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1
把握时代大趋势 解决实践新课题
顺应人民新期待 开启伟大新征程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韩庆祥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深入解读
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体系完备,博大精深,逻辑严密,意义深远。***以后,全国党建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时任中央党校教务长的韩庆祥教授做了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著作《读懂新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他对新时代的研究自始至终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渊源和现实逻辑上进行解读,在众多解读新时代的文章中显得更为深入和透彻。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研究方法,着眼于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站在大国成为强国的历史方位上,深入解读了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书对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发展轨迹、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等内容作出了**阐述,对新时代思想中蕴含的重要构成,如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观、国家总体安全观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而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对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话语等进行了精辟讲解。全书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有纵向历史观察,又有宏观理论把握,深入浅出,阐释透彻,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掌握新时代新思想的高端阅读文本。
韩庆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曾任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哲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中zu部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教材委思政专家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jia级人选”。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获全国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论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社会层级结构理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哲学理论创新丛书》《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当代中国》等获国jia级奖项。
目录
引言马克思主义“三化”:理解新时代新思想的一把钥匙 /
一、马克思主义“三化”关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 /
二、马克思主义“三化”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前途 /
三、马克思主义“三化”关乎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 /
第一章十九大报告:阐述新时代思想的超级文本 /
十九大报告将会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进一步发生可喜变化,将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一、十九大报告意义重大 /
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理解新论断 /
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 /
第二章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马克思明确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
一、极不平凡的五年:解决了过去的难题,
办成了想办的大事 /
二、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
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和目标:“三个意味着”
“五个是” /
四、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展现出更强大的
生命力” /
第三章时代是思想之母: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 /
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飞来峰”“舶来品”,是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有其形成的内在逻辑。
一、由“前半程”走向“后半程” /
二、深得传统文化滋养 /
三、基于对世情党情国情社情的科学研判 /
四、以新版本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谱系” /
第四章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中国梦: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
二、历史使命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主题
高度契合 /
三、历史使命彰显了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思想精髓 /
四、历史使命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和
理论创新 /
五、历史使命显示了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世界意义 /
第五章新时代的战略谋划:“四个伟大” /
推进“四个伟大”,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是当代中国发展最根本、最具时代精神、最能凝聚中国共产党人所有追求的大智慧、大战略、大谋划,也是贯穿十九大报告的主题主线、核心灵魂。
一、“四个伟大”并非空穴来风,有其形成逻辑 /
二、怎样干、谁领导、干什么、干成什么 /
三、着力解决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
根本问题 /
第六章重大时代课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没有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深刻认知和真正自觉,就难以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就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
二、回答“从哪里来”的问题 /
三、回答“特在哪里”的问题 /
四、回答“本质要求”的问题 /
五、回答“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的问题 /
六、既不封闭僵化又不改旗易帜 /
第七章时代新思想:丰富内涵和基本方略 /
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新的视野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八个明确”揭示了时代新思想的丰富内涵 /
二、“十四个坚持”表达了时代新思想的基本方略 /
第八章构建新话语: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
新范畴新表述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使之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效提高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国际话语权。
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
二、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和人民性相结合,
走出“话语困境” /
三、争取制度性话语权,提升话语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
四、建设促进人类永续发展的“中华新文明” /
第九章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 /
“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经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一、从重在“杀出血路”到重在“开辟新路” /
二、从重在解决“发展问题”到重在解决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
三、从重在缩小“发展落差”到重在发挥“制度优势” /
四、从重在强调“改革的全面性”到隆重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 /
五、从注重“现实驱动”改革到注重“思想引领”
改革 /
第十章强国之魂:核心价值体系决定国家民族的精神面貌 /
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人和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问题依然很突出,然而,人与其精神世界的关系更加凸显。
一、精神懈怠危险是所有危险之首 /
二、需从哲学层面总体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认知、认同、认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
第十一章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关乎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一、问题倒逼生态文明建设 /
二、领导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
三、领导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蕴含深刻的方法论 /
四、领导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贡献 /
第十二章长治久安: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 /
