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初级中学)》是中公图书研发团队和一线师资在深入研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紧扣真题
本书的每道题目都经过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人员精心选择,在难度、题型、考点等方面与教师资格考试契合,以期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题目特点及解题技巧,提升答题能力。
2.精细研发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对各科教师资格考试命题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将这种研发成果融入本书中,以期帮助考生在冲刺阶段的备考中,把握考试脉搏,明确考试方向。
3.凸显实用
本套试卷提炼核心考点,点拨解题思路,参考答案详细,使考生对高频更加明确,帮助考生拓展知识,掌握答题技巧。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初级中学)》是中公图书研发团队和授课师资在深入研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包含5套冲刺试题,本书的每道题目都经过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人员精心选择,在难度、题型、考点等方面与教师资格考试契合。试卷答案解析部分提炼核心考点,点拨解题思路,参考答案详细。
目录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一)(1)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二)(9)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三)(17)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四)(25)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五)(35)
精彩书摘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考前冲刺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2.高温下焙烧CuFeS2的反应之一为2CuFeS2+7O2CuSO4+CuO+Fe2O3+3S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CuFeS2中硫的化合价为-1价
B.CuFeS2发生还原反应
C.1molCuFeS2完全反应转移13mol电子
D.CuSO4和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3.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形分子
5.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1所示,该电池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O4M(OH)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在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Mg-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6.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7.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K+、Na+、SO2-4、AlO-2
B.c(H+)=0.10mol/L的溶液中:CH3COO-、NH+4、Cl-、Na+
C.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Mg2+、Na+、Cl-、NO-3
D.pH=12的溶液中:AlO-2、Na+、SO2-4、SO2-3
8.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且不做其他功,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A.ΔrGm>0B.ΔrGm<0C.ΔrGm=0D.ΔrGm≠0
9.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2L0.5mol/L的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10.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疗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2
A.青蒿素可能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青蒿素难溶于水,能溶于NaOH溶液
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青蒿素与纤维素一样,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1.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
A.化学与社会发展B.化学反应原理
C.身边的化学物质D.物质构成的奥秘
12.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学习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A.解释B.初步学会
C.初步形成D.体会
13.概念形成策略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性知识的策略之一。根据这一策略原则,在给初中学生讲授“置换反应概念”时,通常讲授顺序应选择()。
A.首先讲概念,然后讲通式A+BCAC+B,最后举实例
B.首先列举实例,然后讲授概念,最后抽象出通式A+BCAC+B
C.首先写出通式A+BCAC+B,然后归纳,最后讲概念
D.首先讲概念,然后举出实例,最后总结、归纳出A+BCAC+B
1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A.合作者B.促进者
C.管理者D.反思者
15.学生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再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类比B.归纳
C.演绎D.分类
16.在初中阶段,学生从得失氧的角度学习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到高中学生再从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这种内容安排主要遵循了()。
A.简到繁的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先行组织者理论
D.信息加工的基本理论
17.学生的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必须具备的原有知识技能的准备水平。研究表明,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教师了解和确保学生具备起点能力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教师了解和确保学生具备起点能力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B.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C.作为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D.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18.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行为的导向系统,对于教学认识活动设计具有指导性作用。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下面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错误的是()。
A.掌握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B.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硫酸的性质
C.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D.在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对比中,学习“量变质变”规律
19.某化学教师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后,都会设置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该教师所进行的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D.个体差异评价
20.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知识时,教师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和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蛋白质的图片创设情境。该教师采用了何种创设情境方法?()
A.利用实验B.设置化学问题
C.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D.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2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以环境、能源、资源为线索的化学课程或以化学为主的综合理科课程不断问世,分科课程内部的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这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善于找到各学科知识点间的联结点,以培养发散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问题:
(1)试说明设置重视学科间的联系的综合课程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新课程改革下,提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化学教学理念,化学课程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2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新课改理念包括新课改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行为的转变以及新课改评价观,为我们实际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问题:
(1)“燃烧和灭火”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可采用什么策略?
(2)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很重要,假如你在上课的过程中一个小组所做的结果不是很理想,你会怎么办?
三、诊断题(本大题有1小题,15分)
23.下面是某化学教师的教学实录片段:
提出问题:专家对某所化工厂排出的污水进行多次检测,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Zn2+、Pb2+、Fe3+、Cu2+这四种金属离子,如不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防止铅污染并回收铜,请同学们设计回收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形成实验方案。
评价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并选取3个典型实验方案,让各小组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根据上述教学实录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判断上述3个方案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2)请分析学生设计出不可行方案的可能原因。
(3)从评价类型看,上述教学摘录中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1小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24.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教学片段。
学生实验1:如图3所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老师提问1:仔细观察,木条是否能够复燃?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2:如图4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老师提问2:仔细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木炭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3:如图5所示,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
老师提问3:仔细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图3
图4
图5
问题:
(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2)该教学片段在选材上有什么意义?
(3)图3中的木条是否能复燃,说明了什么?图4中的实验有什么现象?此现象可推测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图5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
(4)教师在规划、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1小题,30分)
25.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初级中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初级中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初级中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初级中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