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场失意的谢怀臻,活得像台工作机器。
一次危险的邂逅,引来神秘的送花人。
他跟她玩一场“敢不敢”的爱情游戏,她不顾一切地参与其中。
她对他的一切充满好奇,想走入他的世界。
他为她打开心门,等待她按下爱情的开关。
她不知道,在她按下开关的那一刻,爱情游戏才刚刚开始……
这一场爱情冒险,是焚心的骗局,还是灵魂的交付?
安逸:职业作家。
善于用魔术般的笔法,描写现代都市男女真实的情感经历与复杂微妙的人性,捕捉人们内心深处的困惑、挣扎、迷惘、寂寞与无奈,书写情感中的妥协与坚持、自私与无畏、选择与放弃。
已出版小说:《看不见爱情的房间》《芥末男女》《孤独是一座岛》《寻找时间的灰度》等多部作品。
新浪微博:@安逸手札
安逸大大的每一部作品,都会有新的点子,尤其是超现实元素,这是安逸大大特别得心应手的。但是《是谁为你送花来》这本书,很是让我眼前一亮。男女主角、配角们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代入感很强。这本书虽然没有轻幻想的情节,但爱情戏很动人,尤其是男主跟女主一起去攀登雪山那一段,简直看到快泪崩,太感人了,安逸大大的文笔太好啦!
——微博读者
一直就很期待安逸的书啊,她笔下的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在谈恋爱,而是两个灵魂的相依相偎,看的时候能让人久久回味。《是谁为你送花来》再次打动了我,女主谢怀臻内心纯洁,遇到爱,勇敢爱,看了之后,让我也想鼓起勇气,努力去追寻属于我的爱。谢谢安逸大大,期待您的下一部作品!
——微博读者
这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浪漫甜蜜。
这是一个鞭笞人性的故事,辗转深思。
这是一个集悬念、反转、燃情于一体的故事,足够让人心潮澎湃。
——公众号读者
第一章 偶然相遇
第二章 请当我三分钟女友
第三章 是谁为我送花来
第四章 开在纸巾上的玫瑰
第五章 勇敢者的游戏
第六章 享受一次爱情
第七章 不可预知的诱惑
第八章 爱情微微甜
第九章 出乎意料的美妙
第十章 戏假情真
第十一章 背后的窥视者
第十二章 身不由己
第十三章 低到尘埃里
第十四章 雪山遇险
第十五章 只想和你在一起
第十六章 幸福就是肥皂泡
第十七章 我想嫁给你
第十八章 消失的恋人
第十九章 找寻线索
第二十章 谁是真情?谁是假意?
第二十一章 再也回不到从前
第二十二章 蜕变之路
尾声 你,敢不敢?
很快,怀臻开车到了目的地。这里是有名的花乡,地处郊区,远离尘嚣。空气清新起来,阳光十分充沛,碧空下,万物都显得格外清晰明朗。仿佛有人替怀臻放了一面纯净的过滤镜,一切都被美化了。转眼,车子到了东篱园。
怀臻的心开始怦怦地跳起来,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心跳加速过了,仿佛刚刚跑完两百米冲刺。可是——东篱园是种菊花的地方。如今,却没有采菊东篱下的繁盛悠然。这里只是平坦的田坝,黄黑色的泥土,乱翻在外。这是一片已经闲置了的空地。
怀臻一头雾水,难道被人戏弄了?她忍不住自嘲——一把年纪了,还似个怀春少女一般,不问青红皂白去赶一场陌生人的约会。被人耍了,也是活该!可是——
“谢怀臻!”一把略微低沉的声音忽然自她身后响起。
那声音似闪电般,击中她!她微微一颤,连呼吸也停止了!肾上腺素激增,要隔几秒,她才能重新调整呼吸,反复对自己说:“谢怀臻,镇定、镇定,你不是十八岁少女,要从容、从容!不要被人看扁了!”
然后,她缓缓转过身。可是——怀臻还是惊呆了,微微张着嘴,三魂七魄全都被震飞了……
“谢怀臻!”男人笑着,微微侧着头看着她,白衬衫袖口慵懒地卷起,牛仔裤勾出修长结实的腿部轮廓,一只手随意插在身后的裤兜里,阳光从后面透过来,他整个人几乎成为一道虚影。
——是他!是那个见过两次的陌生男人!她几乎已经忘记了他曾经短暂地存在于她的记忆中。她千猜万想,却从来没有想过会是他!一切都好像一场梦!怀臻用力掐自己的手心,奇怪,居然不觉得痛。难道真的是场梦?
