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0
为什么毕加索把人画得怪模怪样?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并不漂亮的绘画作品却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要解开心中的疑惑,必须走进历史,从历史中探寻绘画艺术的来龙去脉,用科学的眼睛去发现绘画艺术之美。物理学家李政道指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 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作者显然深谙这一道理。在用透视学、解剖学、心理学等“理性”思维解读历代经典艺术作品之后,书稿最终还是回归本真:像孩童一般保持同情心和好奇心,这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本源,唯其如此,才能诞生更多伟大的艺术作品。
《往往醉后——绘画艺术的科学解读》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史进行了一次梳理,站在科学的角度,运用透视学、艺术解剖学、色彩学、心理学、绘画和摄影技艺等阐述古今中外的绘画艺术的发展变化,并对经典画作进行分析和解构。用轻松和通俗的语言,让读者对绘画艺术史有了一个整体了解。书稿收录了大量经典画作和摄影作品,读者可从中习得鉴赏画作、提高绘画技艺的方式方法。
贺继钢,男,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从事工程图学、计算机和艺术史等相关课程的教学。
1 绘画的起源 / 001
1.1 史前时代的图画 / 002
1.2 古人为何作画 / 010
1.3 古人如何作画 / 015
2 相映成趣——儿童画家与古今大师 / 023
2.1 画为心声 / 024
2.2 失调的比例 / 026
2.3 程式——绘画的基础 / 028
2.4 可见与不可见 / 034
2.5 左顾右盼与目不转睛 / 038
2.6 所知、所见与所想 / 044
2.7 似与不似 / 049
3 西方的画匠——从古希腊到中世纪 / 057
3.1 黄金时代 / 058
3.2 中世纪的绘画 / 072
3.3 新时代最初的画家 / 085
4 西方的画匠——从文艺复兴到近代 / 095
4.1 理性的光辉——线性透视 / 096
4.2 巨匠的杰作 / 108
4.3 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 / 120
4.4 革命的世纪 / 129
5 东方的画师——从先秦到五代 / 145
5.1 先秦与两汉——存形莫善于画 / 146
5.2 魏晋南北朝——凡人、神仙和菩萨 / 153
5.3 隋唐五代——山水人物平分秋色 / 166
6 东方的艺术家——从北宋到现代 / 183
6.1 南北两宋——渐悟与顿悟 / 184
6.2 元明两朝——似花还似非花 / 201
6.3 清代以后——中西画学的碰撞 / 219
7 摄影与绘画的互动 / 241
7.1 君子善假于物 / 242
7.2 摄影——用光线绘画 / 252
7.3 可惜我的眼睛不是镜头 / 274
8 西方近现代绘画艺术源流 / 289
8.1 其来有自的印象 / 290
8.2 乱花渐欲迷人眼 / 312
后记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 342
东西方的画家都拥有非凡的艺术才华,他们有许多艺术理念是相通,甚至是相同的,而中国画和西洋画却像筷子跟刀叉一样明显不同。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如果只从艺术这个圈子里去找,那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跳出这个圈子,则豁然开朗。
一方面西方有《几何原本》,中国有《九章算术》。几何的核心是逻辑,算术注重实用。在欧氏几何的基础上,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创建了线性透视法。中国人烧瓷器炉火纯青,西方人的玻璃工艺出神入化。没有玻璃,便不会有透镜、暗箱和照相机。中国人自古就讲究笔墨纸砚,西方人从15世纪开始研究油画颜料,研究色彩。科学技术基础的不同,决定了画家选择不同的形式、方法和材料,来实现他们的艺术构想。另一方面,东西方绘画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程度不同、科技发展的快慢,也导致了东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变化比较缓慢,而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变化比较急遽,形式也更加多种多样。东西方的艺术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艺术家却有相同的艺术追求,都是追求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
当抽象绘画等现代艺术红火的时候,以创作插图为主的美国画家洛克威尔有些坐不住了。画画是画家谋生的主要手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了拓展生财之道,洛克威尔前往现代艺术之都法国巴黎,尝试了几个月的现代绘画艺术。或许是现代艺术与他的气质不合,或许是发现老本行老客户更靠谱,最后,他还是保持了原来的写实风格。图8-38是他在1962年创作的《鉴赏家》。
《鉴赏家》又译为《欣赏》。它以写实的风格描绘了一个观众正在欣赏一幅抽象画。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并欣赏布格罗、洛克威尔的画,却难以理解立体派、抽象派和抽象表现主义等现代绘画。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布格罗、洛克威尔却无法与本章介绍的其他画家相提并论。那些画家都是美术史教科书中的人物。
教科书中的人物大多创造了新符号、新公式,或者是将新符号、新公式做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完善。他们像科学前沿的探索者,每一点突破都把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艺术上的突破辐射到建筑、工业产品、服装、广告等行业,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只要看看今天的建筑物、工业产品、服装、广告,再看看一百年前,甚至是30年前,类似的东西(或这些东西的照片),谁都会有恍若隔世之感。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造型和色彩方面的改变主要是艺术家的功劳。
