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分析

电子线路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单丽清,张晓娟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线路
  • 电路分析
  • 模拟电路
  • 电子技术
  • 电路原理
  • 线性电路
  • 无源电路
  • 有源电路
  • 电路设计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5110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79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5
字数:3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子线路分析》在编写过程中根据教育部制定的相关专业节能人才培养要求及目标进行内容的精简与整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以适应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全书一共9章,分上、下两篇。上篇模拟电子线路分析,内容包含半导体元件的认识和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基本放大电路的认识与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学习与应用、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下篇数字电子线路的分析与实践,内容包含基本逻辑关系与门电路、逻辑函数与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及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该书各章后配有理论学习成果检测及实践技能训练。
  《电子线路分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自动化、机电类及电子类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模拟电子线路分析
第1章 半导体元件的认识和使用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双极型晶体管
1.4 场效应晶体管
第2章 直流稳压电源
2.1 整流电路
2.2 滤波电路
2.3 稳压电路
2.4 三端集成稳压器
第3章 基本放大电路的认识与分析
3.1 基本放大电路概述
3.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3 其他常见的基本放大电路
3.4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3.5 多级放大电路
3.6 放大电路的负反馈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学习与应用
4.1 差分放大电路
4.2 集成运算放大器概述
4.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4.4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第5章 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
5.1 功率放大器
5.2 功率放大器的应用

下篇 数字电子线路的分析与实践
第6章 基本逻辑关系与门电路
6.1 数字电路概述
6.2 数制与码制
6.3 基本逻辑关系
6.4 门电路
第7章 逻辑函数与组合逻辑电路
7.1 逻辑函数及其基本运算
7.2 逻辑函数的化简
7.3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4 加法器
7.5 编码器和译码器
第8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8.1 触发器
8.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8.3 寄存器
8.4 计数器
8.5 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
8.6 单稳态触发器
8.7 施密特触发器
8.8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第9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9.1 D/A转换器
9.2 A/D转换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内容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为依托,以电子线路的分析与制作为学习目标,并结合高等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在完成理论基础的学习后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环节来辅助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使用者还可以从实践技能训练环节入手,先行引入电子线路相关作品,实现以任务驱动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本书内容兼顾了经典电子技术理论与最新的现代电子技术,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在内容设置上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为突出高等教育的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在准确、易懂、实用的前提下对电子技术理论内容进行删减,把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作为学习重点,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全面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全书共包含9章,每章从提出“教学目的”开始,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部分。“知识目标”是对理论基础部分内容的梳理,帮助学生对各个模块内容有概括性印象,并明确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并设有理论学习成果检测环节,帮助学生巩固理论基础部分的学习成果;“能力目标”是对实践技能训练环节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进行实践环节时有明确提升方向;而“素质目标”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个人素养提升的指导性建议。
  本书由单丽清、张晓娟教授担任主编,其中模拟电子部分第1章、第2章和第3章由张晓娟编写,模拟电子部分第4章、第5章由单丽清编写,实践技能训练环节由王佰红编写,数字电子部分第9章由刘爽编写,模拟电子部分第6章、第7章由徐皎瑾编写,数字电子部分第8章由钱海月编写,全书图形及公式处理工作由苗莹和滕文龙担任,全书由单丽清统稿。
  由于时间仓促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与疏漏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一部关于古代文明艺术与科技的探索史 这本厚重的卷册,并非一本普通的历史读物,而是一次跨越千年、深入探索人类文明黎明时期的奇幻旅程。它将带领读者,如同考古学家挥动手中的刷子,一点点拂去历史的尘埃,揭示那些被遗忘在时间长河中的瑰宝。本书聚焦于古代文明在艺术表现和技术成就上的惊人创造力,从尼罗河畔的宏伟金字塔,到两河流域精巧的灌溉系统,再到遥远的东方古国精美的青铜器和丝绸之路的繁盛图景,都将被细致地描绘。 宏伟的起点:艺术的觉醒与秩序的构建 本书的开篇,将我们带回人类文明的摇篮。在古埃及,法老陵墓中令人惊叹的壁画和雕塑,不仅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信仰、对神权的崇拜以及对宇宙秩序的理解的直观体现。我们会详细分析这些艺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符号、图案和色彩所蕴含的宗教寓意和象征意义。从埃及的几何学构图到其对比例的精确追求,我们可以窥见古埃及人在视觉艺术领域的早期探索。然而,艺术的成就并非孤立存在。古埃及人为了建造这些宏伟的建筑,发展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测量、运输和工程技术。本书将深入探究他们如何运用简单的工具,结合对天象的观测,精确地切割、搬运和堆砌巨石,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组织能力。 随后,我们将目光转向肥沃的新月地带,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起。在这里,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泥板上刻写的楔形文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记录之一,它不仅保存了宗教神话、法律条文,还记录了经济活动和科学知识。本书将深入解读这些早期文献,揭示古人对天文、数学、医学的早期认识。同时,我们会惊叹于他们发展出的复杂的灌溉系统,这些水利工程如何将荒漠变成沃土,支撑起庞大的人口和城市。这些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充分展现了古代工程学的雏形,为后世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方智慧的凝练:器物中的哲学与自然的和谐 当我们踏足东方古国,一个截然不同的艺术与技术世界在我们面前展开。在古代中国,青铜文明的光辉熠熠生辉。那些造型雄浑、纹饰精美的鼎、爵、尊,不仅仅是祭祀的礼器,更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天地人相互关联、等级秩序分明的哲学思想的物质载体。本书将细致地解读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和纹饰,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早期宇宙观、伦理观和政治理念。我们会惊讶于古代工匠在冶炼、铸造方面的精湛技艺,他们如何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创造出如此复杂而精美的金属制品。 丝绸之路的兴起,更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宏伟篇章。本书将通过描绘丝绸的制作过程,从蚕的养殖、丝的缫丝、染色的技艺,到织锦的复杂工艺,来展现古代中国在纺织技术上的高超水平。丝绸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承载着中国的文化、技术和财富,连接了东西方的商贸往来,也带来了思想和艺术的碰撞。我们将追溯丝绸之路上的货物,描绘沿途的城市风貌,以及不同文明之间在艺术风格、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响,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技术革新的脉络:从模仿到创新的力量 本書不會止步於對古代藝術品的讚嘆,更會深入探討支撐這些藝術成就背後的技術原理和發展脈絡。我們會剖析古埃及人對直線、角度和幾何圖形的運用,如何影響了他們的建築和雕塑的空間佈局。我們將研究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在數學方面的進展,例如他們使用的六十進制,以及在天文觀測中對週期性現象的記錄,這些都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對於古代中國的技術成就,本書將重點關注其在材料科學、手工藝和機械製造方面的獨到之處。從陶器的燒製,到紙張的發明,再到水力機械的應用,這些看似平凡的技術革新,卻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探究古代工匠如何通過不斷的試驗和改進,逐步掌握了材料的特性,提高了生產效率,並將技術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跨越時空的對話:古代智慧的現代迴響 本書的最後,我們將嘗試建立一條連接古代文明與現代世界的橋樑。我們將反思古代人在藝術創作中所展現出的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以及在技術應用中所體現出的對資源的節約和對環境的考量。這些古代智慧,在當代社會面臨著諸多挑戰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珍貴。 本書旨在喚醒讀者對人類早期文明創造力的敬畏之情,理解那些古老的藝術品和技術成就,不僅是歷史的遺產,更是人類永恆智慧的閃光。它鼓勵我們以更廣闊的視野,去欣賞和學習那些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思想和方法,並從中汲取力量,去面對和解決我們所處時代的難題。這是一場關於人類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迸發出無限創意的激動人心的探索,一次對人類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深刻體驗。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拿到这本《电子线路分析》的教材,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我就对它充满了期待。从书的装帧设计来看,就透露着一种严谨和扎实的学术气息,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手感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很厚重。封面上的字体和排版都显得十分专业,没有花哨的装饰,一切都回归到内容本身。我特别关注到了它在绪论部分对电子线路分析在现代科技中地位的阐述,这部分虽然只是一个引子,但已经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书中似乎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和实例,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电子理论至关重要。我猜想,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也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而且,我注意到书中在理论讲解之后,往往会配有相应的习题,这对于巩固知识点非常有帮助。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系统地建立起我对电子线路分析的认知框架,为我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定价也比较合理,考虑到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认为物有所值。

