对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区”。这一定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体现了京津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战略地位与独特作用。
《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差异定位和错位发展。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规划纲要》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阶段性目标: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
远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
1. 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布局
《规划纲要》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思路,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
“一核”即北京,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
“双城”是指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
“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2. 加快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从疏解对象看,《规划纲要》提出优先重点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规划纲要》提出四大疏解原则: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对具有行政、公共服务功能的单位,主要依靠规划引导和综合手段疏解,对具有经营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依靠市场手段疏解;二是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对行政、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集聚发展要求较高的产业或生产环节,主要采取集中疏解方式,对于集聚发展要求相对较低的产业和部分公共服务功能,采取分散疏解方式;三是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对行政功能、公共服务功能、产业功能,明确总量控制目标且不得突破,尤其要严格控制增量资源在北京城六区聚集,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有序引导向周边地区疏解;四是统筹谋划与分类施策相结合,根据北京城六区不同发展重点要求,有区别地严格控制新增功能,有序疏解存量功能。
3. 推动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先行启动、率先突破。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要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空间布局,适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升级转移的需要,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的要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重点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构建现代化的津冀港口群,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发展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发展安全绿色可持续交通。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按照“统一规划、严格标准、联合管理、改革创新、协同互助”的原则,联防联控环境污染,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清洁水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谋划建设一批环首都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在推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按照资源互享、政策互惠、功能互补、融合互动的原则,从全国生产力整体布局出发,明确三省市产业发展定位,理顺产业发展链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加强京津冀在服务业、制造业、农业方面的协作,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
4. 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根本动力。《规划纲要》提出,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共同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强化协同创新支撑。以中关村、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北京重点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天津重点提高应用研究与工程化技术研发转化能力,河北重点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示范推广能力。协同突破大气污染治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二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共同培育壮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大科研投入,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进三省市技术市场一体化建设,组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提高科技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建立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优化创新转化机制。
三是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加强重点学科领域资源整合,引进全球高端科技资源,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开放共享。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交流,建立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孵化基地,加大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区域科技人才制度衔接。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