“谢怀臻——”他又唤她。
怀臻终于醒了!她窘迫极了,努力自震惊中挣脱出来:“嘿,你好!花都是你送的?”
怀臻终于恢复了神志。
“是!”他似笑非笑地看着怀臻。
要离得极近怀臻才发现,他右唇角上方,有半寸长一道浅白的刀痕细细上挑,嘴唇一动,便牵扯出一道似是而非的笑痕。即便是不笑,也像有了三分笑意。倒让人有些猜不透他的心思了。
“你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大堆事情出来?”怀臻冷静下来。
“你帮了我两次很大的忙!想感谢你!”他说。
“我不过是举手之劳。”怀臻轻轻说。
“不!换了旁人,没有这勇气!”他说,“所以,我的感谢不能只是一句空谈。”
怀臻望着他——似他这般外形,女人肯定会前赴后继。色胆包天,人人充满勇气!
“不是要送我今天的花吗?”怀臻摊开手,“在哪里?”
“跟我来!”他向怀臻伸出手,做了个邀请的动作。
怀臻叹口气,这个人不仅长得好看,随便做个动作,都潇洒无比,远远超过她的想象。
如今看到了送花人的本来面目,对于怀臻来说,反倒更添了几分神秘。没想到这个游戏的对手,那样出色。
怀臻跟着他,走到荒地深处。一座用粗糙原木搭成的、简易的木屋出现在怀臻跟前。房子很小,大约只有五平方米。搭建的方式十分原始粗陋,似人类刚刚开化时,修建来遮风挡雨的粗坯。怀臻一头雾水看着他。
“进去吧!”他也看着怀臻,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敢不敢?”他的语气,略带挑衅!
“敢!”话冲口而出。怀臻觉得自己就是个经不起激将法的笨孩子,思维简单,轻易就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了。可是,不知为何,她始终无法对他产生戒备之心。
他拉开木门,木头摩擦发出“咯吱”一声长长的叹息。
她大着胆子走进去,他紧随其后。“砰”一声,门关上了。
怀臻望着房子正中间——再次惊讶地张大了口。木屋里,没有窗户,黑漆漆一片。唯独屋顶上开了一大扇天窗,强烈的阳光自屋顶照下来。整个房间,成了一个幽暗的舞台。
方方正正的阳光,似舞台上的聚光灯,倾泻而下。那金色的光柱,似半透明的金色纱笼,中间笼罩着一棵庞大的植物。那植物十分繁盛,枝叶茂密,分明是棵树——树上安安静静停满了白色的鸽子——仿佛忽然误入仙境,怀臻小心翼翼,连呼吸都仔细控制,生怕惊动了那一树的白鸽。
怀臻忍不住向前靠——不!那满树的白鸽,不过是一个个硕大的白色花朵。每朵花,比百合略大,似一只只倒垂的教堂挂钟。
“这是什么花?”怀臻颤着声音问。
“曼陀罗!”他轻轻回答。
怀臻一震——这就是传说中鼎鼎大名的曼陀罗?情花!金庸小说里的小龙女中了情花之毒,无药可救,才舍弃杨过,跳下绝情谷!想不到今日,终于得见真面目!更想不到这蛇蝎般剧毒无比的花,居然美得似天使的翅膀,无瑕而柔弱。天堂中才会盛开的花朵,居然扎根在人间。
据说,曼陀罗花整株有毒,花具有麻醉作用,有迷幻的效果。曼陀罗,亦正亦邪,一方面是很好的麻醉药,另一方面是有强烈致幻效果的毒品,前者,被视为这种植物阳性的一面,后者,则为阴性的一面。
而它的阴阳转换、正邪变化,其界限非常微妙,难以把握,仿佛天使和魔鬼积聚一体,两个面孔挪移交替,令人眼花缭乱。多可怕,可是又多么诱人!