评分

读完《电子线路分析》的开篇几章,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组织得非常巧妙。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公式和定理,而是选择从一些非常基础但却至关重要的概念入手,比如电路的基本构成要素、电压和电流的定义,以及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作者在讲解这些基本定律时,采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串联和并联电路时,所使用的那个水管模型,非常直观地帮助我理解了电流和电压的分配关系。而且,书中的插图质量非常高,线条清晰,标注明确,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注意到,作者在引入每一个新概念时,都会先解释其物理意义,然后再给出数学描述,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游刃有余,而不是一味地被公式淹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

初步接触《电子线路分析》,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和“专业性”。从封面的设计到内页的排版,都传递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氛围。翻开书页,我注意到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力求精确和完整,很少有含糊不清的地方。比如,在介绍电阻和电容等基本元件时,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它们的物理特性,还深入探讨了它们在不同电路中的作用和影响。我比较喜欢书中在推导复杂公式时,所展示的详细步骤,这对于我这种容易卡在中间环节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即使是那些看似简单的电路分析方法,书中也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场景。而且,我感觉这本书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无论是作为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教材,还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书,都能提供极大的帮助。我猜想,这本书的编写团队一定有着非常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写出这样一本内容扎实、逻辑清晰的著作。

评分

《电子线路分析》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它似乎涵盖了电子线路分析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元件模型到复杂的电路系统。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章节,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从目录和章节概述来看,作者似乎将这些高级分析方法讲解得非常透彻。书中使用的图示语言非常丰富,各种电路图、波形图、等效电路图等,都绘制得十分清晰,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电路概念至关重要。我个人比较看重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的能力,而这本书在这方面似乎做得很好,它不仅讲解了理论,还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并且这些例题的难度和类型都很有代表性,能够帮助读者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技巧。我甚至可以想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自己能够独立分析和设计一些简单的电子电路,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评分

拿到《电子线路分析》这本厚重的书籍,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内容极其详实,而且逻辑性很强。从目录来看,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电路元件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复杂的电路分析方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在引入一些重要的定理和公式时,都附有详细的推导过程和物理意义的解释,这有助于我理解“为什么”而不是仅仅“怎么做”。例如,关于叠加定理的讲解,书中似乎非常细致地阐述了其应用条件和局限性,这对于避免误用非常重要。而且,我注意到书中有很多插图和图表,这些视觉化的辅助工具对于理解抽象的电路概念非常有帮助。我猜想,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也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教材,它对于想深入了解电子线路分析的工程师来说,也是一本非常值得参考的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