近现代艺术是艺术家推陈出新的成果。推陈出新只是艺术家创新时的工作方式,并不意味着传统的绘画艺术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环肥燕瘦,各擅其美,“任何一种风格都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到起点,解衣般礴,做一个赤裸身体、元气淋漓的孩子。孩子都有同情心和好奇心。有同情心才会有爱,有好奇心才会有想象力。德拉克罗瓦、凡·高和爱因斯坦都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得多。知识是人类已经了解的东西,是过去的东西,没有想象力便不可能有创造,也就不会产生新的知识。艺术之子凡·高说:“艺术家这个词的意思是,‘我探索,我奋斗,我无条件地献身艺术事业’与‘我已经了解它,我已经找到它’的说法恰巧相反。”
画家傅抱石每当画出称心的作品,便盖上自刻的闲章“往往醉后”。心理学家吉尔福德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本质是发散性思维。醉后的大脑处于无拘无束的状态,精神较为亢奋,非常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历史上许多画家的得意之作,往往产生于醉后。这个醉,不只是酒醉的醉,更是沉醉的醉。伟大的画家,无一不是长期沉醉于艺术创作之中。
为什么毕加索把人画得怪模怪样?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并不漂亮的绘画作品却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要解开心中的疑惑,必需走进历史,从历史中探寻绘画艺术的来龙去脉。以科学的视角来解读绘画艺术,是由笔者的专业背景决定的。笔者所学的专业是金属材料学(本科)和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生),是先学习了科学史和数学史之后,才学习的艺术史和绘画史。
科学技术中的透视学、解剖学和色彩学是绘画艺术的三大科学基础。
15世纪初,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发明的线性透视法,以及15世纪末开始逐渐积累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成就了西方古典绘画艺术的辉煌。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近代科学的数学基础。艺术家运用透视学和解剖学,科学家运用数学,在古典艺术和近代科学领域分别取得了看起来十分完美的成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认为人类已经找到了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的终极解决方案,套用苏轼的话,就是“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科学史家丹皮尔说:“现在我们晓得,物理科学的根本概念都是我们的心灵所形成的一些抽象概念,目的在于给表面上一团混乱的现象带来秩序和简单性。因此,通过科学走向实在,就只能得到实在的几个不同方面,就只能得到用简单化了的线条绘成的图画,而不能得到实在自身。”(《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随着科学和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知道了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不一定最短,也不再满足于线性透视这个把视觉现象简单化了的几何模型。到了19世纪,色彩学家告诉人们,在绿光照射下,红苹果会变成黑苹果。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印象派绘画诞生了,从而衍生出众多强调色彩表现,以及在不同程度上脱离具象的近现代艺术流派,其中包括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有些看起来并不咋样的绘画作品为何如此出名?原因在于,画家能否在美术史上留下姓名,不在于他画得是否漂亮,而在于他的作品中是否有新的东西。西方现代艺术家马蒂斯认为:“一位艺术家的重要性由他引入造型语言中的新符号的数量来衡量。”(《马蒂斯艺术全集》,金城出版社,2013年版)正如一个科学家的重要性不是看他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已知的定理和公式,而是看他是否创造了新的定理和公式。
笔者尝试着把透视学、艺术解剖学、色彩学和心理学等科学理论与美术和历史等知识结合起来,以科学的方式解读绘画艺术。因为涉及的知识面广,书中难免会有错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两年前,笔者与广州出版社达成了出版意向。两年多来,在撰写、修改书稿的过程中,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校对人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衷心地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美编和其他工作人员。
这本书好不好读者说了算。笔者以为它多少具有一些商家所说的“差异竞争优势”,在内容的整合和编排上,与目前市面上的美术史、摄影史书籍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些许的启发。至少,能让读者从中读到一些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画史资料。
往往醉后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往往醉后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往往醉后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