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研究》以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游泳场馆溺死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层次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游场馆溺死特征,阐述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并在对福建省游泳场馆溺死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游泳场馆溺死风险应对和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检查与评价的方法,以及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策略。为预防和减少游泳场馆溺死事故的发生、以及游泳场馆安全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对促进游深运动的广泛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寇健忠,1969年5月出生,福建泉州德化县人,1991年毕业于原三明师专体育教育专业,201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三明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与产业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体育局、三明学院等各级课题多项,并参与福建省体育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福建省试点工作》课题研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其中《福建省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品位发展研究》《体育场地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研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理论意义、应用价值与创新点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基础理论研究
第一节 风险
第二节 风险管理
第三节 游泳场馆溺死
第四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识别
第一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识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基于目标导向的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识别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源分析
第四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各特征集合的建立
第五节 实际管理中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的识别
第六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识别问题的认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第三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第四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五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评估
第一节 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二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评估方法
第三节 福建省游泳场馆概况
第四节 福建省游泳场馆溺死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应对
第一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应对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应对方法与措施的选择
第三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四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应对个案分析
第五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应对的理论思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的检查与评价
第一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检查与评价基础理论研究
第二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检查与评价的方式
第三节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检查与评价报告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策略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第二节 完善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
第三节 加强游泳行业保险的建设
第四节 编制《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操作手册》
第五节 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附件
后记
前言/序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步增强,各类健身休闲娱乐活动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体育不仅具有健身功能,其在休闲娱乐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游泳因其独有的健身、休闲和实用价值而备受青睐,是目前世界上普及率较高的一项体育休闲活动。但是,游泳又是一项具有较高危险性的体育活动,全国各地每年都有游泳溺亡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少年儿童溺亡的比例较大。这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游泳活动的广泛开展。因此,如何预防游泳溺亡事故的发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游泳场馆是政府投资或者社会集资建设,主要用于开展游泳教学、训练、竞赛和健身休闲服务的场所。近年来,参与游泳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游泳场馆已成为人们进行游泳锻炼的主要场所。然而,游泳场馆管理的不当、游泳教员或救生员工作的失职、游泳者的疏忽大意、设施设备的不完善等因素都会导致溺死事故的发生,造成游泳者生命的丧失及游泳场馆的经济损失。游泳场馆溺死风险是体育场馆风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因其特殊的环境条件而具有复杂性、难控性和易发性等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应当学会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的问题。
游泳场馆是促进游泳运动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构建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主要载体。因此,对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提高游泳场馆安全管理的水平,预防并减少游泳场馆溺死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借鉴了国内外体育风险管理方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游泳场馆管理和游泳溺死事故的规律和特点,建构了较为完整的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系统地提出了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和风险管理的检查与评价等一系列理论与方法,并结合游泳场馆经营管理的实际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在操作层面上的诸多问题,提出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策略,为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具体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o
《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研究》一书是寇健忠先生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课题立项后不断修改、补充完成的。作为作者的硕士生导师,我见证了他对这个问题的关切和为此所做出的努力。这些年来,他不仅克服了工作、生活上的诸多困难,全身心地投入体育专业的学习,而且认真钻研数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把多学科知识应用于游泳场馆风险管理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本书就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