“白色曼陀罗被人称为情花。”他站到怀臻身后。
“是!我知道!”怀臻答。
怀臻听人说过,误食曼陀罗,起初,人会飘飘欲仙,似坠入仙境,接着会让人心率加快、烦躁不安、行为不能自主、言行癫狂、哭笑无常、语无伦次。严重的,还会置人于死地。这些症状,与爱情多么相似!一样会让人癫狂、痴迷、沉醉、堕落、失控、不能自已……
“为什么它会在这里?”怀臻问。
“你不觉得,幽暗隐晦的地方,似地狱边缘,而那从天而降的光芒,又像来自天堂的福光,这花身处其中,再合适不过!在地狱与天堂的中间,神秘,美丽,致命!”他轻轻地说,似耳语一般。可是,又字字都钻进怀臻耳朵里。
“危险的浪漫!”怀臻笑起来。
“对!”他也笑了。
评价五: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鬼斧神工,简直像一个精密的瑞士钟表。作者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在不同的时间线之间来回穿梭,但每一次跳跃都像是为解开谜团添上了一块至关重要的拼图。起初,我甚至需要拿笔在草稿纸上画出人物关系图和时间轴,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然而,当所有碎片最终汇聚成一个完整且逻辑严密的整体时,那种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考验的不仅是读者的耐心,更是对细节的记忆力。不同视角下的同一事件,被反复呈现,每次都揭示出新的侧面,这使得真相变得立体而复杂,而非单一的黑白分明。这种叙事技巧的运用,使得这本书远超一般的通俗小说范畴,更像是一种文学上的实验,成功地拓展了故事讲述的可能性。对于那些喜欢挑战智力、享受“自己动手解谜”乐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盛宴。
评分评价一: 这部小说的笔触细腻得让人几乎能闻到纸页上散发出的墨香,尤其是在描绘人物内心挣扎与情感纠葛时,简直达到了令人心碎的程度。作者仿佛拥有能洞察人灵魂深处的魔力,每一个角色的喜怒哀乐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我特别喜欢那种在看似平静的叙事中,暗流涌动的张力,它不是那种大开大合的戏剧冲突,而是如同温水煮青蛙般,让人在不经意间就被情节深深吸引,直到最后一页才猛然惊醒,发现自己已然泪流满面。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小镇,那里的每一条石板路、每一扇斑驳的木窗,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无声见证者。主人公面对的困境,那种在责任与个人愿望之间的拉扯,让人感同身受。我想,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而这本书,就是那把恰到好处的钥匙,轻轻地打开了它。整体阅读体验是一种沉浸式的、近乎冥想的状态,需要读者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领略其真正的魅力所在。
评分评价四: 从纯粹的娱乐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娱乐性并不算顶尖,它更像是一部慢节奏的艺术电影而非好莱坞大片。它的魅力在于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捕捉。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弱点有着近乎残酷的洞察力,笔下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的英雄或彻底的恶人,他们是活生生的、充满矛盾的个体。我最欣赏的是它对社会阶层差异和群体心理的刻画,那些微妙的疏离感、不安全感,在日常的饭桌、拥挤的通勤路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情节推进不快,但人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却异常强烈,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每一次不经意的触碰,都似乎蕴含着千言万语。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那些看似平凡的关系,意识到普通生活下也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张力。这是一本需要安静的环境、沉下心来才能阅读的书,非常适合在某个悠长的周末下午独自品味。
评分评价三: 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哲思,读起来像是在品味一杯陈年的威士忌,初尝辛辣,回味悠长。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达到了“以景写心”的境界,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静谧的月夜,都与角色的心绪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我感觉作者似乎并不太热衷于直接告诉我们人物在想什么,而是通过环境、对话的细微停顿,甚至是场景的色彩变化,来暗示情感的流动。这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解读能力,初读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但一旦抓住那种韵律感,便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书中探讨了关于“时间”和“记忆”的哲学命题,非常深刻。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抛出了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让读者走出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思想的余震。这种开放性的结局处理,比起一个圆满的句号,更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评价二: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以“悬疑”为引子的作品抱有很高的期望,但这本书在前半段的处理上,显得有些过于缓慢和冗长了。叙事节奏像极了老式的留声机,偶尔会卡顿一下,让人急切地想快进。不过,一旦情节进入到中段,作者展现出了惊人的控制力,那些看似零散的线索突然以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阅读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时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反转”时的手法,它不是那种为了震惊而震惊的廉价伎俩,而是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必然结果。读完后,我甚至忍不住回翻前几章,重新审视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不得不佩服作者布局之深远。它挑战了读者的预判,要求我们不仅要看故事的表面,更要解读字里行间的潜台词。对于喜欢深度剖析情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推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