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历史中,涌现出一批重要的战略思想家:海权论代表人物马汉、被称为“冷战先生”的遏制战略设计师乔治?凯南(他本人后来竭力否认这一点,认为人们误解了他的初衷)、美国前国务卿马歇尔、卡特政府时期的国务卿布热津斯基,以及本书描述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些人除马汉之外,都既是战略家,也是战略制定者。
有一点特别值得关注:在每个关乎国家命运的关键节点,美国都十分重视和重用战略家的思想。冷战初期,乔治?凯南的思想得到充分利用,而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处于衰落期,基辛格的思想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转型期易于产生新思想,但不一定被重视,只有那些战略观点被重视的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基辛格是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后出现的世界级的战略家和思想家。他是美国“旋转门现象”的代表人物,不仅战略理论造诣深厚,更有幸能够将其理论思想推向外交实践。他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陷入低谷的时候辅佐尼克松,为处于衰落期的美国出谋划策,以在哈佛“面壁十年”期间学习的均势法则为指导,在冷战转型的复杂敏感时刻,于大国关系和大国战略中纵横捭阖,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美国的颓势,为里根时期的美国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辛格是美国历史上富有争议的人物,“既受人敬重又遭人痛恨”,即使在美国国内,人们也对他褒贬不一。这大概缘于他独特的思想历程和他人生的丰富、复杂。关于基辛格的著述很多,他自己也著述颇丰。而这本来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的传记则独树一帜。
首先是突出了基辛格思想的演变和转变过程。因此这本书分为两册,上册为《基辛格:理想主义者》,下册为《基辛格:现实主义者》。弗格森强调,基辛格最大的成就是其思想,而了解其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显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基辛格本人和他战略思维的认识。当我们通过阅读传记了解年轻的基辛格从一个理想主义者转变为从政时的现实主义者的经历时,真的不得不惊叹环境、时事和角色对于人生巨大的塑造能力。
其次,这本书有大量的的第一手资料。十年间,弗格森得以翻阅基辛格的私人文件,共计100多箱。为了获取最为原始的素材,作者偏重查阅事发时的文件和录音,而不是多年后采访中的证词。
正如这本书自序中所引用的著名传记作家博斯韦尔的话:给一个人立传,不仅要按时间顺序讲述他生活中所有最重大的事件,还要把他私下的所书、所言、所想糅合在一起。作者力图从多元的视角来描述基辛格,不仅从他个人的角度,还从美国的角度,从朋友、敌人和中立者的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基辛格位高权重,说他在世界范围内纵横捭阖并不为过,为如此奇人立传必须要有全球视野”。
最后,作为知名的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的历史纵深感和深邃思考力为驾驭基辛格这样丰富且复杂的政治人物的传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样有着深厚思想的历史学家为一个历史人物作传,思想上的心有灵犀为这本书的深度提供了保障。作者力戒夸张的赞颂,试图以平视的客观视角来认识和把握基辛格,把基辛格身上的神秘色彩进行了准确的还原。作者立志“如实直书”,写一部“实实在在的”基辛格传。作者希望反驳“这位教授从本质上说是一位马基雅维利的信徒,或是自己曾经论述过的19 世纪欧洲均势政治的一个简单的翻版”这样过分简单化的结论。
中国读者对基辛格有一种特殊的心理,主要缘于他是中美“破冰之旅”的先行者之一,是“阿波罗计划”中率先踏上神秘的中国大陆的美国政府高官。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高官事隔二十余载第一次访华。基辛格数次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在《中美联合公报》的起草中发挥了其个人智慧。基辛格因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者而载入史册。长期以来,基辛格先生一直致力于中美友好,是一个能够从战略高度看待中美关系的重要政要,也是传播中美友谊的使者。
诚然,作为杰出的犹太裔美国精英,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基于美国国家利益,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但是中国读者通过阅读他的传记,不仅可以了解基辛格本人思想的形成,也可以更多、更深地了解美国外交和美国战略,从而为中美交流、中美新型伙伴关系的构建做出各自的贡献。
这本书洋洋洒洒,庞而不乱,始终紧扣基辛格思想发展和亲历的重大事件。既是传记,就包含深刻的人生感悟,无论对错,都可为各行各业的人士了解美国政界人士的人生经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愿这本书能成为有识之士的人生启迪读物,更愿本书成为中美思想文化交流的一种尝试。
基辛格博士已经九十多岁了,他曾经数次来到外交学院与我院师生进行座谈交流。当人们问到他长寿的秘诀时,他说,主要是遗传基因好。我想,他的长寿也得益于他对世界历史所做的积极贡献。
我们祝愿这位中美关系发展最重要的见证人和推动者健康长寿,也祝愿老一代中美有识之士开创的中美关系继续发展。
王帆
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
2018年1月8日
读完《基辛格:理想主义者》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并非简单地将基辛格描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政治操盘手,而是深入挖掘了他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理想主义驱动。书里并没有回避他那些颇具争议的决策,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的角色,或是他对一些国家内政的干涉。然而,作者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批判,而是试图去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我想,这或许就是“理想主义者”这个副标题的真正含义——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是否真的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某种更宏大、更理想的目标,即使这些目标在后人看来充满瑕疵,甚至是灾难性的。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基辛格早期思想形成过程的描绘,那些哲学背景、学术训练,似乎都在为他日后行走于政治舞台上的“理想主义”埋下伏笔。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在面对一些历史事件时,不再是简单地站队或谴责,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思考那个时代特有的困境与选择,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矛盾。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更具层次和复杂性的视角,去审视这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