目前,国内对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较少,系统研究成果更为少见。因此,我很愿意向广大体育管理人员、游泳场馆管理人员及游泳爱好者推荐这本书,它不仅在丰富和发展风险管理理论方面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而且还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及游泳场馆管理者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溺死风险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游泳场馆溺死事故的发生。由于游泳场馆溺死风险管理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也在所难免。鉴于游泳对健身休闲的作用及游泳环境的特殊性,游泳安全仍是一个值得关注并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学界今后在这一领域更全面深入地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水上乐园安全运营与应急管理》 概述 本书聚焦于水上乐园这一特定娱乐场所的安全运营与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在日益多元化的休闲娱乐需求驱动下,水上乐园作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亲水型游乐设施,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游客的生命健康。本书从宏观到微观,深入剖析水上乐园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系统化、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策略与应急响应预案。不同于一般性的安全培训,本书强调的是一种前瞻性、主动性的风险预防理念,以及在风险发生时如何做到快速、高效、有序的应对。 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水上乐园安全风险评估与识别 本部分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种敏锐的安全风险意识,并掌握识别潜在危险的方法。 游乐设施风险分析: 详细阐述各类水上游乐设施(如滑梯、造浪池、漂流河、儿童戏水区等)的设计、建造、安装、运行、维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结构性缺陷、机械故障、电气隐患、操作失误等风险。例如,滑梯的坡度、曲度、冲力是否符合安全标准,造浪池的造浪模式是否可能导致游客失控,漂流河的水流速度和方向是否安全可控,儿童戏水区的水深、设备边缘是否会造成意外伤害等。 水质安全风险: 深入探讨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包括细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如消毒剂残留、pH值异常)对游客健康的潜在威胁。分析造成水质恶化的原因,如游客卫生习惯、过滤系统故障、消毒剂投放不当等,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环境安全风险: 关注乐园的整体环境因素,如场地地面湿滑、照明不足、通风不良、通道堵塞、标识不清、围挡设施不完善等可能导致游客跌倒、碰撞、迷失方向的风险。分析不同区域(如入口、更衣室、淋浴区、餐饮区、休息区)的环境特点及对应的安全隐患。 人员管理风险: 重点关注员工培训、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心理素质等方面。分析因员工疏忽、培训不足、疲劳操作、违规行为等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同时,也包括对游客行为的引导和管理,如禁止危险行为、劝阻不当着装等。 运营管理风险: 涵盖票务、入园管理、人流控制、高峰期应对、设备轮候管理、闭园管理等全流程的风险点。分析过载运营、混乱的入园秩序、不合理的排队机制可能带来的拥挤、踩踏等风险。 特殊群体风险: 针对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孕妇以及不熟悉水性的人群,分析他们在水上乐园环境中可能面临的特殊风险,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要求。 第二部分:水上乐园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本部分旨在指导读者如何搭建一套全面、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实现风险的最小化。 法律法规与标准遵循: 梳理与水上乐园安全运营相关的国家、地方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强调合规经营的基石作用。 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 建立健全覆盖各项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检查制度、隐患排查整改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水质监测与处理制度、员工安全培训制度、应急值班制度、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制度等。详细阐述各项制度的具体执行流程。 风险预警与监控机制: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视频监控系统、传感器、人流统计系统等,构建实时监控网络,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提前预判和响应。 安全培训与教育: 强调员工的持续性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包括设备操作规程、应急救生技能、事故处理流程、沟通协调技巧等。同时,也应加强对游客的安全宣传教育,通过设置警示标识、播放安全须知、开展安全讲座等方式,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 设备设施的维护与更新: 制定严格的设备日常检查、定期维护、年度检测和安全评估计划。确保所有游乐设施、水电系统、安全防护装置等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适时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和安全标准。 水质管理与保障: 详细介绍科学的水质管理方法,包括定期水样采集与化验、消毒剂的合理投放与浓度控制、过滤与循环系统的日常维护、藻类与污垢的清除等。建立水质异常时的紧急处理预案。 员工安全责任体系: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安全职责,将安全绩效纳入考核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层层负责的安全管理格局。 第三部分:水上乐园应急管理与事故响应 本部分聚焦于当安全风险转化为实际事故时,如何进行高效、有序的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 强调编制科学、详细、可操作的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涵盖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溺水、设备故障、火灾、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等)。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应急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 溺水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详细阐述溺水事故的预防策略,如增设救生员、划定安全区域、设置清晰的深度标识、加强对不熟悉水性游客的监护等。在发生溺水事故时,提供清晰、规范的救生流程,包括发现、呼救、下水救援、岸上急救(心肺复苏)等步骤。 设备故障与运营中断应急: 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故障,制定相应的停运、疏散、维修和恢复运营的应急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针对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确隔离、消毒、就医、信息上报等应对措施。 自然灾害与恶劣天气应对: 针对雷暴、大风、强降雨等可能影响运营的自然天气,制定相应的游客疏散、设备停运、人员转移等应急预案。 信息发布与沟通协调: 明确事故发生后的信息发布渠道和内容,与游客、媒体、相关部门保持及时、透明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协同作战。 事故调查与善后处理: 建立科学的事故调查机制,深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包括伤亡人员的救助、财产损失的评估与赔偿、游客情绪的安抚等。 与外部救援机构的联动: 建立与消防、医疗、公安等外部救援机构的常态化联动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及时、专业的外部支援。 第四部分:安全文化建设与持续改进 本部分强调将安全理念融入水上乐园的日常运营和企业文化之中,形成一种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 探讨如何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理念,使安全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和价值追求。 激励与问责机制: 建立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举报安全隐患的机制,同时也要对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 安全绩效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各方反馈,识别不足之处,并制定持续改进的计划。 技术创新与安全应用: 关注和应用最新的安全技术和管理理念,如智能化监控、大数据分析在安全风险预测中的应用,虚拟现实(VR)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等。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水上乐园安全运营与应急管理》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实操指南。它为水上乐园的管理者、安全员、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了系统性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学习和应用本书的内容,可以: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降低运营风险: 减少因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声誉损害和法律责任。 保障游客生命安全: 为每一位前来游玩的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愉快的游玩环境。 增强企业竞争力: 优质的安全管理是水上乐园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本书适合水上乐园的经营者、管理者、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阅读。通过深入学习本书,能够为水上乐园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