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日本国民心中永远的经典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全书以一只猫为主人公,从它的角度来揭示社会的种种弊端。整篇小说想象丰富,语言独特,善于把西方的科学成就、知名作家的名言和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语言和思想,恰到好处地渗入到作品的每一部分。
2.本书为全新译本×中文世界详细精当注解版本
两位日文资深译者,历时近一年时间,多方查询相关资料、文献甚至亲至日本实地考察,修订、增加大量注解,以求还原原著的面貌,为读者呈现完整全面的作品。
3.猫眼看世界:人类,认识你自己
《我是猫》,够得上是日本的才子书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作者夏目漱石,一生才华横溢,只搞十年创作,却留下了一系列珍品。在作者被认为是精神失常的时期却可以以锋利的笔锋直指明治维新时期物欲横流、私心膨胀的现实社会。夏目漱石笔下所描绘的,是任何时代都不褪色的人性问题。
《我是猫》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穿插了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贬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小说构思奇巧 ,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夏目漱石
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出生于东京。自少年时期接受汉学教育,33岁时赴英国留学,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对于东西方文学皆有极深造诣。
1905年,夏目漱石于《杜鹃》杂志连载《我是猫》,于文坛崭露头角,翌年则开始发表《哥儿》《草枕》等。他善于对个人心理的精细描写,为后代私小说风气之先驱,并且树立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译者简介
谜夏
资深日文译者,原创作者,编剧。主要译著有《树屋》(角田光代著),《草枕》(夏目漱石著)等。
秦琴
资深日文译者。对日语和日本文化有十余年的深入研究,曾翻译《超级说服术》等著作。
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作,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鲁迅
夏目漱石擅长在作品中提出无法解决的谜团。唯有从头读完,之后再重新阅读,才能看清人物行动被后的真相。
——北村熏
爷是只猫。名字吗……哦,还不曾起呢。
在什么地方出生的?完全没弄明白。反正就记得,是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喵喵叫来着。在这儿,爷头一回见着了人类这种生物。而且,后来听闻,所谓的书生就是人类中最粗暴凶残的族类。据传这书生时常会抓了吾等来煮着吃。然而,爷当时尚不晓事,所以并不知道害怕。只是被他唰的一下提起置于掌上时,爷觉着有点儿飘飘忽忽的。爷在他手掌心上平静下来,就看到了书生的脸,这就是爷与人类的初会吧。当时那见鬼的感觉,至今犹存在爷的记忆之中。首先是该装饰以绒毛的脸,光溜溜的,活像只水壶。后来,爷也碰上过许多猫,但像他这样残缺不全的,爷是一次也没见过。不仅如此,那张脸的中部异军突起,还时不时地从两个窟窿眼儿里咕嘟嘟地冒烟,爷的嗓子着着实实被呛得不轻。近来总算知道了,原来这就是人在吸烟呀。
爷端坐于书生的掌心,心情甚是愉悦,然这舒心的光景只持续了不过片刻工夫,便突然天旋地转起来。飞快的转动搞得爷晕头转向,也分不清是那书生在动,还是爷自身在动,只觉头晕目眩、胸闷欲呕。爷正想着“吾命休矣!”便咚的一声,被摔得两眼直冒金星。爷就记住了这么多,至于后来又发生了何事,便无论如何想不起来了。
猛地回过神儿来一瞧,书生不见了,众多的猫兄猫弟也都一个不见,就连爷最心心念念的母亲大人也消失了踪影。而且,如今所处之处忒亮堂了,也与爷从前待的地儿大不相同,简直明亮得刺眼。嗨哟!这情形是怎么瞧怎么古怪,爷一边腹诽一边试着慢吞吞地爬出来,浑身上下疼得厉害。原来,爷是被从稻草堆上一下子扔进了竹子丛生的旷野里。
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看故事,不如说是一场智力上的探戈。每当我觉得自己似乎把握住了作者的意图时,他总能用一个突如其来的转折或一句看似不经意却掷地有声的话语,将我的理解彻底颠覆。这并非故弄玄虚,而是体现了一种对创作边界不断试探的勇气。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语言的掌控力,那种对词汇精确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运用,让即便是最寻常的场景也焕发出一种奇异的文学光彩。它强迫你慢下来,去咀嚼每一个句子背后的潜台词,去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的时代气息和知识分子的彷徨。这是一本需要反复品味的“慢读”之书,每次都像是在与一位博学而又略带嘲讽的朋友进行深入的交谈。
评分当我合上书页时,一种久违的、被深深触动的感觉油然而生。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自身潜藏的那些难以启齿的矛盾与挣扎。作者似乎深谙人性的幽微,他笔下的角色,无一不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的怪癖和追求,虽然时常显得可笑,但那份对生活的热情与困惑,却是如此的真实可感。我特别喜欢那种叙事节奏,它不像现代小说那样急于抛出高潮,而是耐心地铺陈,让情感和思想如同陈年的老酒,在不知不觉中散发出醇厚的香气。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书中隐藏着无数个未被发掘的角落,等待着读者用不同的心境去探索。这种层次感,是真正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志。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它那股子独特的“距离感”。叙述者——那只猫,它既身处于人类的群体之中,却又永远保持着一种抽离的姿态。正是这种疏离,使得他对周围世界的评判显得既尖锐又充满趣味。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那种近乎游戏的态度,他将严肃的主题包裹在一种轻盈、甚至有些戏谑的外壳之下,使得批判的力量更加温和却又更具穿透力。那些关于哲学、美学甚至社会现象的探讨,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对话自然流淌出来。这种化繁为简,将深刻寓于平凡之中的功力,着实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成功地跳脱了传统说教文学的窠臼,达到了艺术的至高境界。
评分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那种将日常琐事描绘得如同哲学思辨的笔力,让人在捧腹之余,又陷入沉思。作者对人性微妙之处的洞察,简直如同X光片一般,直透人心。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动声色的讽刺,不疾不徐地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虚伪、矫饰,乃至他们那份可笑的清高,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猫的视角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它无需迎合任何人,它的观察自然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读着那些关于“主人”的种种荒唐行径,我常常忍不住想,若非有着这样一位冷眼旁观的叙述者,这些细节恐怕都会被历史的烟尘所掩盖。那种文字的韵律感,读起来就像听一曲悠扬而又略带忧伤的古典乐,每一个转折都恰到好处,让人不忍释卷,生怕错过其中任何一个精妙的措辞或一个意味深长的停顿。
评分从头到尾,我都沉浸在那种略带迷惘的、上世纪初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困境之中。那种对“意义”的追寻与幻灭,被作者描绘得如此细腻而又令人感同身受。猫的视角虽然是虚构的,但它所折射出的,却是那个时代知识阶层普遍存在的迷茫与无所适从。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动声色”,它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戏剧性的反转,一切都以一种近乎散文诗的节奏缓缓展开,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却涌动着思想的暗流。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周遭的“精英”,思考“高雅”与“庸俗”之间那条模糊不清的界限究竟在何处。这是一部需要用脑子去读,更需要用心去感受的作品,其回味悠长,经久不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