在中国快速发展与世界深刻变化这两个重大历史性进程的交织作用下,我国国家安全处于全面拓展期和深刻变化期,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联动效应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突出。
一、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家安全形势特殊复杂 /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关乎国家长治久安 /
三、从五个维度架构国家安全体系框架 /
四、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更加紧迫 /
第十三章中国经验: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论 /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一、问题意识——目标导向——刚性执行 /
二、破解难题——建构秩序——唱响中国 /
三、定位——定标——定法 /
四、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打牢支点 /
五、把控方向——战略定力——充满自信 /
六、党政主导——市场配置——人民主体 /
第十四章中国方案:对解决世界问题的贡献 /
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才使得中国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体量最大、历史最悠久、以非西方化的方式、最成功地实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
一、西方困境是“中国方案”出场的宏大背景 /
二、中国能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
贡献“中国方案” /
三、中国道路将西方的“普世模式”还原为
地区性模式 /
四、中国为人类发展贡献了包容普惠的“中国方案” / 第十五章中国理论: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一、应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态势及其深层根源
作出科学研判 /
二、人类发展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出场 /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世界意义 /
第十六章中国智慧: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哲学维度 /
只有在著述文本、理论传统和实践要求三者的统一中,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才能得到科学而规范的概括和呈现。
一、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 /
二、实事求是侧重于事实维度 /
三、人民中心侧重于价值维度 /
四、知行合一侧重于实践维度 /
五、思想精髓具有严谨清晰的内在逻辑 /
六、思想精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第十七章“维护核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胜利的主心骨 /
这是历史的选择,是实践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党中央的选择。
一、我们党“应当有一个核心” /
二、我们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核心” /
三、成就非凡使领导人总书记“已经成为了核心” /
结语完整理解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 /
引言 马克思主义“三化”:理解新时代新思想的一把钥匙
领导人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叙述方便,以下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简称“三化”。这是我们党对近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的一个具有总体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课题。
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理解马克思主义“三化”是理解新时代理论的一把钥匙。
一、马克思主义“三化”关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公认的真理,在于它不会永远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而是永远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毛泽东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页。这一科学论断昭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发展。
首先,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得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普遍适用于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进行革命、建设、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指导。然而,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不能直接提供解决各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只能与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时因地因事作出理论创新,形成符合各国实情、时代特点、不同议题的具体论断,这样才能成为指导具体实践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8页。毛泽东曾经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正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乃至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指导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化为能够指导当今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同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中的精华,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证明,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其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才能得到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和其他真理一样,是一定时代和条件的产物。当时代和条件改变以后,关于这个时代和条件的理论就应当随着改变,用适合新的时代和条件的理论来补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永远具有时代效力,其科学性不会随着时空的转移而变化。这就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回答、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加以教条化、绝对化,停止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的水平,就不可能解决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问题,就不可能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更不可能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70多年前,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今天有着巨大的差别,由于时空的不同导致一些具体结论、具体论断已经失去了效力。特别是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世界竭力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社会主义“失败论”,叫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已经终结。党内也有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信念发生动摇,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还行不行”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以往没有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没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它把握、理解和解决时代问题的程度和水平。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时代之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在进行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变化趋势,不均衡发展、资源消耗、环境破坏、核危机、国际争端和战争等问题交织呈现,一国的问题往往引发和演变为全球性问题,世界的整体性特征愈益突出,人类共存、各国共赢的理念正在成为世界共识,对话合作、包容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这些都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反映时代变革、回应危机挑战,不断增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鲜内容。从时代变化和世界发展的角度,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契机就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彰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没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赋予马克思主义时代气息,马克思主义才能展现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科学解答时代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回应并解答这些难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读懂新时代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读懂新时代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读懂新时代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