评分《基辛格:理想主义者》这本书,让我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通过对基辛格生平及外交活动的细致梳理,挑战了传统上对他“冷酷现实主义者”的单一标签。我注意到书中反复强调,基辛格所采取的许多策略,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显得不近人情,甚至引发了广泛的批评,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更长远的“理想”构想,例如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更大规模的冲突,以及在动荡的世界格局中,为美国争取战略优势,从而间接促进全球稳定。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思考基辛格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困境与抉择。我开始理解,或许他所追求的“理想”,并非是某种乌托邦式的完美世界,而是在现实主义的泥沼中,尽可能地朝着一个更稳定、更可控的方向前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便是在国际政治的角力场上,也可能存在着一种,将现实主义手段服务于某种“理想”目标的复杂逻辑,这种逻辑,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让我对政治的理解,变得更加 nuanced 和深刻。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在外交领域中的界限产生了深深的思考。作者在《基辛格:理想主义者》中,通过详实的史料和分析,试图勾勒出一个与公众认知中截然不同的亨利·基辛格。我尤其对书中探讨的“为何基辛格会被冠以‘理想主义者’之名”的章节感到震撼。这并非是说他天真烂漫,而是指他可能怀揣着一种对国际秩序稳定、大国力量均衡的某种“理想”愿景,并以此为指导,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制定策略。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在试图解构那些被标签化的“政治现实主义”,揭示出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对某种稳定状态的追求,或者说对“更美好世界”的一种另类理解。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为了国家利益不择手段的“现实主义”截然不同。这种解读,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视为“冷酷”的外交手腕,去思考它们是否真的仅仅是为了权力和利益,还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承载着一种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的愿景,即使这种愿景在实践中充满了痛苦和牺牲。这种视角,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国际政治理论和实践的认知边界。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启发,让我对“理想主义”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基辛格:理想主义者》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一个与以往认知截然不同的政治家形象。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官僚,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权力追求者,而是一个在混乱的世界中,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去构建某种秩序的“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并非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他那些极具前瞻性,也极具争议性的外交决策之中。我反复咀嚼书中对他在冷战时期所扮演角色的分析,特别是他对缓和局势、避免核战争的努力,以及他如何在高压政治环境下,仍然试图为世界带来某种“稳定”的尝试。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即便是在现实主义占据主导的外交舞台上,也可能存在着一种深层的,对“理想”状态的追求,只是这种追求,往往是以一种非常现实,甚至有时显得残酷的方式来体现。这本书打破了我对于政治人物的刻板印象,让我开始思考,在复杂的历史洪流中,那些看似“不道德”的决策,是否也可能蕴含着某种“崇高”的意图。
评分读《基辛格:理想主义者》,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精密齿轮和复杂杠杆构成的巨大机械装置之中,而基辛格,便是那个在幕后推动一切的关键人物。这本书最令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如何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基辛格的决策过程。作者并非仅仅罗列事件,而是努力去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交易,以及基辛格本人在面对各种压力时的挣扎与考量。我看到了他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试图找到一条“最优解”,哪怕这条路充满了牺牲和痛苦。书中关于他如何处理与苏联、中国等大国的关系,那些充满智慧和博弈的谈判,都让我叹为观止。作者将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政治运作,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得以窥见政治的本质,以及在这种本质背后,是否存在着某种超越功利主义的“理想”追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便是在最黑暗、最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也可能隐藏着对某种稳定、秩序,甚至是一种“更好未来”的渴望,只不过这种渴望,往往是通过极其不完美甚至令人心痛的方式来实现的。
评分看着印刷纸张都很好,快递神速,坐火箭来哦。
评分当今全球出现了四种相互竞争的世界秩序。杜鲁门秩序:罗斯福和丘吉尔所设想的、杜鲁门总统于1945年创立的美国式世界秩序,给全球带来了60年的和平与繁荣,但它很可能会在我们有生之年消亡。中国式秩序:在蒙受屈辱达两个世纪之后,中国开始走上预示着和平与繁荣的征程。1978年,中国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即开放本国经济和实现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然而在全球多边论坛上,中国应该采取少出风头的策略。目前的世界秩序有利于中国。新保守主义秩序:新保守派认为,由于美国的国力巨大,所以它应当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塑造世界,并阻止敌对强国崛起。虽然@恐怖主义是当前的威胁,但是真正举足轻重的威胁是中国的崛起。中国是惟一一个能够形成超过美国的GDP的大国。本·拉登秩序:@教在精神上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正如阿富汗勇敢的圣战者所显示的,@是不怕战斗和死亡的,更大的袭击会随之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会感到厌倦和害怕,它会退缩。
评分这本挺厚的,但不要被吓到,字体超大,一页很快就能读完。
评分以前老是不评价,后来发现我错了。这无关乎京豆,关乎从小的礼貌。但是每次评价对于我一个京香值90000多的人来说太麻烦,所以我想说。对于京东商品,我觉得两个凡是能具体概括。凡是京东自营的东西我都信任,凡是京东的快递速度都快,凡是京东的服务员态度都好,凡是京东的评价习惯性5颗星,怎么样?可以吧,收货后一般都是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但是每次都是忘了拍照,这怎么办,补啊。东西太好了,让人忘了拍照,忘了投诉,忘了反思,忘了虚头巴脑的东西,就是一个字,挺好,两个字,非常好!最后对京东快递人员说声辛苦了……
评分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建筑中木雕和砖刻。
评分厚厚的一部大部头作品,以西方政治家的角度分析了当时国际大外交的格局,还没细看,大体浏览了一下,应该错不了。
评分今年花在买书上的经费成指数上升,感觉比当年读大学学费还贵,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和行动。
评分在连环画繁荣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连环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读物。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