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溶(1916—2016),
江蘇南京人,1935年畢業於國立中央研究院第三屆氣象練習班。南京氣象學院研究員,南京竺可楨研究會副理事長,《竺可楨全集》特邀校審。曾在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及其所屬的泰山日觀峰氣象颱、西安頭等測候所等從事氣象觀測和天氣預報業務;後在中國航空公司重慶珊瑚壩機場、印度加爾各答達姆達姆機場和上海龍華機場的航空氣象颱從事航空天氣觀測、國際航綫天氣預報和服務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華東氣象處、中央氣象局、江蘇省氣象局、南京氣象學院工作。著有《中國梅雨圖集》《中國近現代氣象學界若乾史跡》。
樊洪業(1942—),
遼寜撫順人。中國近現代科技史學傢、中國科學院院史專傢。1965年7月畢業於吉林大學化學係。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兼職博士生指導教師,曾任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史研究室主任等職。著有《科學業績的辨僞》《耶穌會士與中國科學》《科學舊蹤》等,主編《中國科學院編年史(1949-1999)》、《竺可楨全集》(24捲)和《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叢書》等。
這本書的名字光是聽著就足夠引人入勝瞭。《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風雨百年:陳學溶口述自傳》,這幾個關鍵詞組閤在一起,勾勒齣瞭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20世紀,一個在中國曆史上波瀾壯闊的世紀,科學,一個不斷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而“口述史”,則意味著我們即將聽到一個親曆者的聲音,聽到那些書本上難以尋覓的細節和情感。陳學溶,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他的自傳,以口述的方式呈現,想必會更加生動、鮮活,充滿瞭個人化的視角和真摯的情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走進陳學溶先生的人生,也走進那個風雨兼程的中國科學發展史。我設想,這本書會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講述他在那個動蕩年代裏,如何與科學結緣,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堅守,又如何在睏境中尋找光明。那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故事,更是那個時代無數知識分子的縮影,是國傢發展軌跡中不可或缺的一筆。我期待著,在陳學溶先生的迴憶中,看到一個更真實、更有血有肉的20世紀中國科學。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科學史領域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牢牢抓住瞭我的注意力。 “風雨百年”四個字,瞬間將讀者帶入瞭一種滄桑而又充滿力量的氛圍。20世紀,這個充滿劇變與挑戰的時代,對於中國的科學發展而言,無疑是一場史詩般的搏鬥。而“陳學溶口述自傳”,則意味著我們將有機會通過一位具體、真實的人物,去觸摸那段曆史的脈搏。口述史的最大魅力在於其獨特性和鮮活性,它能夠突破官方史料的刻闆,捕捉到那些被忽略的細節,那些屬於個體生命的悲歡離閤,以及那些在曆史大潮中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瞬間。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夠感受到陳學溶先生那一代科學工作者所經曆的艱辛與不易,他們的執著與堅守,他們的貢獻與犧牲。這本書,或許不隻是關於科學知識的普及,更是一部關於理想、關於信仰、關於如何在艱難環境中尋找齣路的生命贊歌。我渴望通過他的聲音,去理解那個時代科學工作者所肩負的責任,以及他們如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播撒科學的種子,為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評分我總覺得,曆史的書寫,尤其是在某個特定領域的發展史,如果能有親曆者的聲音,那將是多麼寶貴的存在。《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風雨百年:陳學溶口述自傳》,這個書名就給我帶來瞭這樣的期待。陳學溶先生,作為20世紀中國科學界的一員,他的經曆必然是那個時代大背景下,科學發展脈絡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口述自傳,意味著這不僅僅是冰冷的年代數據和學術成就的堆砌,更包含瞭個人真實的情感、思考和感受。我設想,這本書會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探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看到科學傢們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工作,麵臨著怎樣的挑戰,又懷揣著怎樣的夢想。或許會有艱難的科研條件,會有政治動蕩的乾擾,會有個人命運的跌宕起伏,但同時,也一定會有對科學探索的熾熱愛戀,對國傢富強的深切期盼,以及那些在睏境中綻放齣的智慧和勇氣。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對中國科學史的瞭解,更是一次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深度探索。
評分僅僅是書名《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風雨百年:陳學溶口述自傳》,就足以讓我産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風雨百年”,這兩個字就充滿瞭故事感,預示著20世紀中國科學發展所經曆的麯摺和磨難,也暗示著在那段歲月中,科學工作者們所要承受的壓力和挑戰。而“陳學溶口述自傳”,則將這宏大的曆史敘事,落腳到瞭一個鮮活的個體生命上。口述史的魅力在於它能帶來最直接、最真切的第一手資料,它不是冰冷的文字記錄,而是帶著體溫的迴憶,充滿瞭個人化的視角、情感和判斷。我期待在這本書裏,能夠聽到陳學溶先生用他自己的聲音,講述他在那個時代裏,與科學結緣的故事,他的學術探索,他的科研經曆,以及他在時代變遷中的個人命運。這本書,無疑是一部關於中國科學發展史的生動寫照,更是一部關於一位知識分子在風雨飄搖年代裏的堅守與奮鬥的精神史詩。我渴望從中領略到那份不屈不撓的科學精神,以及那一代科學傢們為國傢進步所付齣的心血與汗水。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立刻點燃瞭我內心深處的好奇心。 《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風雨百年:陳學溶口述自傳》——這不隻是一本書名,更像是一張通往過去崢嶸歲月的邀請函。“風雨百年”,足以說明那個時代的不易,而“陳學溶口述自傳”,則將這宏大的敘事拉迴到一個具體的個體生命,一個見證者、參與者的視角。口述史,我一直認為是最具溫度和力量的曆史形式之一,因為它承載著最真實的個人記憶和情感。我期待著,在陳學溶先生的娓娓道來中,不僅能瞭解到20世紀中國科學的發展軌跡,更能感受到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背後,一位科學工作者所經曆的酸甜苦辣,他的奮鬥,他的思考,他的堅持。這本書,或許會揭示一些我們未曾知道的細節,讓我們看到那些閃爍著智慧和勇氣的瞬間,感受到一代科學傢為國傢發展所付齣的巨大努力。我渴望從中汲取力量,理解那個時代,也更好地認識我們今天的成就來之不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